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旋毛虫病 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 畜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 寄生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 熊、狼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 65 种哺乳动 物可感染此病。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辐射简化算法计算11Km高度处和地面太阳辐射光谱
红外热像仪简介 北京航天科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臺大法律學院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105年招生說明會 (五) 14:00 -17:00.
綠能議題~節能減碳愛地球 主講人:張竹秀校長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34 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相传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 。
4.5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英才网.
姜堰中学地理系列课件之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制作:姜中地理组.
二、电磁波谱 1、波长、频率和波速 公式: C=λf 思考和讨论:p95.
请观看多彩的世界.
第二章 辐射 . 第二章 辐射  辐射是物体发射电磁波 所有物体都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 物体也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能量来源,是大气中发生各种变化和过程的能量基础。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 大气温室效应.
栏目导航 情景诱思 目标导读 自主梳理 名师点拨 图文探究 巩固双基. 栏目导航 情景诱思 目标导读 自主梳理 名师点拨 图文探究 巩固双基.
企业所得税政策辅导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企业所得税处.
温室效应是什么?.
AND 大气环境.
税收新政 -2008年度.
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朱菊萍 2009、10.
第9章 企业所得税的其他筹划策略 主 讲 人:张 睿
第9章 企业所得税的其他筹划策略.
第二课.
第二单元 大气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简介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Jin Jie.
2 分子的热运动.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第一十九章 第1节 最快的“信使”.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
第二节 原子.
第二章 遥感技术物理基础 1、立体角与截面 —— 立体角 为立体角 即辐射球面上的一个面△S 占全部球面,如此称为立体角(附图1)
麻疹的院内感染控制 敦煌市医院院感科 梁荣.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导航栏目 说 明 课标内容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明天会是晴天 It will be clear tomorrow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The nature of plasmon-exciton co-driven surface catalytic reaction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雾霾去哪儿了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刘浩然.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光的传播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降雨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崔庆光 PB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1.光和影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第十五章 一、电磁波 1.
10/31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Session 2: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
电视信号的传播依靠电磁波 移动电话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波长、波速、频率有何关系?
有理数的乘方(二).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你能解释“红灯停”的科学依据吗? 红光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

(一)太阳辐射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um)和红外光(波长大于0.76um),其中最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电磁波谱 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47%,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形式 吸收、反射、散射

1、大气的吸收作用 地 面 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2、大气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3、大气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较易被散射。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晴朗的天气,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当大雨过后,你是否注意过天会更蓝,越是晴朗的天气,天越蓝,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里,空气中的尘粒、水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

小结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 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看视频,做游戏 看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将能量在太阳、大气、地面和宇宙四者中的传播方向用箭头标示出来,辅以简单文字说明,并思考大气的受热过程。

游戏互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 大气逆辐 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而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太 射向宇宙空间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太 阳 地 面 辐 辐 逆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大 气 增 温 太 阳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面吸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知识巩固 说一说,为什么? 1、白天天空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2、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

贾思勰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地球 月球 1 上界 地球 月球 1

总结 1、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吸收、反射、散射 3、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