第二编文学活动 学习重点: 文学作为活动的特点、构成及其产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作为话语系统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性质和价值 我国当前的文学活动出现的新特征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世界:文学是一种反映活动 文学活动总涉及到一种意识反映行为——艺术模仿论和再现论(西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理斯多德——别林斯基;中国:《易》:“观物取象”—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因此,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都应联系到世界加以说明。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文学模仿论的特点: 1、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主张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2、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认为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理性力量;3、在文学作品问题上,坚持思想、内容决语言、形式;4、在文学读者问题上,强调阅读时要全力理解作者的原意;5、在文学理论的问题框架中,超个人的社会现实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作者: 文学活动是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活动: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文学表现论:直接理论依据:文学活动可以包括多个环节,但整个活动的起点是作家创作,创作的优劣对后来的活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它认为文学的根本性质和特征应着眼于作家及其创作方面。(《尚书》:“诗言志”,钟嵘,陆机;西方: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
文学表现论的特点: 1、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认为文学是自我情感的表现;2、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认为文学的成功来自作家的情感、想象力与天才;3、在文学作品问题上,认为情感具有决定性地位;4、在文学读者问题上,坚持阅读是全面理解作者的原意;5、在文学理论的问题框架中,作者的主体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镜与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作品:文学与现实及作者内心的实际情感有差异——文学活动的“本体”即作品本身。 西方:俄国形式主义——美新批评代表人物兰塞姆(Ransom)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指文学的基本属性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而文学作品即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主义(将文学的语言结构抬到自主地位)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维特根斯坦——伊格尔顿 中国:“言不尽意”说——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文学语言论的特点: 1、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主张文学是一种语言符号;2、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认为文学的成功取决于作家的语言力量;3、在文学作品问题上,坚持语言创造意义;4、在文学读者问题上,强调阅读是读者的自主创造活动,并不要全力理解作者的原意;5、在文学理论的问题框架中,文学作品及其语言形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片面性:它试图把文学仅仅视为形式,并以作品(语言)研究涵盖文学的整体研究,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泥淖。
四、读者: 把文学活动看成是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从这一视角来认识文学活动就是肯定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写的,作品的意义、价值、作用等最终需通过读者才能实现。接受美学(姚斯) 片面性:片面强调读者的作用,把文学活动涉及到的其他因素都抹掉了,存在过犹不及的弊端。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作为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作业 1、名词解释: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2、简述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并指出由此发展起来的不同文学理论各自的基本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