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Advertisements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舌尖上的中国 —— 红烧肉 红曲米 豆腐乳 红曲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活血,健 脾燥胃 …… 天然色素 —— 红曲色素.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 消毒与灭菌. 培养基配制实验原理 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 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 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社会组织培训专题 社会组织常用票据知识解读 张建山.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第一章 尿液检查.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项目七 装饰工程施工 单元7.3:饰面工程施工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第13章 土壤.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温病学》 《温病学》 各 论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情景1-4 消毒灭菌 基本概念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要求 学习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
第2章 给水排水管网 工程规划 土木工程学院 刘宇红.
食品分析 实验.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体检和健康检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10年6月9日 北京.
项目九 汽车维修服务核心流程.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人工授精器械识别及假阴道安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内容 四、作业.
微生物菌种保藏.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文 书 学 陇东学院 文学院 计富祥.
安徽省交通集团安庆汽运有限公司 青年员工培训班.
食源性疾病现场采样技术.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實驗十 精油香皂之製造及其性質分析.
工作任务23 冷却系结构 工作任务24 发动机防冻液相关知识 工作任务25 冷却系的检修
公文基本常识 主要内容: 公文的定义及使用范围 公 文 的 种 类 公 文 的 格 式 公 文 的 行 文 规 则 公 文 的 处 理.
第 二 章 发 酵 设备.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階段監造管理之探討 授課老師: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陳文福 教授 報告人: 顏廣智 學 號: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重金属检查法.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时1 中和反应和pH.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 主讲人:王福红.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二章 日用化学商品 洗 涤 用 品 化 妆 品.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描述体温调节过程.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单元九 冷却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叙述水冷却系的功用、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正确描述水冷却系的冷却强度调节的方式。
公 园 大 道 ——公园链住宅社区 组员:张亚辉 程桂华 黄传东.
第六章 地基和地下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础的构造 第三节 地下室构造.
依氣候條件所區分的成土作用 作用 說明 鐵鋁化
实验 三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類別 特性 計量 (1)測量時可讀出工件之正確尺寸 (2)多用於小量生產的產品,量測與檢驗尺寸是否合乎標準。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2012慈濟大學18週年校慶運動會 裁判研習 體育教學中心 張木山 教授.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雲林縣104年躲避球裁判研習 國際躲避球規則 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裁判組 陳則馨.
床上洗头.
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 Ligasure 在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几个容易误解的 土力学问题 河海大学 殷宗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一. 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二)微生物培养基 (三)无菌技术 二. 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操作技术 三.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四. 课题小结

1.1微生物 1.1.1微生物的特点 1.1.2微生物的种类 五类 1.1.3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 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1.2微生物的种类 病毒界 病 毒 细 菌 原核生物界 五类 放线菌 真 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1.1.3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

1.1.3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 1.1.3.1细菌的形态 1.1.3.2细菌的结构 1.1.3.3菌落 图1-1 常见的三种细菌典型形态 A.球菌 B.杆菌 C.弧菌 1.1.3.1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细胞壁成分不同 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细菌细胞微小而透明,通常用适当染料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1.1.3.2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有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附属结构: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抗逆休眠体)等 1.1.3.3菌落

1.1.3.3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

1.2微生物培养基 1.2.1培养基的分类(按物理形态分) 1.2.2培养基所含的成分 培养基(培养液)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添加的琼脂量决定 细菌: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配制 霉菌:用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配制 (1)液体培养基(液) (2)半固体培养基 (3)固体培养基 1.2.2培养基所含的成分 (2)无机盐 (1)水 (3)碳源 含碳无机物或有机物,后者通常可作能源 (4)氮源 含氮无机盐或有机物,用于合成氨基酸等 细菌:中性偏碱(7.5~8.5) 霉菌:中性偏酸 (5.0~6.0) (5)生长因子 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 通常用NaCl调节 不同微生物所需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种类不同 培养基需要调节pH、渗透压、控制含氧量等条件

1.3无菌技术 1.3.1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 1.3.2无菌技术 的四个方面 1.3.3消毒与灭菌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3.3消毒与灭菌

1.3.3.1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一般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常用于牛奶的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法 酒精、氯气、石碳酸、煤酚皂溶液等 紫外线消毒

1.3.3.2灭菌 常用灭菌方法和适用范围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在充分燃烧层灼烧 常用灭菌方法和适用范围 灼烧灭菌 微生物的接种工具 (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 干热灭菌 160-170℃ ;1-2h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 玻璃器皿) 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 121℃ 15—30min 最常用方式,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及各种器具的灭菌

2.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操作技术 2. 1器具的灭菌 2.2培养液(基)的配置、灭菌,放斜面和倒平板技术 2.3细菌的接种和纯化技术 不能用脱脂棉:易吸水后导致污染 2. 1器具的灭菌 棉花塞口 牛皮纸(或报纸)包口或包扎 121℃(1Kg/cm2)灭菌15min 60~80℃烘干 2.2培养液(基)的配置、灭菌,放斜面和倒平板技术 2.3细菌的接种和纯化技术 2.3.1平板划线法 简便,常用 2.3.2稀释涂布平板法 效果好

2.2培养液的配置、灭菌,放斜面和倒平板技术 2.2.1配置LB(Luria-Bertani,溶菌肉汤)培养基 配方 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 蛋白胨:0.5g 酵母提取物:0.25g NaCl:0.5g 水:50mL 琼脂:1g(固体) pH:7.4~7.6 配制过程 混合加热 NaOHHCl 计算、称量 溶化 调pH(7.6) 三角瓶 试管 分装 三角漏斗分 通气;阻止微生物进入 高压蒸汽 1Kg/cm2,121℃, 15min 棉塞或封口膜 包扎 加塞 牛皮纸 灭菌 放斜面 倒平板 未凝固时 固体培养基

分装、放斜面、倒平板 分装 放斜面 倒平板 培养基不能沾上塞子、管口和管壁 易导致污染 固体分装试管,培养液不超过管高1/5 便于放斜面 液体分装三角瓶,一般培养基高度为瓶高1/4左右 本实验中,将50mL液体LB培养基和50mL固体LB培养基分别装入2个250mL三角瓶中,加封口膜(或棉塞) 放斜面 培养接种用菌种 固体培养基置于试管中灭菌后,斜靠在平放铅笔上,冷却 倒平板 超净台和双手消毒 点燃酒精灯创造无菌环境 倒平板操作

倒平板操作 倒平板操作中的问题讨论

倒平板操作中的问题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大,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3.1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法操作中的问题讨论

平板划线法操作的问题讨论1 平板划线的具体方法 平板划线的具体方法 连续划线法 交叉划线法 2 1 3 1 2 3 4 60—70° 单菌落 交叉划线法 平板划线的具体方法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结束后要灼烧接种环以及时杀死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一是划破后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平板划线法操作的问题讨论2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较少,这样操作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4)为什么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 一是划破后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2.3.2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方法 梯度稀释 涂布分离 问题: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3.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3.1设备及用品 3.2实验材料 3.3实验过程 3.4课题成果评价 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 灭菌锅或高压锅、250ml的三角瓶、封口膜和橡皮圈、直径90mm的培养皿、接种环和玻璃三角刮刀、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和超净台、一次性塑料手套、装有酒精棉球的广口瓶、镊子、有棉塞的试管(15mm×120mm)5支 3.2实验材料 (1)50ml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NaCl 0.5g、加水50ml (2)大肠杆菌菌种斜面 (3)空白斜面 3.3实验过程 3.4课题成果评价

3.3实验过程 细菌培养分离视频 固体 1.配制LB培养基 2.灭菌 3.倒平板 液体 LB液体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 各50mL,三角瓶 酒精灯旁操作 冷却成平板培养基 4个培养皿 4.接种扩大培养 1.培养基冷却 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 5.平板划线分离 2. 接种环烧灼 1.挑取单菌落菌种 6.单菌落接种 3. 接种环在菌种斜面培养基上冷却 2.斜面连续划线 4. 挑取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 37℃培养24h 4℃保存 5. 37℃摇床震荡培养12h 6.菌种培养、保存

3.4课题成果评价 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4.课题小结 培养基类型 培养基 培养基的应用物质 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无菌技术 实验室常用消毒法 实验室常用灭菌法 计算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称量 制备LB培养基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平板划线法 纯化分离 稀释涂布法 培养保存 斜面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