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第22讲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十四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关于汇率计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18 .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高一历史备课组 万小翠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胡佛 罗斯福.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八课: 罗斯福新政 柳州市第三中学 李莉.
专 题 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罗斯福新政 9号.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 汾湖高级中学 杨宏宇.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Harvard ManageMentor®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单元 第22讲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第十单元 第22讲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从考查力度来看,本单元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新课标地区高考涉及本单元的2010年有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2011年有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2012年有7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题注重对苏联(苏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意义、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等重点问题的考查。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所占比重高于非选择题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第十单元 第22讲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被广泛应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 (3)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削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出现了新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扬弃,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 立和完善

(1)20世纪20年代列宁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变; 第十单元 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教训 (1)20世纪20年代列宁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变; (2)随着列宁的逝世,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建立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调整,再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的开创并深 刻影响着社会生活, 苏联的成就与失误 并存,社会主义改革 具有艰巨性、曲折 性和复杂性

第22讲 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第十单元 第22讲 第22讲 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广大人民的生活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第十单元 第22讲 (2)主要原因:广大人民的生活相对贫困,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3)具体原因:分期付款、银行信贷、股票投机活动造成经济 的虚假繁荣。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②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3.特点 (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时间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3)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易错扫描】 (1)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 第十单元 第22讲 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 、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③法西斯势力利用人们对现状 的不满,趁机抬头;社会动荡不安。(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对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疯狂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激烈的反抗,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易错扫描】    (1)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 溃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而非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爆发的 直接原因在于供需矛盾的激化。 (2)社会危机及法西斯主义抬头也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

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 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 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第十单元 第22讲 【知能拓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启示:(1)繁荣和危 机往往相互关联,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 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经济制度内部机制 和政策的及时调整。(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 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 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4)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在 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 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 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 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1)措施: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结果:危机继续恶化。 第十单元 第22讲 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自由放任”政策:(1)理论来源: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的《④国富论》。(2)核心内容: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 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事务,政府的天职是“守夜人”。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1)措施: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2)结果:危机继续恶化。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政府“⑤自由放任”的反危机措施失败;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十单元 第22讲 2.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⑥计划指导,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实 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⑦以工代赈”;进行一系列社 会立法,如《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3.影响: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 斯势力,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⑧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 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易错扫描】 (1)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 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 第十单元 第22讲 【易错扫描】    (1)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 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 (2)《全国工业复兴法》不仅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而 且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该法具有克服 盲目竞争与缓和劳资矛盾的双重目的。 【知能拓展】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 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办法,对 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 出了一定让步,以缓和劳资矛盾,换取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最 终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第十单元 第22讲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 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 “⑩滞胀”现象后,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

(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汲取历史教训,力图避免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十单元 第22讲 2.建立“福利国家” (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汲取历史教训,力图避免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80年代以后“福 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3)实质:国家运用 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 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4)特点:社会福利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第十单元 第22讲 (4)特点:社会福利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作用: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6)难题:人们过于依赖福利制度, 工作积极性降低;国家财 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二战后, 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 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 展。

(2)影响:一方面改造了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 第十单元 第22讲 (2)影响:一方面改造了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 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 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 性波动,使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背景: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 产技术,使一大批 新兴产业兴起;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 命的推动。

(3)兴起: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 的持续增长。 第十单元 第22讲 (3)兴起: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 的持续增长。 【易错扫描】    (1)二战以后是西方社会“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时期而非产生时期,二战前的罗斯福新政就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 (2)福利国家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 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 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 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 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第十单元 第22讲   1.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 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 习惯性的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里的 “习惯性的风险”是指 (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垄断现象的出现   D.经济危机的发生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经济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指的是贫富分化,“有习惯性的风险”指的就是由此造成消费不足而出现的经济危机。但这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城乡差别及垄断离得较远。 [答案]    D

2.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 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 衷在于 ( ) 第十单元 第22讲 2.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 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 衷在于 (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 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经济恢复发 展提供资金支持。 [答案]    C

第十单元 第22讲 3.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 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 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 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 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建立。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西方福利制度在实行中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 ”建立。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西方福利制度在实行中 也出现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同时也容易滋生社会惰 性,导致工人积极性降低,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    B

第十单元 第22讲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第十单元 第22讲 一、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特点:(1)从经济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 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从内容看,政府加强了对金融 、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使其协调发展 。(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其根本目的 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4)关注 民生,注重社会建设。(5)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进行。 2.成功原因:(1)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清除比较彻底。(2)国际条件:美国 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3)经济基 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

第十单元 第22讲 展。(4)政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和民 主势力较强大。(5)思想基础:民众参政意识较强。(6)借鉴 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7)罗斯福 的个人因素。            材料一 民间资源保护队办公室被告知, 按照树木的平均死亡率,而保护队所栽种的树木成熟且木材 价格不下滑的话,保护队的树木在未来40年内其价值将达到 2.4亿美元。麦克恩梯也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而得出的上述结 论。毫无疑问,民间资源保护队在1933年的资源保护成就史 上写下了生动的一页,其工作具有无可非议的价值和重要性

。大部分专业的自然保护人士至今仍然认为民间资源保护 队的工作是远远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 第十单元 第22讲 。大部分专业的自然保护人士至今仍然认为民间资源保护 队的工作是远远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 ——A.L.R.欧文《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资源保护》 材料二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 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 道理的、毫无根据的……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 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 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 有效的领导。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第十单元 第22讲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一中的民间资源保护队是罗斯福新政期 间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以工代赈式的社会救济的一 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进步主义时期环境保护主义的继承和 发展。材料二表明罗斯福对摆脱危机、推行“新政”充满 信心,他在演说词中强调“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

第十单元 第22讲 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改变以往传统的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材料三表明罗斯福试图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通过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来缓解社会矛 盾和危机,而反对和避免由危机造成的人民示威运动、骚乱 暴动或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罗 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实质和作用。 【对比分析】    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 国家资本主义指国家能够直接控制、支配的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资产阶 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无产

第十单元 第22讲 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政权能够加以 限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最 早出现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曾有租让和租赁等形式,存在 时间很短。在中国,它是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社 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种过渡形式,带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 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 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 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 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 理和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和时期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十单元 第22讲 【归纳总结】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 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三个阶段。(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 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 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 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 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3)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 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有何特点?应该如何评价? 第十单元 第22讲 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 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 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 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有何特点?应该如何评价?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 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 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2) 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

第十单元 第22讲 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另 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 级结构的变化。(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节与 完善。 2.评价:这些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的不 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这些变化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 的发展;这些变化暂时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单元 第22讲       材料一    金融寡头在资产阶级内部所起的领 导作用,是依靠着垄断组织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是依靠着 对生产资料大量集中在他们手中,是依靠着国家在分摊公债 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银行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如果事 先不同主要垄断组织的代表人物协商,就不能在自己经济政 策上采取任何一项重大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材料二 我们社会的私人资本家不大愿意投资于我们因国 内外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 原理以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第十单元 第22讲 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材料三 在1958~1968年这段时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 基础的工业部门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 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些数字表明,仅仅保持加 工工业每年平均增长52%的比例,就需要有多少新部门,就需 要这些部门有多么高的增长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单元 第22讲    二战后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上三则 材料论述的主题。材料一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政 策要由垄断组织的紧密配合才能实施。材料二说明美国重 视对风险大的科学研究的投资,私人企业无力承担,应由国家 负担,发挥政府的作用来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材料 三说明美国新兴产业的增长较快,其中又以计算机的生产增 长率最大,对科技投入可以促进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进 一步发展。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提 高社会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代 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十单元 第22讲 【归纳总结】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19世 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 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2)二战 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 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二战后 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此时的特点表现为:在地 域范围上,它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统治形式;在 持续性上,它日趋成熟和巩固,没有出现二战前的不稳定现 象;在内容上,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是全面干预经济 生活各个方面的总垄断资本家。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第十单元 第22讲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根据消耗的材料价值估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 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192 9年增加了64%。下列词语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繁荣   B.萧条   C.泡沫   D.危机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 景象,所以用“泡沫”一词描述最合适。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的 景象,所以用“泡沫”一词描述最合适。 [答案]    C

第十单元 第22讲 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提出了这样一个 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 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 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     )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解析] 1932年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 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阿诺德·汤因比的话说明了 当时人们的这种担忧。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1932年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 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阿诺德·汤因比的话说明了 当时人们的这种担忧。 [答案]    A

B.为了应付危机,是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第十单元 第22讲 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 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 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 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是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1932年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为了克服危机, 纷纷调整关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而关税的提高激化了各国 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D项理解错误。 [答案]    D

4.(基础再现)面对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虽然固守 “自由放任”政策,但仍然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干预经济。 这说明 ( ) 第十单元 第22讲 4.(基础再现)面对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虽然固守 “自由放任”政策,但仍然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干预经济。 这说明 (     ) A.胡佛主张国家对经济必须进行干预 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势在必行 C.经济危机已经严重摧毁了美国的经济 D.胡佛开始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胡佛虽然不愿意干预经济,但又不得不进行干预,这 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经势在必行。从“固守”“被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胡佛虽然不愿意干预经济,但又不得不进行干预,这 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经势在必行。从“固守”“被 迫”等关键词可以看出A、D两项说法错误;美国经济实力 雄厚,经济危机并没有动摇其根基,C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第十单元 第22讲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其就职演 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 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 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 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解析] 材料表明,罗斯福寄希望于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干预 经济,缓解危机,故政府的职能必然要得到加强。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材料表明,罗斯福寄希望于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干预 经济,缓解危机,故政府的职能必然要得到加强。 [答案]    D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阅读右边漫画,“失意” 与“得意”的主要分歧是 ( ) 第十单元 第22讲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阅读右边漫画,“失意” 与“得意”的主要分歧是 (     ) A.“得意”突出的是计划大于市场 B.“失意”强调的是市场大于计划 C.国家政权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胡佛失意——罗斯 福得意 D.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义)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D项说法不 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是 远远大于计划的。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胡佛失意”指胡佛政府所推行的“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及其后果(美国经济处于“沟底”);“罗斯福得意 ”指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D项说法不 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是 远远大于计划的。 [答案]    C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第十单元 第22讲 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 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 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 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 福政府将 (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从材料中的“对老者……照顾”“为壮者提供工 作”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实行社 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从材料中的“对老者……照顾”“为壮者提供工 作”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实行社 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B

第十单元 第22讲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 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 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已 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  (     ) A.称赞林肯作出伟大贡献 B.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C.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D.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从“193 3年”这一信息可看出,这位国会议员评价的是罗斯福新政 。从他评价的内容“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看, 这位议员认为罗斯福政府是“独裁者”,可见他对罗斯福新 政持批评态度。 [答案]    B

第十单元 第22讲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二战后六十多年来,资本主义不仅 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 、物质、文化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政 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关键在于  (     ) A.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 C.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D.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并 完善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资本主义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并 完善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资本主义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    A

第十单元 第22讲 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 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 畴,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 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 、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这种经济是 (     )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混合经济”  D.“新经济”

第十单元 第22讲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 ”局面,各国进行调整,之后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 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 现“滞胀”现象,经济呈现停滞或下降状态。故此时应坚决 抛出股票。正确答案为B项。 第十单元 第22讲 11.(视角拓展)1972年11月14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 收盘时达到1006.6,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超过1000。此时,股民 们操盘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     ) A.继续持有    B.坚决抛出 C.继续加仓   D.部分减仓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 现“滞胀”现象,经济呈现停滞或下降状态。故此时应坚决 抛出股票。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C.建立“福利国家”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单元 第22讲 12.(视角拓展)1969年1月尼克松就职时曾说:“如果一个社 会不能保护多数的穷人,那它也不能保护少数的富人!”二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与尼克松的说法相一致的是  (     ) A.发展“新经济”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建立“福利国家”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来缓和阶级矛盾, 维持社会稳定,这与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相一致。 [答案]    C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单元 第22讲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 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 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 人口,将他们投入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 就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 1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 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材料二 2008年11月,意大利政府通过了800亿欧元的一揽 子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其中166亿欧元用于基础建设,24亿 第十单元 第22讲 材料二 2008年11月,意大利政府通过了800亿欧元的一揽 子应对金融危机的计划,其中166亿欧元用于基础建设,24亿 欧元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同月,英国通过200亿英镑的新 一轮刺激经济的计划,将增值税税率下调2.5个百分点,增加 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另外设法使银行向消费者发放贷款…… ——以上材料均摘自《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材料三 (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先后投票表 决,最终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第十单元 第22讲 材料三    (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先后投票表 决,最终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奥巴马提出的这份经济刺激计划有两个主要内容:减税和投 资。由四个部分组成:1.为个人和企业减税;2.投资卫生保健 和替代能源;3.投资短期内即可上马的基础设施项目;4.为州 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援。总额的35%将用于减税,其余部 分用于投资。

美国民众期望奥巴马能够像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一样挽救美 国经济,经济刺激计划也因此被称为“奥巴马新政”。 第十单元 第22讲 在占总额65%的投资中,有1900多亿美元将用于支持失业救 济、医疗补助、食品券以及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其余3100多 亿美元将用于建设项目,包括机场、桥梁、运河、水坝、管 道、铁路、公共交通系统等。 美国民众期望奥巴马能够像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一样挽救美 国经济,经济刺激计划也因此被称为“奥巴马新政”。 ——胡芳、刘洪《“奥巴马新政”能走多远》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 第十单元 第22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 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当前意英等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与罗 斯福新政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奥巴马提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 目的是什么?眼下不少人把奥巴马和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总 统相提并论,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可以把 他们相提并论的理由。(8分)

[答案] (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4分) 第十单元 第22讲 [答案]    (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4分) 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 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4分) (2)相似之处:国家干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4分) (3)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挽救美国经济。(2分) 理由:同为民主党人,同样临危受命(世界经济危机或金融危 机打击背景下当选),竞选口号都是“求新求变”。(6分)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第十单元 第22讲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 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 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 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 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 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 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 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狄承峰《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第十单元 第22讲 材料二 战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 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 展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复 杂劳动者,因此,缺乏专业技术、所受教育少的一般工人就业 机会大大减少,收入不断降低。 ——狄承峰《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社会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 生产力发展的。(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的社会生活 结构和阶级结构产生的影响。(4分) 第十单元 第22讲 (3)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的社会生活 结构和阶级结构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    (1)社会状况: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国民收入并没有与 社会财富同步增长;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6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电子计 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新技术革命,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的科技进步 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源泉。(10分)

(3)对美国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大量高科技的产品如电话、 电视、照相机、洗衣机等进入平民百姓的家庭。(2分) 第十单元 第22讲 (3)对美国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大量高科技的产品如电话、 电视、照相机、洗衣机等进入平民百姓的家庭。(2分) 对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贫富悬殊依然严重,并没有消除 阶级对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