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小说两篇
主要目录: 沉沦 一、《沉沦》的思想 1、个性意识 2、民族意识 二、《沉沦》的感伤病态的抒情风格 1、自叙传 2、主观抒情性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主要目录: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思想和情感 二、情感过程 三、被夸张的“穷”及其个性意识 四、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沉 沦 》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即使在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作家。他是属于那种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他天分极高,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读了各种文字的作品达1000多部。他属于那种性情中人,很有点古典才子的气质。真率坦诚,孤独敏感,愤世嫉俗,放浪形骸,他喜欢象古代放浪文人一样游山玩水,同时情商饱满,是个多情的种子,怜香惜玉,其私生活也非常浪漫。和其他作家相比,郁达夫带有浓厚的“另类”气质。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青年时代曾经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是创造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沉沦》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有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从小说创作上,应该说,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的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郁达夫的独特性在于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作为创造社作家,他是自我抒情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人的内心生活中,爱欲是最主要的内容。在爱情方面,有很纯洁的很美的那种感情。但是,更多是和欲望连接在一起的。这也是郁达夫最具个性和最有冲击力的地方。是通过人的欲望而肯定人性、呼唤人性的最早的作家之一。可以说,是20世纪欲望/身体写作的源头。在整个现代文学中,他对人性欲望的展示也是非常大胆的。他的一些作品,要是现在发表,也一定会成为禁书和畅销书的。《迷羊》在欲望方面最突出,甚至写到了同性恋。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他的这种作品往往是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故事。有人说是古代的“倡优士子”的模式。男主人公往往是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第一人称为主流社会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于人无损”, 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女性,或者是风尘女子,或者是旅馆的服务员、招待员等。两方面往往是一见钟情,遭遇激情。然后,缠绵悱恻,如胶似漆。有点类似《琵笆行》的那种情感。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的个人生活也非常浪漫。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纠葛,在90年代被炒得火热。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写“穷”也很出色。有人概括他的作品是写“穷”与“色”。写色很大胆,写穷也很独特。都是写知识分子在社会中那种穷困潦倒的心境。无法获得生存的权利的痛苦、悲哀。比如,《茑萝行》、《还乡记》、《还乡后记》等都是比较出色的作品。他对知识分子在困窘的生活中的那种心理挖掘很独特。《茑萝行》中的主人公,日本留学归来,找不到工作,无法谋生,就要自杀,认为只有自杀才是解决生计的最好办法。但是,又有很独特的心理: “但我若自杀,我必须先弄几个钱来,痛饮饱吃一场,大醉之后,用了我无用的武器,至少也要击杀一个二个世间的人类——若他是比我富裕的时候,我就算替社会锄了一个恶,若他是和我一样或比我更苦的时候,我就算解决了他的困难,就了他的灵魂——然后从容就死。” 回家的时候,不敢白天走进家门,怕遇到人,晚上天黑以后偷偷回去。得到一点钱,把钱放在鞋里,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憎恨的感情;一是安全,不被小偷偷去。这种很独特的感觉,正是郁达夫的文学才华所在。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分子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一、《沉沦》的思想: 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结 《沉沦》(1921)是郁达夫代表性作品。在五四文坛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可以说是当时具有爆炸性的作品。在当时也是一部畅销书。青年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沉沦》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也性苦闷的作品。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个性意识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郁达夫说:“我的心境是如此,我若要辞去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了解我内心苦闷就对了。”(《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小说集》818)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郭沫若说: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回到自然。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民族意识 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越是人多,他就越感到孤独。没人理他,同学中没朋友。他感到缺乏同情和理解。 那些日本人,都把他看作是“支那人”,不把他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平等对待,在根本上歧视他,蔑视他。这里的歧视,并不是某种极端的行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无形的东西。这种歧视给他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的孤独感,和这种精神压力具有密切的联系。他总是感到无法融入群体生活,总是感到受到蔑视, “有时候到学校里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象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面。” 越是人多,他就越感到孤独。没人理他,同学中没朋友。他感到缺乏同情和理解。 “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蔑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忍耐过去了。” 这种歧视,也使他情感生活无法得到满足。也压抑了他的爱欲。所以,作品多次呼唤,祖国呀你快富强起来吧。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意识,是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压力之下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缺乏国家意识,国家就是“天下”,世界也是“天下”。天下,上为天,下为地,地就是天下。天下由两个部分构成:“华夏”和“夷狄”。“华夏”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化上最发达、强盛的地方,所以叫中国。中国天下的中央、中心的意思。“夷狄”(北狄、西戎、东夷、南蛮)是处在中国的周围、边缘,是文化落后或未开化的地方。所以,叫“蛮夷”。这种天下的概念,主要不是从现代 “民族国家” 意义上确定的,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是按照文化的进步与落后划分出来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这样的天下观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虚幻的自大情结,或者可以叫华夏中心主义。就是认为,中国是天下最文明、发达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落后的。中国不知道存在着一个更强大的西方文明。中国从没有危机感,只有骄傲感。在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打击之下,中国才逐渐地知道存在着一个不同中国的强大文明。才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民族危机的巨大压力,使中国人逐渐产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这种民族危机,使中国强烈的渴望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五四爱国运动就是这种民族国家意识的最充分的表现。也可以这样说,自近代以来,一直到现在,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切进步的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探索现代化,就是朝着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努力。所以,沉沦主人公的渴望民族繁荣富强,反映中国人最普遍的意愿。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二、《沉沦》的感伤病态的 抒情风格 《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自叙传 郁达夫说,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转’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如果,读一下郁达夫传记,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日本留学。和郁达夫本身的经历基本是一致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没有社会上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创造社这种自叙转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身边小说。这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主观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是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的冲突。《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作家在写作是时候,不是写看到了什么,而是写感到了什么。就是外部事物在心灵中的体验,所引起的感情。那么,这里就需要对他的自叙转的文学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的自叙转,并不是记录自我外部经历。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在郁达夫那里,文学就是心灵的东西,而不应该是所谓的写实外部世界。 “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论你客观到怎么样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 “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作家既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养,就可以成功一个有力的作家。修养什么呢?就是他一己的体验。” 这种抒情性,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五四时期,创造社是浪漫主义的,而文学研究会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主张写内心世界,崇拜自我,灵感。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主观性; 二回到自然; 三回到中世纪。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有两类作品: 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品; 一类却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 前者可以说是哀情;后者是纯情。郁达夫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感情。《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纯情小说。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作品。这篇小说的标题就非常富有诗意,可以体现出郁达夫的才华。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一、思想和情感 作品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个,故事也很平凡,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风格。但是,其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简单地说,作品就是从平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作品虽然仍然是写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段交往,但是,没有欲望的东西,只是那种非常美好的感情。男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我”,是一个穷苦潦倒的知识分子,没有工作,精神痛苦、迷惘。女主人公叫陈二妹,是一家烟厂的工人,孤苦无依。由于住在一个阁楼上,经过一段交往,两个人产生了很普通又很纯洁的感情。就是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情感。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二、情感过程 为什么这样一种很平凡的情感,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呢?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所谓文学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一方面是作家对人性内在情感的深切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家出色的表现力。这里表现力,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小说技巧。郁达夫一般不太注重小说的外部技巧,他的很多小说都是以表达内心世界为目的的。顺乎情感,一任感情的宣泄。但是,这篇作品却很有技巧的,情感被适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是无节制的宣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这种技巧,就是设计一个非常独特情感过程。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过程,完成情感升华。在这样的过程中,叙述者我的情感变化的幅度比较小,他作为知识分子,从开始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到最后仍然是人道主义的同情,其迷惘、消沉的精神状况也没有改变。但是,陈二妹却存在着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几个步骤: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陌生 我和她打个招呼,而陈二妹却没有理他。我只是瞬间的对于女工的同情。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好奇 陈二妹对我的特殊行为产生好奇的心理。问他为什么总是看书,整天在屋里不出去。我说,不是看书,只是对着书呆在那里。我身体不好,营养不良,又失眠。精神颓废、沮丧。而陈二妹却感到奇怪,无法理解。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第一次亲密接触 陈二妹对我产生好感,给他一个面包,请他吃香蕉,两个人开始第一次亲密接触。但是,是非常纯洁的。陈二妹的善良以及朴素的感情初步显现出来。她以一种女性的思维和感情去理解他,在陈二妹的眼力,我和他一样是孤苦无依的人。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生活饥寒交迫。所以很关心他,让他不要抽烟,要他把抽烟的钱节省下来,这些钱可以付房租和买衣服。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误 解 陈二妹对我的特殊行为产生误解。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开始误解他。陈二妹对他的态度开始改变。因为天气热,他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觉,他总是昼伏夜出,白天在阁楼上,晚上出去到处乱走。陈二妹觉得他行为可疑,不是好人,是盗贼。对他是责备,规劝的目光。甚至还有冷笑。那么,这种误解,一方面是从反面叙述陈二妹的善良人格。另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消除误解 陈二妹看到我用买来巧克力香蕉等食物,感到很吃惊,就规劝他,说你何苦要吃这些好东西,何必穿这样的好衣服,何必抽烟等。你这样靠靠偷盗是靠不住的。于是,我就解释为什么晚上出去,没有衣服;神经衰弱,所以要晚上去散步,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都是用稿费买来的。陈二妹消除了误会,急忙道歉。我看到陈二妹这种单纯、善良的性格,灵魂也得到提升。觉得周围有了一点光明。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委婉的过程,这种情感被十分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是作品富有感染力的最主要原因。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三、被夸张的“穷”及其个性意识 除了情感过程之外,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穷”,即“生的苦闷”。 郁达夫是最善于写知识分子的“穷”。他的许多作品都以知识分子的“穷”为表现对象。作品对穷的描写也非常出色。 “我”是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精神痛苦、迷惘。他留学归国,却找不到工作,没有固定的居所,除了几本书以外,一无所有。作品一开始就渲染他的“穷”,失业,不断搬迁,连续搬迁了三次,象一条无家可归的狗一样,狼狈不堪。因为交不起房费才搬到这个阴暗、狭小的阁楼里。一些细节是比较精彩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用书当床,当写字台,当椅子。这个细节非常精彩,把“穷”写到了极点。翻译小说,创作小说。由于因为没有换季的衣服,整天蹲在屋里。白天不敢出门,晚上出去散步。结果被陈二妹当作盗贼。这个细节也非常好。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晚上出去散步,神经衰弱倒是有所好转,但是,身体好转以后,面包又成了问题。 得了五块钱稿费,本来想好好计划下用,但是,一想到反正也是不够花,干脆就花个痛快。于是就买了些水果巧克力等给陈二妹。在作品结尾的时候,他除去交房租的钱,只剩下二三角钱了。明天不知道该怎么活着。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怎样理解这种“穷”? 1、这种对穷的描写,存在着明显的夸张色彩。穷本质上是生存危机。是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无法满足。但是,郁达夫本人,或者说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总体上看并无生存危机。起码要比今天的知识分子在物质上更优越一些。即使是小学教师,也可以雇保姆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最重要的是人性解放的思想。郁达夫通过对“穷”的夸张,要表达的人的尊严精神。他要通过人的生存苦难控诉,呼唤人的权利,人的解放。所以,也可以说这种穷的描写是人的解放的时代精神,在郁达夫作品中的体现。 郁达夫不象后来的左翼作家那样,要拷问穷的政治根源和经济根源,而是强调人是物质贫困的状态下,精神上的屈辱。重在精神上的痛苦宣泄。那么,呼唤的是人与人的平等和尊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物质”不具有更高的意义,甚至是堕落的标志。 “重义轻利”,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孔颜乐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厉害喜欢用穷来标榜自己的道德境界。 3、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物质”不具有更高的意义,甚至是堕落的标志。 “重义轻利”,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孔颜乐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厉害喜欢用穷来标榜自己的道德境界。 “穷”是人格崇高的代名词。 “清贫”、“两袖清风”,贫和清白、清洁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富往往有一定的危险性。富贵与堕落联系在一起。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四、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 作品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知识分子,另一个是工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五四时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知识分子与民众/被启蒙的对象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暗示了后来五四思想丧失的某种必然性。 知识分子是灰暗,颓废,陈二妹却是纯洁,充实。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苦闷的、迷失的,灰暗的,没有任何归属。特别是道德上的灰色感,带这微微的欲望的那种心理。但是,陈二妹却很质朴、纯洁,充实。特别是她具有一种反抗性。对社会压迫的那种朴素的反抗性。这里,应该说流露出知识分子面对大众时的自卑情结。和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一样的情感。这种现象在五四时期不是个别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大众面前,感到渺小无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作为知识分子,主要一种精神、思想的力量。而工农大众却是可以成为社会革命的力量。20年代中期以后,大众被看作是革命的主力。知识分子逐渐边缘化。在左翼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投身到工农大众之中。再往后,知识分子就是工农大众的学生。必须放弃自己的臭架子,接受大众的教育。后来知识分子就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知识分子由道德自卑,到思想改造,知识分子本身的思想价值被全部否定。这种现象,在80年代以后才逐渐好转。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价值全部丧失。这本身,就意味着这种革命的非现代性。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知识,没有知识就不是现代社会。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革命实际上并未在本质上带来了历史的进步。只是改朝换代而已。 中 国 文 学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