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MERS-CoV 感染診治及 感染控制 疾病管制署 2015/06/13. 大綱 臨床表現與診治 院內感染衝擊 感控措施建議.
Advertisements

期末考试作文讲解 % 的同学赞成住校 30% 的学生反对住校 1. 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习惯; 1. 学生住校不利于了解外 界信息; 2 可与老师及同学充分交流有 利于共同进步。 2. 和家人交流少。 在寄宿制高中,大部分学生住校,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选 择走读。你校就就此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主题为.
基質金屬蛋白 ?-2,-9, 及其組織抑制劑 -1,-2 基因多形性與泌尿道上皮癌之 相關研究 泌尿道上皮癌中以膀胱癌為最常見的癌症,膀胱癌的研究顯示,基質金屬蛋白酶( matrix melloproteinase, MMPs )家 族與腫瘤細胞的增生、血管生成及進展有密切的相關,其中又以 MMP-2.
再谈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吴庆华 杨培 王海涛. 血管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有 了很大的变化.
實證醫學之嚴格評讀 嘉義基督教醫院 整形外科 李孝貞 每年的 醫學雜誌.
VTE 的诊治的最新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 张福先. 一、 急性 VTE 的抗凝治疗.
冠心病药物治疗热点聚焦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王勇 李宪伦.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多重危险因素的系统干预
反方.
認識粥狀動脈栓塞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 心臟內科張其任醫師.
參訪堪薩斯市美國退伍軍人醫療中心( Kansas City VA Medical Center)心得報告
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防治 熊尚全 福建省人民医院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与风湿性多肌痛 四川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媛.
統合分析臨床試驗實之文獻品質評分:以針灸療法之統合分析為例
報告者:clerk 李秉勳林仕宏 指導者:王啟忠主任 門諾醫院 家醫科 2013 Feb 19th
关注降压质量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长效CCB保护高血压患者 ——让高血压患者远离卒中和冠心病.
牙齒共振頻率之臨床探討 論 文 摘 要 論文名稱:牙齒共振頻率之臨床探討 私立台北醫學院口腔復健醫學研究所 研究生姓名:王茂生 畢業時間: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指導教授:李勝揚 博士 林哲堂 博士 在口腔醫學的臨床診斷上,到目前為止仍缺乏有效的設備或方法可以評估或檢測牙周之邊界狀態。臨床上有關牙周病的檢查及其病變之診斷工具,
机械及生物主动脉瓣 --病人选择及手术方式实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易定华,俞世强,刘金成,金振晓等 2008年12月 上海.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 曾春雨、杨成明
實證醫學專題報告 服用綜合維他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多少?
极晚期血栓 大庆油田总医院 心内科 温尚煜.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份以费用为重点的检查计划提案
胎盘早剥 汪希鹏.
謝鎮陽醫師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 成功大學藥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2011/04/24
预 防 心脑 血 管 疾 病 ---撑开给父母的保护伞
第十八章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Epidemiology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 对前列腺体积较大和/或血清PSA水平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连续药物治疗6年疗效持续稳定
2015 WORLD JOURNAL STROKE MONTH LECTURE SERIES PRESENTS:
二維品質模式與麻醉前訪視滿意度 中文摘要 麻醉前訪視,是麻醉醫護人員對病患提供麻醉相關資訊與服務,並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的第一次接觸。本研究目的是以Kano‘s 二維品質模式,設計病患滿意度問卷,探討麻醉前訪視內容與病患滿意度之關係,以期分析關鍵品質要素為何,作為提高病患對醫療滿意度之參考。 本研究於台灣北部某醫學中心,通過該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後進行。對象為婦科排程手術住院病患,其中實驗組共107位病患,在麻醉醫師訪視之前,安排先觀看麻醉流程衛教影片;另外對照組111位病患,則未提供衛教影片。問卷於麻醉醫師
2012年心血管年会 石家庄 15 JUN,2012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脑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孙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正清 2011/3/24
黄 热 病 YELLOW FEVER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運動貼紮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體育與健康學系 曾國維.
腸病毒71型疫苗研發.
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白 玲
B型肝炎帶原之肝細胞癌患者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後血液中DNA之定量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血脂调控的药物经济学考量.
實證醫學 課程介紹 與 案例報告撰寫說明 (中山醫五、醫六 EBM實務應用課程)
水飛薊 (Silymarin)對高血糖症之影響
分析抗焦慮劑/安眠劑之使用的影響因子在重度憂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和一般大眾的處方形態
警惕卒中背后的 “隐形杀手”房颤.
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1, -2基因多形性與泌尿道上皮癌之相關研究
Telemedicine Study 进一步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治疗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 药物治疗.
偏头痛:诊断和预防.
ILR诊断心源性晕厥 陈建明 何浪 沈法荣 浙江医院 Instructor’s Notes: Participant’s Notes:
红外治疗仪介绍 型号:HW-1000 You are about to hear about a very exciting new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nodyne Therapy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1992 by.
實證醫學 GS 謝閔傑.
黃俊銘 葉俊杰 陳德鴻 許士超 許家豪 楊宏仁 楊美都 鄭隆賓
Linda CW Lam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中國醫藥大學 附設醫院 以醫療 品 管路 質觀點談 留置之照護 麻醉部 部主任 吳世銓 副教授
實證醫學 嘉義基督教醫院 外科部 黃國倉醫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Elderly Suicide in Hong Kong 香港長者的自殺状况研究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关注放射治疗的作用
临床病例分析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预防.
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看ACS的抗栓治疗 高润霖 院士 2007年3月29日 北京.
DESERT.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 -策略与选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乔树宾
GP2b/3a受体拮抗剂 的获益/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 勇.
實證醫學常用資源及檢索 策略介紹 林愉珊 典藏閱覽組 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 民國98年5月11日.
精神科 實 證 期 刊 閱 讀 報 告 EBM-style Journal Reading
手部衛生推動經驗分享 新光醫院 感染管制小組 謝怡然 感管師
Chest CT scan for New Diagnosed colorectal cancer
1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 2國防醫學院耳鼻喉學科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植入
11月份豆油价格区间震荡 宏源期货农产品团队 张磊 2011年10月29日.
Ris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背景 人类致死最常见的三种病因 一、心血管疾病 二、脑血管疾病(北美第三;国内第二) 三、癌 肿

背景 致残率最高:脑血管疾病 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致残大于致死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中国:200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资料 患者:700万 每年死亡:150万 残疾:2/3 2020年:增加一倍。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美国: 每年有25万—50万病人 美国: 共300万(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MONICA计划的调查结果表明,中风平均发病率为东方高于西方,东欧高于西欧,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脑血管发病率位于世界较前位。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75-85%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10-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9%

天津市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缺血性脑血管年发病率: 年发病率:150-200人/10万 天 津 市: 15000-20000人

天津市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6年脑血管病3500名住院针灸康复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两倍,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10年前,该院没有40岁以下的脑血管病患者,50岁以下的患者极少,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60岁以下的中年人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1/3,50岁以下的患者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11%,不足40岁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2% 脑梗塞占全部病例的92%,脑出血患者仅占8%

如何防治 一、内科 二、 外科

如何防治 内科防治

防治现状 一级预防 :对已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预防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压 饮酒 妊娠和避孕药 吸烟 饱和脂肪酸 心血管病  高血压 饮酒 妊娠和避孕药 吸烟 饱和脂肪酸 心血管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 放射性物质

防治现状 二级预防:指对已发生脑血管病的病人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尤其是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防治现状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 美国神经科协会(AAN)和美国卒中协会(ASA)卒中指南联合编写委员会于2002年8月出版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指南。

防治结果 美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维持在稳定水平。 凌锋:脑中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但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神经外科的探索 理论基础: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狭窄 1900年认识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 1951年Fisher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如何防治缺血性脑血病? 我国急性脑梗死病人中 颅内动脉狭窄者占34% 颅外血管狭窄者占22%。

如何防治缺血性脑血病? 在2002年2月召开的第27届国际卒中会议上,德国海登堡大学研究了192例颅内血管狭窄的病人,平均随访47个月,其中73例有缺血症状(42.44%)。 提示:及时有效地治疗动脉狭窄可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病

如何防治 防治脑血管狭窄

心血管疾病的历程 药物 手术 介入 2007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年会上,全球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以达到800万。

神经外科的探索 一、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1990’s)

CEA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尝试通过CEA来预防和降低急性脑缺血事件的发生。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针对CEA疗效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继发表,证实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从而奠定了CEA在颈动脉狭窄治疗及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地位。目前美国年均施行CEA手术已达125 000例。

CEA的有效性应建立在CEA围手术期低风险率基础上,因此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针对各医疗机构普遍开展CEA的现状,制定了CEA手术操作的准入标准: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事件的总发生率应<6%,无症状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事件的总发生率应< 3%,否则CEA手术的益处将被抵消。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NASCET). N Engl J Med. 1991 Aug 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BACKGROUND Without strong evidence of benefit, the use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for prophylaxis against stroke rose dramatically until the mid-1980s, then declined. Our investigation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 reduces the risk of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a recent adverse (120d)cerebrovascular event and ipsilateral carotid stenosis.

methods 1、a randomized trial at 50 clinical center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2、in patients in two predetermined strata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carotid stenosis--30 to 69 percent and 70 to 99 percent.

methods 1、659 patients 2、 a hemispheric or retin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a nondisabling stroke within the 120 days 3、 70to 99 percent 4、optimal medical care 5、examined by neurologists 1,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entry and then every 4 months. 6、End points were assessed by blinded, independent case review. No patient was lost to follow-up.

Results (70-99%) 1:the cumulative risk of any ipsilateral stroke 50 clinical center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urgical patients medical patients n 328 331 1 9 26 2 2.5 13.1 1:the cumulative risk of any ipsilateral stroke 2:a major or fatal ipsilateral stroke

Results (<50%) surgical patients medical patients 14.9% 18.7% 14.9% 18.7% the cumulative risk of any ipsilateral stroke no diffrence 1998

Results (50-69%) surgical patients medical patients 15.7 22.2 15.7 22.2 the cumulative risk of any ipsilateral stroke 1998

CONCLUSIONS 一、 highly beneficial to patients: 1、recent hemispheric and retin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or nondisabling strokes 2、 ipsilateral high-grade stenosis (70 to 99 perc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二、 beneficial to patients stenosis (50 to 69 percent)

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 Lancet. 1991 Jun interim results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70-99%) stenosis 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Patients 1、The European multicentre trial 2、patients with a carotid territory non- disabling ischa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or retinal infarct 3、a stenotic lesion in the relevant (ipsilateral) carotid artery.

moderate (30-69%) stenosis 1、10 years 2518 patients have been randomised(1981-1991) 2、 the mean follow-up is now almost 3 years among the 2200 thus far available for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strokes that lasted more than 7 days 3、For th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30-69%) stenosis on their prerandomisation angiogram the balance of surgical risk and eventual benefit remains uncertain, and full recruitment continues

mild (<29%) stenosis 374 patients : 1、there was little 3-year risk of ipsilateral ischaemic stroke 2、even in the absence of surgery, so any 3-year benefits of surgery were small, and were outweighed by its early risks.

severe(70-99%) stenosis 778 patients 7.5% had a stroke (or died) within 30 days of surgery

Results( severe stenosis:70-99 % ). 778 patients (70-99%) benefits> risks surgical patients medical patients 1 12.3 21.9 2 6 11 1:the cumulative risk of any ipsilateral stroke 2:a major or fatal ipsilateral stroke

non-significant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30-69%) stenosis (1996) Results(1996) non-significant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30-69%) stenosis (1996)

CONCLUSIONS highly beneficial to patients: ipsilateral high-grade stenosis (70 to 99 perc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eneficial to patients

DESIGN--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Endarterectomy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 JAMA. 1995 May DESIGN--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Thirty-nine clinical sit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ddition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o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PATIENTS 1987 -12 to 1993-12 1662 patients 〉60%

INTERVENTION Daily aspirin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l risk factor management for all patient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for patients randomized to receive surgery

Results a total of 1662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f 60% or greater reduction in diameter were randomized. risk for ipsilateral stroke and any perioperative stroke or death was estimated to be follow-up of 2.7 years surgical patients patients treated medically 5.1% 11.0% risk reduction of 53%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f 60% or greater reduction in diameter and whose general health makes them good candidates for elective surgery will have a reduced risk of ipsilateral stroke i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performed with less than 3%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 added to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CEA手术准入标准 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事件的总发生率 症状性: <6%;无症状:<3%,否则CEA手术的益处将被抵消 狭窄程度 症状性:50%;无症状性:60%

总结 1、都认为对重度狭窄患者有效(70-99)。 2、由于对中度狭窄的定义不同(NASCET: 50-69,有效;ECST:30-69,无效),因此其结论不同。 3、虽然对轻度狭窄定义不同(NASCET: 〈50,无效;ECST:〈29),但两组都认为狭窄〈50无效。 4、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事件的总发生率应<6% 。

总结 两个研究组都经过长达10年的艰苦工作,对CEA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著名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在如何测定动脉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普遍接受NASCET的测定方法)等问题上持不同意见。

思考 在制定CEA手术准入标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北美学者的实验思路得到神经外科界的公认,并最终成为CEA手术准入标准。欧洲学者失败在将中度狭窄定义为30-69%,对该不该做CEA 最难取舍的一部分病人给40%的区间,而北美学者仅给了20%的区间,从而得出了50-69%狭窄的患者应行CEA 术的结论。在临床科研中科学的思维非常重要

作者 NASCET Barnett HJ, Taylor DW, Eliasziw M, Fox AJ, Ferguson GG, Haynes RB, Rankin RN, Clagett GP, Hachinski VC, Sackett DL, Thorpe KE, Meldrum HE, Spence JD. 

神经外科的探索 是否有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神经外科的探索 二、carotid-artery angioplasty stenting CAS(21th)

历史回顾 CAS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至2000年,全球36个医疗中心共完成5 000例次CAS,其技术成功率为98.4%,围手术期及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小卒中2.72%,重型卒中1.49%,死亡0.86%。

CAS CEA与CAS孰优孰劣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客观科学地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准确评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陆续公布的一系列有关颈动脉狭窄CEA及CAS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此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失败终止的首个CEA与CAS治疗的对比研究   1998年,英国率先设计开展了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CEA与CAS对比研究。但遗憾的是,可能由于当时CAS技术尚不成熟,最初的10例CAS患者中5例发生了术后卒中,其中3例为严重的致残性卒中。该试验的安全委员会将其及时终止,建议完善纳入和排除标准后再行研究。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udy,CAVATAS

方法 CEA CAS n 253 251

失败的研究 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事件的总发生率在血管内治疗组为10.9%,CEA组为9.9%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EA组。从而提示血管内治疗与CAS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相当

失败的研究 为了改进上述不足,CAVATAS协作组又设计了新的CAVATAS-2试验,试图进行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与CAS治疗的对比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进一步的结论

Protected carotid-artery stenting versus endarterectomy in high-risk patients(SAPPHIRE ). FDA approved CAS (high risk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04 Comment in: ACP J Club. 2005 Mar-Apr;142(2):41. N Engl J Med. 2004 Oct 7;351(15):1565-7. N Engl J Med. 2005 Feb 10;352(6):624-7; author reply 624-7.

BACKGROU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edical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ymptomatic 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carotid-artery stenosis. Stenting with the use of an emboli-protection device is a less invasive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y than endarterectomy in carotid-artery disease.

METHODS 1、334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conditions that potentially increased the risk posed by endarterectomy 2、the use of an emboli-protection device 3、 carotid-artery stenosis symptomatic asymptomatic 50 80

RESULTS CAS CEA 1 20 32 12.2% 20% 2 0.6 4.3 1: death,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CONCLUS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artery stenosis and coexisting conditions, carotid stenting with the use of an emboli-protection device is not inferior to carotid endarterectomy

作者 Yadav JS, Wholey MH, Kuntz RE, Fayad P, Katzen BT, Mishkel GJ, Bajwa TK, Whitlow P, Strickman NE, Jaff MR, Popma JJ, Snead DB, Cutlip DE, Firth BG, Ouriel K

CAS Lancet. 2006: 30 day results from the SPACE trial of stent-protected angioplasty vers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a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ment in: ACP J Club. 2007 Mar-Apr;146(2):32-3. Lancet. 2006 Oct 7;368(9543):1215-6.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7 Apr;4(4):184-5.

CAS展望 1、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由于突然动脉的扩张,血流明显的增多,可以导致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临床主要的表现有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的患者可以发生同侧颅内出血。    2、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是由于支架释放后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所致,患者可表现为头昏等。   3、缺血性卒中:动脉硬化斑块和附壁血栓的崩解脱落可以导致缺血性卒中,应用保护伞可以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率。

CAS展望 4、血管痉挛:导管、导丝及造影剂的刺激可以导致血管的痉挛。 5、支架塌陷、变形、移位。   4、血管痉挛:导管、导丝及造影剂的刺激可以导致血管的痉挛。    5、支架塌陷、变形、移位。    6、再狭窄:对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还缺乏长期、大样本随访的资料。颈动脉支架置入出现需要再次治疗的狭窄的平均时间为44个月。 7、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