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规律与重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汪履維 「教育原理制度」試題解析. 「教育原理與制度」的性質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 師資格檢定考試」各類科(包括: 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班)、 國民小學及中等學校四類科)的 共同考科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命題作業要點〉。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Advertisements

學習理論與教學 郭木山 博士. 你希望的課堂圖像嗎 ? AA 先檢視自己內在想法 你對教學的了解及看法是什麼 ? 教重在引導、啟迪 學重在上行下效、觸類旁通 當學成型,教才能成效。 再一次反思 教與學何者為重 ? 何者為先 ? 要知道怎麼教,先知道怎麼學。
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一)身心發展研究(少考) (二)學習心理研究(特愛考,細讀) (三)個別差異研究 (注意智力理論)
從「悅讀」電影激發教學創意 台北市忠孝國小 陳建榮 老師.
戈利. 高登(Gary Gorton)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 何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精神衛生護理概念 受課老師: 傅綢妹.
從生活數學談補救教學 板橋國小 江珮瑤.
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薛薇 2007年10月17日.
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培训 项目学习设计与作品制作 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Multi-Development of Children
第一章 课程的基础 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
台科大提升教學技巧與教學動能研習會 教學設計 主講人:劉玉玲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一起來動動腦喔! 概念構圖 用來分析電影或書籍的好方式喔!.
動機與語言學習 組員︰ 4A1E0051 黃敬淳 4A1E0059 林芷伶 4A1E0060 廖貞芸 4A1E0062 陳品蓉 4A1E0068 唐萱酈 4A1E0073 林佩瑩 4A0E0088 高彥勛.
電腦教學應用(Teaching with computer)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第三章 科學學習的概念改變模式 黃湃翔整理 洪嘉琪繕打.
第八章 複雜的認知歷程 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毛國楠教授.
學習理論.
有效教学 核心理念与实践 夏纪梅 中山大学教授
為休閒去旅遊,把旅遊當休閒.
第七組 認知發展 4990U029 陳宥臻 4990U047 陳靜芳 4990U049 黃鈴珊 4990U054 黃珮華
桃園縣領域召集人工作坊 社會領域教學經驗分享 社會領域 南門國小 總務主任 陳錦堂.
如何運用數據提存器促進小學科學探究 粉嶺公立學校暨小學常識科學習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3年下半年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规律与重点 2013年下半年国考资格证笔试系列讲座(4) 主讲 申娅莉

www.hteacher.net

一、宏观把握考试形式 二、微观分析命题规律,掌握重难点 1、掌握基础知识(单选、简答)重点 2、掌握案例分析的考点 3、突破教学设计难点 讲座内容 一、宏观把握考试形式 二、微观分析命题规律,掌握重难点 1、掌握基础知识(单选、简答)重点 2、掌握案例分析的考点 3、突破教学设计难点

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 (二)学生指导 (三)班级管理 (四)学科知识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实施 (七)教学评价

考试形式: 机考(山东、安徽除外)

2011年下半年真题分数分布

2012年下半年真题分数分布

2013年上半年真题分数分布 √ √ √ √ √ √

模块 单选 简答 材料分析 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 教育基础 第二模块 学生指导 第三模块 班级管理 第四模块 学科知识 第五模块 第六模块 教学实施 第七模块 教学评价

大纲试卷结构

把握四大命题规律 规律一:重点突出,把握重要章节

三年真题每个章节的题量分布

把握重点章节

规律二:单选重分类 例1:(2011下 )15、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2013上) 19、 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规律二:单选重分类 例1:(2011下 )15、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2013上) 19、 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例2:(2011下)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012下)10、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学生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 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例3:(2011下)11、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013上)3.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例4:(2011下)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例4:(2011下)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13上)9、教《新型玻璃》时, 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1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2013年上)8.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A.社会活动 B.技能活动 C. 科技活动 D.学科活动 知识点掌握:课外活动的分类

(2012 下)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知识点掌握:教学原则

(2013 上) 1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知识点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分类

重点掌握考过的分类: 课程分类 教学方法类型 教学原则类型 学习动机类型 课外活动分类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分类

没考过的但是很重要的分类知识点 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类型 迁移的分类 德育原则 德育方法 知识类型、技能类型 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等的分类 能够区分、辨别,关键词、典型例子

例4:(2011下)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法 D 例4:(2011下)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13上)9、教《新型玻璃》时, 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1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规律三:同一知识点变化形式考查 例1:(2011下 ) 9、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2013上) 17、保证班主任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A.辅导学生 B.指导学生 C.教导学生 D.研究学生

例2: (2011下 )15、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D 例2: (2011下 )15、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2012 下) 5、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师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 A.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例3: (2011下 ) 11、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 例3: (2011下 ) 11、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 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013上) 1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2012 下)5.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 成就动机 B (2012 下)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变化形式:最重要的、最稳定的 、儿童早期最主要的

(2013 上)7.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已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成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变化形式: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自我为中心性 不能换位思考

规律四:相邻平行知识点考查 例1: (2011 下) 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2011 下) 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③送医院处理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⑥涂抹烫伤药物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2012 下)2、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家长 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 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D.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 (2013 上)6、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学生下床 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平躺 按摩抽筋部位 C.让学生下床 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D.让学生平躺 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例2: (2012 下) 简答:2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011 下) 简答:22、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相邻知识点考察: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原则

例3: (2011 下) 简答:2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013 上) 简答:22.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相邻知识点:    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个案研究的写作结构

例4: (2011 下) 简答: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013 上) 简答: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邻知识点: 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013 上)16.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辩,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知识点把握: 心理发展的规律

(2013 上) 1.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负迁 移 B.原型启发 C. 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相邻知识点: 迁移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思维定势:先前同样的习惯化的方式 功能固着:

(2013 上) 2. 人们一般认为, 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投射效应 B.首因效应 (2013 上) 2. 人们一般认为, 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投射效应 B.首因效应 C. 晕论效应 D. 刻板效应 相邻知识点: 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首因效应:一见钟情 晕轮效应:一好百好

(2013 上 )2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相邻知识点: 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 (2012 下)21.简述奥苏泊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相邻知识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 大纲要求: 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案例分析考点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全面管理、方向性、严格管理与爱相结合、自主参与、平行管理 班级管理的方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 班级管理理论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一)沉着冷静面对 (二)机智果断应对 (三)公平民主处理 (四)善于总结引导 教学评价

案例分析 (2011 下)24.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10 分)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10 分)

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础,也是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则是爱在教育中突出的表现。 这种爱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②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③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④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⑤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案例分析 (2)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将热爱、尊重、严格要求统一结合起来的爱。教师的这种爱不是宠爱、溺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案例分析 ( 教师对学生的“严”不是指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可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一种体现。而案例中的杨老师则把严格要求与“爱”对立起来,因此教育效果不好。 在教育中,教师应做到“爱”与严格管理的统一。

案例分析 (2012 下) 24.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教室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的头上擦过。同学呆了,心想:惹大祸了!事情发展出乎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踢球同学,而是回身捡球,微笑着走上讲台,说:“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中,得分!不过要练射门功夫,操场上。如果以后还有人在教室踢球,红牌,出教室!”听了徐老师的话,踢球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就这样,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开始上课。 (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采取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

案例分析考点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全面管理、方向性、严格管理与爱相结合、自主参与、平行管理 班级管理的方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 班级管理理论:自我教育理论、 自治教育理论、民主管理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一)沉着冷静面对 (二)机智果断应对 (三)公平民主处理 (四)善于总结引导 教学评价

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 大纲要求: 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2011 下)25.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2011 下)25.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孙老师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10 分)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10 分)

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孙老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孙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案例分析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如何把孩子们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 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不该留,而是怎样留。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 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更具有创造性、趣味性积多样性:作业要有差异性;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要有实践性;作业要有探究性;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要有合作性。家庭作业要新颖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家庭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案例分析 (2012年 下) 25.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 (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案例分析 (2013 上) 25.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实录。 (1)谈谈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2)试说明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要点: 理论联系实际 作业布置:数量、质量(新颖、有趣、选择) 课堂提问: 提问方式、问题设计、语言的表达 教学方法、理论的应用:是否有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学业的评定:评价的方式、态度 评价的标准: 对学生的影响、新课改的理念

教学设计 (语文、数学二选一) 大纲要求: 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011 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6 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 支球队)进行,请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一支冠军队? 解法l:按照比赛进程,第一轮16 支球队进行8 场比赛,淘汰8 支球队;第二轮,普轮晋级的8 支球队进行4场比赛,淘汰4 支球队;第三轮,再次晋级的4 支球队进行2 场比赛,淘汰2 支球队;第四轮,2 支球队进行决赛,产生l 支冠军队。所以,一共要进行15(8+4+2+1)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军队。 解法2:匈牙利数学家路莎•佩特曾说:“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甚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据此,由16 支球队产生1 支冠军队就要淘汰15 支球队,每淘汰1 支球队就要进行1 场比赛。所以,一共要进行l5(16—1)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军队。

(2011 下)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两种解法的思维路向是什么?(6 分) (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4 分) (3)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数学思想方法,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2013 上) 《美丽的小兴安岭》 (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3)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

(2013 上)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7(1)试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2)如指导高中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考点: 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重难点 导入环节或者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

语文文本分析常考点: 1 、写作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 、写作结构:总分总、总分、点面结合、分总 3 、描写顺序:时间、空间 4、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联想、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4、语言特色: 清新,平淡,简洁质朴,语言生动、感人,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 5、主题、意境、感情方面: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怀古伤今等。 古诗:七言绝句、五言律诗

例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该文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记叙文。 本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毁灭过程,文章采用对比、拟人等表现手法, 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揭示保护环境的深刻道理。

数学基本思想: 整体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通分等 换元思想 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的基本法则、规律: 四则运算法则 小数乘除法法则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正负数加减法 等式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 了解、理解、掌握、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探索/感知…… 能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感情;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导入设计: 导入目的: 导入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 教学行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良好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它犹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设计意图

导入方法: 直接导入 、温故导入 、活动导入 、悬念导入 故事导入、问题导入 情景导入

例1: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①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②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

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美丽) 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 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新授部分的教学设计:

新授部分的教学设计:

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想! htshenyal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