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一 第二組 組長:陳彥熹 組員:方詠勤 楊世全 張家碩 賴彥潔 劉孟威 蘇煒恩 陳仁傑 蔣杰倫 羅大維 李宗翰 楊景傑 國文報告—世說新語 外文一 第二組 組長:陳彥熹 組員:方詠勤 楊世全 張家碩 賴彥潔 劉孟威 蘇煒恩 陳仁傑 蔣杰倫 羅大維 李宗翰 楊景傑
目錄 中國小說的流變 魏晉南北朝思想與成因 志人小說 志怪小說 成書原因與本書特色 世說新語中的名士 魏晉名士的行為 世說新語名士的儒道矛盾 世說新語名士之價值觀差異 婦女才情及兒童智慧 竹林七賢 結論
中國小說的流變 報告者:陳仁傑
中國小說的流變—先秦 小說是淺薄瑣碎的街談巷議殘叢小語 《莊子•雜篇•外物》: 「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俗民們的言談傳說,是一種口頭文學,後來由小官們收集成文 小說尚未被重視的原因: 1.言者小—庶民 2.所言者小—小道新聞 3.作用小:不合大道,不能經世致用
中國小說的流變—先秦 大可分為神話、傳說、寓言(後人歸類) 神話、傳說代表作品(後人撰寫): 《山海經》、《穆天子傳》 寓言代表:先秦諸子
中國小說的流變—漢代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漢書‧藝文志》是根據劉歆的《七略》 「刪其要」而成的作品 與劉歆同一時期的桓譚在《新論》也提到:「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
中國小說的流變—漢代 這時的小說是「小語」、「短書」這樣的小文章,內容是無關治國之「大」道,只是談點「治身理家」的小知小道 《漢書.藝文志》的《諸子略》所收的書都是諸子百家的著作
中國小說的流變—魏晉 政治動盪,厭世之風崛起 佛道盛行,迷信思想瀰漫 貿易流通,海外博物異聞傳入
中國小說的流變—魏晉 魏晉南北朝時期承襲了先秦兩漢時期的小說,內容更為豐富,且規模越趨龐大 因前朝的文史不分,使得小說中的神怪與寓言內容更被人們所相信,而此時的小說內容多為各名士對上位的談論,而更有文學與史學上的價值
魏晉南北朝思想與成因 報告者:陳彥熹
魏晉南北朝成因 東漢末年皇室腐敗 皇帝多幼年繼位 外戚掌握政權 宦官干政 兩次黨錮之禍 黃巾之亂後軍閥割據 西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
魏晉南北朝思想 儒:世族為了維持自己的水準而學習儒家的禮來約束自我外在的表現,但內心往往追求釋,道的心靈自由來逃避生活中的痛苦 魏晉時期影響人們的關鍵,儒、釋、道 儒:世族為了維持自己的水準而學習儒家的禮來約束自我外在的表現,但內心往往追求釋,道的心靈自由來逃避生活中的痛苦 釋:鳩摩羅什大量翻譯佛教經典,文字淺顯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亂世中人們心靈的依靠
魏晉南北朝的思想 道:道家主要思想主要強調清靜無為,他們認為宇宙中自然萬物規律地運行。以各種適宜的方式,圖世界共同的利益。這套理論也是支持這人們要順應社會努力活下去的精神糧湯 但此時也深受道教的影響,像是服外丹、練內丹功
魏晉南北朝思想 玄學 大致來說就是不重志平天下的大事,而重視個人內在思想的超脫 主要涉及有與無、生與死、動與靜、名教與自然、聖人有情或無情、聲有無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形而上的問題 在正統士大夫看來,這些清談都與國計生民無關,因此有"清談誤國"的說法 玄學有點類似哲學,和一般日常生活及整個社會國家沒有關係,屬於比較消極避世的行為,於國於民是無幫助的
魏晉思想 與志人小說的關係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人們開始對現政感到不滿,而有產生了「清議」的人們常聚在一起抱怨社會現況,猛力批評宦官的不當作為。因此,在言論的控制下,士大夫之流只好轉變說話的方式,提高說話的藝術,那就是所謂的「清談」
魏晉思想 與志怪小說的關係 宣傳佛教的故事 中國本身的民間神話 志怪小說的雛形
志怪與志人的小結論 志人小說為士大夫階級所樂道,平民大眾較不能欣賞 志怪小說代表整個社會的鬼神思想,雅俗共賞
志人小說 報告者:羅大維
清議的影響 東漢末年,官吏、名士、太學生臧否人物、褒獎同類、攻訐宦官、譏議時政,其言論被稱為「鄉里之音」、「學中之語」、「時人之論」,又稱「公議」 黨錮之禍後,清議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轉為空論名理的「清談」,但評論官吏、時政的風氣並未消失
清談的影響, 促成志人小說的出現 士大夫不談政治,專論玄學,便形成「清談玄學」的風氣 由於文士崇尚「清談」,他們精妙的言論、奇特的行為,被人記錄,作為欣賞和模仿的對象,於是逐漸形成別具風格的志人小說
志人小說的種類 志人小說按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 1.笑話:對世態有所諷刺 例如:邯鄲淳《笑林》 2.逸聞軼事:志人小說中最主要的部份 例如:裴啟《語林》、郭澄子《郭子》、沈約《俗說》、殷芸《小說》等
志怪小說 報告者:李宗翰
志怪小說 漢代以後,道教和佛教逐漸盛行,鬼神迷信的傳說廣為流布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代表作:干寶《搜神記》
志怪小說 炫耀地理博物之類的瑣聞 例如:張華《博物志》 講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 例如:托班固之名《漢武故事》 講述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 例如:干寶《搜神記》
志怪VS志人 志怪小說有比較多首尾完整之故事 例如:干將莫邪(《搜神記》第十一卷) 志人小說多僅有對話或事件的片段,或代表人個性的言論
成書原因與本書特色 報告者:蔣杰倫
主編纂者成書因素 主編者:劉義慶 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15歲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 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
主編纂者成書因素 「宗室間互相殘殺」 17歲時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便求解職外調 「招聚文學之士」 當時名士受到他的禮遇。 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於41歲病逝於京師
內容特色 刻意提出孔門四科的地位,故將其列為首。 呈現東漢以來月旦人物、品評文章的時代風氣 《世說新語》三十六類目,依照其性質可以分三部分: 1.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 2.描寫魏晉名士的才能稟賦 3.描寫人物的情感特性
文筆特色 透過簡單事件表現人物性格 善用對比的人物性格 情節具有趣味性 語言精鍊傳神
世說新語中的名士 報告者:蘇煒恩
名士的定義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汝君子之禮法,誠天下殘賤、亂危、死亡之術耳。」 魏晉名士是反禮教和君權的
思想 魏晉名士的思想自然、真情、超逸、灑脫,他們不問政事,成天埋首研究玄學、清談和養生思想
魏晉名士的行為 報告者:方詠勤
行為風格 行為率真自然、狂誕放任 例如:王徽之 雪夜訪戴
行為 魏晉名士常藉酒抒發感懷,徜徉於山水自然中陶冶性情、解放人格 例如: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唯一狂放不羈者,酒成了他生命中的歡樂頌
行為 魏晉時代形成了一股養生求仙之風,逃避現實,許多人服食五石散的礦石藥 服食者穿寬袍大衣,不服藥者也跟著寬大衣服,這些人被認為不合禮教,卻展現了魏晉名士的豪放不羈的性格
世說新語名士的 儒道矛盾 報告者:張家碩
漢朝 士人充滿理想抱負 儒學興盛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魏晉 此時士人雖有儒士外表 但根本虛有其表 清談 消極 避世
七步成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鄧艾答晉文王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結論 由此兩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舉止可見他們大多處於被動的狀態,往往需要有外在事物的刺激 例如:曹植是因為曹丕想殺他;而鄧艾則是晉文王嘲笑他,所以他們不得不做出回應以解決當前的難題 由漢代一心想為國家做事的心態,轉化為只顧著獨善其身而不理會國家大事
世說新語名士之 價值觀差異 報告者:劉孟威
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解說 這一則故事説明魏晉人生與文藝以興為美的特點 位於江南的山陰之地很少下雪,雪夜皎美的景色使富於生活情趣的王子猷油然興感,不由得想去剡溪造訪一位叫戴逵的高士
解說 訪戴動機:乘興而為 過程:漫漫冬夜的旅行中,槳聲燈影寒山飛雪的樂趣,飽滿了王子猷的心靈 目的:訪戴,最後卻興盡而返
坦腹東床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解說 郗太傅前來王家選女婿,王家諸郎為了能入選,人人忙著梳洗打扮,各各神情莊重,都希望自己能入選,只有王羲之坦率自然地挺著裸露的肚皮躺在東邊的床上,好像一點都不相關一般,這份灑脫卻正是郗太傅欣賞的形象,因此王羲之被選為女婿
感想 羲之、子猷他們這種隨性而為精神在魏晉南北朝這種人人崇尚清談而個個矯揉做作的時代中來說是很可貴的,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有許多是人性的偽裝做作,人生少了這乘興而為,那可就無趣了!越是成長、越是世故,就越容易被圈在一個框框內跳不出來
婦女才情及兒童智慧 報告者:楊景傑
婦女才情 《世說新語》一書以「才性」之觀點來頌讚女性,對於婦女性格偏差之部份亦多有描述,能展現魏晉婦女風采多樣的女性人格
婦女才情 藉由《世說新語》中離婚、改適等現象,凸顯出女性隱藏於禮教中的情慾,相對於漢儒竭力倡導的貞節觀,進行一種顛覆與再造,是《世說新語》婦女形象所呈現的時代意義
婦女才情 例如:《世說新語.傷逝》第八條: 諸葛道明女為庚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 此則是同情媳婦年輕守寡,改嫁他人,為適宜的行為,感傷白髮人送黑髮人,足見當時社會,對於婚姻之改適,並不排拒
魏晉婦女才情,從小故事中就 可以簡單看出 例如:
小故事 王江州夫人語謝遏曰:「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 王江州夫人以短短的幾句話來譏諷謝遏,想以言語鼓勵他上進,她的聰明才智、智慧的言語由此可知
兒童智慧 魏晉士人注意在記憶力、參悟玄學佛理、機智反應、解析事理與處理問題,以及意識自身角色 定位等方面表現傑出的小孩
不管是從動作舉止、形象,都可以看出魏晉的兒童智慧 例如:
小故事 王右軍年裁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汙頭面被褥,詐熟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縱橫,信其實熟眠,於是得全。于時稱其有智。(〈假譎〉)
感想 故事敘述王羲之在年僅十歲時,無意中聽到了王敦與錢鳳密謀反叛的事情。要不是他的機智早已被殺
對兒童期許 至於人格特質,魏晉士人除了重視兒童實踐儒家孝、悌、仁、義等德行,也觀察到自信、雅量、方正、自新與忌妒等人格特質在兒童身上的展現 魏晉社會 「重才」,士人不僅發展出人才學的著作,也對人物進行品題,且深入年少的後輩,對兒童的潛力進行觀察,希望兒童具有振興宗族、為國貢獻的潛力
竹林七賢 報告者:賴彥潔
介紹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濤、王戎好老莊而雜以儒術 向秀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介紹 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在作品上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介紹 所謂「林下之風」,就是他們的超拔脫俗的精神,放蕩不羈的行為,直抒己見的情懷,越名﹙名教﹚任心的性格等等,匯成了一股時代的風氣或風尚 這些風氣或風尚,既表現在他們的氣質、性格、格調、性情、才華等內在的精神方面,也表現在他們的日常的言談、舉止、笑貌形容上
嵇康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約在今安徽省宿州亳州淮北的交界處)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 與阮籍齊名,並稱「嵇阮」 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為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
嵇康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阮籍 父親阮瑀,為曹操文吏,多出章表,位列「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年幼喪父,家貧勤學,少年即通詩書,曾任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官 阮籍本有輔佐天子,濟世安民之大志,但苦於時運,在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執政下任官,動輒飲酒佯狂,得以年壽終。曾登廣武而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阮籍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噉不輟,神色自若。
山濤 好老莊之學,與嵇康,阮籍等交遊,為人小心謹慎,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一直到四十歲才開始為官 投靠司馬氏,仕途平步青雲。生活非常節儉。後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
山濤 嵇康在刑場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託付給了山濤,留言道「巨源在,汝不孤矣」在嵇康被殺後二十年,山濤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 王戎曾稱濤為「璞玉渾金,人莫知其器。」
山濤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 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 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劉伶 劉伶(約221年-300年),字伯倫,中國西晉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 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禮法」表示蔑視
劉伶戒酒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結論 報告者:楊世全
動盪亂世造就荒誕思想 國家朝廷陷入混亂,許多魏晉名士為了躲避現實中的疾苦以及內心的痛苦,開始有了許多荒誕的言行舉止
內心以及現實的痛苦 壓垮了士人 魏晉士人無法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只好投身於清談玄學及養生思想當中,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依託
時局促成筆記小說的興起 評論時政與清談的風氣並行,文士們精妙的言行舉止於是被記錄,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甚至相互模仿的典範,而有志人小說的產生 佛教的興盛、貿易的繁榮,許多異族的文化習俗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本土的文化。 道教、佛教盛行、鬼神迷信也廣為流傳,而有志怪小說的產生
感想總結 自東漢末年起,政治動盪不安、吏治敗壞、民不聊生。又到魏晉時代,佛道思想的盛行、貿易的興盛,種種因素使得許多有趣的人事物產生 在這個腐敗的朝代,因為國家社會的混亂,而有所謂的清談玄學、養生、無為而治思想的產生,從這個朝代中,我們見識到由原先單一儒家思想價值轉變為多元思想價值的狀況。
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