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幼二甲 學號:4A0I0048 姓名:蘇家儀 指導老師:陳韻如 老師 幼兒疾病預防與照護 班級:幼二甲 學號:4A0I0048 姓名:蘇家儀 指導老師:陳韻如 老師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好發於六個月內嬰兒 鵝口瘡治癒率高,能自行痊癒嗎? 除治療外,還需要注意什麼?
鵝口瘡(Oral thrush)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 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 (出生四週大為尖峰期)
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灶, 文獻上最早在西元1838年被一位法國的小兒科醫師報告。
誰罹患的機率高
好發於嬰幼兒及免疫能力低者 一般健康的正常人會罹患嗎? 但是當身體遇到一些疾病也會容易罹患嗎?
臨床上依感染部位的不同,比較常見於嬰幼兒的有鵝口瘡(口腔內黏膜)以及念珠菌性尿布疹(皮膚)。 鵝口瘡好發於嬰幼兒以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身上,另外當長期使用會造成什麼影響? 鵝口瘡在健康的個體大都能自行痊癒,可是如果發生在免疫力不全的病人身上會如何?
常出現口腔的哪裡?
常出現在舌頭及兩頰內側 它的外觀呈現出如白色凝乳斑,非常容易與奶垢混淆,奶垢可以使用沾過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的擦拭就很容易被清潔乾淨,但鵝口瘡卻很難擦掉,且用力擦時還可能會出現流血的情況。
若是感染程度較輕微,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容易發現,臨床上由於病症處常會伴隨疼痛,所以嬰幼兒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絕進食的情況。 絕大部分鵝口瘡的症狀為突發性的,但也會因照顧者的疏忽(會以為是殘留的奶塊,並不以為意)而持續很久的時間,結果愈來愈嚴重才被發現。由於部份的黴菌會由腸道排出,而感染到肛門口附近的皮膚。
罹患鵝口瘡 的 可能原因?
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口腔或腸道內和皮膚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並不會致病,換句話說它們是與人體相互和平共存。 但是當身體患有一些疾病(如癌症或愛滋病感染病患)、藥物而引起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或使用抗生素不當,導致一些抑制黴菌的正常細菌被殺害時,它們的數目就會失去控制而引起疾病。
新生兒的鵝口瘡絕大部份是因為寶寶出生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以及新生兒口腔粘膜細嫩乾燥、唾液少、身體抵抗力弱而產生,通常在出生後七天到十天內出現。 極少部份是因免疫防禦系統有問題(如愛滋寶寶)或是存在著其他誘發因素而造成,如處理不當的餵食設備與毛巾、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等藥物。
用什麼藥物治療呢?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癒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慾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為首選的治療方法。 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入口腔兩側,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餵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週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的治療。如果同時發現到某些誘發因素時,必須將它去除後才更容易治癒。 另外當新生兒的鵝口瘡非常嚴重時,也要考慮到媽媽的產道,是否有過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此時媽媽也要同時接受婦產科醫師的評估與治療。
哺餵方式重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四、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五、每次餵奶後,應立即餵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六、哺餵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以及反覆感染的機會。 一、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二、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三、哺餵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六個月以上 反覆發生應小心
嬰兒鵝口瘡非常普遍而且治癒的機會非常高。由於大部份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免疫失調造成,所以大都能自行痊癒。在接受抗黴菌藥物時,一般會在三至五天左右很快就有所改善,此時並不能貿然停藥,並且呼籲家長們一定要持續使用七到十天左右。 因為臨床上有太多父母親因怕藥物副作用,或寶寶不配合服用藥物而提前放棄服藥,使得好像已經好了的鵝口瘡,怎麼一下子又復發,弄得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一定要抱持著“持之以恆”地態度,按時服藥與施行口腔護理,才能與鵝口瘡說“拜拜”!
鵝口瘡如果發生在大於六到九個月大的嬰兒、寶寶有反覆性的鵝口瘡、服用抗黴菌藥物後,症狀仍持續兩個禮拜以上或同時有發燒的症狀時,就應該要請小兒科醫師幫寶寶們做詳細的評估,因為我們必須要確認患孩本身,是否隱藏著一些其它的問題,如免疫功能不全、長不大或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等,而不是單單治療鵝口瘡就好了。
心得: 每一位小寶寶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主要多 注意六個月前的日常生活情形,「預防勝於 治療」,環境清潔上多加注意,必能防止感 染。寶寶健康成長,家長也就能與孩子共同 快樂增加親子關係。
參考文獻 http://www.enfamama.com.tw/main/newtec/newtec169.ht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UiXDW69pY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