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 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 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的 : 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 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确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所谓 ‘ 社会主义社会 ’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 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 ——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 本规律。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 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
考点 4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为什么对外开放? 2. 怎样对外开放 ? 3. 有何特点和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12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第 4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 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 邓小平.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21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 中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遵循平等与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 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基础、原则、目的) 1 、含义:
对外开放格局 的形成. 对外开放 ——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 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 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 ——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 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
专题三 第二课. 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省 深圳 厦门 珠海 汕头 知识小贴士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改革开放 30 周年与 民族复兴 · 欢迎您的观看,您在观看时刻可欣赏到音乐《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不仅仅指,它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 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抉择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3 课 对外开放 预习检测 1 、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 ,这里的 “ 春天 ” 指的是( ) A 改革开放 B 科教兴国 C “ 文革 ” 结束 D 包产到户 2 、老人在南海边 “ 画了一个圈 ” 是指( )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第八专题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王晓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Reform and opening up.
中国的工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 七 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湘阴一中历史组 郭觉.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小组成员:张坤花 吴小兰 杨水清 制作人:杨水清 演讲员:吴小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感悟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 e.
你知道我国外汇储备位居第一位的根源吗? 虽然外汇储备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但仍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日本1.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经济体制) 一、改革最先的突破口: 农村 二、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 2、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开放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的任务决定中 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中国改革是整体推进式改革。 3、体制改革具有广泛性和全方位性。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的任务决定中 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中国改革是整体推进式改革。 3、体制改革具有广泛性和全方位性。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992年,针对一些人用抽象的社会主义原则来衡量现实生活,抽象地论述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正确地评价改革的得失成败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的标准。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改革、发展、稳定又是相互制约的。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两个判断: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两个判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的现实依据就是产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4、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邓小平根据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把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加以认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个问题。”    根据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战略。

1980年8月26日,在一片噼噼叭叭的爆竹声中,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1979年4月,北京,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杨尚昆说:“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26日,在一片噼噼叭叭的爆竹声中,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 1985年的深圳 深圳 1998

今日深圳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全方位: 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沿边和沿线地带 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就是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