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3-1 平菇栽培 概述 生物学特性 栽培品种与栽培场所 栽培技术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特点 二、食疗价值 返回本章
一、生产特点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代号:PL 位置 (一)生产概况 1. 发 展 1900年起源于德国 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72年用棉壳栽培成功后迅猛发展 世界总产量位居蘑菇之后,排第2位 我国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之首位 返回本节
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佛罗里达、白黄侧耳 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 阿魏侧耳、粉红平菇 3. 主 要 种 类 2.栽培 特点 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 原料广泛、抗逆性强 容易成功、出菇快 成本低、产量最高 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佛罗里达、白黄侧耳 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 阿魏侧耳、粉红平菇 3. 主 要 种 类 返回本节
二、食用价值 营养 肉质肥嫩 蛋白质含量达30.5% 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矿质元素等 返回本节
药效 抑制癌细胞、舒筋活血 降血压、降胆固醇 返回本节
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概述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生活条件 返回本章
一、形态特征 (一)菌丝体 多数洁白、浓密、粗壮、爬壁力强。 返回本节
(二)子实体 菌盖 中央凹,肥厚,呈各色。 菌褶 延生,裸露,白色。 菌柄 侧生,白色,中实,上粗下细。 丛生 单生 叠生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生活史 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 子实体发育过程 原基期 白色瘤状物 桑椹期 粒状物 珊瑚期 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成型期 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 原基期 白色瘤状物 桑椹期 粒状物 珊瑚期 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成型期 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 幼菇期 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 成熟期 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三、生活条件(一)营养 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 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粗放 属 木 腐 菌 自然:长于阔叶树的枯枝朽木上人工:各种农产品下脚料均可 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 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粗放 返回本节
玉米芯 草秸 木屑 返回本节
(二)温度 菌丝生长:最适24~28℃ 子实体生长 低温型:10~15 ℃ 分化、发育最适温度 低温型:10~15 ℃ 中温型:15~20 ℃ 高温型:20~28 ℃ 广温型:10~28 ℃ 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 返回本节
(三)湿度 培养料 湿度 65%左右 菌丝生长期:60%~65% 分化期:80%~85% 子实体生长期:85%~90% 空气 湿度 补水器 返回本节
最适pH:6.0左右 调制8.5左右 (四)酸碱度 返回本节
(五)空气 发菌期:较少 分化期生长期 充足 返回本节
(六)光线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 生长期 需一定散射光 返回本节
品种与栽培场所 一、主要栽培品种 (一)按颜色分 (二)按出菇温度分 三、栽培场所 (一)要求 (二)类型 返回本章
一、主要栽培品种 (一)按颜色分 颜色随其生长逐渐变浅 返回本节
红、黄系列 返回本节
黑色系列 返回本节
白色系列 返回本节
灰色系列 返回本节
栽培最广、灰或黑灰色 柄短肉厚、品质上乘 如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 低温型 品种 栽培最广、灰或黑灰色 柄短肉厚、品质上乘 如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 耐贮运,高产稳产 如佛罗里达、凤尾菇等 中温型 品种 高温型 品种 味鲜美、售价高 如红平菇、鲍鱼菇等 返回本节
糙皮侧耳 返回本节
凤尾菇 佛罗里达 姬菇 返回本节
鲍鱼菇 红平菇 榆黄蘑 返回本节
二、栽培场所 (一)要求 近水源、利排水 清洁、远离污染源 保温保湿 通风好 用前杀虫消毒 地上菇房 地下菇房 半地下菇房 (二)场所类型 返回本节
1.地上式 特点: 通风透光? 保温保湿性?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地下式 通风透光? 保温、保湿性? 特点 返回本节
兼有地上及地下菇房的优点 半地下式 返回本节
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 以免降低菌种的抗逆性 注意! 理想的场所在于结构合理 利于温、湿、气、光的协调 合理择用菌种(根据季节、市场需求等) 重茬易失败 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 以免降低菌种的抗逆性 返回本节
栽培技术 一、栽培期的确定 二、栽培方法与管理 (一)发酵料袋栽法 (二)阳畦栽培 (三)与高杆作物立体栽培 返回本章
一、栽培期的确定 根据 播种后约40天正遇适宜出菇温度 北方:8月底~10月中旬 秋栽 南方:9月中旬以后 一般 春秋 两季 春栽 北方:2月底~3月底 南方:2月上旬~3月上旬 返回本节
1.配制培养料 2.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3.装袋播种 4.管理方法 (1)常规管理 (2)高产管理 (一)发酵料袋栽法 特点 1.配制培养料 2.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3.装袋播种 4.管理方法 (1)常规管理 (2)高产管理 返回本节
(一)发酵料袋栽法 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 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具有 返回本节
新鲜、干透 粉碎成粗屑或小颗粒状 用前暴晒2~3天 1.培养料的配制 要求 新鲜、干透 粉碎成粗屑或小颗粒状 用前暴晒2~3天 ⑴ 配方 主 料(%) 各下脚料96 辅料(%) 石灰2,过磷酸钙1, 石膏1,多菌灵0.2(25%原品) 返回本节
原料被分解转化 杀死虫卵和杂菌 人力物力投入低 (2)制发酵料 优点 原料被分解转化 杀死虫卵和杂菌 人力物力投入低 制作步骤 原料 预湿 拌料 建堆 多次 翻堆 返回本节
宽1.5~2m,高约1m长形堆 覆盖(四周围膜,顶部盖草被) 预湿 提前1~2天将主料摊薄 撒石灰粉,清水喷湿 拌料 辅料溶于水 拌入主料中 清水调至含水量 建堆 宽1.5~2m,高约1m长形堆 覆盖(四周围膜,顶部盖草被) 返回本节
注意 翻堆 补氧、排废气、 调水及pH、发酵均匀 作用 时机 料温升至65℃左右,维持1天 熟料翻外,生料夹内 共翻2~3次,约5~7天 方法 最后1次翻堆时 喷入杀菌、杀虫药物 注意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发酵质量 咖啡色,软而有弹性 有香味和少量白粉末 pH7.0~7.5 含水量指缝泌水或手沾水印 好 差 黑、粘、臭、酸 干、碎、白粉末过多 颜色过深、无弹性 返回本节
消毒液略浸 →去掉表丝 →成块挖出 →掰成枣大 2.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栽培种的挖取 消毒液略浸 →去掉表丝 →成块挖出 →掰成枣大 适宜:10%左右(勿<5%) 太小:? 太大:? 播种量 一般根据料水比=1:1.3倍左右换算 (1)播种量 返回本节
(2)播种方式 层播 穴播 挖穴放种 穴距8~10cm 深3~4cm 余种撒盖料面 返回本节
菌种层 层播 穴播 返回本节
3.装袋播种 规格: 25~28×50cm 用前:缝纫机空针扎3道微孔线 装袋:层播,微孔线处放菌种 要求: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 聚 乙 烯 袋 微孔线 返回本节
掰菌种 返回本节
5.管理方法 总过程 发菌期 决定成败 分化期 子实体生长期 间歇期 决定产量、品质 (1)常规管理 发菌期 防杂菌和害虫 光线暗、空气新 料温20~25℃ 空气湿度60%~70% 重点 措施 返回本节
分化期 菌丝满袋再培养7天左右 时机 措施 加强光照 加强通气 加大温差(8~10℃) 提高空气湿度(80%~85%)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勿 喷水通风要看天看菇 子实体生长期 时机 现原基时解口或划口 空气湿度85%~90% 适宜温度 随其长大逐渐加强通风 措施 菌盖边缘较薄时采收 措施 喷水通风要看天看菇 勿 强水喷 硬风吹 喷珊瑚期前的菇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间歇期 清料面 并骚菌 停水养菌 3~4天 恢复常 规管理 7~10天又现蕾 返回本节
(2)高产管理 沙壤土 石灰、磷肥各2% 尿素0.5% 原料 配 营 养 土 (%) 喷0.5%DDV 3%~5%甲醛 覆膜堆闷约2天 处理 配 营 养 土 (%) 原料 沙壤土 石灰、磷肥各2% 尿素0.5% 处理 喷0.5%DDV 3%~5%甲醛 覆膜堆闷约2天 返回本节
畦式覆土 出完1~2茬菇的菌袋全脱 宽1m、深0.3m 灌底水 喷杀虫及杀菌药 菇畦 排菌块(间距3cm) 覆土、浇水直至表土1cm厚 埋袋 排菌块(间距3cm) 覆土、浇水直至表土1cm厚 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 7~10天遍畦出菇 返回本节
保留约7cm袋帽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墙式覆土(菌袋半脱) 双行菌袋的裸端相对,间距约30cm 一层袋、一层泥 墙心填湿润营养土 菌墙 墙顶土厚8~10cm,中间修蓄水沟 墙顶及菌墙两侧用泥抹光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阳畦栽培 成本低、产量高 特点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宽1.5m,深30cm 1. 挖畦播 中间留15cm土埂,挖一浅沟 挖畦 种 挖畦 宽1.5m,深30cm 中间留15cm土埂,挖一浅沟 灌底水、喷药、撒石灰粉 播种 层播→压实→盖消毒报纸 →盖膜(大于畦面)→草帘 返回本节
2、管理 发菌期 调畦温,约7天后抖膜透气 勿 高于30℃ 揭去薄膜 料面喷水 返回本节
时机:料硬实后 破纸、沟浇水、撑膜 措施 加强光、气、湿、温差 消除温差、空气新鲜 空气湿度85%~90% 分化期 时机:料硬实后 破纸、沟浇水、撑膜 加强光、气、湿、温差 措施 育菇期 消除温差、空气新鲜 空气湿度85%~90% 间歇期 清净料面 覆土1cm厚,浇水及营养液 可提高20%~30%的产量 返回本节
(三)与高杆作物立体栽培 CO2、基肥 平菇 植物 O2、遮荫 返回本节
宽1.2m 中间走道宽40cm 两边的菇畦宽40cm、深20cm 规格 灌底水 渗后撒石灰粉 处理 1.菇 畦 2.菌袋移植 出过1~2茬的菌袋脱袋 排入菇畦中 覆土、浇水 常洒水,保持覆土湿润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主要内容 形态特征(菌丝体、子实体) 子实体发育过程 生活条件(5大因素) 1.生物性特性 发酵料的制作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常规管理措施 2.栽培技术 发酵料袋栽 发酵料的制作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常规管理措施 阳畦栽培 播种过程 管理措施 返回本节
作业题 三、思考、讨论题 1.平菇子实体主要特征有哪些?发育过程如何? 2.发酵料是怎样制成的?优质发酵料应具备哪些条件? 3.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 4.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应怎样进行通风和喷水? 5.阳畦栽培在分化期应怎样管理? 6.菌墙是怎样筑成的? 三、思考、讨论题 1.若栽培5000kg干料的平菇,约需多少kg栽培种? 2.导致子实体颜色浅、菌盖小、菌柄细长的因素有哪些? 3.导致子实体呈水渍状,并停止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4.平菇栽培为何发展最快,生产面积最广?
主要参考资料 1.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12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14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3.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下册.第3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张松.食用菌学.第2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潘崇环.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6.李克宜.大众菌品平菇.广西:广西科学技术产版社,2004 7.食用菌[J].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2005:1~6 8.中国食用菌技术 .http://www.hzsyjw.com 返回本节
谢 返回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