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專利師考照班 師資介紹 高苑科技大學 研究發展處 專線服務電話 陳小姐 校內分機 1701.
Advertisement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台灣網路銀行網站之現況與比較 指導老師:吳有龍 A 曾馨慧.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台灣的產業發展與外貿政策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 第四講.
國際貿易程序 貿易條件: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付款條件:信用狀 運輸方式:海運.
4-2 經濟的成長與挑戰.
經濟成長 臺灣長期經濟發展階段論.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大師開講> 時 間:上午10點至12點 地 點:演講廳 A222 主辦單位: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中華大學企管系碩專班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第 五 單元 光復後台灣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兩岸經濟問題 課程二:臺灣經濟發展簡介 日期:2002年10月4日 授課老師:黃智聰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人民幣 3%高利率? 國企二甲 4A 蘇寶如 指導老師:林靖中 老師.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授課教授:石文傑 博士 報 告 人:施金橐 學 號: 日 期:98年03月06日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3/01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股票選擇指南-SONY 鄭惇伊 林佩儀 黃馨玫.
台灣經濟調整與結構轉變 中 華 民 國96年6月10日.
人類的石油年代.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越障自走車 每週進度報告 組長:鄭至軒 組員:羅正毅 王瑞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巨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07年法人說明會 股票代碼 : / 12 / 12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財務資訊分析.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新事業發展專題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十四、景氣波動與財政赤字 景氣波動的特徵 失業 財政收支 公債.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全球化下兩岸經濟關係 台灣經濟發展概論 施建生 編,《一九八0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第1-3章。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前言 首先要解答的是半個世紀來台灣經濟發展何以能有卓越的成就: 是由於中國人的本性。 日本人留下的基本建設以及人力投資等。 1949年大陸撤退來台約有兩百萬的軍民。 由於美國的援助,在1951-1965年間每年給台灣的經濟援助約為一億三千萬元,為當時國民生產毛額的6%,是國內可用儲蓄的重要來源,佔每年投資毛額的40%,有時甚至高達50%。 台灣政府的角色。 自1950-1980年為前期,自1980年以後到目前為止則為後期。現將兩期的情形分別敘述於後。

一九八0年代以前的經濟發展回顧 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自1945年十月光復至1980年的35年間,依當時經濟發展情況與重點,約可分為下列四個時期: (一)1946-52年為戰後經濟重建時期; (二)1953-60年為依賴美援時期,又稱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時期; (三)1961-72年為自力成長時期,也是出口拓展階段; (四)1973-80年為因應國際經濟巨變時期,又稱為二階段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時期。

自1949年起推動了多項影響深遠的重大改革與措施。包括: (一)戰後經濟重建時期(1946-52) 自1949年起推動了多項影響深遠的重大改革與措施。包括: 推動農地改革,激勵農民增產意願。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對地價之補償則以實物土地債券七成及公營事業(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農林及台灣工礦業等四大公司)股票三成搭發。

(一)戰後經濟重建時期(1946-52) 改革幣制,遏阻通貨膨脹。 改革稅制,消除徵收障礙,開拓稅源。 實施外匯管制,包含複雜的外匯分配制度與貿易管制。 確立工業發展方向,選定電力、肥料及紡織工業等三項為優先發展工業。

(二)依賴美元時期- 亦稱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時期(1953-60) (二)依賴美元時期- 亦稱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時期(1953-60) 為達成發展進口替代工業的目標,乃採取強力的產業干預及保護措施,包括: 關稅保護,加工及製造品的稅率提高許多,使平均實質關稅稅率由修正前的20%以下,驟升為30%以上。 管制進口,保護進口替代產業之功能。 複式匯率與外匯管制,利於出口,不利進口。 限制設廠:為免保護措施下所產生高額利潤吸引少數工廠過度投資,產生生產過剩。

(二)依賴美元時期- 亦稱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時期(1953-60) (二)依賴美元時期- 亦稱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時期(1953-60) 若干補助措施,以加速工業之發展,例如: 採取低糧價政策。 將台泥、台紙、工礦、農林四大公營公司移轉民營。 透過金融機構對民營事業給予充裕的資金融通。 此時期最嚴重的財源不足問題,幸賴美援的支持而得於解決,其金額佔當時投資總額的40%以上,使當時投資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提高達6個百分點之鉅。

(三)自力成長時期- 亦稱出口拓展時期(1961-72) (三)自力成長時期- 亦稱出口拓展時期(1961-72) 自1958年開始採取一連串的財經改革措施,包括: 實施「外匯貿易改革方案」 (1)簡化匯率並將新台幣大幅貶值。 (2)放寬進口限制。 (3)鼓勵出口。 宣布「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1960年初),目的在建立現代化的財經行政體系與優良的投資環境。

(三)自力成長時期- 亦稱出口拓展時期(1961-72) (三)自力成長時期- 亦稱出口拓展時期(1961-72) 制定「獎勵投資條例」(1960年9月) 制定「外銷貸款通則」(1962年3月) 制定「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1965年1月)。據此依條例先後成立高雄、潭子及楠梓三個加工出口區。

(四)因應國際經濟劇變時期- 亦稱第二階段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時期(1973-80) 為實現發展第二階段進口替代工業之目標,政府於1973年宣布於次年開始推動十大建設計畫,一方面大幅擴充交通及電力設施,另一方面決定建立一貫坐大煉鋼廠、大造船廠以及規模龐大的石油化學工業體系。 但石化原料及鋼鐵工業都是能源密集工業,而我國是缺乏能源的國家,為促進工業升級,改善產業結構,提升能源利用率,政府於1979年迅速擬定「經濟建設十年計畫」(1980年至1989年),積極發展機械、資訊、電子、電機、運輸工具等附加價值高能源密集度較低的技術密集工業。

(四)因應國際經濟劇變時期- 亦稱第二階段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時期(1973-80) 設立「資訊工業策進會」(1979)及「新竹科學園區」(1980),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電子研究所(1979),以及日後成立的材料工業研究所及機械工業研究所(1982),積極發展積體電路、新材料、自動化設備並推動資訊工業等策略性工業發展。

「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檢討 (一)「台灣經濟發展經驗」成功因素分析 起始條件 (1)日據時期的軟硬體建設,在當時對台灣經濟社會的安定與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2)大陸來台的優秀人力資源。 (3)大陸來台的資金與機器設備-估計當年中央政府撤退來台時,曾攜有黃金3百萬兩、白銀33.5萬公斤,有許多企業家帶有資金及設備來台。

「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檢討 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 (1)美國的經濟援助:1951-65年美國給予經援15億美元,相當於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6%,投資財源的40%。 (2)國際經濟的景氣:工業國家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自1950年代的4.0%提高到1960年代的4.7%。 內在因素 (1)確定「計畫性自由經濟」的體制。 (2)勤勞充裕的勞力供應。

「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檢討 (3)正確的經濟發展策略。 -重視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的並重; -奠定農業發展基礎,以農業培養工業,工業則採取循序漸進(輕、重高科技)的發展; -節約消費、鼓勵儲蓄、獎勵投資改善投資環境; -培養民間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培育與開發人力資源,提升人力素質; -開拓貿易、鼓勵出口。

「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檢討 (二)不成功的經驗 政府的不當干預 政策未能適時調整 (1)管制物價,於1973年採取「限價」措施,造成通貨膨脹預期,並未產生穩定物價的作用。 (2)進口油價暴漲,國內油價未隨即反應,1973年10月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國內油價並未立即調升,產生物價上漲預期心理,引起物價大幅上漲。 政策未能適時調整 (1)農地政策僵化,使缺乏勞力的土地所有人不願將土地租給剩餘勞力的農民,有礙農場經營規模的擴大。

「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檢討 企業對研發不夠重視 文化、社會建設未能有效配合發展 (2)保護國內產業與鼓勵出口政策,未能及時功成身退。至1970年代初期轉變為出超;但由於外匯管制,鉅額貿易出超開始導致貨幣供給的大幅增加,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企業對研發不夠重視 1980年研究發展支出佔GDP的比率僅達0.71%,與工業國家的2%以上比較落後甚多。 文化、社會建設未能有效配合發展 社會團體與個人間的利益衝突,生產與消費關係的衝突,社會紀律鬆弛與經濟犯罪增加等種種失調脫序現象。部分企業忽視勞工權益的保障與環境保護的要求。

一九八0年代以來的總體經濟表現

短期經濟波動與穩定 (一)經濟波動歷程 1980至1998年間,台灣歷經四次景氣循環。 1、第一個谷底為1982~1983年間受第二次能源危機的影響,國際經濟不景氣,導致台灣景氣降至1975年第一次能源危機後的景氣谷底。 2、1985年為台幣升值的前一年,也就是八0年代前五年的第二個景氣谷底。 3、1990年為波斯灣戰爭爆發全球景氣衰退,我國亦於當年八月進入新循環的谷底 4、1995年初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出現疲態,下半年又有中共的文攻武嚇,故在1995年第四季和1996年第一季間出現新循環谷底。

短期經濟波動與穩定 (二)短期波動評估 對外貿易對台灣景氣的影響甚鉅,台灣經濟景氣循環受國外因素影響很大。 台灣在1980年以後的經濟政策,除承續過去的平衡政府財政收支等總體經濟政策外,所進行的正式「華盛頓公識」所列的個體經濟政策。

中期結構轉變與調整 (一)經濟結構轉變 一個國家長期出現順差或逆差,表示這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結構發生問題,需要加以調整。1986~87年間,貿易順差分別為156.8億和186.9億美元,創歷史紀錄,且占GDP比重高達19.8%和17.3%。因此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聲浪高漲,要求進口開放和貨幣升值。 1986年和1987年的M1b貨幣供給徒然增加51.4%和37.7%,造成國內資金氾濫,一般民眾開始熱中金錢遊戲,由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找到出路。

中期結構轉變與調整 以勞力密集方式生產的傳統出口產業,在台幣升值和工資上揚的壓力下,無法在國內生存,紛紛移至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勞力充沛的地方繼續經營。 (二)因應策略 由於國內泡沫經濟發生,社會問題增加,且貿易糾紛迭起,政府終於在1987年做了政策性轉變,積極推動經濟自由化和擴大國內需求。 經濟自由化貿易開放、解除外匯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等方面著手; 擴大內需則從增加公共支出推動重大工程建設,並配合進口開放和出入境辦法的修正,放寬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限制。

長期經濟成長與展望 「創新驅動期」是台灣未來的努力方向。 台灣在1980年中期以前,經濟成長是在威權領導下完成。戒嚴法解除後,我國走向民主社會,多黨政治形成,民意機構更能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但經濟政策執行的交易成本跟著提高,行政效率相對低落,因此政策執行的困難度相對增加。

後期的經濟發展政策 政府將重心放在兩個領域: (一)促進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之發展 修訂獎勵投資條例 促進研究與發展的實施 1980年再修訂條例鼓勵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的發展,1990年改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為功能性的,諸如自動化、防治污染、研究發展、人才培訓與建立自我品牌等等活動,方予以賦稅優惠與減免的鼓勵。 促進研究與發展的實施

後期的經濟發展政策 設立科學工業園區 技術學習的三個階段 加強人力資源的發展 1980年決定仿效美國加州矽谷在新竹設立科學工業園區。 吸收(acquisition) 調適階段(adaptation) 創新(innovation) 加強人力資源的發展 教育與訓練一定會發揮重大的功能。

後期的經濟發展政策 (二)加強經濟自由化的推行 前期經濟政策的檢討 台灣經濟是一個混合的市場經濟,其中政府配合市場力量共同負起決策的任務。由於貿易順差日益增加,大量外匯乃告匯入,貨幣供給的不斷增加通常會引起通貨膨脹,形成泡沫經濟。美國揚言,台灣若不進一步開放市場,將予以報復。 政府在1984年就宣布今後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將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指導原則。

後期的經濟發展政策 三個自由化的項目 貿易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外匯自由化 是進口關稅的減低。 是進口管制的放寬。 銀行法已於1989年修訂,將所有存款利率的管制全部取消。 對於外國銀行以准其受理長期儲蓄存款業務。 對於新銀行亦准予成立。 外匯自由化 在1979年2月中央銀行以宣布外匯制度由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1987年7月開始大幅放寬外匯管制,先是讓市場力量自行決定匯率。接著又准許每一成年人每年可匯入或匯出500萬美元,到了1996年這一數量又增為5,000萬美元。

結論 (一)五十年台灣經濟發展的成果 實質國民生產毛額在1952-1998年間的平均成長率為8.35%。 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在1952年是196美元,到1998年已成為12,567美元,增加了64倍。 對外貿易自1952年起一直在增加。 1951年農業在國內生產毛額中所佔的分額為32.28%,到1997年已減為2.67%。 通貨膨脹相當和緩。 失業在1980年以前不是嚴重的問題。 早期的吉尼係數一直在下降,但1981年以後開始上升,到1997年已上升為0.32。 在1964-1980年間,政府一直在推行健全財政的政策,但自1980年以後則常常出現財政赤字,主因為社會福利的增加。

結論 (二)未來發展的展望 如果工業技術能夠改進 如果攸關發展成敗的基本條件能夠適切創備 如果海峽兩岸能夠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