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醉花阴 南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的代表,她出身于名门,早期生活优裕、美满。但是,金兵入侵宋朝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南迁避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名《漱玉词》。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背景资料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月份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得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题目解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表达了无比深笃的相思之情。词以重阳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
请同学们欣赏《醉花阴》,然后同学们齐读,注意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南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内容讲析(一)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瑞脑,一种名贵香料,又叫龙脑。销,指香炉里的香料逐渐燃尽。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全句]金兽炉中燃起的缕缕香烟,有如薄雾似浓云,伴随我的愁思滞留在永恒的白昼。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 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内容讲析(二)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即重阳节。 [玉枕]瓷制凉枕的美称。 [纱厨]即碧纱橱,以木作架,蒙上绿色轻纱,中间安置床榻,以避蚊虫。 [全句]又逢重阳佳节的(时候),纱帐里玉枕上,(深秋)夜半凄凉尽透。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 薄雾浓云 瑞脑销金兽 愁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
上片总结 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内容讲析(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句。 [有暗香盈袖]《古诗十九首》中有“馨香盈怀袖”句。暗香,幽香。 [全句]菊圃把酒正是黄昏后,有幽香沾满衣袖。
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内容讲析(四)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消魂]同“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帘卷西风]西风卷起帘子。 [黄共]菊花。 [全句]不消说(那离愁)怎样忍受,(却只见)秋风吹卷起窗帘,(方知)人比黄花瘦。
4、“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5、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酒 西风 黄花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烘云托月,藏而不露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