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血壓中醫保健 高血壓中醫保健 什麼叫血壓? 血壓就是血管裡的壓力,就像水管裡有水 壓一樣 …… 血壓就是血管裡的壓力,就像水管裡有水 壓一樣 …… 血壓就像股價,會上下震盪,偶有波動 血壓就像股價,會上下震盪,偶有波動 – 睡覺平靜時︰低一點 – 運動、走路、生氣時︰高一點 – 天氣冷︰高一點.
Advertisements

柴胡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湖南省湘乡市邓志强中医内科诊所 邓志强. 柴胡体质: 是柴胡证及柴胡类方证出现频度比较高的体质类 型。由于柴胡类方证比较复杂,患者的主诉繁多, 体质类型的辨别能够较快的抓住疾病的本质。 外观特征: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白色,缺乏 光泽,精神抑郁或紧张,皮肤比较干燥,肌肉比.
生命徵象 Vital Signs 1. 體溫 Temperature 2. 脈搏 Pulse 3. 呼吸 Respiration 4. 血壓 Blood Pressure 簡稱 TPR 和 BP.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岳阳临床医学院 高血压病 岳阳医院心内科 符德玉.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岳阳临床医学院 高血压 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 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 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 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的危害性 高血压是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 险因素. 。 心肌梗塞病人中 50% 是高血压患者, 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 脑卒中病人 76% 的人有高血压病史。 脑卒中 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农村前五位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关注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
你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吗?.
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黄旭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专家组 2007年.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从最新高血压指南更新 看降压治疗使脑卒中防治获益
非传染性疾病 第四节.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高血压防治 解放军总医院 李小鹰.
高血压防治 丰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邹筱华.
脑梗死的诊断分型 大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治疗烟雾病-1例 医院: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参赛医生: 刘凤英 科室: 神经内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 姜一农.
原发性高血压.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祁社生 一、重视体育科研在提高竞技运动训练水平中的意义和作用
预防脑中风科普讲座 李世平主任医师.
硝酸盐.
抗高血压药概述.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血压测量及练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7.10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 武警吉林总队医院 杨春梅.
Therapy of CI 史峻梅.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脑中风的二级预防 从化市中心医院内一科 邹杏坚 QQ: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 中国卒中培训中心
Hyperglycemia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脑血管病 防治误区 吉大二院神经内科 于挺敏 主任.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徐 飞.
分析卒中登记数据后对 温州地区脑卒中临床特点的新认识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健康知识普及ppt.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脑血栓的前兆与预防.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6.6 单侧置信限 1、问题的引入 2、基本概念 3、典型例题 4、小结.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压偏高护士人群的饮食行为研究 学 生:吴修龙 指导老师:胡传来 教授 专 业:预防医学 学 号:
晕 厥 ( 昏 厥 ) 赵永辉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
脑梗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 林淑惠.
何从饮食的角度如预防感冒 印 虹.
缺血性卒中分型.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 科學科:健康的身體 3E 陳玉玲(06) 目錄.
脑梗塞的诊治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胡永强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传媒学院2013年度团委工作 总结分析报告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白 内 障 哈尔滨医科大学 附属二院眼科 齐艳华.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项目名称 本中心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 合同研究组织:.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科 叶祖森

目录 前 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4 结 论 5

前 言 1

前言 脑卒中是世界的第三大致死原因; 各国脑血管病指南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调控的推荐不一致; 脑卒中后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自然规律尚未完全明确。

前言 研究目的 不同病因 不同病因 缺血性脑卒 缺血性脑卒 中急性期血 中急性期血压 压的特点和 变化与缺血 变化自然规律 性卒中预后 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2

对象与方法 研究设计: 1.温州卒中登记库; 2.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3.2007年4月-2008年4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 2.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48小时; 3.能完成连续7天血压监测; 4.可能完成3个月随访;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象与方法 血压测量 1.连续监测入院后7天内的血压; 2.血压计: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OMRON血压计,型号705IT 。

对象与方法 预后指标:预后指标采用死亡、残疾、预后良好。残疾定义为Barthel Index(BI)≤60,预后良好定义为Barthel Index(BI)>60,预后不良包括死亡和残疾。 随访:盲法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采用电话,信件,家访或门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

对象与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 2007年韩国人Sang Won Han 等提出了改良TOAST分型: 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 AT) 2.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 3.小动脉病变(Small Artery Disease, SAD) 4.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SOD ) 5.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cause, SUD )

对象与方法 统计学分析 1.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 2.对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组的一般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3.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组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

结 果 3

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637例 动脉粥样硬化型219例 心源性栓塞型102例 小动脉病变型129例 其他病因明确型15例 病因不明型172例

结果 表1.1 不同病因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小动脉病变型 患者例数 219 102 129 男性 64.38% 61.76% 63.56% 年龄 66.38+12.17 68.38+12.32 66.31+11.65 吸烟史 55.25% 44.12% 48.84% 饮酒史 11.87% 12.75% 10.85% 房颤病史 3.65% 87.25%*▼ 4.65% 高血压病史 77.17% 59.80%* 70.54% 服用降压药史 51.60% 51.96% 55.81% 既往卒中史 21.01% 21.57% 8.53%★▼ *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表1.2 不同病因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小动脉病变型 入院收缩压 164.01±29.19 155.09±32.20* 160.88±28.23 入院舒张压 90.83±13.81 89.81±14.23 90.52±12.52 NIHSS 9.74±6.97 12.87±9.17* 3.63±2.88★▼ 意识障碍 23.29% 23.53% 0%★▼ 并发症 20.09% 10.85%★▼ 降压治疗 11.87% 9.80% 10.85% 失访率 3.65% 4.9% 3.88% 死亡残疾率 31.96% 30.39% 8.53%★▼ *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入院时各亚型组收缩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 3个月死亡/残疾率 (血压值 mmHg)

结果 入院时各亚型组舒张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 3个月死亡/残疾率 (血压值 mmHg)

结果 入院后7天内各亚型组收缩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 3个月死亡/残疾率 (血压值 mmHg)

结果 入院后7天内各亚型组舒张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关系 3个月死亡/残疾率 (血压值 mmHg)

结果 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心源性脑栓塞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3.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3个月死亡/残疾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讨 论 4

讨论 本研究中80.06%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高血压,与Leonardi-Bee报道的81.6%相似 ; 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较低,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史。 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小动脉病变型 入院收缩压 164.01±29.19 155.09±32.20* 160.88±28.23 房颤病史 3.65% 87.25%*▼ 4.65% 高血压病史 77.17% 59.80%* 70.54% *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脑栓塞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示心源性脑栓塞型与小动脉病变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各亚型组入院24小时收缩压下降幅度 收缩压下降幅度不一致考虑可能与各亚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脑梗死水肿程度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型 小动脉病变型 心源性栓塞型 测量时间 本研究 11mmHg 12mmHg 8mmHg 发病48小时内 Konstantions 15.9mmHg 16.8mmHg 5.7mmHg 发病3~27小时 收缩压下降幅度不一致考虑可能与各亚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脑梗死水肿程度有关; 入院后24小时内收缩压自发下降幅度较大,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时需谨慎。 Konstantinos N Vemmos, Georgios Tsivgoulis, Konstantinos Spengos, et al. Blood pressure cours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relation to stroke subtype[J]. Blood Press Monit,2004 Jun ,9 (3):107-114.

讨论 导致本研究结果与类似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为患者的种族和地域以及科研方法的不同。 试验 最佳血压 研究设计 纳入病例 研究对象 150/95 mmHg 前瞻性 637 脑梗死发病48小时 Leonardi-Bee 150/- mmHg 回顾性 17398 Castillo 180/100mmHg 304 脑卒中发病24小时 谭燕 120/90mmHg 592

讨论 影响3个月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24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mmHg和24小时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均为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小动脉病变型患者中未得出相同结论。 可能与小动脉病变型患者梗塞灶较小,缺血半暗带体积也较小,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较轻有关。

讨论 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基线血压水平较高,神经功能损伤最轻,3个月的预后也最好。 提示: 1.基线血压水平较高并不一定就是有害的。 提示: 1.基线血压水平较高并不一定就是有害的。 2. 保护因素? 临床指导:我们在脑梗死急性期,尤其是入院24小时 内,对血压的调控一定要非常慎重。

结 论 5

结论 1.心源性脑栓塞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小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各亚型入院时的舒张压并无明显差异。 2.不同病因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血压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小动脉病变型脑梗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心源性栓塞型脑梗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

结论 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