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反复双下肢血栓形成1例 Shanxi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李娟 山西大医院 风湿免疫科 2015年3月12日
病例特点 2012.4 左下肢多发静脉血栓形成(股浅、腘、胫后、腓静脉) 2015.2 右下肢多发静脉血栓形成(右髂总、髂外;右下肢股总、股浅、腘及腓静脉) 1.年轻男性,29岁; 1.反复双下肢多发静脉血栓形成; 2.伴有咳嗽、咯血,量少; 3.下肢皮肤破溃不易愈合; 4.面部及后背有毛囊炎后色素沉着; 5.无反复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 6.一过性血小板减少; 7.CTPA示:双侧肺动脉主干末端及双肺分支近端腔内栓塞。
诊断思路 淋巴水肿 心、肝、肾疾病 局部软组织感染 下肢肿胀、憋痛: 急性动脉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淋巴水肿:起病缓慢,病史往往达数年以上。患者沉重感,无或轻微疼痛。皮肤晚期增厚,皮肤颜色无变化,浅静脉不扩张。 急性动脉栓塞: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的突发性疼痛,但肢体无肿胀,主要表现为足、小腿皮温冷、剧痛、麻木,自主运动及皮肤感觉丧失,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波动消失,有时股动脉腘动脉波动也消失。 本患者行超声检查后明确为下肢多发静脉血栓形成。 淋巴水肿 心、肝、肾疾病 局部软组织感染 下肢肿胀、憋痛: 急性动脉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思路:血栓形成的原因 1.内分泌因素 抗凝物质缺乏: 抗凝血酶Ⅲ缺乏 异常抗凝血酶Ⅲ症 蛋白C缺乏 蛋白S缺乏 肝素辅助因子Ⅱ缺乏 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纤溶酶原缺乏 纤溶激活物质缺乏 纤溶抑制物增多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诊断思路:血栓形成的原因 2.物理因素---血流瘀滞 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心衰、卧床过久 3.疾病因素 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 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诊断思路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 抗磷脂综合征
2006年悉尼国际APS会议修订的分类标准 诊断APS必须具备下列至少 1项临床标准 1项实验室标准 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 任何器官或组织发生1次以上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血栓必须被客观的影像学或组织学证实。组织学还必须证实血管壁附有血栓,但没有显著炎症反应。 J Thromb Haemo,2006;4:295-306
2006年悉尼国际APS会议修订的分类标准 2. 病态妊娠 ①发生1次以上的在10周或10周以上不可解释的形态学正常的死胎,正常形态学的依据必须被超声或被直接检查所证实。或 ②在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的子癫或先兆子癫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所致1次以上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或 ③在妊娠10周以前发生3次以上的不可解释的自发性流产,必须排除母亲解剖、激素异常及双亲染色体异常。 J Thromb Haemo,2006;4:295-306
血浆中出现LA,至少发现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 2006年悉尼国际APS会议修订的分类标准 实验室标准: 血浆中出现LA,至少发现2次,每次间隔至少12周 用标准ELISA在血清中检测到中—高滴度的IgG/IgM类aCL抗体;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用标准ELISA在血清中检测到IgG/IgM型抗β2-GPI抗体,至少2次,间隔至少12周。 APS的诊断应避免临床表现和aPL阳性之间的间隔<12周或> 5年。 J Thromb Haemo,2006;4:295-306
本患者是否可诊断为APS 根据APS分类标准,本患者是否可诊断为APS? 1.临床标准:符合 明确的双下肢多静脉血栓形成 明确的肺动脉栓塞 2.实验室指标:不符合
本患者是否可诊断为APS 化验指标 发病时 RU/mL 发病12周后 aCL IgG (<12) 3.81 Not done aCL IgM (<12) 0.43 Anti-β2-GPI(0-20) 58.49 Lupus anticoagulant
本患者是否可诊断为APS 目前本患者尚不能确诊为APS 重要的临床问题— 本患者是否有未来发生血栓的风险? 是否需要长期的抗凝?
1989白塞病国际诊断分类标准 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 外加一下任何2项 反复外阴溃疡 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 皮肤病变 针刺试验阳性
其他症状 深部静脉栓塞 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关节痛或关节炎 中枢神经病变 消化道溃疡 附睾炎和家族史 深部静脉栓塞 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 皮下栓塞性静脉炎 关节痛或关节炎 中枢神经病变 消化道溃疡 附睾炎和家族史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诊断的症状有: 但同时:并非所有白塞病患者均能满足上述标准,这个诊断标准不能替代具体患者的临床诊断。 BD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全身血管均可累及,早期类似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晚期为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围炎。
APS 发病机理: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 细胞活化 白塞病:血管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围炎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诊断的症状有: 但同时:并非所有白塞病患者均能满足上述标准,这个诊断标准不能替代具体患者的临床诊断。 BD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全身血管均可累及,早期类似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晚期为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围炎。 APS 发病机理: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 细胞活化 白塞病:血管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围炎
目前诊断 抗磷脂综合征 白塞病不除外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 左下肢静脉陈旧性血栓形成 肺栓塞 I型呼吸衰竭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治 疗 泼尼松40mg 1次/日 口服 (2015-3-5起) 华法林钠3.75mg 1次/日 口服 硫酸羟氯喹片200mg 3次/日 口服 维D钙咀嚼片0.6g 1次/日 口服 二甲双呱片0.5g 3次/日 口服 阿卡波糖片50mg 3次/日 口服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1次/日 口服 坎地沙坦酯片 8mg 1次/日 口服 环磷酰胺 400mg 静点(2015.3.5/3.11)
讨论目的: 1. 继续口服华法林钠片,检测INR在2—3. 2. 3—4月后,复查aPL检测。 3.泼尼松使用疗程及减药方法。 4.环磷酰胺的后续使用剂量。
Shanxi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Thank you! 山西大医院 风湿免疫科 201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