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血液科
一、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 1.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获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 * 2.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综合临床治疗原理,通过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治疗技术。
介入放射学 二、分类及临床应用 血管内介入技术 非血管内介入技术 血管内栓塞术 血管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 经正常腔隙的治疗 经皮穿刺管腔内的治疗 经皮穿刺活检及治疗 介入放射学
血管内介入技术 血管内栓塞术 血管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 控制出血:外伤性出血、医源性出血、肿瘤出血、溃疡出血、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治疗血管性疾病:动静脉血管畸形、动静脉漏和动脉瘤等 治疗肿瘤:姑息治疗,手术前栓塞 血管腔内成形术 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颈动脉、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腔静脉等 血管内药物灌注治疗 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动脉内溶栓治疗;血管收缩治疗 血管内介入技术
非血管内介入技术 经正常腔隙的治疗 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狭窄 经皮穿刺管腔内的治疗 胆道狭窄等的治疗 经皮穿刺活检及治疗 囊肿及脓肿
介入放射学的优点 微创性: 可重复性: 定位准确: 需要经皮穿刺、插管、生理和手术孔道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治疗 ; 在一次治疗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同样的方法,多次进行治疗; 定位准确: 由于所有的操作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使穿刺和插管到位,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少的盲目性。
介入放射学的优点 疗效高、见效快: 并发症较少: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管腔狭窄等病变,一旦介入技术成功,疗效立即可见,如出血停止,管腔再通,症状马上消失,对于一些内科、外科治疗棘手的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及肝癌等,介入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并发症较少: 基于上述特点,介入技术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致命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极为少见;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某些疾病,需多种方法同时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多种介入技术,相互配合,干扰少,协同性很强。
主要介入诊疗项目
一、“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血管性疾病:(一)狭窄或闭塞 动脉系统:锁骨下动脉、肾动脉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动脉狭窄或闭塞 静脉系统:上/下腔静脉静脉阻塞、锁骨下静脉、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肾静脉、髂静脉、股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阻塞的开通治疗。
一、“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血管性疾病:(二)血管畸形/动脉瘤 动脉系统:锁骨下动脉、肾动脉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动脉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肺动脉-静脉血管畸形。 静脉系统:上/下腔静脉静脉、锁骨下静脉、肝静脉、肾静脉、髂静脉、股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管畸形或静脉瘤介入微创治疗。
一、“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血管性疾病:(三)血栓性疾病 动脉系统:锁骨下动脉、肾动脉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动脉、肺动脉急慢性血栓的介入微创治疗。 静脉系统:上/下腔静脉静脉、锁骨下静脉、肝静脉、肾静脉、髂静脉、股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下肢静脉急性-亚急性血栓介入微创治疗。腔静脉过滤器置入
一、“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血管性疾病:(四)出血性疾病 动脉系统:医源性损伤、外伤大出血的介入微创治疗。呼吸科大咯血、消化科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产后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静脉系统: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微创治疗 (胃冠状静脉栓塞、脾栓塞、TIPS等)。 。
二、“肿瘤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恶性肿瘤:(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胰腺癌、胃癌、妇科肿瘤、肺癌、肾癌等)导管栓塞-化疗、射频治疗。 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各部位囊肿部位囊肿(尤其是肝囊肿、多囊肝) 、骨样骨瘤、肝血管瘤等栓塞治疗。
三、“非血管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四、协助兄弟科室介入微创治疗 胆道、食管、气管-支气管及胃肠道梗阻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 预期手术出血量较大良恶性肿瘤(恶性骨肿瘤、骨转移癌、腹腔或盆腔巨大肿瘤等)的术前血管栓塞治疗。 协助诊断相关疾病,如胰岛细胞瘤、垂体瘤、肾上腺瘤等。
※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发展非 常快,已经成为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21世纪医学治疗方法 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会努力工作,推动介入医学的发 展,为更多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