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水体、水资源、水(分)循环、水体污染、水体净化、氧垂曲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水.
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BBR工艺在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水污染物化控制工程》 多媒体教学课件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2008年9月.
第九章 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第一节 污水水质特征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 迁移与转化 第三节 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第五章 工程分析.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第四节 水环境污染控制及管理.
城市供水应急体系建设 宋兰合 2011年3月.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上节课内容复习 一、含氮化合物 二、离子色谱分析法 三、有机物的测定——综合指标(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
二、常用大气环境评价标准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
第三章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一、固体废物、来源及分类 二、固体废物的特点 三、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四、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和管理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化学化工学院 08环境工程.
第3章 水和污水监测 目的与要求  1) 清楚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监测的对象、目的、监测项目和主要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 掌握水质在物理性质、金属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监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  3)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以及底质监测。
分式的乘除.
案例2 胸卡的制作. 案例2 胸卡的制作 知识要点: 学习重点及制作思路 学习目的: 邀请函的制作步骤: 1.掌握邮件合并功能 2.掌握比较并合并文档方法 3.掌握页面插入背景图 4.熟练使用文本框 知识要点: 1.邮件合并功能 2.文档中插入域内容 3.文本框的使用 技能要点: 1.域、文档部件操作.
我国养猪业现状和健康养猪 2010年01月08 哈 尔 滨.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五章 统计指数 本章教学目的:指数分析是实际经济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①了解统计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②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原则和方法;③学会利用指数体系进行指数因素的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和因素分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七章 焦化废水的检验 §7-1 水样的采取 §7-2 pH的测定 §7-3 浊度的测定 §7-4 氨氮的测定 §7-5 溶解氧的测定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 3 章 基本概念.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青岛大东电子 环境监测资料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福建安溪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答 辩 人: 班 级: 指导老师:.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东区水质净化厂参观报告 ——沈天啸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的治理实例.
氧化还原反应.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水体、水资源、水(分)循环、水体污染、水体净化、氧垂曲线。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1、物理过程(迁移) 是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降过程。 A 混合稀释:(1)紊流扩散; (2)移流; (3)离散。 B 自然沉降:重力过程。 2、化学过程(迁移和转化) 是指在自然水体中主要存在的氧化还原过程、混凝沉淀和吸附作用。 3、生物过程(转化) 是指依靠水体中的微生物(动植物,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的现象。

二、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三 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现象:扩展过程、漂移过程。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一、预测方法概述 1、预测方法简介 (1)数学模型法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一、预测方法概述 1、预测方法简介 (1)数学模型法 是利用水体净化机制构建的数学模型,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水体质量变化。完全混合模型,S-P模型,等。 (2)物理模型法 是依据相似理论,在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实验,以预测由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质量变化。 (3)类比分析法 是通过调查与建设项目性质相似,且其纳污水体的规模、流态、水质也相似的工程,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预估拟建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2、预测条件的确定 (1)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原则:结合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工程特点和水环境特点。 一般分为两大类。 A 常规水质参数: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主要有:COD、氨氮、BOD5、 DO、高锰酸盐指数、酚、氰化物、As、Hg、Cr+6、 pH、等; B 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见下表: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为什么 C 对于河流 可以按照下式将水质参数排队。 Cpi-水污染物 i的排放浓度 Qpi-含水污染物 i 的废水排放量 Csi-水质参数 i 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Chi-河流上游水质参数 i 的浓度 Qhi-河流上游来水水量 ISE值越大,说明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为什么

(2)拟建项目的排污状况 一般分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方式与排放位置。 (3)预测的水文条件 选择原则:以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为主。为保障水体质量,常选取自净能力差的时段作为预测时段。 (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建模、验模等工作程序。 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有:经验法和实测法。 有时根据模型要求,还要给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二 常用的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 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完全混合模型) (1)点源完全混合模型 适应条件如下: 二 常用的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 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完全混合模型) (1)点源完全混合模型 适应条件如下: 1 河流充分混合段; 2 持久性污染物; 3 河流为恒定流动; 4 废水连续排放; 式中:C-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浓度(mg/L) Qp-上游来水量(m3/s) Cp-上游水质浓度(mg/L) Qh-污水设计流量(m3/s) Ch-污水排放浓度(mg/L) 见课本P72例题4-1

(2)非点源模型:对于沿程有非点源(面源)分布入流时,其预测模型为: 1 2 Ws-沿程河段内(x=0 到 x=as)非点源汇入的污染物总量(kg/d) Q-下游x距离处河段流量(m3/s) Qs-沿程河段内(x=0 到 x=as)非点源汇入的含污染物的总流量(m3/s) Xs-控制河段的总长度(Km) X-沿程距离(0≦X ≦ Xs )(Km)

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当污染物在河流横方向达到完全混合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模型简化为: 适应条件如下: 1 河流充分混合段; 2 非持久性污染物; 3 河流为恒定流动; 4 废水连续排放; K-污染物衰减系数(1/d ) u-河流流速(m/s) x-沿河流方向距离(m) C-下游距离污染源(排放口)为x处的水质浓度(mg/L) 见课本P72例题4-2

例题1:向一条河流稳定的排放污水,污水量为0. 15m3/s,BOD5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为5. 5m3/s,流速为0 例题1:向一条河流稳定的排放污水,污水量为0.15m3/s,BOD5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为5.5m3/s,流速为0.3m/s, BOD5本地浓度为0.5mg/L, BOD5的衰减系数K=0.2d-1,试求在河流稳态条件下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BOD5浓度。 3 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 1)纵向混合过程:污染物从排污口排出后要与河水混合需要一定的纵向距离,这段距离称作为混合过程段。 L ——纵向混合长度(米) ; B ——河宽(米) ; H ——河流平均水深(米) ; i ——河流坡度; a —— 排污口距岸边距离(米)

2)横向混合:是指断面上任一点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至1.05之间,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 A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距离:由排放点至完成横向断面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距离。 B 由河中心排入污染物时:完成横向混合所需距离X为: B-河流宽度(m) Ey-横向混合系数 ux-沿河流方向的河流流速

C 由岸边排放时 Page 101, 题6 4 Streeter-Phelps模型(SP模型) 是反映河流中DO和BOD相互作用关系的耦合模型 适应条件如下: 1 河流充分混合段; 2 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 3 河流为恒定流动; 4 废水连续排放; 5 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D-亏氧量(饱和溶解氧浓度 DOf— 溶解氧浓度DO) Dp-上游来水中溶解氧亏值 Dh-污水中溶解氧亏值 K1- 好氧系数 K2- 复氧系数

第三节 开发活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一、工业建设项目 二、水利工程 三、农业和畜牧业开发 四、矿业开发 五、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第三节 开发活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一、工业建设项目 1 建设期 2 运营起 见课本85-87页 二、水利工程 三、农业和畜牧业开发 四、矿业开发 五、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见课本87-89

第四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 技术工作程序(见课本90,图4-8)

是否超标 容量与总量控制 风险评价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报告书编写 形成对策、措施及结论 公众参与

2、评价等级划分 根据:拟建项目的废水排放量、废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对该水体水质的要求等进行划分。 1)水污染复杂程度的划分 (1)污染物分类:共分为四类。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酸和碱 D 热污染 (2)复杂程度划分: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3类。 A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B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C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2 1 3 4

2)污水量大小划分(m3/d) 3)地面水体规模 4)水质类别: 根据以上4项指标的综合划分,得出评价等级。 按照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评价等级共分为3级。 练习题4,P100

地面水域大小 污水排放量 地面水质要求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3 评价标准: 按照GB3838将地面水域环境功能划分为5类,相应的执行5级标准。 1 2 3

二 工程分析、环境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 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 工作内容 1 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二 工程分析、环境调查和水质现状评价 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 工作内容 1 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项目组成 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 污染物分析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4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依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6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分析对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所采取防护措施的可行性

2 环境调查 1)调查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对于不同规模的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湾,导则中有规定。 2)调查时间:丰、平、枯三期,以及能代表三期的月份。

3 水质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 A 在计划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监测断面; B 在调查范围内的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监测断面; C 在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重点水工建筑物的附近(取水口、桥涵)、水文站附近等设置监测断面。 D 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2)监测点位设置:考虑到评价级别、水域类型等的影响。

4 水质现状评价 1)综合评价模型 HJ/T2.3-93规定,对于地表水环境的现状评价,采用Nemerow指数开展综合评价。 其中:

2) 一般因子 1 2 特殊水质因子 见书本92-93 3 4

三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 预测条件的确定 (1)预测范围:预测范围与已确定的评价范围相一致; (2)预测点的确定: A 已确定的敏感点; 三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 预测条件的确定 (1)预测范围:预测范围与已确定的评价范围相一致; (2)预测点的确定: A 已确定的敏感点; B 水环境现状监测点; C 水文要素突变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的附近; D 在河流混合过程段选择几个代表性点位; E 排污口下游可能超标的点位。 (3)预测时期:丰、平、枯三期; (4)预测时段:建设期、运营起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1 2 3 4 5 6

四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 预测方法的选择 原则:尽量选择成熟、简便并能满足评价精度和深度要求的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方法: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3 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处理 四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规和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和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分析意见;提出避免、缓解、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和对策建议;最后给出评价结论。

案例3 污水处理厂项目 【素材】 为了截留流入某河道的沿江生活污水,某市拟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包括一套沿江污水收集系统和相应的若干污水提升泵站。拟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厂址北侧0.8km处为某居民小区。 该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规模定为70万t/d。处理厂分两期建设,一期根据现状污水量确定为30万t/d,二期设计规模为40万t/d。根据进水量、进水水质以及出水水质要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的A/O法,即强化生物除磷过程、氨氮的硝化过程,兼顾脱氮,而SS的去除则采用高效的二沉池池型。该工艺针对A/O法及A2/O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即消除汇流活性污泥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其脱氮效率,以及降低混合液回流的稀释作用,增设了回流污泥预缺氧池,使回流污泥先进入缺氧池。 该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纳污水体为某大型河道,河宽25km,水深约41m,尾水排放口下游3km处为某水源保护地。

【问题】 1. 简述该项目的评价技术路线。 2. 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 该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分别是什么?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5.环境影响预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案例4 新建规模为120万头猪/年屠宰项目 【素材】 案例4 新建规模为120万头猪/年屠宰项目 【素材】 B企业拟在A市郊区原A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20万头猪/年项目(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为3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站,距离B企业1.5km。污水处理站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市段水体功能为Ⅱ类)。距B企业、沿长江下游7km处为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t/h的锅炉房,6000m2待宰车间、5000m2分割车间、1000m2氨机房、4000m2冷藏库。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污水处理站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有:生猪(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薄膜。 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市地势较高,海拔高程为789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m处有居民260人,东南方向80m处有居民120人。

【问题】 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该项目营运期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 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 4、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 5、该建设项目评价重点是什么?

学习要点: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的混合机理是什么? 点源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应条件? 试分析拟建工业项目对地面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及其适应条件? SP模型的物理学含义及其适应条件? 水环境影响的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 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点和预测时期是如何确定的? 如何划分水污染复杂程度的划分? 简述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基本概念: 横向混合、混合过程段、完成横向混合所需距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