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vical Spondylopathy 颈 椎 病 Cervical Spondylopathy
一.概念 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影响了颈椎的稳定性,导致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40岁以上者多见。
二.解剖生理 1.椎体的连接 (1)椎间盘 (2)关节突间关节 (3)滑膜关节 2.椎管 3.椎间孔 纵径与横径 4.椎动脉孔
三.病因病机 (一)外因:各种急慢性外伤。 1.急性损伤:如颈部突然、超越正常活动范围的运动。 2.慢性损伤:如长期伏案低头位工作、过度劳作或肩部过度负重等,使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性体位所致。
(二)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退变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
四.分型及临床表现
经常“落枕”,颈肩部酸痛、僵硬和沉重感,反复发作。易疲劳不耐用。 1、颈型 (1)病理特点 椎间盘早期退变 颈椎小关节错位 椎旁软组织损伤 X线无明显改变 (2)临床表现 经常“落枕”,颈肩部酸痛、僵硬和沉重感,反复发作。易疲劳不耐用。
2.神经根型 椎间隙变窄,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 (1)病理特点 椎骨错位。 肌力减弱。 臂丛牵拉、叩顶、拔伸试验—阳性 (2)临床表现 颈肩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伴手指麻木、无力,肢冷,肌力减退等症状。
头晕、头痛。位置性眩晕,猝倒。恶心、呕吐,视、听觉障碍。 3、椎动脉型 (1)病理特点 椎间盘退变。 上颈椎错位 X线:钩椎关节侧方、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 (2)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位置性眩晕,猝倒。恶心、呕吐,视、听觉障碍。 钩椎关节
4、脊髓型 (1)病理特点 (2)临床表现 椎间盘退变。 颈椎关节向下滑脱。 黄韧带肥厚。 X线: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脚下踩棉花”感,出现一侧或单侧肢体的麻木、无力,严重者可瘫痪。病理征阳性。
5、交感神经型 (1)病理特点 (2)临床表现 椎前肌群痉挛。 炎症介质。 X线: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伴错位,横突肥厚。 慢性头痛(顽固性头痛)。视、听觉障碍,胸闷,心悸,心率改变,血压波动。肢凉、手足发热。慢性咽喉炎。
6.混合型 以上各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以上各型表现的混合。
五.临床诊断 1.主诉 颈部疼痛不适及各型的相应临床症状。 2.颈部触诊 颈项部活动受限 。 颈椎生理弯曲改变或出现侧弯畸形。 颈椎棘突旁有压痛。 棘突、横突及关节突位置对称性改变。
3.特殊检查 压顶、叩顶试验(+)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拔伸试验(+) 4.X—Ray正、侧、斜位片出现异常。 常见病理改变有:生理弯曲减弱或消失,侧弯畸形,排列序列不整齐,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管狭窄等。
六、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 2、脊髓型与颈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 3、椎动脉型与位置性低血压、梅尼埃病 4、交感型与心绞痛、自主神经紊乱症
六.治疗 [目的] 阻断疼痛--紧张--疼痛恶性循环。 [治疗原则] 松解,调整。 [常用手法] 改变力学特性,恢复力学平衡。 调整颈椎序列。 [治疗原则] 松解,调整。 [常用手法] 滾法、按法、揉法、拔伸牵引、扳法、拿法、搓法等。
[操作]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以减压、解除扭曲和刺激为首务,主要通过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2、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1)颈型 (2)神经根型 (3)脊髓型 (4)椎动脉型 (5)交感神经型
3、颈椎微调手法 (1)前屈微调 (2)侧屈微调:分为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 (3)拔伸按压微调 (4)棘突交错按压微调 4、手法的临症加减 各地、各人手法操作差异较大,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灵活运用手法,但手法操作应有根有据。
七.注意事项 1.扳颈时不可强求有弹响声。 2.注意颈部保暖。 3.纠正不良姿势,合理用颈,不应过度疲劳。 4.合理用枕头,不宜睡高枕软枕。 5.应经常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仰头抬臂,协调平衡”
功能锻炼方法: 1、颈肌抗阻力训练 2、颈部活动功能锻炼 3、颈部保健操
滑膜关节位
生理屈度反张 颈椎排列顺序紊乱
钩椎关节增生与椎间孔狭窄
颈椎实体解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