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之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江苏教育学院 思政中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Advertisements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金融票据协会 2014 年二季度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 运行情况分析会. 目录 全国货币信贷及金融票据市场情况 河北省货币信贷及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2014 年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概况 票据市场走势分析及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道德讲堂 第一讲 放眼改革开放 上海市泾南中学 杨丽萍 第一章:放眼 -- 《邓小平时代》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公共管理 0701 班.  3 月 1 日,在酝酿了一年之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 疗实施办法 ( 试行 ) 》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 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 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 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到了一个.
《关注经济发展》 知识复习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它的基本要求是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10月.
“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 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 黄璜
人口再生产.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C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考真题回放
煤铁之城 枫叶之都 山城本溪.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启示
城投及园区类企业评级方法.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2014年 “两会”学习解读 2017/2/28.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策略.
申论时政.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2014年高考政治 二轮系统复习.
明确党员先进性要求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商贸管理系党总支 张志华 党课教案.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李国义.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 质量分析 武汉市第19中学 雷 逸.
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 乌苏市委党校 沈海龙.
严格水资源管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王亚红 二○一二年十一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毕业年级中考专题复习
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2011能力备考 2011年基本能力备考.
第七讲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保护与建设.
第七课 收入与分配.
第四章 日本 闭关自守的日本 明治维新 涩泽荣一、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 金融、贸易、工业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20年.
公 共 政 策 学.
飞扬青春 需要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知识讲座 高一(3)唐蕾
微山县干部学习会讲课提纲 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与全民创业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 顾 品 教授.
考 纲 点 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 规划就业 规划人生.
李鸿章 李鸿章是一个正面人物, 李鸿章这一生的写照,李鸿章临死的时候的诗最能概括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1994年,94岁的冰心毅然说:“我要写一部甲午战争大作。”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字没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读书、思想与学校发展 程红兵.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内容简 介.
我国文化产业保险发展对策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 李薇 赵家仪.
弘扬宣南文化 促进创意产业 —对发展宣南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宣武少年宫 马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思辨 —学习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读图辨史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给图片、材料出一个标题 通用汽车的生产 等待领取食物的非洲儿童 发展中国家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正确履行职责 强化安全管理 红土乡安全生产办公室 谭 金.
承前启后,求实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 (2002-2007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时间:2011年6月
《造福人民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案课件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一中 林云飞.
《造福人民的基本经济制度》.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15新课标试卷考情分析及2016年备考指要 清远博爱学校 张立勇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目 录 第一章、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 第二章、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第三章、客观看待挑战和困难 第四章、下半年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目 录 第一章、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 第二章、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第三章、客观看待挑战和困难 第四章、下半年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就业政策与法规 主讲人:颜建仁.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政治组:王宏.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1、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2、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既有总体的、又有行业的、空间的。
目标及学习重点 第四章是全课程最基本的分析,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及表现形式。掌握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经济目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形势与政策之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江苏教育学院 思政中心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指挥大厅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俄空军指挥员在塔台进行指挥协同 中俄军演超大图欣赏图 中俄军演中"无畏"级驱逐舰特写 “和平使命2009”联合 反恐军事演习

主要内容: 一、中俄关系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三、对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问题分析 四、决定中俄关系未来走向的主导因素

中俄两国已有近390年的交往历史。 重要的双边条约: 1689年尼布楚条约、1851年伊犁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三次结盟 :1896年、1945年、1950年 现 状: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关系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50年代的同盟时期 (二)60-70年代的对抗时期 (三)8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正常化

(一)50年代的同盟时期 1945年:《雅尔塔协定与中俄友好同盟条约》,由于苏俄在欧洲战场获胜,美国殷望其早日对日本作战,中国分量为之减低,德黑兰会议而益显著。一九四四年,湘、桂的军事受挫,中国更被轻视。美国军方预计欧洲战事结束已为期不远,击败日本尚须相当时间,为减少美国的生命牺牲,必须苏俄参战。如要苏俄参战,则须予以报酬,亦即给一部分中国权利,如此又可望稳定中俄关系,避免美国卷入中俄纠纷。否则苏俄于击败德国后,转而对日,可能将占领地区移交中共,苏俄在远东将取代日本的地位,对于美国而言,无异拒虎引狼。 1945年七月中苏开始谈判,八月十四日签订条约。 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 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基础草拟的。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缔约双方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 1955年5月驻旅顺口苏军全部撤出。 苏联从1950年至1954年五年内,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年利为1%;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 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图为签字时照片)

(二) 60-70年代的对抗时期 1956年中苏大论战

1964年,在我国倡议下,双方在北京举行过一次为时半年的边界谈判。 中方意见:尽管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沙俄在中俄两国人民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方仍准备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签订新的条约,不要求收回被割去的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关于任何一方违反这些条约占据另一方的领土,原则上必须无条件归还对方。但双方可以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对边界上的这些地区做必要的调整。 苏方观点:不但不承认条约的不平等性质,还不同意以条约为唯一基础解决边界问题。除条约文件外,提出“历史形成”和“实际守卫”也都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基础,即所谓的“三条线”。 谈判结果:双方还交换了标有各自主张的边界线地图,具体讨论了东段边界问题,并就大部分地段的边界线走向取得一致。但因为双方对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黑瞎子岛归属争议不休,谈判无果而终。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毛主席派周总理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联新领导会谈,以期消除分歧,改善关系。但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在招待会上公然挑衅,周总理当即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严正抗议。11月14日,周总理返回北京,毛主席破例亲赴机场迎接。1965年3月,我党拒绝参加苏共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晤。1966年3月,我党复信苏共,表示不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从此,中苏两党关系中断。 随着两国关系恶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69年,先后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裕民县),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境冲突热战。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空前紧张。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苏联总理柯西金给北京打电话,结果被话务员给拒绝了。后来才又演绎出“机场会见”的故事。并开始“马拉松式”的边界谈判。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三)8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加以承认并与我国建交,两国建立起同盟关系。苏联解体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又逐步正常化,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

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一)两国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并促使这种关系不断向新的水平发展。 (二)两国边界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两国边界裁军和军事信任措施的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四)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各个城市和地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交往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五)两国在国际上的相互支持和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也不断得到发展。

(一)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落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 三、对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几个问题的分析 (一)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落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 (二)在边界上的勘界立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在两国边境地区的人员进出和交往中出现的某些无序现象。 (四)有人说中俄两国存在若相互疑虑,这种心理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四、决定中俄关系走向的主导因素 (一)中俄只有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增进信任,保持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才有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共同利益,这是推动两国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相互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的强大动力。

四、决定中俄关系走向的主导因素 (三)中俄两国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冷战后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且是冷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要求。 (四)中俄两国人民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反对法西斯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

对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一)中俄两国在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各自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等国际问题上彼此会加强磋商和协作,但彼此不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三)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朝鲜核问题

朝鲜位于亚太东部,与中国、俄罗斯、韩国接壤,并且与日本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敏感

金正日(1942-2011 ) 金日成(1912-1994)

2008年朝鲜国庆六十周年,《阿里郎》表演

金刚山旅游区

朝鲜“飞毛腿”导弹  朝鲜劳动1型地对地战术导弹

金正日视察朝鲜军队 朝鲜军队 朝轻水反应堆 朝鲜“大浦洞”导弹

2007年4月2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左二)、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左一)、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左三)和内阁总理金英日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的阅兵式上检阅。当日,朝鲜人民武力部和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朝鲜人民军建立75周年。 (新华社/法新)

李朝开国始祖李成桂,身上穿的是明朝赐的亲王等级九章冕服。

朝鲜古装

漂亮的朝鲜服饰

一、朝核问题由来已久 1、朝核问题源于冷战时期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

根据国际原子能(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1956年2月,朝鲜同苏联签订了一个核技术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苏联帮助朝鲜培养核科学家,于是朝鲜派了几百个大学生到苏联去学习。现在,朝鲜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大约有3千人,其中的骨干力量都是原苏联培养的。 1959年,朝鲜和苏联签订了第二个核技术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向朝鲜提供一个供实验用的5兆瓦原子反应堆。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而且,美国还曾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在1950年、1953年、1969年、1975年、1981年双方关系紧张时,美都曾扬言要对朝进行核打击。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即用一种新的办法来处理苏联和美国的关系,美苏关系缓和。那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关于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情报,给苏联施加压力,说朝鲜背着苏联秘密研制核武器。一开始苏联还不信,金日成也保证朝鲜没有发展核武器,而是发展核技术,因为朝鲜缺少能源。美国和苏联给金日成施加压力要求朝鲜参加核不扩散条约。 在苏联和美国的共同压力下,1985年12月12日金日成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承诺不搞核武器。

1985年,由苏联援建的宁边核反应堆开始运转,同年12月,朝鲜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 1986年,朝方发表声明,建议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区。同时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部的全部核武器,取消有关使用核武器的所有作战计划。 美韩未对朝鲜的呼吁做出积极回应。

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官员正式提出朝鲜核问题,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美日不断向北方施压,要求朝方签署核保障协定,接受国际社会的核检查。 朝方则声明,朝方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但如果要进行核查,南北双方都要接受核查。 美韩两国反复磋商后,美国决定从韩国撤走所有战术核武器。

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2月,在美国进行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期间,金日成开始进行导弹试射。美国间谍卫星很快就发现了,对其进行计算,从导弹的各种参数来看,发现朝鲜实质上在试制一种运载工具。另外,经过反复侦查,美国确定朝鲜违背核不扩散条约,推进他的核计划。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了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韩国核武器的呼吁,客观上推动了朝鲜核问题的积极转变。

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 朝鲜方面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四条建议:(1)只要美国开始从南朝鲜撤走核武器,朝鲜就在核安全协定上签字;(2)对南方是否存在美国核武器和北方的核设施同时进行调查;(3)朝美双方就同时核调查和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问题进行协商;(4)朝鲜北南双方就不开发核武器和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进行协商。12月18日,卢泰愚总统公布:此时此刻,在韩国任何地方连一件核武器也不复存在了。

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议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得到缓和。

第一次朝核危机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立刻和朝鲜正式谈判,谈判崩溃后,克林顿总统决定对朝鲜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命令美国军方做好一切准备。

当时美国的国防部长佩里指示军方做好对朝鲜进行空袭的计划,决定在1994年5月份动手,形势很紧张。美国在4月份时就把决定告诉了韩国,按照美国原来设想,对朝鲜进行空中打击后,韩国的军方要进行配合。 但当时的韩国总统金泳三不同意打仗,因为朝鲜的8000门大炮对着汉城,汉城离三八线只有48公里,而韩国2/3的经济、1/2的人口集中在汉城。同时,朝鲜也发现了美国的计划,就威胁说一旦遭受到美国的攻击,就把汉城变成一片火海。由于韩国不同意,克林顿决定推迟计划。

1994年5月30日,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此一协议是朝鲜核危机的直接渊源。按照《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 1994年7月,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开始谈判。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经过3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 11月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即 《美朝核框架协议》,这才度过了第一次朝核危机。

1994年10月21日,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正式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1994年10月21日,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正式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这个协议至今没有全文公布 ,大致内容是: 1、华盛顿和平壤同意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组织,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以取代朝鲜的石墨核反应堆,为朝鲜提供能源;美国牵头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造两座装机总量为2000兆瓦的轻水堆核电厂。 2、在轻水反应堆建设期间,为了缓解朝方因冻结核设施造成的能源危机,美国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直至轻水反应堆核电厂完工。 3、朝鲜同意冻结并最终拆除其石墨反应堆以及其他相关的核设施,即不再向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核燃料处理厂,并表示将拆除这些设施。

4、美国向朝鲜做出正式保证,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朝鲜承诺将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并表示它将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5、美国和朝鲜同意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设立联络处,并最终把双边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事实证明,无论是美国,还是朝鲜,都没有很好地遵守协议,以至于引起第二次朝鲜核危机。

美国为什么没有遵守协议呢?这与美国对当时朝鲜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一个错误判断有关。美国认为,苏东剧变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金正日是一个过渡性人物,朝鲜很快就会垮掉,朝鲜半岛会实现统一。 因此美国认为帮助朝鲜援建核电站,实际上是为将来朝鲜崩溃后的韩国政权预留的资产。由此,美国要求韩国支付援建朝核核电站等的主要费用。但是,后来的政治发展完全推翻了美国的战略判断,朝鲜金氏政权不但没有如美国所预测和期待的崩溃,反而更加在国内立足了根基。这致使帮助朝鲜援建核电站,可能会间接地帮助朝鲜生产加工核武器用的钚。鉴于此,美国在援建朝鲜上采取拖延战术,这就是后来美国的战略盘算。

美国:1、总部设在美国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的资金难以到位,无法兑现于 2003年前向朝方提供轻水反应堆的承诺。 2、从1997年开始,美国承诺每年提供的50万吨重油也一再推迟。 3、克林顿政府在改善美朝关系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一直没有在平壤设立联络处的迹象。 朝鲜:表示将不再实施对原子反应堆和燃料棒的封存。1998年8月,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大埔洞-1号”卫星(美国、日本等认为是导弹)。 美国:以侦察卫星发现在朝鲜金仓里隐藏有地下核设施为由,要求对朝进行检查。 朝鲜:对美方的指责予以坚决否认,同时提出,如果美方坚持检查,必须以提供粮食援助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美国政府重新检讨了对朝政策,确立了对朝“接触和扩大政策”,并承认因内部原因延误了轻水反应堆的建设和如期提供重油,表示愿意为此提供补偿。 朝鲜:朝鲜同意在美国缓和制裁期间暂停发射远程导弹。1999年9月,朝美签订导弹问题协议。2000年10月,金正日的特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鲜人民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访美。紧接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平壤。朝美关系再度出现缓和迹象,双方关系几乎正常化。第一次核危机虽然得到化解,但核问题的症结并不没有消除,从而为新一轮核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朝核危机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上台以后,全面中止了克林顿政府对朝鲜的有限接触政策,并对韩国总统金大中奉行的“阳光政策”提出非议。小布什不仅把朝美框架协议变成了一张废纸,要求全面核查朝鲜1992年以前对钚的处理情况,而且要求朝鲜单方面削减军事力量,并多次公开攻击、指责朝鲜现政权与朝鲜领导人,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与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对象。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再度引起朝鲜方面的激烈反应,终于酿成自2002年10月以来的新一轮朝核危机。

朝鲜发觉美国在援建问题上并没有拿出完全的诚意,因此秘密地继续进行核武器的开发工作。从1997年开始朝鲜就秘密恢复了核计划,用一种新的办法来研制核武器,就是用浓缩铀,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采购浓缩铀。并且得到巴基斯坦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卡迪尔汉的帮助。

2002年10月3日,美国派特使凯利到平壤指责朝鲜秘密恢复核计划,违背框架协议。一开始朝鲜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副外相金贵冠坚决否认,第二天换了第一副相姜锡柱来谈判。姜锡柱直接承认朝鲜不光有一个浓缩铀计划,还要研制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朝鲜语出惊人地向美国承认自己正在研制和开发核武器的事实。于是激起了第二次朝鲜核危机。 2002年12月22日,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1日起生效。声明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和解除核威胁,朝鲜可与美国另行查证朝没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实。

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这里拥有朝鲜唯一的正在运转的5兆瓦核反应堆。宁边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2003年2月24日,朝发射了100公里的短程导弹;3月10日,朝再次发射中程导弹,落着点仅距日本海岸110公里,引起日本国内一片恐慌。4月18日,朝外务省又宣布正对8000多根使用过的燃料棒进行最后的再处,半岛局势不断激化。

但那段时间美国腾不出手来教训朝鲜,因为9·11事件,美国在2001年10月份打响了阿富汗战争,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推翻了塔利班后,立刻就调转枪头对准了萨达姆解决中东问题。2002年一整年,美国和萨达姆进行周旋。到了2003年3月份,美国打响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用了20天的时间推翻了萨达姆。 萨达姆一倒台,朝鲜认为小布什已经把伊朗、伊拉克、朝鲜列为邪恶轴心,要一个一个地收拾,收拾完了塔利班就收拾萨达姆,萨达姆收拾完了就轮到朝鲜了。 所以,朝鲜得出两条结论:第一,萨达姆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没有原子弹,因此决定加速发展核武器;第二,美国看起来是纸老虎,把他惹火了就是真老虎,要跟他周旋。

美国的两手对策: 一方面,美国朝野认为朝鲜这是在玩弄核讹诈伎俩,是一种无赖行为。朝鲜恢复钚生产和成功开发武器级铀的能力将对东北亚安全与稳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将引发该地区军备竞赛,促使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重新考虑其核武器开发计划。美国尤其担心朝鲜向恐怖组织和“无赖国家”出口核技术和核原料。因此,美表示“不会为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计划而向它提供任何具体的经济或外交上的好处”。由于美朝双方政策立场分歧较大,朝核问题一度陷入僵局。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甚至发出“不惜(对伊拉克和朝鲜)同时打两场战争”的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在朝鲜公开宣布已拥有核武器后,表示希望朝鲜放弃发展核武器计划,不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回到核框架协议上来。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朝鲜核危机。 朝鲜: 要求与美国单独谈判。

美国: 主张多边解决。并先后提出了与此事有关的朝、美、韩、中、日、俄六国的“六方会谈”方案和由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加朝、韩、日、澳、欧盟进行协商的“5+5”“十方会谈”方案。 然而,美国的这些建议均遭到朝方拒绝,2003年2月23—24日,鲍威尔国务卿访华并希望中国出面向朝鲜转达美国希望举行多方会谈的意愿。3月8日,中国派特使前往朝鲜,向金正日提出了由朝、美、中三国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的方案。在中国的劝说下,朝鲜接受了中国的意见,于4月12日正式表态,“如果美国有意为解决核问题而大胆转变对朝政策,朝鲜将不会拘泥于(旨在解决问题)对话的形式”。至此,朝核危机才开始步入政治解决的轨道。

中国在2003年8月份促成了六方会谈,把朝鲜核问题纳入谈判解决的轨道。六方会谈从2003年8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陆陆续续举行了六年,通过了“9·19”、“2·13”、“10·3”等一系列富有成果的文件,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这些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朝核危机升级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违反了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在2006年10月份通过了一个对朝鲜进行制裁的决议,即1718号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不允许朝鲜发展导弹技术,特别是远程导弹技术。 4月5日朝鲜的导弹发射违背1718号决议,安理会于4月13日通过了对朝鲜制裁的主席声明。 安理会的决议是有法律效力的,而主席声明只有表态性质、没有法律作用。然而,朝鲜立刻做出激烈反应,第二天正式宣布永远退出六方会谈。

2007年6月25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宣布,被冻结在澳门汇业银行的朝鲜资金转移问题已经解决。朝鲜将开始履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的《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韩国运送的第一批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先锋港后,朝方关闭了宁边核设施。 2007年9月1-2日,美朝双边工作组第二轮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双方就朝鲜全面申报其核计划并使所有核设施“去功能化”达成共识。 2008年6月27日,朝鲜于当地时间17时05分(北京时间16时05分)炸毁其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宣布,由于美朝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美国决定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

2009年3月9日,为期12天的美韩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开始。 2009年4月14日,朝鲜外务省在平壤发表声明, 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将按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 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次日,韩国宣布从即日起正式全面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6月1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7月16日,安理会朝鲜制裁委员会公布了针对朝鲜的具体制裁措施。 2009年7月27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发表讲话,重申朝鲜将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认为还有其他对话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但他没有说明有何种对话方式。

2009年11月3日,朝中社报道,朝鲜已经在8月底完成了8000根乏燃料棒的再处理工作,并且在实现钚的武器化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2010年1月18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谈话说,在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之前,要先讨论缔结和平协定,在六方会谈之前要先取消对朝鲜的制裁。次日,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回应说,美国坚持认为应先重启六方会谈,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讨论缔结和平协定问题。

朝鲜“大浦洞”2型洲际导弹

这张2003年2月18日由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了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的宁边核设施。

二、朝鲜发展核武器原因 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由于它感觉不安全,这有多种原因: 内因:其发展模式没有给它带来安全活力; 外因:半岛军事失衡,外界的军事威胁。

 按照朝鲜的说法,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对朝鲜执行敌视政策,使朝鲜的安全受到威胁,出于自卫,朝鲜要发展核武器。平心而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把这个看作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唯一动因,那可能就把复杂问题想简单了。朝鲜发展核武器有多重原因,朝鲜赋予核武器的任务也是多重的。

1、发展核武器是朝鲜国内政治的需要 所谓的强盛大国有三项内容:一是政治大国,二是军事大国,三是经济大国。朝鲜认为,政治大国早已实现了,有这样伟大的领袖、这样伟大的思想,朝鲜已经成为世界的希望、全世界人民最向往的地方。至于军事大国,朝鲜现有110万用主体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无限忠于领袖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核武器。因此,一定要掌握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是建设强盛大国不可缺少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要发展核武器,这是朝鲜政治逻辑的必然结果。除此之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甚至是从70年代开始,朝鲜经济一路滑坡,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没有粮食吃,民心涣散,社会上有一种对体制、对领袖的幻灭感。这时,朝鲜需要像原子弹爆炸这样的重大事件来巩固领袖威望,增加社会凝聚力,给人们以鼓舞。 拥有核武器,既可以象征实现“强盛大国”的目标,又可以巩固金正日政权的国内权威,也即发展核武器是朝鲜国内政治的需要。

2、应对韩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在朝鲜半岛的统一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朝鲜和韩国争夺主导权的问题。纵观半岛分裂后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前基本是朝鲜在统一过程中占据上风,而80年代后,由于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朝鲜的萎缩不前,从而在国力上两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朝鲜实力不可同韩国同日而语的落差下,为防止被韩国吸收统一等不利后果出现,以及争夺统一主导权的考虑,朝鲜也坚定了势必成为核拥有国的决心。

3、防止美国的核武打击和安全威胁的需要 朝鲜相信自己拥有核武器的话,美国不可能毫无顾虑地对其“指手画脚”,并且核武器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回应美国对其造成的各种军事安全威胁。 现在美国要想对朝鲜进行打击,确实要三思而后行,投鼠忌器,何况朝鲜半岛周边国家也害怕造成大面积污染。

4、可借此得到国际援助和实际利益 朝鲜总是以核武器开发进程上的些许让步,换得国际社会的经济、物资援助,借此加以回旋就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的利益,减轻经济负担 。 朝鲜想把核武器当作硬通货使用,把核武器当作无定额支票,缺什么都从核武器里来,因为他知道现在世界各国都怕核扩散,特别是美国,那么就跟他谈判,朝鲜就可以提出条件,缺粮食给粮食,缺化肥给化肥,缺钱给钱,要是不给,就以推进核计划进行要挟。朝鲜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 因此,这也刺激着朝鲜在拥核道路上越陷越深。

5、对付周边国家的需要 朝鲜有受周边大国不断侵扰的历史记忆和情节,因此从其战略安全上考虑需要核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消息指出,朝鲜的核武器其实不是指向美国,而只能扔到中国。这些都反映出朝鲜的某些战略心态。

三、朝核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1、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 北方建立了核设施的目的: 为了维护其政权的延续。

2、冷战的终结,打破了朝鲜半岛原有的力量平衡,使朝鲜独自承受三重外部压力:在经济方面,美对朝实行经济和技术双重封锁,而且半岛南北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短期内没有逆转的可能;在军事方面,美对朝不断做出一些威胁举措,美日韩军事同盟得以强化;在政治方面,美对朝继续实行打压政策,朝韩、朝日关系的发展很不正常。

朝鲜和韩国人均GDP对比表(单位:美元) 年度 韩国 朝鲜 1960 82 253 1970 410 400 1980 1,592 700 1990 6,482 980 2007 19,624 957 2007年朝鲜的GDP总额约为201亿美元,韩国为19000多亿美元。

3、美国在朝核问题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掌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主动权,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 美国并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彻底缓和。正是美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量所采取的某些措施。 美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完全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 。

4、同时,朝鲜的国内改革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国际社会的援助,打出“核牌”,显然也有促使美国认同与支持朝鲜国内改革的考虑。

危机 分歧 利益对立 坚持开发 要求弃核 安全:构筑自身安全, 进行反威慑 维持东北亚原 有的势力格局 政治:鼓舞士气、增加 国内政治凝聚力 安全:构筑自身安全, 进行反威慑 政治:鼓舞士气、增加 国内政治凝聚力 经济:获得相应的经济、 能源和安全补偿 维持东北亚原 有的势力格局 颠覆朝鲜现任政权 推进“美式民 主” 危机 分歧

美国与朝鲜之间只要还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之争,就必然会纷争不断,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管朝鲜怎样做,美国都不会满意的。中美关系也是如此,美国总要在所谓人权等方面指手画脚,执行双重标准。

朝鲜核问题的实质: 朝鲜在核问题上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其目的是以核为饵,诱美国对话。 冷战结束以来,朝鲜与美国在核问题、导弹问题、金仓里地下核设施和朝鲜发射人造卫星等问题上多次对立与斗争,但朝鲜成功地运用边缘政策和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和从美国获得经济好处。长期以来,朝鲜对美斗争形成了一个“硬”在其外,“软”在其中的模式。

第一、首先,朝鲜打破了核不扩散条约,挑战了当今的国际法,挑战了当今的国际秩序。 如果没有及时制止朝鲜制造核武器,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核扩散,对世界而言这确实是一个灾难。 第二、在东亚造成国际关系紧张 如果朝鲜核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谁也不能阻止日本、韩国走上有核道路。如果我国周边出现一系列有核国家,周边环境会急剧恶化,所以说朝鲜发展核武器有针对中国的一面。 朝鲜发展核武器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周边国家拥核的念头,有引发周边国家核“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

第三,朝鲜发展核武器多次进行核试验对中国周边环境,即环境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朝鲜开发核武器,对中国最为不利。 朝鲜第二次进行核试验在我国边境一带特别是延边一带引起了地震,使一些居民进行紧急避难。如果朝鲜核试验一旦失手,出现核事故,会造成大面积污染,朝鲜老百姓就无立足之地。一旦造成污染,可不是几十年或上百年就可以解决的。 整个朝鲜半岛才22万平方公里,这个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像朝鲜这样在东北亚人口密集区进行核试验的国家,一旦造成核污染,我国振兴东北的计划就全泡汤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是在东部沿海,离朝鲜半岛较近。朝鲜一旦出事故或在紧急情况下引爆核武器,对我国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对这个问题无论怎么样估计都不过分。因此,在朝鲜核问题上,我国一直持强硬态度——坚决反对朝鲜用核。

第四、影响朝鲜国内经济建设和环境 朝鲜的经济不发达,资源又很匮乏,这样的背景下将大量的人物财力用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造成了国内经济的更加窘困和凋敝。 是对自身国家环境的一种极大威胁。我们不能否定朝鲜在核试验中万一失手的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这些包括对环境、大气、人口、水源等等。

中朝交通桥

五、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因素 (一)中国积极介入朝核问题的原因 积极参与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的国 际斡旋与调停是中国外交方式上的一 次重要转折。在此之前的半个多世 纪,中国外交总体上遵循“不干涉”原 则,较少主动参与外部事务。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更是遵循邓小平提出的 “和平共处”外交原则,“不随便批评别 人、指责别人” ,据此,中国对国际危 机一般避免直接介入。即使对1994年 爆发的第一次朝鲜核危机也是如此。 但是,对2002年10月以来爆发的第二 次朝鲜核危机,中国却打破常规,采 取了“积极介入”的姿态。

1、从历史因素考察,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历史联系,因而很难对朝鲜半岛事务保持绝对“超然”姿态 中国与朝鲜的特殊历史联系,经常被生动地描述“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国际上也有人认为朝鲜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之间的“缓冲带”。冷战结束后,尽管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门户”作用在下降,但历史上朝鲜半岛曾对中国兴衰运祚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几代战略家视朝鲜半岛为战略门户的传统战略理念、以及中国军队曾在朝鲜半岛打过仗、流过血,取得过近代以来与列强抗争少有的巨大胜利的光荣,所有这些,仍然是驱动中国在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打破常规,以少有的积极姿态,直接介入对朝核危机的重要原动力。

2、朝核问题涉及中国的经贸、政治及重大的安全与战略利益。 就经贸利益而言,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就取代前苏联成为朝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朝贸易中,中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中朝贸易额虽然只占中国外贸总额的约1% ,但维持中朝贸易不断扩大对中国东北地区保持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朝鲜进口铁矿砂等矿产品及原木和各种稀有金属对中国也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就政治利益而言,中国与朝鲜在历史上一直命运与共,两国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在朝鲜战争中共同对美作战。两国意识形态相似,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睦邻”政策和“大周边战略”中,朝鲜占有突出地位。朝鲜如在外部压力下遭受政治经济失败或崩溃,对中国的国际信誉、政治威望也会产生巨大冲击。这也是中国在应对朝核危机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就安全与战略利益而言,朝鲜核问题如何发展、演变对中国利益的影响极为复杂。 一方面,如果听任朝鲜开发核武器、突破核门槛、成为“核拥有国”,韩国、日本甚至台湾都有可能跟进,从而在东北亚地区掀起一场竞相开发核武器的国际竞赛,从根本上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从而破坏中国追求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

另一方面,如果对朝核危机管理不当,反应过度,比如,像某些美国“鹰派”人物主张的那样,对朝鲜方面一味强硬,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全面制裁、“政权颠覆”之类的对策,将引发半岛更严重的动荡、甚至导致局部战争。这也不符合一直渴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中国的利益。

3、不断增长的“国际责任”的驱动 冷战后,中国的国际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在重视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时,也确认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必须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国际责任”。随着中国加速发展及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直线上升,国际社会也普遍要求中国扮演“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甚至连美国也要求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与国际社会一起共同应对“21 世纪的新挑战”。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鉴于当时紧张的局势,国际社会,包括半岛事务的“主要玩家”美、日、俄、韩等在内,都不约而同地把化解危机的希望与责任寄于中国。中国由此认识到,积极参与第二次朝核危机,不仅符合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也是中国的一种“国际责任”,因而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二)中国在朝核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注。在朝核危机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穿梭在国际舞台上,在这次复杂的会谈过程中成功的促成“三方会谈”、“六方会谈”,并最终使朝核问题的解决确定在多边框架下,发挥了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朝核问题会谈的促成者 从2002年10月朝核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到2003年的中朝美三方会谈,再到该年8月开始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朝鲜与美国的矛盾曾一度十分尖锐,但有关方面最终能够坐到一起,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这其中除了当事双方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避免矛盾激化以外,中国的积极斡旋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2.朝核问题的积极调停者 从第一轮到第五轮六方会谈,会址都设在中国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既是国际调停的一方,也一直扮演东道主的角色。朝鲜半岛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认为,中方在六方会谈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劝和促谈。实际上中国主要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提出了和平解决核问题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途径,得到了其他五方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二是推动形成了三方及六方会谈的框架,现在已成为一个持续的进程;三是发挥了东道主的斡旋和调停作用,得到各方的肯定。

3.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科索沃危机,伊拉克危机,我们都主张用政治手段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事关东北亚地区整个安全秩序,中国是与之相邻的一个区域大国,有责任,有义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中国政府对朝核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我们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对话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中国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核问题早日和平解决。 -----江泽民 中方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无核化,同时主张妥善解决朝鲜安全问题,中方将继续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而努力。有关各方应努力为推进这一进程创造条件。中方愿就朝核问题同有关各方加强磋商和合作。 -----胡锦涛

第一句,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 第二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就是不要打仗,用谈判解决。 第三句,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告诉金正日,也告诉美国,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破坏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金正日发展核武器激化了国际矛盾,使朝鲜半岛处在战争的边缘。同时,告诉美国不要动不动就要对朝鲜动武。 第四句,对朝鲜的安全给予关切。朝鲜作为一个小国感到不安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想办法保证朝鲜的安全,只有他感到安全了,他才能主动地放弃核武器。

六、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概况 (一)各方立场

保持半岛无核化 保持半岛无核化 坚决遏制朝鲜研究核武器 美国 有条件地停止开发核武器 保持半岛无核化 保持半岛无核化

共同利益 合作 会谈 国家 立场 主要原因 美国 朝鲜 中国 韩国 日本 俄罗斯 维持亚太地区的原有格局,保持和平状态,以进一步开发亚洲市场。 “无核化” 共同利益 解除金融制裁,获得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 有条件地停止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无核化” 合作 关注自身安全, 努力成为东北亚“中心”。 “无核化” “无核化” 会谈 关注自身安全。 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 启动一系列经济项目。 “无核化”

六、方对朝鲜核问题的态度 朝鲜主张: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放弃敌视朝鲜的政策。 深层思考:冷战结束以来,朝鲜与美国在核问题、导弹问题、 发射人造卫星等问题上多次对立与斗争,朝鲜运用边缘政策和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和从中获得经济好处。 朝鲜等待美国新一届政府对朝政策的出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给美国施压,促奥巴马“亮牌”朝鲜在核问题上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其目的是以核为筹码,诱使美国对话。

美国主张: 对于朝鲜核问题,美国所采取的方针是就是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转地取消朝鲜的核计划。(美国务院发言人鲍彻2003年12月18日)  深层想法:彻底解决朝鲜核问题,制服朝鲜,当然是美国所想,但他们知道难度很大。 朝鲜核问题不解决,美国也有利可图。 一是为其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远东地区靠近俄罗斯和中国的地方部署军队提供依据, 二是为在该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借口。

日本主张:极力渲染朝核威胁,主张严厉制裁,坚持要求朝核问题和人质问题等一并解决  深层想法: 其一,“朝鲜威胁论”是日本政客及其媒体为实现特定政治军事目的而刻意炮制的。 其二,显示其“大日本帝国”的心态,担心自己在亚洲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之后,成为亚洲二流国家,被边缘化,失去外交话语权。

韩国: 一是朝鲜绝对不能拥有核武器,必须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否则核武器将可能在东亚地区扩散。 二是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深层想法:担心朝核问题不解决,而受到朝鲜核威胁,担心美朝和解自己被冷落,甚至被边缘化而丧失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主权国家地位。

俄罗斯:朝鲜半岛必须无核化,朝核问题应该和平解决,六方会谈是有效途径 深层想法:既不希望因朝核问题与美国对立,也不希望因制裁将朝鲜逼上绝路,使面临困境。 想超脱,但不想被边缘化。想参与,但不想承担太多责任。 想保持大国的身份与影响,但没有大国的力量。 只是希望靠六方会谈扩大自身影响力

中国:朝鲜半岛无核化,朝核问题和平解决 A、朝鲜一旦拥有核武器,有美国与朝鲜爆发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可能;迫使我国面对严重挑战,破坏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国际和平环境。 B、朝鲜拥有核武器,会激日本走上核武化道路, 增加东亚核威胁。 C 、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必将进一步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中美关系。

(二)历次会谈成果 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2003年4月23-25日,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截至2009年6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

第一轮六方会谈(2003.8.27-29) 2003年8月,第一轮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最主要的成果就是为六方会谈建立机制,确立了六方会谈的架构。 各方认真、全面地阐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和方案设想,并达成重要共识,即确认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

第二轮六方会谈(2004.2.25-28)

第三轮六方会谈(2004.6.23-26) 第三轮六方会谈前各方态度 朝鲜 美国对于朝鲜提出的“冻结换补偿”方案采取何种态度,将是决定第三轮六方会谈以及解决核问题前途的关键因素。 美国 美方已再次向朝方表明,美国对朝鲜“没有敌意或侵略举动”,朝鲜方面首先冻结其核计划并加入会谈和对话进程最符合朝方的利益。 中国 中方代表团将本着坚定目标、巩固成果、积极斡旋、稳步推进的姿态参与会谈。 韩国 韩国代表团将在第三轮六方会谈中提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为会谈取得成果而付出努力 俄罗斯 俄方立场没有变化。各方立场具有共同点,可以期待会谈取得某些“现实的结果”。 日本 六方会谈“面临很多困难”。会谈现在还没有开始,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第三轮六方会谈成果: 朝鲜进一步明确弃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相关计划。美国则提出了一项包括朝鲜弃核,同时也涵盖了朝方的安全关切、能源需求以及取消封锁要求等内容的“转变性方案”。但双方在弃核的范围和方式以及关于核冻结的范围和相应措施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终,与会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

第四轮六方会谈(2005.7.26 –8.7、9.13-19):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9·19共同声明)

第五轮六方会谈(2005.11.9-11、2006.12.18-22、2007.2.8-13) 2007年2月13日,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内容包括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鲜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

第六轮六方会谈(2007.3.19-22、9.27-10.3……) 2007年10月3日,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将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

六方会谈中最大的成果就是让朝鲜半岛的紧张关系趋向缓和,尤其美国通过集体力量将朝鲜拉回谈判桌,至少可以约束朝鲜任何可能的激进行动。但由于美国坚持强硬立场,北韩对于美国提出条件与自身要求必须同步进行,遂使历次六方会谈并未出现重大成果。

为了抗议联合国就朝鲜发射问题所发表的主席声明, 2009年4月14日,朝鲜宣布朝方将退出六方会谈并加强其核威慑力。朝方表示,六方会谈“已经永远结束”。朝鲜“绝无可能再参加六方会谈”,同时表示朝鲜“不反对与美国对话”。

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 (三)六方会谈缘何陷入困境? 朝美的僵硬立场不可超越 朝鲜实施核外交 各大国奉行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中国的策略失误 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 大国力量的失衡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 2013年1月24日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在反美对决战中,朝鲜不掩饰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进行更高水平核试验以瞄准宿敌美国”。谴责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称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不再存在,以后不会再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对话。2013年2月12日上午10时57分,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预计为1万吨。

中国东北亚战略检讨 无核化目标过于理想,手段过于柔和; 中国的政策存在重大缺陷 对朝鲜的战略意图缺乏足够的估计,低估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中国的大国心态限制了中国政府的战略判断,六方会谈重面子,不重里子。 六方会谈的手段过于单一,重大外交谈判归根结底是实力决定,这是一条铁律。

七、朝核问题未来走向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解决朝核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和平对话(如六方会谈)加以和平解决,这是最好的结果(中国最希望看到的)。 即朝鲜完全放弃核武器,彻底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同时,朝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下仍然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且美国等相关国家给予朝鲜一定的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补偿。

六方会谈成功的关键在于美国与朝鲜之间主要歧见的消除,这取决于两国间重大的让步,并且获得参与国家一致的共识。由于美国主张朝鲜必须先冻结各种核武研发计划、允许国际原子能总署人员重返朝鲜做检查的工作,最后则须重新加入禁核扩散条约。如此朝鲜才可能换取美国持续经济援助,和进一步改善关系。朝鲜则一再坚持美国对朝鲜须先停止敌对政策,签订互不侵犯协议,提供经援和外交承认等多项前提,形成每次六方会谈开始之前在议题上的拉锯战。

朝核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对中国的影响 能够进一步树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有助于中国成为未来东亚国际政治的少数主导者之一,扩大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 东北亚的安全形势将会有所好转,将为我国提出的东北振兴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2、通过武力手段(威慑、战争等)强行解决,这是美日长期所坚持的。 金正日屡走“边缘政策”,会使美国逐渐失去耐心,从而使用高压手段“迫朝就范”,可能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弹。若朝拒绝彻底弃核,美国在朝核问题上改弦更张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随着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和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不排除美对朝动武以推翻金正日政权的可能。美国武力应对朝核问题的方案有二: 第一,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尽量争取安理会通过一项对朝实行严厉制裁的决议。如果朝鲜不配合安理会的有关决议,美国将会有充分理由组建多国部队对朝进行军事封锁,并且“诱使”朝鲜首先动武。 第二,如果我对安理会制裁朝鲜的决议实施否决权,美国将绕开联合国,以“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签字国”等名义发动对朝鲜的军事打击。

朝核问题以武力解决对中国的影响 从结果上看,武力解决有好处,好处就是完全、彻底、迅速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缺点就是要打仗,要死人,要出现动荡,有可能出现大量难民进入中国,而且中美关系将面临严重挑战这是中国不乐意看到的。

3、通过改变朝鲜现政权加以解决。这是韩国等希望看到的代价小的一种,这种解决方案有二: 第一,美国继续对朝鲜保持高压,进一步恶化朝鲜现政权的内外局势,从而促使其内部反对力量发动政变。 第二,美国利用自己超常的实力优势,通过经济援助、技术开发等各种“橄榄枝”吸引朝鲜内部的改革派以国家发展为由推翻现政权。

如果谈判解决不了,动武又办不到,美国可能把手伸进朝鲜,搞一场政变。在这方面,美国是行家里手。 举一个例子说,美国打伊拉克打得漂亮,进入巴格达几乎没有开火,就是因为美国前期工作做得好,在战争还没有打响时,美国就把萨达姆手下最重要的三个干部全收买了,分别是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共和国卫队司令,所以,美国军队到了巴格达城下时,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司令立刻命令所有的守城士兵集合,放下武器,脱掉军装,就地解散,他也脱掉军装,坐上美国的飞机跑了。有朝一日,美国把手伸进朝鲜,说实话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这种解决方式的不利后果是,未来的朝鲜事务决定权有可能落入美国之手。

4、第四种可能,就是朝鲜和美国谈判,美国承认朝鲜是一个核国家,将其纳入全球战略,成为美国的一个小棋子牵制中国。这是对中国最不利的,也是朝鲜现在所追求的。 现在,美国对朝鲜核问题并不急于解决,并不排除在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对朝鲜动武的情况下,美国转变政策,直接和朝鲜谈判,承认朝鲜是个核国家,销毁朝鲜的远程导弹,使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成为只对付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的单刃剑。对这一点我们要提高警惕,这对中国最不利。 总体而言,上述四种可能性解决方式对我的有利程度是依次递减的,目前以第一种方式对我较为有利,但是第二种解决方式的可能性在日益增大。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对朝核问题政策的一贯性: 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通过和平与外交途径解决纷争 尊重朝鲜对安全的正当关切 中国对朝核问题政策的灵活性 朝鲜的边缘政策不要触犯中国的底线——朝鲜半岛无核化。 原因是:第一、朝鲜拥有核武器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严重损害;第二、朝鲜核试验将在东北亚地区引发核竞赛。

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 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牢固确立中国地区主导地位; 在与全球战略布局的配合上,强调中国在地区层面上主导与美国在全球层面上主导相结合的方针; 对待朝鲜和美国态度上,在具体问题上实施“松绑”政策,明确中国不做“保证人”。 在具体政策手段上,对朝鲜半岛实施六方会谈和经济整合两条腿走路; 在经济上,努力推动以丹东-新义州-延吉为轴心的图们江-鸭绿江流域经济圈、开城经济经济圈与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

旗帜鲜明地再次重申“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基本立场。 坚持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独特作用,反对“朝核问题是朝美双方之间的事情”。 不能仅仅满足“劝和促谈”的解决方式,要积极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如引导劝说、援助)。 逐步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不仅要确保“有所作为”,而且要力争“更大作为”。只有在周边地区真正实现“有所作为”,中国才能有更强的资格走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