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南 通. 南通概述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 “ 据江 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 ,隔江 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 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 “ 北上 海 ” 。 南通也是中国首批对 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 ,被称为 “ 中国近代第一城 ” 。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 济辐射扇面,素有.
Advertisements

1 天天 5 蔬果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 延杰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陳婷貽. 2 蔬果彩虹 579 蔬果彩虹 歲以內兒童,每天 攝取五份新鮮蔬菜水 果,其中應有三份蔬 菜兩份水果 蔬菜份數水果份數總份數 兒童 325 女性 437 男性 549.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考务培训 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 2014 年 12 月. 考务培训 21 日请监考人员上午 8:00 (下午 2:30 )到综合楼 205 教室集合,查看 监考安排,由考务负责人进行考务 培训。
語言與文化通識報告 - 台日年菜差異 - 指導老師 : 葉蓁蓁 小組 : 日本微旅行 組員 :4a21b032 吳采玲 4a21b037 沈立揚 4a 洪雅芳 4a 陳楚貽 4a 王巧稜.
均衡推进,确保质量 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广州市培正中学
黑木耳.
投資權證13問 交易所宣導資料(104) 1.以大盤指數為標的之權證,和大盤指數的連動性,為什麼比和期交所期指的連動性差?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解读我党发展史 思索安惠美好明天 主讲人:王辰武.
第5课 长江和黄河.
銓敘部研究規劃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
瓦罐湯 “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連廷嘉.
1.數學的難題 如下圖所示,你知道表格中的問號應填入什麼數字嗎?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2 标准正交基 §3 同构 §4 正交变换 §5 子空间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 标准正交基 §7 向量到子空间的 距离─最小二乘法 §3 同构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2012年度 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105年基北區高中職適性入學宣導 教育會考後相關作業說明
真题模拟 主讲:凌宇 时间:6月9日.
树立信心,沉着应战,吹响中考冲锋号 ——谈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请大家欣赏龙岩, 新罗区 上杭,武平, 连城,长汀, 永定,漳平 小吃和特产.
游 泳 理 论 课 位育中学 高蓉.
行政公文 纪 要 讲授人: 安学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代扣項目說明 簡報.
1.某公司需购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假定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有关数据如下: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光山一中 屈应霞.
第五章 二次型.
抚宁县第五中学 教学暨新课改推进工作会.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席永 副教授 2015 年 6 月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总结 本科试卷 毕业论文(设计) 合格课程 专项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专项建设的工作内容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情况
企业所得税几项热点难点 业务问题讲析 湛江市地税局税政科 钟胜强.
房地产开发企业 土地增值税清算 (基础篇).
班級老師:潘盈仁 班級:休閒三甲 學號:4A0B0124 學生:柯又瑄
告状 一位叫杨鲁的孩子,告他父亲杨庆的状。他极其认真地向父亲所在的工厂党委书记指控,说父亲不让儿子“游戏人间”,每天“画地为牢”,要儿子“咬文嚼字”,稍不满意,还要“入室操戈”。他声称父亲打他总是“重于泰山”,不象母亲打他“轻如鸿毛”。并且表示“庆父不死,鲁难不已”。
學校社工師服務與家訪技巧 三峽區駐區學校社工師 陳若喬.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钢铁工业产能置换与相关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辛 仁 周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4章 公共选择.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绿色斑点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一) 實施計畫與規準討論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第五章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第一节 筹集资金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导 论.
试卷 20 14安徽 13全国卷 大纲卷 13山东卷 13浙江卷 2013上海卷 13海 南 卷 13江苏卷 题号 30 32
成本会计 主讲教师:钟小玲 讲师 硕士 主讲教师:钟小玲 讲师 硕士 办公电话: 手机:
上节主要内容回顾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 要点:内容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地方时和区时 解题技巧.
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 環境真的有這麼糟嗎?
第十八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三部分 博弈论 §3.1实验二:双方信任博弈 例如:一厂商支付给一名工人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并且期望这名工人能够回报以相应的更多的劳动。主动方厂商出于对被动方的信任,率先背离了标准的不合作博弈论所阐述的最优选择,若工人也提供了回报,则双方得到一个合作的结果。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酒店会给熟客赊账,而客人也不会赖账,我们将这一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波已称为双方信任博弈。
房产税纳税申报---全部自用 全部自用 问:该企业应纳多少房产税?每月应纳多少房产税? 案例1(全部自用)
邂逅“行程”——行程问题 四年级 数学 周凯.
營利事業所得稅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 Income Tax 民國99年稅收實徵淨額: 新台幣2,857億元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全方位自主學習平台- 教師評鑑平台 操作說明
外部性,共用財, 不完全資訊, 以及社會抉擇
理论分析框架 上海财经大学.
第四单元:可能性 掷一掷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李桂玲.
第三节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一、方阵对角化的条件 二、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三、小结与思考 2019/4/6.
票據與生活.
成 本 会 计 学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在山的那边 ——作者: 张家新 ——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告诉我: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第三章 公共选择 选择(决策)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一个社会要选择稀缺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间配置的比例,也要选择在不同公共产品间配置的比例。 与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同的是,由于非排他性及其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公共产品本身并无直接的市场价格,也无从通过市.
威廉‧瑞克與實證政治學研究 :政治聯盟理論
理论分析框架 上海财经大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问题的思考: ?谁来决定、怎样决定政府应该提供什么? ?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么代表?

早上起来洗脸。洗脸水的设计规格、水源、水质、收费也由政策、制度决定。 使用过的水成为污水,处理污水也是政策决定。 接下来吃早饭。使用的煤电均由巨大的城市设备提供。各种能源供给的规格、费用以及安全标准、环境标准等均是政策课题 大米和面包也有使用农药、添加剂等与政策相关的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在英文文献里又称作“公共选择”或者“集体选择”,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尼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两个市场比较 经济市场 政治市场 选 消费者 厂商 货 币 品 商 票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法律制度 政策法案

过去的观点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己心支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个人利益的。 同学们回想一下: 柏拉图的理想国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事不能成立。 所以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使经济学和政治学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人大代表,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身份?如果代表的议案或者建议与我们以前的期望不相符,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们的制度是为大公无私的人设置的,(会有什么特点?)但是后来才发现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会怎样?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特点 1、试图建立一种严谨的、原理式的政府一般理论 2、把政治看作是一种个人相互交易的市场,并且利用新古典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3、分析有关的政治活动,通过这些分析使人们对政府产生怀疑,进而使人们相信要缩小政府活动的范围 (回想一下罗尔斯希望政府做什么?)

公共选择理论的几个主要人物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公共选择领域著述最多的学者,并因为在该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塔洛克,他于1966年创办了《公共选择》杂志,是全世界30个最重要的期刊之一。设在乔治梅森大学的“公共选择研究中心”是该理论的学术大本营。布坎南和塔洛克合著的《一致同意的计算》(1962)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

代表作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唐斯(Downs),《民主的经济理论》 布坎南《官僚制与代议制政府》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布坎南

二、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皮考克(Alan Peacock)把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范围划分为三个大的政治市场: 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将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对这些行政手段的分析构成官员经济理论、政府增长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把政策卖给选民,选民则为政治家支付选票。这个市场上的供求分析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分析各种不同的投票制度的结果,如一致同意的选举制度,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制度,中间投票人定理等。 政策供给市场 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将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对这些行政手段的分析构成官员经济理论、政府增长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政策执行市场 在政策执行市场上,主要分析政策执行给一些人带来的影响,如纳税人、领取福利人的人、获得行业补贴和养育补贴的人、向政府提供商品的人等等。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将个人作为分析的基础 2、应用“经济人”假设 3、将政治活动视为交易 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应追索到他们的个人行为基础,都必须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阐发;个人的目的或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必须把个人的有目的性放在首位。因为,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个人的有目的性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充分的起因。公共选择理论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把社会存在看作是个人(而不是集团或阶级)之间的相互作用。 2、应用“经济人”假设 个人是具有利己心的、追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 3、将政治活动视为交易

三、需要公共选择的理由 (一)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问题 (二)信息问题 对于私人物品来说,个人在市场上只需要用“买”或者“不买”这两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偏好。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不存在一种刺激机制来诱使个人真实的显示其偏好。 因此需要通过集体选择来决定公共物品方面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及决定每个社会成员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所必须承担的份额即税收额为多少的问题。 (二)信息问题 按照庇古税的方案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并不知道外部性是多少(损害有多少,利益有多少)

(三)交易费用问题 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交易费用为零,如果存在交易费用,当人们预计到私人交易的交易成本过高,交易过程本身就不会发生,这时人们为了消除外在性的不利影响会得不偿失。 集体行动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而且,也只有政府才能界定和明晰产权。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由于前面一节所说的理由: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是根据个人偏好而是根据集体偏好决定的;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由于前面一节所说的理由: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是根据个人偏好而是根据集体偏好决定的;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是市场决策的结果,而是非市场决策的结果; 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或偏好,不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给生产者,而是通过政治程序被转换成集体行动。 选举制度成了连接公共物品需求和供给者之间的媒介

一、一致同意规则 定义: 一致同意规则肯定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肯定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一致同意规则的缺点: 首先,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太高 其次,这一规则会鼓励策略性行为。 会使集体决策过程变成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过程,有效率的协议也无法达成 最后,这一规则往往导致威胁和敲诈

哪些政治领域还会运用到一致同意规则呢?

二、多数票规则——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议案或决策须经1/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 按照多数投票规则进行集体选择就有真正的民主吗?

1、投票悖论 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观察到一个多数票规则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 这种现象称为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或 孔多塞悖论(Condorcet’s Paradox)

投票悖论 政策提案 投票者 A B C 低支出 中等支出 高支出 老张 老王 老赵 > > < < > > > < >

投票悖论说明,当各个人的偏好不同时,任意加总或总和这些偏好时,其结果可能是不相容的。 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时才会发生。 如果改变投票程序,集体选择将会获得确定的结果,不会再发生投票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投票顺序(议程)的能力将会对投票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2、阿罗不可能定理 投票悖论促使经济学家们思考,是否存在一个社会选择的规则,能够消除这种现象呢?肯尼斯·阿罗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即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理性的社会机制,这个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又称为(Arrow Paradox)

阿罗在他的名著《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1963年)一书中认为要想实现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这种理想的社会选择机制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1:理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组给定的个人偏好来说,具有完全性和传递性。 所谓完全性:比如对于两个备选对象连战和陈水扁,任何一个人或者认为连战比陈水扁好,或者连战与陈水扁无差异,或者认为陈水扁比连战好。 所谓传递性:指的是如果某人认为连战比陈水扁好,陈水扁比宋楚瑜好,则他一定认为连战比宋楚瑜好。

条件2:备选方案的独立原则 如果每个人对于A和B的偏好没有改变,那么不论他关于其他选择方案的偏好是否发生了变化,社会关于A、B的偏好也不应改变。也就是说,社会对A、B的排序只与个人对这两个选择的排序有关,与其他选择排序无关。 比如,有两个候选人陈水扁和连战,我支持连战甚于陈水扁。这时宋楚瑜加入竞选,我不会因为支持宋楚瑜而不再支持连战,改为支持陈水扁。当然也不能因为宋楚瑜会分掉一部分连战的选票从而转投陈水扁。

条件3:帕累托准则 条件4:非独裁性 条件5: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A只要和B一样好,但哪怕只要有一个人认为A比B好,则社会必须认为A比B好。这一原则要求最大程度地增加和改进社会福利并尊重少数人的意志。 条件4:非独裁性 即人和人都不是其他人偏好的规定者。 (规定候选人) 条件5: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 不应该通过限制个人偏好来获得社会偏好次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 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

投票者 对不同选择方案的偏好次序 张三 李四 王五 连战 宋楚瑜 陈水扁 宋楚瑜 陈水扁 连战 陈水扁 连战 宋楚瑜

3、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早在1958年,针对孔多塞的投票悖论,被誉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的邓肯·布莱克就在他的《委员会和选举理论》一书中提出,通过适当限制个人偏好以适应某种特殊模式,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均衡的结果。这种由布莱克强加给个人偏好的特殊模式就是这些个人具有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

所谓单峰偏好,是指一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的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方案的偏好程度。 布莱克指出,虽然对同一组方案各个人的单峰偏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票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惟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物品会被通过,布莱克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作单峰偏好理论和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不出现循环投票困境的选民偏好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选民1 A B C 选民2 选民3

单峰偏好,多峰偏好

三、偏好强度和投票交易 在一般投票情况下,不管是一人一票还是一人多票,并不能准确的反应每一个人的真实偏好强度。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勉强同意还是非常同意。商品市场可以通过价格的高低来显现。所以这样的投票并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民主。

下面我们看一个能显示偏好强度的例子 项目 选民 净收益总额 张三 李四 王五 医院 200 -50 -55 95 图书馆 -40 150 -30 80 游泳池 -120 -60 400 220

简单多数规则都是通不过的,但是如果互投赞成票就能通过。

大家思考,谁会当选? 奥巴马的偏好选择 选民中支持的百分比 麦凯恩的偏好选择 选民中支持者的百分比 外交 和伊朗对话 25% 对伊朗实施制裁 75% 贸易 北美自由贸易区重新谈判 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 对富人征税 减税

四、最优投票规则 最优投票规则应该是成本最小化的规则。这里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即外在决策成本和决策的交易成本。

第三节 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在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下,广大公民或投票人并不直接针对候选人、政府议案或者公共政策进行表决,而是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需采取的从动。

他们是政治市场上的两个行为主体,是政治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公共选择理论中, 3.1 政党和选民 他们是政治市场上的两个行为主体,是政治市场上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公共选择理论中, 政党是指通过合法的方式在大选中获得政权、统治政府的人的联合体,政治家是他所在的那个政党的领袖或代表(议员、总统和首相等)政治家的动机和行为与他做代表的那个政党的动机和行为是一致的。 选民是指从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那么他们各自的有什么动机呢?

3.1.1 政党的动机——唐斯假说 政党或者政治家的动机是什么呢? 1957年,唐斯在他的《民主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这样的假说:政治家或政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和消费者、生产者具有同样的行为动机。“民主政治中的政党与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为了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制定他们相信将能获得最多选票的政策,正像企业家生产将能获得最多利润产品一样……”这就是说,政党从事活动是为了使政治支持最大化,这种政治支持最大化具体体现为获得选票最大化。 唐斯认为,政党所追求的目标不是某种真理或理想,而是当选执政。

3.1.2选民的动机和行为 选民的行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是公共选择理论一贯的观点 那么选民为什么还要去投票呢?唐斯认为,选民是理性的,他参与投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参与政治获得预期收益效用最大化。唐斯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理性投票人最大化”。 决定选民是否去投票主要因素如下: 1、自己投票的重要性 2、对政党纲领所带来的效用期望 3、投票成本 4、投票的长期利益

后来赖克和奥德舒克选民愿意投票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选民投票可以获得伦理上的满足感 2、效忠这种政治制度的满足感 3、实现党派偏好的满足感 4、决定投票、为投票收集信息并去投票站投票所获得的满足感 5、投票人在这种政治制度中的能力和作用得到承认的满足感

3.2 两党竞争模型 1、单峰偏好下的两党竞争 投票人数 A 政党 B政党

结论:当选民对政党的政策偏好是单峰值时,两党为了获得选票最大化,会投中间投票人的偏好之所好,提出极为类似的政策。 越公平的社会政局就会越稳定

双峰值下的两党竞争 A政党 B政党 投票人数 R候选人立场 X

结论: 1、政党改变政策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两政党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 2、在选民的偏好有两个峰值的社会中,由于两个政党的立场迥异,一旦选民投票的结果改变了执政党,就会使政府推行的政策出现明显差别。

3.3 利益集团理论 定义:利益集团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共同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集合体。

利益集团可能对选举行为产生的影响 1、通过捐助等形式影响候选人及执政后的后续政策。 2、通过通过报刊、电视和广播,使用一切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来影响舆论,为其所支持的候选人服务。 3、影响议员选举,从而制定有利于自己集团的政策,影响政府首脑的选举,从而可以任命自己集团的人担任重要政府职务。

利益集团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1、重新分配财富,会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和人均收入,而且会降低了经济增长率。 2、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寻租活动,还会给社会带来额外成本。(股市、房市、法律制定等只要存在政府管制的领域都在发生着寻租现象) 3、寻租活动影响了社会风气 寻租行为就是利益集团促使政府通过能够使自己获得垄断利益决策的过程。

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特许经营证等都可以创租的。比如出租车市场。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在价格制度中,人们对租金或超额利润的追求行为,往往被称为“寻利”(Profit Seeking)。人们对政府管制行为下而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往往被称为“寻租”(Rent Seeking)。因此,“寻利”与“寻租”的区别就在于:寻利是生产性的活动,是正常市场竞争机制的反映,其作用是降低成本和鼓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人们自发寻利的结果会增加社会福利;而寻租活动则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这时的租金来源于政府干预和管制而带来的人为创造的租金。这种租金的存在并不是新价值的创造,而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财富的转移。

根据经济学家J. 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和A. 克鲁格(Anne 根据经济学家J.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

选举之后…… 即使当选的政治家愿意反映民意,制定有利于选民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必须通过各级官员来实现,那么官员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尼斯坎南(Niskanen)的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3.4 官员理论 尼斯坎南(Niskanen)的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他认为官员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官员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或结构,他的资金主要来自一次性拨款,而不是他的产出销售 (2)官员机构中的主管和雇员不会将预算拨款扣除支出费用后的余额私人装入腰包

他认为官员追求的目标是在他的任期内获得最大化预算。 他举例说,一个官员可能追求下列目标:“薪金、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任免权、机构的产出、容易改变事物、容易管理机构”。除了最后两项外,其余的目标都与政府预算规模有单调正相关。

第四节 俱乐部理论和以足投票理论 俱乐部原理的基本含义如下:在以下四个条件下,人们会根据福利最大化原则来选择加入还是退出某个俱乐部。这些假设条件是: A、不同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数量和品质种类上是不一样的。 B、人们对社区内提供的公共产品种类、数量及其成本都完全充分了解 C、社会内的公共产品的效益没有外溢性。即对“俱乐部”之外的人有排他性,并且成本也由俱乐部内的成员负担。 D、资源和人才的流动是自由的、无障碍的;并且移民没有成本。

因为蒂布(Tiebout)研究了人们会怎样选择进入一个俱乐部(尤指地方政府),人们把他对这一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机制称为蒂布模型。 所谓蒂布模型就是指当存在提供不同福利水平,并且需要负担不同成本水平的不同俱乐部时,人们会选择一个公共福利和成本最符合其偏好的俱乐部居住下来。

以足投票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殊的经济社会结构下,人们选择“迁移”、“转移”等办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获取更多的利益,归根结底是财税特别是财政政策不均衡所致。

回首:公共选择理论告诉了我们什么? 1、民主规则存在的问题 2、直接民主制的问题 1)少数人的暴政问题。少数人利用全体一致规则下的一票否决权敲众人的竹杠。 2)多数人的暴政问题。多数人利用多数裁定规则下的多数优势损害少数人的利益。 2、直接民主制的问题 1)合乎理性的无知。选民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节省投票成本,在没有掌握有关“信息” 的情况下随便投票。不过从“经济人”的本性看,这又是合乎理性的。 2)选民冷漠。选民冷漠是一种选民自己故意缺席投票的行为。 3)幻觉行为。幻觉行为是选民或个人在“错误”估价选择对象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选择行为(如税收幻觉、公债幻觉、支出幻觉等)。

3、间接民主制的问题 1)投票交易问题。 投票交易(vote trading)也称“互相帮忙”、“互投赞成票”(log—rolling)。在这种交易中,结盟的双方或几方在投票时相互间作出安排,使投票结果对参与者相对有利,但却可能损害其他选民的利益。投票交易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时候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有时候它也会降低社会福利。一般来讲,投票交易会使投票者的多数形成一个联盟,对那些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项目投赞成票,而让少数派来主要承担这些成本。 2)特殊利益集团问题。 3)没有代表性的政府或被俘获的政府。(官煤、官商) 4)具有内部效应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