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職優質化專題 教育研究博士班二年級 10220003 游宗輝
前言-高中職優質化的濫觴 吸取國外中等教育階段的優質辦學經驗: 美國-磁性學校、藍帶學校、新美國高中 英國-燈塔學校、專家學校 香港-優質學校教育制度之推動 依國內十二年國教的五大教育理念: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前言-高中職優質化的濫觴 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可分為 高中優質化、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二個子計畫 目的在促發各高中職團隊持續進步,提供學生優質環境、提升辦學品質、建立學校特色,以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達到校校有特色、個個有本領、人人有發展、行行出狀元之目標。
前言-高中職優質化的濫觴 臺灣地區2006年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已達到105.07 %,就學率也達到95.38 %,高中職五專之容量足夠容納所有國中畢業生,但追逐明星高中之選校好惡,使國中學生求學壓力仍大。 2007年即將高中職優質化方案納入十二年國教實施計畫中,鼓勵學校申請並進行自主管理、檢核績效;2010年後增加教育部的績效考核方案,學校評鑑總成績須達二等(80分)以上。
前言-高中職優質化的濫觴 期許透過資源與人力的投入,可望提升各高中職的辦學品質,進而達到優質化,即使不能取代傳統明星高中的社會地位,仍具有改善整體教育品質的意義(林永豐,2012)。 此方案是支持重點學校先階段性發展再逐步全面實施,依照學校不同的條件給予相對應之支持,並進行檢核,以達到提升學校品質、實現學校特色、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差異並紓緩升學壓力,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引導適性發展。
高中職優質化的規劃構念 學生能夠適性揚才、多元發展。 提供學生公平正義、適性發展的教育機會。 創造優質而豐富的教育活動及學習環境 提升高中職學校教育品質,促進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以舒緩過度競爭的升學壓力。
高中職優質化的規劃構念 此一優質化方案是一個不斷滾動修正的概念。 陳佩英(2009)將方案的政策面分為三個期程(每一期程三年)來規劃: 基礎建設期 焦點創新期 特色深耕期 是一個固本-轉型-創新的行政及教師團隊。
高中職優質化的第一階段(2006) 增加弱勢地區的優質高中: 包含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 學校文化等九大面向。 量化指標-就近入學率、新生基測PR值、升大學之表現 奠定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基礎,補助弱勢地區學校藉量變以達到質變,改變選校志願排行。 以教育部訂之量、質化指標為審核及管考項目。
高中職優質化的第二階段(2010) 強化學校自主管理、專家諮詢輔導與校際經驗交流。 高中職優質化希望透過政府補助方案之經費挹注及專家輔導歷程,使學校「邁向優質」,而非僅是結果論的決定誰是「優質學校」。 主要仍選擇弱勢區域(資源不足、文化不利、偏鄉)具發展潛力學校或跨區就讀嚴重區域之學校補助,以平衡區域發展。 仍以教育部之量、質化指標為審核及管考項目。
高中職優質化的第三階段(2014) 高中職優質化提升及增能、高中評鑑認證辦學品質。 提出高中優質化的最終客觀評鑑指標-由教育部委託之學術團體進行校務評鑑及專業類科評鑑來加以認證優質高中。 其發展之評鑑指標與高級中等學校評鑑項目相似,故未接受優質化補助的學校若整體評鑑也達二等,同樣能獲得認證。期許藉此提高學校效能,且由公正團體考核檢視,未來或許成為少子化下學校轉型或退場之依據。
12年國教何解? 柯文哲喻大禹治水,要疏濬而非圍堵 2014年8月12日(奇摩節錄) 12年國教何解? 柯文哲喻大禹治水,要疏濬而非圍堵 2014年8月12日(奇摩節錄) 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今(12)日發表高中升學政策。他表示,台灣的升學問題在於家長對學校的心態,希望透過考試的分配辦法解決。柯文哲比喻,如同「大禹治水,要疏濬而不是圍堵」,12年國教應當花更多的力量讓學校均優質化,而不是在考試分配辦法上傷腦筋。 他認為,並不是明星學校造就好學生,而是好學生造就明星學校,若把這些好的學生分散到其他學校,他們的整體表現會更好,所謂的明星學校對整個國家人力發展反而不利。 然而柯文哲也認為,這和「大禹治水」的精神一樣,如果沒有讓每個學校一樣好,家長和學生終究還是會選學校,因此柯文哲主張高中職均優質化。 柯文哲強調,不只要讓學校均優質化,更要做到學生均優質化,透過補救教學、課後輔導,確保學生在語文、數理和自然科學的基礎能力,積極協助學習落後的學生,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至於如何破除明星高中迷思?柯文哲說,像建國中學這種百年學校,不是一天能解決,因此主張漸進式破除,最起碼社區高中要一樣好。
問題討論 Q1:上述新聞提及「並不是明星學校造就好學生, 而是好學生造就明星學校」的論點,您同意嗎? Q2:高中職優質化主要在均衡各學校的辦學品質, 消除大家對明星學校的迷思,請問明星學校的 存在對國家社會整體發展究竟是利是弊?為什 麼? Q3:高中職優質化希望能促使家長在協助子女選填 志願時,能跳脫過往的明星學校思維。請問, 站在家長立場,替子女選擇學校的主要關注點 為何?
高中職優質化的未來展望 在執行面應強調: 1、前端和過程的協助,並進行尾端控管。 2、經費合理鬆綁。 3、持續引導學校「固本-轉型-創新」優質發展。 在政策面應著重: 1、區域均衡並發展學校特色,成為社區優質高中。 2、一階段在強調設備充實及獎學金吸引高分學生。 3、二階段引導學校聚焦於轉型和創新的共同行動。 4、雙軌制-補助優質學校、補助未達標之學校。
城鄉校數不均 就近入學遇瓶頸 2014年7月09日(臺灣醒報節錄) 城鄉校數不均 就近入學遇瓶頸 2014年7月09日(臺灣醒報節錄) 教育部推動高中職優質化漸顯成效,在學校品質提昇後,越來越多學生對社區高中職的硬體、師資產生信心。不過,12年國教家長聯盟代表周美里卻擔心指出,目前偏鄉地區學校數量分布不均,如果社區附近連一間學校都沒有,學生如何「就近入學」?教育部太過急迫地實施就近入學政策,完全沒有顧慮到學校數分布不均的情形,五股更是一所高中也沒有,她無奈地說,「家長都很支持就近入學,但新北市就有校數不均的情形,那台灣其他地方呢?」 桃園陽明高中利用經費建置語言教室與英聽教室,使日本福井縣知事西川一誠參訪學校英語教學時,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校長林清波說,搶讀武陵高中這種明星學校的情況還是明顯,但陽明高中附近的建國、福豐國中學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學校產生信心,在交通方便的考量下,選擇就近就讀。 國教署強調,優質化不只在於加強硬體設施,還包括師資與課程,因此申請計劃也有教師工作坊、大學師資延聘、教材研發等名目。以台南土城高中為例,學校結合在地台南安南區特色,如四草綠色隧道、自然生態、科技園區等,開發出獨一無二的「台江文化課程」。基北區各個高中幾乎集中台北市,不在新北市,由此可見,台灣偏鄉地區缺乏學校不爭的事實。
問題討論 Q1:高中職優質化政策一部分是協助偏遠地區學校 建立學校特色並齊一高中職辦學品質。請問, 目前臺東區推展高中職優質化已有一段時間, 社區民眾的實際感受為何?抑或無感? Q2:如果您是高中職教師或行政人員,應如何透過 高中職優質化計畫而改善學校體質以吸引學生? 簡單從最重要的一個層面或方向談談。 (教學設備、教師教學、引進何種外部資源) 如果僅是簡單改善教學或進行教學觀摩,又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何區別?
臺東區的高中職優質化 高中職優質化網站 http://163.23.175.15/School.aspx 台東區高中職優質化參與學校 高中-臺東女中、臺東體中、育仁高中 高職-臺東專校高職部、臺東高商、關山工商、 成功商水、公東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