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 陸游〈書 憤〉
語出梁啟超 讀陸放翁集詩。共有四首,以下摘錄其中兩首:「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陸游的絕筆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元,通「原」,原來。同,統一。乃翁,你們的父親)這首詩集中表現了陸游的抱負和愛國激情,「孤忠至性,可泣鬼神」,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陸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 抗敵禦侮一直是最能觸發他創作激情的思想主題。陸游的「一片丹心」始終得不到報國的機會,常常感到壓抑和憤慨,表現在詩裡就是激昂中帶著悲愴。 除此之外,陸游還寫了很多別具風采的詩。這些詩或抒發生活感情,或描寫山川風物,皆呈現著自然流暢而又清新俊逸的風格,如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 陸游的詩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所以有人將他和杜甫媲美,譽之為「可稱詩史」(後村先生大全集)。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所憤為何 詩題書憤,全詩即以「憤」為基調,自始至終充溢著憤懣之情。按詩的內容為序,共有三憤: 詩題書憤,全詩即以「憤」為基調,自始至終充溢著憤懣之情。按詩的內容為序,共有三憤: 1.憤抗戰受阻撓,中原長期被金人霸占:「早歲那知世事艱」,飽含著陸游幾十年經歷所積聚的氣憤。年輕時的陸游就立志抗金收復中原。那時年少閱世不深,以為收復中原的事業會很快實現,哪知正義的事業卻屢遭阻撓破壞,幾十年過去了,北望中原,見國土仍遭金人踐踏,詩人胸中的怒氣噴湧而出。 2.憤壯志未酬,人先老:壯年時期的陸游,積極參加抗金活動,親臨前線對敵作戰。曾親眼見到過夜色飛雪中,戰船遊弋過瓜洲渡口,金秋烈風中,鐵馬馳騁在大散關。陸游當時意氣風發,壯志凌雲,曾以「塞上長城」自許,即以捍衛國家、揚威邊塞的名將自許。南朝 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唐朝名將李勣被唐太宗喻為「長城」。陸游自比於他們,要為收復失土建立功勛。然而,陸游積極抗金卻屢遭排擠、打擊,報國無路,時光易逝,現已成了兩鬢斑白的六十二歲老人閒居於鄉。人到暮年,壯志落空,這又是詩人氣憤的另一原因。 3.憤奸佞當道,朝中無諸葛:「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其中有「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之語。詩人仰慕他、讚美他,借以表明自己恢復中原的心願。當朝無諸葛,是因為朝廷重用秦檜之流的奸佞小人,而對國家赤膽忠心的志士能人卻加以打擊陷害。在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就曾表達過這種憤恨:「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歸根究柢,詩人所憤恨的是南宋統治者及其屈辱投降的政策,雖然詩人在此詩中未直言,但造成上述諸「憤」之根源都在於此。
首聯兩句,通過「那知」兩字承啟,既是疑惑,也是嘆息。回想當年根本不把敵人放在眼裡,力主抗金,誓要收復中原,那股豪氣,真如頂天立地的巍巍大山,勢不可摧。「早歲」這一概念,在詩中是指作者的青壯年時期,豪情如此,結果卻事與願違,詩人的志願一直沒能實現,現在追憶起來,當然不勝感慨。首句不用早歲「不知」,而用「那知」,暗含著現在的已知;從字面上看,好像是對青年時不知世事艱難的自嘲,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屈辱求和,破壞了恢復中原大業的譴責與感嘆;「那知」兩字的反詰語勢,為全詩的言「憤」奠定了一種極其強烈的基調
頷聯兩句,因其對仗工整、氣勢雄偉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回顧往事,擷取了往昔軍旅生活中最能證明上句中「氣如山」的事例
頸聯兩句,南朝 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道濟臨死前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詩人的處境雖然沒有檀道濟的結果那麼慘,但是卻因主戰而多年被投閒置散,多麼可悲!壯志未酬,歲月蹉跎,攬鏡自照,鬢髮衰斑,又何其可嘆!詩人的畢生宏願是成為「塞上長城」,「自許」兩字本身極為豪壯,可是一個「空」字,又把這豪壯之後的悲憤和沉痛表現得淋漓盡致。下句的一個「先」字,又把壯歲已逝、世事仍艱的遺憾流露無遺。因為這兩句是緊接著氣勢雄偉的頷聯而來,所以與頷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往事與現狀、理想與實際,兩者之間的距離是這樣的大,詩意也猶如飛流的瀑布,從巔峰陡然跌入深淵,頓生悲涼。全詩的高潮和關鍵也由是形成。
收復失地也尚未完全死心;因此才有尾聯兩句。詩人一生對諸葛亮極為欽佩,引為楷模。作者貼切、誠摯地化用了杜甫 詠懷古跡評價諸葛亮的話:「伯仲之間見伊 呂」,其中那種仰慕、嚮往、遺憾、憤懣交錯在一起的複雜情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年輕力壯時,從沒想到世事是這麼的艱難,北望中原,豪氣如山。想當年,在漫天飛雪的黑夜裡,我們高高的戰船出沒在瓜洲渡口;秋風蕭瑟時,我曾跨著披有鐵甲的戰馬,戍守在大散關。可是,如今把自己看成是邊防長城已是空想,年齡老大,對著明鏡,不覺得鬢髮已經斑白。唉!諸葛亮的出師表真正聞名於世,千年來,有誰能夠與他並駕齊驅?
*寫作背景 南宋 孝宗 淳熙十三年(西元一一八六)春天,罷官已經五年的陸游,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重新起用。當時,黃河以南、江 淮以北(即詩中所說的「中原」)的國土都已被金人所占領,南宋朝廷靠稱臣納貢偏安於一隅;主張抗金的大臣和愛國志士不斷受到主和派的打擊與排擠。面對著殘破的江山和衰敗的國勢,詩人撫今追昔,寫出了這首慷慨悲壯的詩歌。
能豪能婉的詞 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盪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飽含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而這類詞又和辛棄疾十分接近。
紅酥手 黃滕酒 滿園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 錯 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浥蛟綃透 桃花落 閑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託 莫 莫 莫 妳宛如多年前一般的纖纖細手,捧著酒杯朝我走來,瞧這春光滿城,妳卻像生長於皇宮中的柳樹,可望而不可及。東風和煦,替人吹來了新生氣息,我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喜悅,是這些年的分離讓我滿懷愁緒吧......再度相遇是一場錯誤!東風年年吹,年年同...妳淚濕了衣襟,氣色不好,明顯地消瘦。這閣樓池水一瞬間安靜了下來,我與妳相望不語,直到一瓣桃花落下,才讓我回神... 是的,雖然相思欲狂,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那些海誓山盟還是存在妳我心底,只是錦書難托。就算再怎麼樣的思念,我們也不能一如從前了,莫要傷心...也莫在懸念了
世情惡 人情薄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倚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詢問 咽淚裝歡 瞞!瞞!瞞! 自從你我分離,我對這世間的一花一木都失了興致,永遠也不忘世間人的無情。在黃昏時候竟下起了小雨,是雨在送夕陽歸去吧!這時的花在我眼裡是易凋謝的,就像我含淚看你離去,心又死了一回。風吹乾了我的雙頰上的淚痕,但...乾了又濕,濕了又乾,想將心事寫在箋上,讓箋隨風飄到你身邊,於是我獨倚欄杆。唉...我在癡人說夢,這是難如登天的事阿。我成了孤獨的人,過去永遠也無法挽回了,心常像病了似得恍神,像秋千一樣擺動...往前往後,卻仍爭不拖上頭的枷鎖,僅是擺動,無法飛翔。深吸一口氣,冷意滿懷,隨著報更聲,夜是越來越深了,我意識卻反而更清楚,想起那些過往...那些難過悲傷獨自嘗,怕人問起,於是嚥下苦澀,笑臉迎人的過往。
*陸游名句 1.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詞) 釋義 心裡念念不忘西北前線,卻終老在水邊。滄洲,江湖水濱之地,此指作者晚年居住的鏡湖邊。後來人們在現實境遇與宏偉志願相矛盾時,會引用這兩句來表達憤懣而又無奈的心情。 2.江聲不盡英雄淚,天意無私草木秋。 (黃州詩) 釋義 江水滔滔不絕的聲音,就像英雄滿腔怨恨的淚水在流淌;老天無情,草木都因秋天到來而凋零。這兩句詩正用以抒發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的怨憤之情。 3.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長歌行) 釋義 報國的宿願未償,心情積憤難平,就連劍鞘裡的寶劍也不願閒著,在夜裡發出響聲。(匣:指劍鞘。) 4.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釵頭鳳詞) 釋義 以前的海誓山盟雖然還銘記在心,卻沒法將它藉著書信交託給妳。表達了苦思苦念而又無法互通款曲的痛切心情。 5.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做鬼雄。 (書憤詩) 釋義 雄心壯志並未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衰退,死了以後還能做鬼中的強者。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的奮鬥精神。 6.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詞) 釋義 梅花即使凋落了,化作泥土,被碾成灰塵,也仍然有著不變的清香。這兩句常用以稱讚人儘管受盡磨難、迫害,仍然保持著高潔、堅貞的品格。 7.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冬夜讀書示子聿詩) 釋義 古人做學問是拿出全部的力量,少壯時的努力到老年才看得出成果。用以說明求知識、做學問必須勤奮努力,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成就。 8.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示子遹詩) 釋義 你果真要學作詩的話,就須在作詩之外多下工夫。用以說明作家應深入生活,在生活實踐中找創作源泉。 9.村村有畫本,處處有詩材。 (舟中作詩) 釋義 每個村子都是作畫的藍本,每個地方都有作詩的題材。用以說明在現實生活中,到處有創作的題材。 10.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遊山西村詩) 釋義 重重的山,一道道的水橫隔在前面,好像再往前去已無路;可是,(繞過之後)忽然發現綠柳成蔭,百花鮮明,前頭又有一個村莊。所謂行進時疑無去路,突然發現前面又有坦途。這兩句詩既可用以形容文學作品寫得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更可比喻陷於困境後,忽然見到轉機,常用以表示慶幸,或安慰人逆境過後,定會否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