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 椎 病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 林定坤
概 述 定义:因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概 述 定义:因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者。 发病率:常见病,约3.8--5.2%。50岁左右的人有25%患此病或正患本病,60岁左右达到50%,70岁左右则绝大部分有此病。
一、颈椎病的病因
中医的认识 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体质的盛衰以及生活的环境、劳损、外伤等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据其临床表现,将之与相对应的中医病名联系起来,将其归于: 痹证 痿证 瘫证 痉证 眩晕
病因病机 1、素体虚弱,腠理空虚,易为外邪所侵; 2、既病之后,正不能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颈项筋骨血脉; 3、人至中年,营卫气血渐弱,肝肾渐衰,筋骨懈惰,血脉壅滞; 4、外伤及劳损,则导致颈部的气血失和淤滞,经脉不通,日久血瘀痰聚,累及肝肾督脉,此则病根深入,常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的认识--病因 (一)颈椎间盘退变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椎间盘退变是主要的原因。 颈椎间盘的退变----继发颈椎失稳---- 骨质增生---- 骨刺形成 韧带肥厚 ---- 继发椎间隙狭窄 椎间孔狭窄 椎管狭窄等。
现代医学的认识----病因 (二)慢性劳损 不良的体位 不良的工作姿势 不适当的体育活动 ---- 纤维环的变性,髓核的脱水 ----劳损性损伤---- 肌肉韧带的损伤 ---- 纤维环的变性,髓核的脱水 ----起或加快颈椎的退行性改变。
现代医学的认识--病因 (三)与外伤有关
颈椎间盘退变之后的病理改变: 一方面是椎节因之失稳 一方面可能出现髓核突出 ----小关节的增生, 黄韧带的肥厚 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造成椎间孔和椎管狭窄 或有骨赘突向椎管。 ----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 一方面可能出现髓核突出 ----椎管狭窄或骨赘及突出的髓核, ----可刺激椎管内的窦椎神经, ----引起颈部疼痛
机械压迫的同时也产生化学致痛因子,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 神经根受压 机械压迫的同时也产生化学致痛因子,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 脊髓受压 出现各种脊髓受伤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的程度,取决于压迫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如超过脊髓的耐受性,则逐渐出现变性、软化和纤维化,甚至形成空洞和囊样改变,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血管的折曲与痉挛(早期)----管腔狭窄(长期) 一侧有病变 健侧椎动脉受压)---- 症状 1、受钩椎关节刺激和压迫 血管的折曲与痉挛(早期)----管腔狭窄(长期) 一侧有病变 健侧椎动脉受压)---- 症状 2、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痉挛)---- 症状
颈交感神经 包绕椎动脉 受刺激 ----头昏 、眩晕、耳鸣、失眠、呕吐等症状。 广泛分布于头面五官四肢及及内脏 ---- 椎动脉的痉挛----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改变 ----头昏 、眩晕、耳鸣、失眠、呕吐等症状。 ---- 心脑血管、胃肠道、五官等植物神经系统的 症状。
现代医学的认识--病因 (三) 发育性椎管狭窄 可发生在C3-7节段,颈椎 椎管的矢状径可在颈椎侧位X线 上进行测量。a为椎体的矢状径 (三) 发育性椎管狭窄 可发生在C3-7节段,颈椎 椎管的矢状径可在颈椎侧位X线 上进行测量。a为椎体的矢状径 ,b为椎管的矢状径。 b/a比值<0.75可诊断为发育性椎 管狭窄。 a b
临床上与颈椎病发病有较密切关系的颈椎先天性畸形有如下几种: 现代医学的认识--病因 (四)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上与颈椎病发病有较密切关系的颈椎先天性畸形有如下几种: 1、先天性椎体融合 2、C1发育不全 3、韧带钙化 4、棘突畸形 5、颈肋与第七颈椎横突肥大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椎间盘的退变,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椎间盘退变并不一定就发病。是否发病还取决于第二因素—椎管的状态。
二、颈椎病的分类与诊断
(一)、局部型颈椎病 病因: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窦椎神经受压 症状:颈部疼痛、酸胀等不适,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头颈活动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常与劳累有关。
体征:肌肉的拘紧、压痛。 X线片:上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中断。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因:骨赘压迫或关节松动刺激神经根而发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颈神经根性疼痛,伴有颈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痛觉过敏等。多发于30岁以上,常因劳累和感寒加重或复发。 体征:颈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减弱或过敏;肌力下降,肌萎缩;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及肩胛内上角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
屈指肌 环指小指 前臂尺侧 C8 肱三头肌 腱 反射 肱三头肌、屈 腕肌、伸指肌 示、中指 前臂背侧 C7 肱桡肌 腱反射 肱二头肌、肱桡肌、 腕伸肌 拇指 前臂桡侧 C6 肱二头肌 三角肌肱二头 肌岗上、下肌 上臂外侧 肩部及上 臂外侧 C5 腱反射减 退或消失 肌力减弱 感觉改 变部位 疼痛 部位 神经 根
X线片:生理弧度的改变,病变椎间盘间隙变窄或增生或病变节段出现松动。 反曲
(三)、脊髓型颈椎病 病因: 1、动力因素 2、机械因素 3、血管因素 4、椎管先天性发育狭窄
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1、锥体束征 2、肢体麻木 3、反射异常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5、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6、屈颈试验阳性 7、伸颈试验阳性
锥体束征----症状 脊髓锥体束的直接受压或血供减少所引起。 临床表现:轻者影响生活,重者造成瘫痪。 (1)肢体麻痹,拘紧,手足笨拙无力; (2) 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握力差; (3) 下肢乏力,步态不稳,易跪倒,走路有踩棉 花感; (4) 胸腹部的束带感等。
锥体束征----反射异常 (1)生理反射异常: 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都减弱或消失。 (2)病理反射出现:Hoffmann征、Babinski征、Gordon征等常阳性; 踝阵挛、髌阵挛等。
伸颈试验阳性----椎管狭窄引起 屈颈试验阳性----脊髓被牵拉引起 头颈后伸时出现上下肢麻痹加重, 或有“触电”样感觉。 头颈过度屈曲时出现上下肢麻痹加重, 或有“触电”样感觉。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由于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产生挤压或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
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外景与自身之间呈环绕性的位移或晃动。 主要表现 眩晕 人体空间定向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错觉。 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外景与自身之间呈环绕性的位移或晃动。 头晕 患者感头昏腿花,或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失去平衡等异常感觉。
猝倒 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摔倒,并有短暂的意识障碍。 其他症状 如偏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近事健忘,失眠,多梦,以及发音障碍等。 可同时伴有颈型、交感型颈椎病的一般症状。
临 床 特 征 1、头晕头痛等症状与颈部活动有关 回头转颈 起床、卧床 伸屈脖子等。 2、旋颈试验----旋转头颈引起眩晕发作。 3、猝倒。
(五)、交感型颈椎病 病因尚不明确,有人将其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合为一种类型。 症状复杂,可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型,以兴奋症状多见。
病 因 颈部神经根、后纵韧带、小关节和椎动脉、硬膜等组织病变 反射性地刺激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临床征象,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受累部位的交感神经症状 眼部症状:眼球胀痛、视力减退等; 耳鼻部症状:耳鸣、听力减等; 头面部症状:头痛、偏头痛、头晕、面部潮红等; 心血管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血压时高时低等; 胃肠道症状:如胃脘绞痛、肠鸣等; 其他症状: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易于冲动等。 神经营养及汗腺功能障碍症状;皮肤发绀、干燥变薄、 多汗或少汗、指甲干燥无光泽等。 其症状多但定位不清,而体征不明显。多与椎动脉型或脊髓型混合出现。
(六)、混合型颈椎病 两种以上颈椎病同时存在,表现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七)、食道受压型颈椎病 颈椎骨质增生向前突出,如骨性突出过大过高,可压迫食道产生吞咽症状。好发于下颈椎。颈椎X光侧位片和钡餐透视可助诊断。
影像----X光 正侧斜位片和动力位: 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 双侧钩突增生; 关节突有增生肥厚, 发育性椎管狭窄。 椎体后缘或椎间隙后的骨赘 椎间孔狭窄椎间隙有变狭窄; 椎体间关节松动者可出现梯形变;
MR MRI能在任何平面成像 早期发现脊髓组织本身的病理及生化改变 对椎间盘及髓核等椎间连接有良好的显影。 对椎间盘髓核的退变敏感 早期发现椎体肿瘤及椎管内肿瘤
C7/T1脊膜瘤术前
C7/T1脊膜瘤术后
CT 常用来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能直接观察骨赘和椎间盘病变 显示某一平面的椎管、隐窝以及神经孔情部况 尤其对后纵韧带钙化的诊断非常明确。
椎动脉造影 磁共震血管造影(MRA) 手术前选择手术方式时需做椎动脉造 影椎动脉造影 清晰直观显示头颈部主要血管如颈动脉和基底节动脉的图像,图像质量好。
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症等相鉴别。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内耳疾病(美尼尔综合症)、眼源性眩晕、颅内肿瘤、动脉硬化症等鉴别。 脊髓型颈椎病与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等鉴别。
四、颈椎病的治疗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
治疗前提 明确诊断 辨病与辨证结合 辨病 首先必须明确对颈椎病的诊断 弄清病人除颈椎病外是否尚有合并其他疾病 目前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否为颈椎病所引起。 辨型 按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型。
辨证----中医证型 即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四诊八纲进行分析,确定其证型。而后结合分型与证型,结合中西医的方法进行随证施治。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症 (1)、颈型颈椎病和轻型脊髓型颈椎病。 (2)、某些轻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 (3)、单纯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 (4)、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但诊断依据尚不足,宜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步明确诊断。 (5)、有手术适应症颈椎病患者,又有其他严重合并症,不宜手术治疗。 (6)、作为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阶段和术后的康复治疗。
2、治疗方法 (1)、中医辩证施治 (2)、手法治疗 (3)、颈椎牵引疗法 (4)、针灸治疗 (5)、颈椎制动疗法 (6)、西药治疗 (7)、理疗 (8)、自我锻炼
辨证用药 1.痰瘀交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9g,红花9g,当归9g,五灵脂6g,地龙6g,川芎6g,香附3g,羌活3g,秦艽3g,牛膝9g,蜈蚣6g,全蝎6g,每天一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能活血化瘀,地龙、全虫、蜈蚣能祛痰通络,川芎、香附理气活血,羌活、秦艽祛风湿,牛膝强壮筋骨。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能活血化瘀,地龙、全虫、蜈蚣能祛痰通络,川芎、香附理气活血,羌活、秦艽祛风湿,牛膝强壮筋骨。 加减: 本方活血化瘀和化痰通络力强,专用于痰瘀交阻型疼痛较剧,体质较强者。若体质稍弱但痰瘀之邪较盛,疼痛较甚,仍可使用本方,因其力专而强,可取得良效,但易伤元气,应中病即止,疼痛缓解后减红花、五灵脂、蜈蚣,加党参、鸡血藤以益气养血。体质较弱,面色无华者慎用。
辨证用药 2.湿火流筋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清热利湿汤 羚羊骨15g(先煎),龙胆草12g,绵茵陈24g,栀子12g,黄柏12g,蚕砂15g,生薏仁30g,滑石30g,桃仁9g,姜黄12g,桑枝15g,水煎服。
方解: 羚羊骨清热平肝,祛风通络;龙胆草、栀子、绵茵陈、黄柏清热燥湿,生薏仁、滑石清热利湿,蚕砂、姜黄化湿通络,桑枝走肩臂通经络,桃仁活血化瘀以助通络。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胃脘胀痛者去龙胆草、蚕砂,加川朴、枳壳。
辨证用药 3.气血不足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24g,桂枝10g,当归12g,生姜3g,白芷12g,白芍25g, 每天一剂,水煎服。
加减法: 偏于气虚者加大黄芪用量至60g;偏于阳虚者加熟附子10g先煎,疼甚者加姜黄6g、威灵仙6g、防风6g以祛通络;偏于血虚者加首乌10g、川芎10g鸡血藤15g、以养血;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15g、杜仲12g、牛膝12g、天冬12g、山萸肉12g以益肝肾强筋骨。 又有以心悸失眠为主要表现者,可用归脾汤煎服,方药为:酸枣仁15g、党参24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8g、炙甘草9g、远志9g、龙眼肉15g、五味子10g,每天一剂,再煎服。
辨证用药 4.阳虚痰阻 治法:温阳益气、化痰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味。 熟附子15g(先煎),桂枝10g,生姜3g,茯苓15g,白术12g,白芍10g,每天一次,煎服。
方解: 附子温补肾阳,补命门之火;白芍酸甘化阴,通利小便;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生姜解附子之毒。桂枝能温阳,助附子以温化膀胱,加强利水功能。上药合用能温肾壮阳通利小便而祛水湿,并绝生痰之源。 加减法: 表现为眩晕者加人参15g以益气,天麻12g以驱风化痰。表现为肢体无力瘫软者,督脉阳虚,宜大补元阳,加人参15g、鹿茸3g(与人参一起炖服)、黄芪30g、巴戟天15g以峻补元阳。表现为肩臂疼痛、入夜锥痛难忍者重用熟附子30g、干姜6g、巴戟天15g以壮阳祛寒。
辨证用药 5.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养肝,佐以活血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0g,丹皮6g,茯苓10g,泽泻10g,当归6g,桑枝15g,络石藤12g,田七3g,丹参15g,每天一次,煎服。
方解: 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为六味地黄汤,能滋阴养肝肾;当归养血,丹参、田七活血化瘀,桑枝、络石藤能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养阴润筋骨,活血以通经络,标本兼顾。 加减法: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出现四肢拘紧行走不稳者,去丹皮、当归、泽泻、田七,加石决明30g(先煎)、牡蛎30g(先煎)、桑叶12g、钩藤12g、菊花10g、全蝎10g以平肝止痉。
辨证用药 6.痰火上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温胆汤加味。 竹茹15g,茯苓15g,半夏9g,枳实12g,陈皮3g,胆星10g,羚羊骨15g(先煎),黄芩10g,僵蚕12g,每天一剂,水煎服。
方解: 以温胆汤清热化痰,加胆星燥湿化痰,羚羊角清热凉血,僵蚕化痰通络,枳实行气化痰。诸药合用,清热化痰的作用强,药力专一,对治疗痰热所致的眩晕有良好的效果。 加减法: 面赤唇红,口渴,舌红苔黄厚者加黄连6g、龙胆草10g以清热平肝。头颈作痛,加僵蚕10g、全蝎10g以通络化痰止痛。
辨证用药 7.风寒痹阻 治法:祛风散寒,养血活血。 方药:疏风活血汤。 羌活12g,独活10g,防风10g,白芷10g,葛根15g,升麻6g,红花6g,桃仁6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2g,甘草3g,每天一剂,水煎服。
方解: 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可祛风散寒,葛根、升麻解肌发表,当归、川芎、白芍合红花、桃仁养血活血,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甘草能调和诸药。 加减法:年老体弱肝肾不足者加熟地15g、何首乌15g、肉苁蓉12g、鹿含草12g。面色无华,气短,语言低怯手足厥冷者为阳气不足,加熟附子10g、巴戟天12g、锁阳10g、人参15g等以温阳散寒。
(2)、手法治疗 按摩舒筋法 推拿手法 旋转复位手法
按摩治疗 1.按摩舒筋法 术者站于患者身后,双手掌根按、摩双侧肩部、颈部的肌肉至局部发热。自枕骨粗隆两侧顺颈肌而下作揉捏手法,再提捏双肩肌肉8次~10次。并点按风池、肩井、大椎、合谷、后溪和痛点,力度以局部痠胀为宜。局部可触及条索状或硬结者,表示局部肌肉的痉挛和粘连,可由轻至重,一边揉按,一边弹拨,耐心操作,直至筋结松解,疼痛可大为缓解。 此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颈椎病。
2.推拿手法 其操作较前者为重,操作者通过双手将患者颈、肩、背部肌肉作较大幅度之推按,在对颈部软组织推拿的同时,尚需对患侧上肢作相应的提拉、旋转、抖动等手法,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目的。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对脊神经损害明显者,不能牵拉上肢,以免加重神经根的损伤。此法可能加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等症状,一般不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者,也不宜选用,以防意外。
3.旋转复位手法 通过对患者头颈部的旋转、 推按等方法,以达到调整颈 椎椎体间关节、小关节及钩 椎关节之咬合状态,和改善 椎管内外平衡的手法。 主要用于颈椎病的颈型、 根型、椎动脉型有椎节不稳 错位者,或有髓核突出者。其收效快,是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手法。
旋转复位手法禁忌平 有以下情况者禁忌使用: ①诊断不明、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 ②椎管发育性狭窄者; ③以脊髓受压症状为主者; ④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 ⑤后纵韧带钙化或颈椎畸形者; ⑥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 ⑦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表现者。
牵引的作用 ①降低椎间盘的内压,有利于膨出或突出的髓核回纳,能减轻后纵韧带的褶折,使椎管内腔增大。 ②使已狭窄的椎间孔增大,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对脊脑膜返回神经和根管内的血管支亦起到减压作用。③恢复颈椎间关节的正常排列关系,对已出现的旋转、扭曲、梯形改变有矫正作用。 ④牵引还能解除肌肉的痉挛,减轻椎动脉的痉挛。 ⑤对颈部也起到一种制动和保护作用,可减轻和消除颈椎局部的炎症反应。
(3)、颈椎牵引疗法 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颈型、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除外脊髓型颈椎病。 禁忌症:颈椎管狭窄、颈椎畸形、椎体肿瘤及感染破坏者。 方法: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 重量:坐位时牵引重量约6kg~15kg,卧位牵引的重量以2kg~3kg为宜
枕颌带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
(4)、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能疏通经络,缓急止痛,其止痛作用较快,尤其是对颈部窦椎神经反射性疼痛及根性神经痛,具有一定疗效。用于颈型、根型和椎动脉型较好。
(5)、颈椎制动疗法
(6)、西药治疗 消炎止痛药:治疗神经根型、颈型颈椎病疼痛较甚者。 复方软骨素片:对早期的骨性关节炎有修复作用。 复方丹参片:有利于颈椎退变过程的减缓、中止或好转。 维生素E:适用于肌肉出现萎缩之根型与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营养药物。 糖皮质激素:用于颈椎病脊髓和神经受损及炎症明显、疼痛严重者。 脱水剂 :用于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手术后也常短期使用。
(7)、理疗: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消肿作用,对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失眠、肩颈痛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能加速症状的缓解。 (8)、自我锻炼
(二)、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症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立诊断又无手术禁忌证者,应尽早手术。 神经根型、椎动脉颈椎病经系统治疗无效者 原有颈椎病患者,发生外伤或不明显原因突然加重, 颈椎间盘突出症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
2、后路手术 目的:扩大椎管,解脊髓压迫 ,同时尽量减少颈椎后部结构的损伤。 优点 :手术操作在硬膜外,不刺激脊髓,减少损伤的可能性;保留了后部的椎管结构 ,并稳定颈椎达到融合,防止医源性椎管狭窄(单开门或双开门手术。) 适应症:发育性椎管狭窄引起症状、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病例和多节段受压的病例。
手术要点: (1)、采用俯卧位,胸廓下垫枕,头颈尽量前倾,使颈椎后部拉长,黄韧带紧张、椎板无重叠。 (2)、尽量选用局麻,必要时用气管内麻醉。 (3)、颈后正中入路,自枕骨大孔至第七颈椎棘突作切口。
(4)、术式一般选用单开门,操作简便,既能充分减压,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椎管后部结构。 (5)、术毕充分止血,放置负压吸引。用甘露醇脱水,激素减轻脊髓的水肿,带颈围活动。近来加用侧块钢板固定,防止鹅颈畸形。
阮某,男,55岁,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左右斜位
术后
关某,女,53岁,多节段椎管狭窄,术前
术后,MRI
术后,CT
3、前路手术 目的:彻底减压;稳定颈椎。 手术指征: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各型颈椎病;局部性颈椎管狭窄症;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由于畸形致颈脊髓、神经根受压,要做椎体次全切除并大块植骨者。
前路手术要点: (1)、仰卧位,双肩下垫厚枕,使颈椎稍呈后仰姿势。 (2)、选用颈丛麻加局麻、或加针麻,使病人保持在清醒状态下手术 ,以取得其配合。 (3)、切口选用颈前右侧切口为佳,可减少术后颈部疤痕形成 。必要亦可选用颈前斜切口。
(4)、用针头刺入椎间盘定位透视或照片,用环锯或方形凿切除椎间盘并部分骨质,在椎管前缘作充分减压,刮除钩椎关节的骨刺,取髂骨植骨融合固定,必要时用前路颈椎钢板螺丝钉固定,可增强固定效果。术毕常规放置引流,带颈围保护。
蒋某,男,55岁,颈4-5,5-6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