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 405医院 代红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间质)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Advertisements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诊治进展. CAP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情况(美国) – 每年有 2  3 百万人患 CAP –500 , 000 CAP 患者需住院治疗 –45 , 000 人左右因此导致死亡,居主要致死病因的第六位 病原体构成谱 – 非典型致病原所占比重不断升高 – 随地区、人群、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肺炎 pneumonia. Definition of Pneumonia 肺 炎 定 义 Definition of Pneumonia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 炎症。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多 见。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 試場規則及學校規範 考試時考生必須攜帶准考證準時 入場,對號入座。 第一條 (1)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肺 炎 (Pneumonia) 王 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内科.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陈永红.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支原体肺炎 王慧芳.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 由一例青年病例想到的 姜轶飞.
肺部炎症 花果医院放射科制作.
上课了 请安静.
第八章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 中的几个问题 张莉.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镇咳药.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结核.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呼吸系统疾病 Disease of respiratory system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特点与治疗策略.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肺炎.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典型药物.
糖尿病流行病学.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其他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谢轶 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 405医院 代红丽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sa pneamoniae,MP)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病原学 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少超过0.5mm,病原体直径为125-150n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冰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MP感染的概念 一、阴性感染:多见于成人或儿童在体检时或患其他疾病时,检测滴度MP-IgM时呈阳性或1:80以上,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据报告健康人群中MP-IgM阳性可达14.9-16%,无发热,无感染症状,不需治疗。

二、初次感染,近期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以前未查MP-IgM者,发病时滴度可达1:80、1:160、1:320或以上,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三、既往感染:通过询问病史可知,2-3月前曾患MP感染,曾做过MP-IgM检测。此次化验其MP-IgM滴度低于以前检测结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

四、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以前或近期(2-3个月内)患过MP感染,此次检测结果滴度高于前次检测,临床再次出现症状,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五、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已诊断为MP感染或先后混合其他病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近年发现,MP感染易引起EB病毒感染或二者混合感染,此时除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肺炎支原体在非流行年间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可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做血清学检查,极易漏诊。

临床表现 1.潜伏期,约2-3周。 2.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热,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肺炎时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婴幼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

3.肺炎支原体肺炎体征:以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呼吸音减弱,有湿性啰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支原体肺炎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黏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肝功损害;血液系统较常见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害。

4.x线检查: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侵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肺实变影,可见肺不张,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侵润发生。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侵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

5.病程:自然病程自数日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之久。偶可见复发。

6.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肝功转氨酶可升高,心肌酶谱可升高。

MP感染的检测 MP感染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MP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方法。

(1)MP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是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MP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生长缓慢,一般为7-10天,作出判定需3-4周。可用于科研,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2)单克隆抗体、PCR等检测分泌物中抗原及DNA,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操作复杂,同位素、假阳性的问题限制了推广和使用,PCR实验条件要求严格,只限于实验研究。

(3)MP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对临床较为实用,因特异性、敏感性比较强,操作简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在此重点谈谈在临床MP特异性抗体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血时间:最早采血时间应在患儿起病后的7-10天,这样才能确定是否MP感染。(2)结果判定:抗体滴度>1:80为阳性。MP-IgM阳性代表着近期感染。MP-IgG阳性一般代表着既往感染。

(3)关于MP抗体产生的情况:MP感染后MP-IgM是机体出现较早的特异性抗体,它在7-10天产生,第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4月消失。MP-IgG在MP-IgM产生之后出现,效价在1个月左右达高峰,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MP-IgG抗体阳性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MP感染的临床诊断 1、MP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脏器受累。

3.MP肺炎肺外并发症(肺外脏器受累):除明确诊断为MP感染外,同时可累及心、脑、肾、淋巴、血液系统等,并出现相应受累症状与体征,如出现胸腔积液、MP脑炎、感染后肾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者呈多脏器受累。MP血清学检测阳性。

4.MP血症:MP血培养费时2-3周,对实验室技术要求较高,临床不易确诊。但随着医学发展与科技进步,必将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要做到按支原体的微生态规律设计治疗方案,首先要弄清楚支原体是细胞外寄生菌,支原体在人体细胞外寄生,较少侵入血液及组织内。这里顺便提一下衣原体是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细菌,但它有一段生活周期还是生活在细胞外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医生选用治疗药物,了解哪个药物细胞内有效浓度高,哪个药物细胞外有效浓度高,就成了治疗成败的关键。支原体、衣原体的分子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制定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

MP无细胞壁,故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无效,应选择能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作用于核糖体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四环素类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由此,大环内酯类是小儿MP感染的首先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在细胞内的有效药物浓度是红霉素的50-100倍,而细胞外的药物浓度仅是红霉素的1/10。而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细胞外的有效药物浓度高,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甚微。MP是细胞外寄生菌,首先选用细胞外药物浓度高的红霉素,如果因为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大,可改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泰利霉素中之一种(单用任何一种,其疗程约4周)。

如果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当然宜先用阿奇霉素,再用红霉素。

轻度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口服有关药物,这些药物包括红霉素和新一代大环内酯类,例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阿奇霉素小儿10mg/(kg·d),1次口服,口服3d后有效组织水平可维持7d,故停用4d,作为一个疗程,共2-3疗程。国外通常采用的方案是:第1天10mg/kg,第2~5天为5mg/kg,总剂量仍是30 mg/kg。罗红霉素每次2.5mg/kg,每日2次;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口服,克拉霉素:用量为l0~15mg/(kg·d),分2次口服。疗程7-14天。

中至重度支原体感染,以静脉给药为主,可选择阿奇霉素10mg/(kg 中至重度支原体感染,以静脉给药为主,可选择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用3d停4d为一个疗程,总计2-3疗程或更长。根据感染程度,尤其存在支原体血症(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或弛张高热,肺部可见大片状阴影,血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此时多选择红霉素静滴,剂量20-30mg/(kg.d),分2-3次,缓慢静滴,应用3-7天,若支原体血症已控制,即体温下降,可改为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总疗程4-6周。

添加药可能改变血pH值,影响红霉素、阿奇霉素的疗效,这些药物均在偏碱性条件下活性增强。

药物治疗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应用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注意: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一般应小于1mg/mL,防止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疼痛或静脉炎;速度不易过快,防止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胃部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疗程不易过长,防止出现肝脏损害。静滴红霉素前20分钟用思密达口服,可明显减轻胃肠道的副反应。

2、人体感染MP后,不仅在急性期、恢复期,而是在感染后5个月甚至1年内血中均能测出MP抗体存在,因此切勿只看检测结果,不问患儿病程,不看是否有临床症状,即静滴红霉素,导致过度治疗。

3、诊断MP感染后,静滴大环内酯类药物2-3天后,发热消退,即停药,这样的短期疗程导致治疗不足,可能在几天后又出现发热,不得不再次给药。4、在MP感染后,有继发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者,应给予其它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