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一个什么汉字?
第 11一 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孔子提出:“和为贵”。 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
你还能说出古人对“和谐”的其它描述吗?
孔子:和而不同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荀子:和则一,一则多力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易经》 :“竞”卦,“和”:大吉大利 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儒家:以“人”为中心,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 道家:以“自然”为中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陶渊明﹁世外桃源﹂ 康有为﹁大同书﹂ 洪秀全﹁太平天国﹂ 孙中山﹁天下为公﹂
和衷共济. 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和谐”设想为什么根本无法实现?
2、西方的和谐思想 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观 柏拉图:公正即和谐 亚里士多德:中等阶层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和谐”思想
傅立叶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莫尔1516年在《乌托邦》提出了建立“最完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的乌托邦理想。 傅立叶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1842年,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作“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 ——毛泽东 4、中国共产党的和谐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 ——毛泽东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特别是提出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江泽民:十三届四中全会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三位一体”的思想.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七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解决我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从国内来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 第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第二,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第四,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第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第六,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稳定。
从国际来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风险。 从党内来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面临严峻的考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构建和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构建和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总结
“和”字同“龢”,本指古代的一种笙,不同的竹管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吹奏出动人的曲调。“和”从口禾声,和者,睦也,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之意。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和谐的含义 “和”字同“龢”,本指古代的一种笙,不同的竹管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吹奏出动人的曲调。“和”从口禾声,和者,睦也,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之意。 “谐”从言皆声,谐者,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融洽,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
关于“和”字,你还能组成哪些词?
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字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 。 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前提
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要和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 )--社会和谐的保障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理解 “和谐社会”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案例: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培育”:退休工人白芳礼力蹬三轮,赚30万倾囊授予贫困生。 白芳礼--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培育”:退休工人白芳礼力蹬三轮,赚30万倾囊授予贫困生。
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 的活力竞相迸发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让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l)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1、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实现科学的发展
2、正取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政治基础 非常重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高度警惕形成“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 十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3、密切关注群众的意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要注意倾听群众正面意见 特别注意的是群众的背后议论
4、切实做好疏导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第一,要和风细雨而不能搞急风暴雨 第二,要以情感人而不要以势压人 第三,要讲法讲理又讲情而不能蛮不讲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能以情代法,以理代法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教育-民生之基, 就业-民生之本, 分配-民生之源, 保障-民生之依 医疗-民生之保 稳定-民生之盾 2008年4月1日清晨,温家宝来到了景颇族村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广义的社会建设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则主要是指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相关联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这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等。
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呢? 首先,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程度。 第三,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劳有所得 目标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措施 抓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抓就业,解决人民基本需要 抓分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抓保障,减少社会动荡不安 抓卫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抓治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优化教育结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怎么看教育公平 ? 据2009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 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就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二,教育投入不足 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四,政策制度不完善 第五,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公平的出路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我国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 第三,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怎样正确面对就业压力 ? 时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数 338 413 495 559 611 630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实施“岗位拓展计划” 实施“创业引领计划” 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举办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对策 四是练好“内功” 一是大学生要有自信心 二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的择业观 三是勇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四是练好“内功” 五是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就业技能,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5)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6)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金,确保保值增值、安全; (7)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怎么看待“看病难”?
到大医院看病难 医药费用负担重 挂专家号更难 “看病难” 的表现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看病难”的原因 公立医院趋利化 医保保障水平低 药品价格虚高
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 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原则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措施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谢谢
教育部2005年4月7日发出了《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教学[2005]4号)。所谓“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就是规范招生管理,增强招生透明度,维护考生权益,确保公平公正,其主要内容是“六公开,四严格”:即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严格高校招生调整计划的使用管理,严格高校定向就业招生管理,严格独立学院招生管理,严格高校特殊类型的招生管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