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爱滋病 第一组 钱都,戴文杰,缪逸涛,赵思禹,郁葱 ,陆永杰
爱滋病概述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病原体及微生物乘虚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
一 个 国 际 科 学 家 小 组 宣 布, 他 们 发 现 了 爱 滋 病 主 要 的 HIV病毒 的 起 源: 是 从 黑 猩 猩 传 染 给 人 类 的。 本 世 纪 上 半 叶, 在 非 洲 由 于 人 们 捕 杀 并 食 用 黑 猩 猩, 这 种 病 毒 就 传 染 给 人 类。 实 验 中, 科 学 家 在 一 只 雌 性 黑 猩 猩 身 上 发 现 了 类 似 人 类 爱 滋 病 的 一 种 病 毒。 而 且, 他 们 让 一 些 黑 猩 猩 感 染 爱 滋 病 毒 后, 惊 奇 地 发 现 这 些 黑 猩 猩 并 没 有 得 爱 滋 病。 为 什 么 和 人 类 很 相 似 的 黑 猩 猩 没 有 得 病 呢? 科 学 家 正 在 积 极 寻 找 答 案, 这 对 于 治 疗 人 类 的 爱 滋 病 具 有 非 常 的 意 义。 爱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1983年,从一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新的病毒,研究证实这种病毒就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传播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传播
传入我国 1985年6月中国,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呈急剧上升趋势。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这个病魔。
爱滋病发病过程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成为病人一般要经过窗口期和潜伏期; (2)窗口期:从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短的2-3周,长的2至3个月,一般2周后在血液中便可检测到艾滋病毒抗体;在查不到抗体期间称为"窗口期"。 (3)潜伏期:健康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成为感染者,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短者约6个月到1年,通常3至6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7-8年有50%的人可以发病。 (4)确定一个人是否染上艾滋病毒时,通常都是化验血液中有没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如抗体检验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受艾滋病毒感染,否则便呈阴性反应。 (5)早期反应:一小部分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2至4周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热、疲倦、全身不适、咳嗽、腹泻、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时还可有皮疹,这类症状持续1-2周后便消失。 (6)艾滋病病人:当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爱滋病有哪些症状
一、无症状期一-无明显症状或有迁延性淋巴结肿大。 二、轻症期一-体重减轻<10%,轻度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炎、痒疹、霉菌性指甲感染、口腔溃疡、口角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总数>2000/mm3,CD4细胞500mm3。 三、中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体重减轻>10%,原因不明发热>1月,原因不明腹泻>1月,口腔炎,口腔粘膜白斑、肺结核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2000/mm3,CD4细胞200-500/mm3。 四、重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加重,各种继发感染,各种继发肿瘤,原因不明运动障碍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mm3,CD4细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
再见 Goodbye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指导教师:许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