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 主讲:郭淑英教授 2006-8-1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Advertisements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1 艾滋病防治知识. 2 艾滋患者 3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4 一、艾滋病流行概况 5 世界流行概况 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 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 8000 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6000 万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 2200.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第1頁第1頁 澎湖縣教保育機構 『腸病毒防治』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課黃玉桂
麻醉性镇痛药 高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余得水. 2 定义:疼痛是由现实或潜在的组织损 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体会:治疗疼痛,感觉与情感并重 国际疼痛学会 ( IASP )
1 第 6 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6.2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6.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公共管理学 21 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内容回顾 1. 运动系统组成 2. 运动系统功能 3. 骨的分类(按所在部位、形态) 4. 骨的构造 5. 骨的化学成分 有机质: 无机质: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生 殖与 健 康 主题班会. 一、什么是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就是在体格、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整 健康状态下完成生殖过程的状态。 (1)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懂性知识、避免 得病、避免人流(全国人流 1000 万人次 / 年, ADS 感染 60 万) (2)有生育能力; (3)可以自由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育数目;
1 、出口历史悠久、出口国家众多 作为护身良药,片仔癀伴随着闽南人闯南洋的整个历史。因此,东南亚地区 成为片仔癀的主市场。 片仔癀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一半左右,出口港、澳、台、新加坡、日 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 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成药.
专题六 大学生生命教育 理解生命 珍爱人生.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認識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帶來哪些變遷 掌握改革開放下中國出現甚麼社會民生問題. 認識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帶來哪些變遷 掌握改革開放下中國出現甚麼社會民生問題.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教師晨會分享 ---環境教育 報告人:黃仲佑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当好国家公民.
關於SARS 透過這份資料 您將了解SARS 免除SARS的恐懼 並有效降低SARS感染上身 最後,請務必傳遞本信件中的知識
人權相關-器官買賣 主張贊成 銀管3B 陳恩浩 王君綺 楊珮鐶 林佳筠
第 三 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理论要点.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教 师 人 际 沟 通 与 协 调 (023) 邹 顺 康 (023)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媒體科學新聞- 臍帶血的期待.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多媒體組 嘉義高商 資料處理科 郭文賢.
你有否想過 染上性病會帶來嚴重後果? 你如何去預防性病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肖传亮
第26章 其他病毒 天津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教研室.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营改增政策 对人力资源服务业 的影响与应对.
健康与亚健康.
人类科学史上 三大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自身,操纵生命 其意义比以上两个计划更为深远.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人权法学》复习串讲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张晓玲 .
2012届(数计院)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指导老师: 学生:.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艾滋病与教育.
第五章 评判性思维与护理.
组织结构图 Human Resource Dept.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企业管理概论.
政黨法草案分析 第七組:黃于萱 謝宜儒 溫庭如 許家懷 陳奕蕙 馬繹筑 明立錦.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医院感染和疫情防控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福太 2014年2月13日.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十章 生命与生殖伦理 第一节 关于人的生命起始的争论 第二节 生殖技术的伦理 第三节 计划生育的伦理.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李栋 博士/副主任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创新中心
管理心理學: 提升管理效能與品質‧陸洛、高旭繁 等著‧前程文化 出版
兩公約 宣導.
仁和國小 兩公約 宣導.
社會救助之國境 -評社會救助法中外籍配偶之除外規定-
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 人權概念、分類、特性、主體.
OFB外文文献库 检索和使用.
工 作 分 析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田昕加.
Part5-Chapter 1 餐旅人力資源 管理的內涵 本章研習重點 1. 說明管理的定義。 2. 瞭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兩公約 宣導.
破解竺阿萱之大搜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十二章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 主讲:郭淑英教授 2006-8-18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掌握战略范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的地位、影响因素及在我国的演变历程等内容,并进一步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内容,包括在我国实施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战略、人力资源就业战略、人力资源市场化战略和人才战略。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基本分析 “战略”一词包括以下含义: (1)战略是对一事物总体全局性的宏观把握; 一、战略的基本内容 “战略”一词包括以下含义: (1)战略是对一事物总体全局性的宏观把握; (2)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对一事物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调节,或者是对一事物未来状态的设计与干预; (3)战略是对一事物基本要素、重要方面、主要部分与高层次问题的调节;

战略的基本内容 (5)战略要有一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甚至是数量指标; (4)战略对事物的一般因素、次要方面和低层次问题有决定性的作用; (5)战略要有一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甚至是数量指标; (6)战略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保证,即要有与总目标适应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的地位 任何一个国家要搞建设、要取得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然致力于搞好人力资源问题。因为,人力资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目的。 三、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 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 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资本的配比关系;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技术政策; 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 决策者(决策机构与决策人)的指导思想与管理水平等。

三、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的因素 主要因素: 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 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资本配比关系;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技术政策; 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 决策者(决策机构与决策人)的指导思想与管理水平等。

第二节 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 内容: 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和有效调控人力资源数量,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老化 一、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 内容: 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和有效调控人力资源数量,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老化 一、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基数巨大的惯性使我国人口压力和人力资源负担沉重。

二、有效调控人力资源数量 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岗位是根本。 (2)适当减少人力资源供给 (1)尽力扩大人力资源需求 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岗位是根本。 (2)适当减少人力资源供给 鼓励各用人单位实行灵活多样的工时制度,也是将庞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由各微观组织合理分担的重要措施。这可以兼顾用人单位的效益、个人的工作出路和社会局势稳定的多元目标。

(3)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老化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也有老化趋势,即50岁以上年龄的人力资源比重将相应加大。对于这一问题,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率、实行技术替代劳动等方针,来弥补其影响。

第三节 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战略 内容: 大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 发展教育和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一、大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多渠道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抓住人力投资重点

大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强化对企业家、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 开发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改善人力投资; 要在下述方面注意加大人力投资: 强化对企业家、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 开发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改善人力投资; 大力增加用于创业培训的人力投资; 大力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和保证未来转移进入城市的人力资源的素质。

二、进一步发展教育 教育和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基本手段。我国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质量偏低的状况,说明着我们需要在教育和培训上花极大的力气。 1.进一步强化国民教育 2.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求达 到职业 技术教育培训的优质化和实用化。 3.进一步强化就业后继续教育 大力加强在岗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使人力 资源个体们都能够普遍接受终身教育。

三、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树立竞争、创新、开拓的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并加强道德观念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精神素质水平。具体来说,“市场观念”包括以下方面: (一)市场经济规范观念 1.法制观念 2.道德观念 (二)市场经济主体观念 1.竞争观念 2.创业观念

(二)市场经济主体观念 2.创业观念 (三)市场经济人本观念 1.竞争观念 2.创业观念 (三)市场经济人本观念 市场经济下的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从经济活动主导思想的角度看,“人力”这一要素或资源由以往单纯的“labour”、“manpower”向“人”的色彩更多的“human”方向发展。

第四节 人力资源就业战略 中心内容:下大力开拓就业岗位、多方面挖掘就业需求、强化国有企业改造、进一步调动民间创业力量、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实施就业扶住及进行就业预测和调控 一、开拓就业岗位 二、多方面挖掘就业需求 三、强化国有企业改造 四、进一步调动民间创业力量 五、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 六、实行就业扶助

应当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加强企业贫困职工的解困和再就业扶助工作。下岗职工属于一种半特殊群体,需要一定的扶助。 扶助女性就业。在市场经济讲求效率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创造适合岗位和在必要条件下实行类似残疾人的按比例就业的政策。 对于青年无技能的失业者给予以技能培训为中心的就业扶助。

应当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继续搞好和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扶助的各项工作。 对于中老年失业者等,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和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继续搞好和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扶助的各项工作。 建立对于失业人员的社会工作制度,以减少失业者所遭受的社会痛苦,并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

第五节 人力资源市场化战略 内容: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强化人力资源流动、完善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 第五节 人力资源市场化战略 内容: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强化人力资源流动、完善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 搞好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进一步塑造,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要素市场的要求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人事行政部门分割问题;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 (2)从经济上解决国家财政对公立人力资源市场机构的经费投入问题; (3)从法制上解决人力资源市场运作的秩序问题; (4)从管理上解决对于人力资源市场机构的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问题。

二、强化人力资源流动 解决人才流动体制问题 搞好区域性人才流动 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 三、完善劳动人事仲裁制度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内容: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一、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 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人所共知,扩大人才的来源也是人们所共同寻求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在发掘人才、吸引人才方面,应当实行以下政策:

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 (2)采取与外界联姻的措施。 (3)树立人才是资本、回报巨大的意识,注意解决人们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人们的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机会。 (4)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流动,增加国家、地区、产业和用人单位用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投资,解决好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问题和各种实际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

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 (1)深入调查和研究现有的人才资源状况,研究和发掘现有人才的潜力,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优化人力资源的社会环境 (一)解决好人才资源的价值定位 核定人才资源价值,是承认和兑付其价值的前提。具体来说,人才资源价值应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人才的生产成本 人才的生产成本包括人才的基本生活费、抚养系数、个人教育投资偿还与再投入费用个人支付的其它人力投资款项。

解决好人才资源的价值定位 2.人才所创造的价值水平 从一般意义上看,“按劳付酬”是工资水平制定的基本依据。由于人才资源的劳动会创造出比普通人力资源劳动较大的价值,使用人单位与社会获得较多的效益,因此人才应当得到较高的工资报酬。

人才所创造的价值水平 3.市场上人才的供求关系 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哪类人才短缺,其市场价格就越高;市场上哪类人才过剩,其市场价格就越低。 4.社会收入的比价关系 社会收入的比价关系包括人才较为集中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其它经济部门同等层次员工的收入关系,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收入关系,不同岗位职务、不同劳动复杂程度的劳动者收入关系,等等。 人们为了成才而刻苦努力。

人才所创造的价值水平 5.对人才的激励与吸引因素。 一些用人单位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和吸引,而给人才付与高工资,进行经济上的鼓励。这有利于用人单位吸引人才、奖掖人才,有利于给人才赋予较大的工作动力,也有利于使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有利于人们为了成才而刻苦努力。

三、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人才资源是投资较大、收益较高的人力资源,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为了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制订多方面的有关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手段。 (一)努力达到人才资源的充分就业 要立足于国家以及各地区、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发展战略,创造一大批好岗位以吸引人才、安置人才,努力达到人才层次的充分就业,避免人才的闲置、错配和低效能使用。

(二)提高人才资源的社会产出 要鼓励人才资源兼职和从事各种业余劳动,使其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发挥效用。 (三)加强对人才资源使用的经济调控 要进行人才使用状况的经济分析,通过采用经济杠杆督促各用人单位节约使用人才,例如征收超额人才累进税和稀缺人才使用税。 (四)强化对国有单位人才资源的管理 制订用人标准,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行政措施,监督国有用人单位节约使用人才,保护人才资源这一宝贵财富。

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 (一)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约人才资源的作用 我国近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些领域正在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集约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也吸引了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 高新技术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全球化的趋向,也具有改造传统产业的巨大效能和重要职责。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的重点,是人才的重要集散地,是人才生产、人才开发、人才配置、人才使用的主要场所。 (二)大力发挥大城市集约人才资源的作用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的重点,是人才的重要集散地,是人才生产、人才开发、人才配置、人才使用的主要场所。 我国的首都北京,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直辖市天津和重庆,改革开放前哨的深圳,经济区域中心的广州、西安、武汉等,改革以来迅速崛起的苏州、青岛、大连等,各计划单列市,都是集约人才资源的重要地点,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五、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政府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加强人才战略规划。政府要把人才规划与整个人力资源的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和战略性问题来抓。 (2)加强人才预测,建立人才信息库,以作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人才资源的依据。 (3)制定保障人才合法权益、鼓励生产与开发人力资源的法规制度,并加强有关的监督和执法,以此保证人才政策的落实。

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4)建立政府的“猎头公司”,直接进行国有企事业机关单位高级优秀人才的搜寻与配置。 (5)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体育、政法等领域的关键岗位引进一定数量的国际顶尖水平人才,大幅度提高我国在上述领域的水平,并有效地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水平和为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