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主讲人: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第五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名校 英才摇篮 -----徐州一中 欢迎各位老师.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美 苏 争 锋 图片导入.
前言 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稳定的、凝结了的社会经历 现状是人类当今的、动荡的、变化着的社会活动 一、当代历史发展概况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 苏 争 锋.
There’s a place in your heart ( 在你心中有一片净土) And I know that it is love
“墙”的故事.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英才网.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越南战争 米莱大屠杀.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宝洁的品牌战略.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America Russia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讲授者:吕准能.
                                                                                                                                                                
The Operation Model of Port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Harvard ManageMentor®
海外留学生活安全篇 Life abroad – Safety Issues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Tatsachen über Deutschland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复习 提高 1、二战开始的标志? 2、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战役?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 4、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世界当代史

第二章 战后美国 第一节 冷战的形成

二战结束初期 世界政治以及经济格局的变化 1、资本主义各国进行了力量和利益的大调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沦为战败国;英法等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美国则实力大增,登山了资本主义霸主地位。

2、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体系,具备了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的军事政治力量。

3、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成为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政治集团争夺的对象。

作为上述变化的结果,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次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的生死较量演变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冷战”格局。

一、冷战的起因 狭义冷战:大战结束的十年 (1945年—1955年) 广义冷战:二战结束—苏联解体 (1945年—1991年)

1、什么是“冷战” “冷战”一词最早见于1947年初,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在给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一篇演讲稿中,称美国正处在“冷战方酣之中”。到1947年9月,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出版了题为《冷战》的小册子以后,“冷战”一词开始被美国报界和政界广泛采用,从此世界各国也接受了这种叫法。

“冷战” (Cold war),是指军事进攻(热战)以外的所有敌对行为,即不用战争手段而达到战争目的。“冷战”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经济的割据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有人称之为“世界战争的边缘”。

“冷战”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主要表现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一切方面,呈现出的全面对抗的状态。

2、冷战的起源 客观原因: 二战直接的结果就是出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这种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关系的变化,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出现及美苏两大国干预全球事务提供了可能性。

战前美国:军事力量相对弱小 1939年: 武装部队人员总数仅33.5万人 国防预算不过10亿多美元 其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16位

二次大战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一,本土远离战场,几乎没有遭到战火侵袭,人力、物力损失相对较小; 第二,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通过“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这一方面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对外出口额也大幅度增长。

1948年的统计: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大大增强 1945年 武装部队人数:1210多万 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 美国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 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武器

实力的增强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位置,美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统治集团追逐世界霸权的野心在膨胀。

罗斯福 美国“应该担负起领导国际社会的责任”。

罗斯福: “这好比一场橄榄球比赛,我们是坐在旁边的长凳上的预备队。现在上场的第一队是俄国人,还有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我们预定要充当……球赛进入高潮时最后得分的跑垒手。”

苏联:在战争中损失严重 2700万人死亡 成千上万的城镇被毁坏 物质方面的总损失量达2.6万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全部财富的1/3

但是,与西欧国家不同,苏联没有被打垮。相反,作为战胜法西斯的主要力量,苏联在战争中锤炼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陆军总人数1140万人。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苏联,在综合国力上更加强大,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同时战争中苏联的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迅速。苏联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流军事强国,并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一支政治、军事力量。

但与美国相比,苏联缺乏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没有掌握原子武器,但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首次的核试验,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且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地区性的,美国是全球性的。

主观原因: 美苏战后全球战略不同

美国:称霸世界 苏联:扩展势力范围

富兰克林·罗斯福 依靠实力通过大国合作以和平渐进方式建立霸权地位

哈里·杜鲁门 遏制苏联 谋求世界霸权

由此可见,在战后建立世界霸权这一问题上,罗斯福和杜鲁门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罗斯福是想通过大国合作,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杜鲁门是想采用强硬的遏制苏联的政策。

苏联的战略目标构想 苏联凭借其在二战中积聚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上拥有了很高的国际地位,并且以苏联为中心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战后的战略目标构想就是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

所以美国要称霸世界,苏联要扩张势力范围,势必要引起利益的交叉和战略构想的冲突。这样美苏很快由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了战后的对手关系。

3、美苏由盟友到对手关系的转变

二战时,尽管美苏两国对战时利益和战后安排各有打算,但他们仍服从于打败和消灭法西斯这一共同的首要的战略目标,因此他们的关系是盟友关系。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两国共同的敌人被打败了,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也已经实现,随之而来的是美苏两国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这使美苏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美国看来,称霸的障碍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苏联。 第二个障碍来自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民主力量。 第三个障碍来自于觉醒了的亚非人民。

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美国的称霸计划,这导致了两国战时盟友关系破裂,而转变为战后的对手关系。

二、冷战的理论依据 “遏制战略”

乔治·凯南 (1904--2005) 被誉为美国“最睿智”的人 外交家、大战略家、历史学家

8000字电报: 1.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一种传统和本能的不安全感 2.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3.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 4.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克拉克·克利福德 1946年9月 “美国与苏联关系” 勾画了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重点和方式

报告说:“今天,美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本政府为了世界的稳定,必须采取步骤,制止苏联的进一步扩张”。

“遏制战略” “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到足以抑制苏联,使苏联的势力范围限于目前它的地区”

苏伊冲突 苏土纠纷

苏伊冲突:苏联和伊朗的冲突来源于撤军问题。二战中,由于特定的战时需要,伊朗形成了美、英、苏、伊四国占领的形势。但1942年底,相关国家签署了协议,一旦战争结束,外国军队须在半年内全部撤走。战争结束后,美、英军队很快撤出,而苏军队没有撤出伊朗的意向,而且还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这种情况下,美国支持伊朗向联合国安理会控告苏干涉伊朗内政,最后在联合国干预下,苏被迫撤出伊朗,在这一冲突中苏联一无所获(本来想建伊苏石油公司,被伊朗议会否决)。苏撤出后,美则以援助者姿态进入伊朗。伊朗还向美提供军事基地,接纳美军事顾问,伊朗实际变成美国的附庸国。苏伊冲突造成战后美苏开始对立。

苏土纠纷:苏联和土耳其的纠纷开始于大战末期。土耳其在二战中严格奉行中立政策,但在轴心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也对德、日宣战,并且获得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的资格。1945年6月,苏联向土耳其提出要土耳其归还土地和在达达尼尔海峡建立陆海空军基地等要求,但土耳其没答应,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土耳其随即向美国求助,美国乘机向土耳其提出了开放和联合管制海峡的要求。接着,美又向土提供贷款,全面支持土耳其,美国在海峡地区影响不断扩大。

三、冷战的形成 1、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 ——冷战的形成

为了在美国国内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经过事前策划,1946年3月5日,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杜鲁门肄业过的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演说前,杜鲁门向在场的三千名听众介绍丘吉尔时,称他是“当代伟人之一”,丘吉尔对杜鲁门给他的非凡机遇表示感激。

1、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1946.3.5 密苏里州富尔顿 威斯敏斯特学院 “和平砥柱” “铁幕”

这篇演说,以“铁幕”一词而闻名,他宣称: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降落下来,铁幕后边的中、东欧国家受苏高压控制,由极权主义统治,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美国应负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因为美国此刻正高距于世界权力的顶峰,美国面前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他还主张英美结盟,对付共产主义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对于这演说,大多数美国人为他强烈的反苏调子而喝彩,但对他号召的在刚刚建立的联合国组织外建立英美联盟并不热心,另外也有许多人感到不安,认为这篇演说要把世界投入到战争中去。此演说自然遭到了苏联的强烈抨击。

评价:丘吉尔的演说,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统治集团认识到,大英帝国日趋没落,已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单独起决定性的作用,企图借助美国,在欧洲抗衡苏联;他也说出了杜鲁门当时想说又不便公开说出的话,符合美国战后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出笼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2、杜鲁门主义 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

到了1947年初,美国认为发动冷战的理论准备和舆论准备业已就绪,决定发动冷战。“希土危机”的出现为美国抛出冷战,即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希土危机 1947.2.21,英国照会美国

希土危机: 希腊、土耳其二战期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是维持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但是战后英国自身难保的状况,使它不得不拱手让给美国。

希土危机: 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承认英国1946年财政赤字超过了原来的估计,达到了4.5亿英镑,因此不得不大大削减海外开支。声称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使英国在3月31日以后无法继续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援助。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能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控制之下,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

美国政府惊喜的认为:“英国此刻已将领导世界的任务,连同其全部负担和全部光荣,一起移交给了我们”,“美国应从更广泛的世界背景上考虑希土危机,要把援助希土当做一把钥匙,去打开一个更加广阔得多的局面”。

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1947.3.12

1、世界已经分为“自由世界”和“极权政体”两大阵营; 2、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 3、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极权政体,危害美国和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4、美国要援助某些国家复兴,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5、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并派遣军事人员,援助希腊、土耳其。

这篇国情咨文,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实际上是美国借援助希腊、土耳其之机,正式宣布了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的实质是用冷战的方式在全球推行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也标志美苏冷战的正式形成。

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了援助希、土的国会法令。开始了具体援助希、土的行动。美国不仅武装了20多万希腊政府军,还派进了1 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了援助希、土的国会法令。开始了具体援助希、土的行动。美国不仅武装了20多万希腊政府军,还派进了1.8万名美国军事人员。在美国支持下,希腊政府残酷镇压了希腊革命武装力量。到1949年,希腊共得到美国援助6.48亿美元,其中5.29亿用于内战。美国还取代英国控制了土耳其。使希、土战后落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战后西欧

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瑞士、挪威、瑞典、芬兰、 丹麦、冰岛、希腊、马耳他 摩纳哥、圣马力诺、列士敦士登、安道尔、梵蒂冈

第一节 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

一、欧共体的建立 1.舒曼计划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罗马条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5年4月8日 《布鲁塞尔条约》

1967年7月1日 欧共体正式建立

戴高乐 “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人的欧洲”

阿登纳 “欧洲的联合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973年 英国、爱尔兰、丹麦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英国、瑞士、瑞典、丹麦 挪威、奥地利、葡萄牙

1981年,希腊加入; 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 1995年,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同时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 2002年,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

   1.卢森堡报告

2.哥本哈根报告

3.延德曼斯报告

4.《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5.阿姆斯特丹条约

6、欧元的诞生

第二节 戴高乐和战后法国 战后法国分为两个时期 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年) 第五共和国时期(1958年—今)

一、戴高乐的辞职和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成立

新宪法的特点: 实行多党议会制;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掌握议会实权;由议会选择一个任期7年的不掌实权的总统;政府总理是掌握实权的政府首脑。新宪法的通过,标志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

二、戴高乐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以前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曾经委托我带领它走向全国解放;今天,它又重新面临苦难,我又准备好了,承担共和国的权力。”

实行非殖民化 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1958年8月 戴高乐主持制定新宪法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三、戴高乐的下台和去世

1953年3月,法国撤回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6月,拒绝在法国领土上储存美国核武器;7月,把美国轰炸机赶出法国;1960年5月,法国拒绝把军事航空纳入北约的空防体系;1965年5月,法国拒绝参加北约举行的军事演习;1966年3月7日,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限令一切外国军队、装置和基地必须于1967年4月1日以前迁离法国。

毛泽东 获悉夏尔·戴高乐将军不幸去世,谨对他—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敬意。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和德国统一

四、戴高乐以后的第五共和国 戴高乐(1958——1969年) 蓬皮杜(1969——1974年) 德斯坦(1974——1981年) 密特朗(1981——1995年) 希拉克(1995——2007年) 萨科奇(2007 —)

阿登纳 “我们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处在完全对立的两大集团国家之间,如果我们不愿意被碾碎的话,我们必须不是倒向这方,就是倒向那方。”

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第二,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

第三,改善与东欧其他国家的关系

三、改革的深入

一月全会和六月全会

1.党的作用发生了历史性退化,苏共放弃权力垄断。 2.党的性质已与列宁时期不同,其先锋队含义和无产阶级性质已经淡化,从列宁的新型政党变成了社会民主党和议会党。 3.党的目标方面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以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强调全人类的价值观和利益。 4.由于主张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党的联邦化倾向逐渐凸显。 5.民主集中制也发生变化,政治局实际已经不搞决策,党内由高度统一走向派别林立。

1.放弃社会主义选择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2.进一步否定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3.党的指导思想上,指出不单是马列主义,而应把“本国的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全部财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主张把党转化成议会党,放弃民主集中制。党员的个人权力、个人意志高于一切。 5.主张趋同论,社会主义向资产主义趋同。

四、苏联解体

第六章 日本 第一节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和民主改革 第二节 旧金山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 第四节 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