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黃云亭、鍾薇安、陳荷昀、張雲雅、林雨淳 指導老師:袁淑芬老師 日本 組員:黃云亭、鍾薇安、陳荷昀、張雲雅、林雨淳 指導老師:袁淑芬老師
歷史 日本列島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開始出 現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進入農耕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人由於 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所以開始將主副食分開,此外也學會 了釀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礎。奈良時代, 日本社會的上層貴族開始與中國有文化交流,中國的伙食文化 和宴席制度被引進日本。由於當時佛教已傳入日本,日本開始 禁吃肉食,做菜基本不用油,生活非常簡樸。直到室町時代, 佛教襌宗和茶葉從中國傳入日本,誕生了懷石料理。在這一時 期,歐洲油炸類的菜肴也開始傳入日本,成為了之後的天婦羅。 其後佛教的影響加大,佛家的「自然、平和」元素融入了日本 文化,也滲透到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 江戶時代是日本料理形成的重要階段,平民貴族宴會增加, 促進了日本飲食業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本膳、卓袱、會席、 懷石四大料理,加上新近而富有歷史淵源的精進料理,這五大 料理構成了日本料理的基礎,隨後發展演變成今天的日本料理, 存在於當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飲食 相比起看重營養的西方飲食和注重口味的中國飲食,日本飲食以重 視外觀出名,因此曾被喻為「眼睛的料理」,是一門體現美學修養的擺 放藝術。日本料理一向都被認為是一絲不苟、十分精細的美食,好的日 本料理除了要能善用四季的新鮮食材之外,更要能發揮食材的天然美味, 所以不論是高湯、調味、刀工、烹調方式都是以保留食物的自然原味為 前提。 和食的食材新鮮多樣,裝盤貼合自然風物,並且被認為能體現四季 的分明、地理多樣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營養均衡,也與正月、 插秧等傳統節慶密切相關,代表了日本獨有的價值觀、生活樣式和社會 傳統。由於日本人深信食材有各自最佳時令(日語稱「旬」),加上日 本在四季均產出不同的農作物,因此日本料理經常會因照該季節的時令 農產物而有所不同。日本料理店在不同季節的菜單也會有微妙的變化, 例如春天竹筍當造,就會有若竹煮。
由於日本是海島型國家,日本人相當喜好 海產品,因此生食成為了日本料理當中的 一項特色,例如鮪魚、鮭魚、河豚、章魚、 貝類、蝦蟹類和海草等海產物均可以作刺 身食用,甚至牛肉、雞肉和雞蛋都可以生 食入菜。 關東和關西的日本料理存在不少差 異,例如關西人較喜歡清淡的菜式,如烏 龍麵和白味噌煮圓年糕等,而關東人則偏 好較濃口味的蕎麥麵和高湯煮長方形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