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xploration of Humanity Course (YEH ) 青年人道探索課程 Youth Exploration of Humanity Course (YEH ) 第三節 製作:人道教研室 版本:2010年2月 修訂:2016年7月(HKID)
課程大綱 第二節:無情的天災 內容: 真實的災難 香港紅十字會在本地、內地、國際的 賑災及備災工作 國際紅十字的災害管理 氣候變化帶來的人道災難 備災工作由我做起
課程大綱 第三節:人在戰爭時 內容: 戰爭爆發 戰爭時平民的需要 戰爭期間保護平民的重要性
你準備好了嗎? 積極探索 認真參與 愈投入、愈多得著 尊重別人 細心聆聽 開放討論 沒對與錯 把手機關掉/轉為靜音
香港會發生戰爭嗎?
戰爭知多D
香港曾因中國戰敗簽了哪一條約割讓予英國? 東京條約 南京條約 西京條約 北京條約
香港曾因中國戰敗簽了哪一條約割讓予英國? 東京條約 南京條約 西京條約 北京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幾多年? 2年 4年 6年 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幾多年? 2年 4年 6年 8年
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佔世界人口幾多? 80% 60% 40% 20%
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佔世界人口幾多? 80% 60% 40% 20%
估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數是多少? 5萬 50萬 500萬 5000萬
估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數是多少? 5萬 50萬 500萬 5000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香港被日本佔領了多久? 一年零八個月 兩年零八個月 三年零八個月 四年零八個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香港被日本佔領了多久? 一年零八個月 兩年零八個月 三年零八個月 四年零八個月
戰爭爆發 觀看 《太陽帝國》片段
戰爭爆發了,平民如何自處?
戰爭為平民帶來什麼影響?
如何減少戰爭對平民傷害?
戰爭對平民的 影響和傷害
2015年1月,敘利亞霍姆斯。/ CC BY-NC-ND/ICRC / T.Voeten
也門塔伊茲。這條曾經生氣勃勃的街道如今斷壁殘垣,時有狙擊手出沒。儘管有危險,圖中兩人仍然騎著摩托車穿越該地。 CC BY-NC-ND/ICRC/W. Al-Absi (2015)
敘利亞,阿勒頗東部,傑貝勒巴德魯(Jabal Badro)。流離失所者住在破敗不堪的房屋當中。CC BY-NC-ND / ICRC (2015)
敘利亞中部胡勒地區蓋斯·卡杜爾(Qais Qaddor)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現在又患上肺炎。他卻得不到專業治療。CC BY-NC-ND / ICRC / P. Krzysiek (2016)
敘利亞人民徒步逃離位於阿勒頗郊野的邁斯凱奈(Maskana)鎮,前往拉卡省泰勒艾蔔耶德(Tel Abyad)鎮的土耳其邊境地區。Reuters/R. Said (2015)
自2014年年初以來,伊拉克武裝衝突已經導致200多萬人流離失所。這些來自伊拉克哈辛賈爾的流離失所家庭沒有住處,只能用簡易材料遮擋炎炎烈日。 CC BY-NC-ND/ICRC/S. Dabbakeh (2015)
馬伊納·姆博多(Maina M‘Bodo)是一位60歲的尼日爾國的牧人。他有2個妻子和10個孩子,他家曾有近100頭牛。戰爭2015年4月爆發後,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了。“叛軍對我們發起了攻擊,殺了我5個家人,包括我的一個孩子。他們搶走了我們所有的牲畜。”ICRC (2016)
南蘇丹上尼祿州境內的武裝衝突加劇,且衝突還在升級擴大。受戰亂影響,上尼祿州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該州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糧食危機。攝影:張一夫 ICRC (2015)
12個月大的阿布巴卡爾·阿布巴卡爾(Aboubacar Aboubacar)被表姐抱在懷中,他們一家人住在穆納(Muna)國內流離失所者安置點的這間小窩棚內。該安置點位於邁杜古里邊上。 Mackenzie Knowles-Coursin/ICRC (2016)
對於數以千計的逃離奈及利亞戰爭的流離失所者和難民而言,水是一種稀缺資源。為了不去水井旁排長隊,圖莫爾的一些村民會冒著危險到他們牲畜飲水的池塘去取水。ICRC (2016)
這個小女孩名叫哈亞特。在阿拉伯語裡是“生命”之意,但小哈亞特在她三歲時就經歷了比多數成年人還多的痛苦。她家位於也門阿姆蘭省的凱夫拉地區,2015年10月的一次空襲將這座城市炸毀。她特別喜愛的妹妹杜尼婭在這次空襲中喪生。哈亞特自己也因彈片嚴重受傷,由於右腳傷勢嚴重,不得不進行截肢。 CC BY-NC-ND / ICRC / Mohammed Abdullah (2015)
戰爭時平民的需要
潔淨食水 供水設施
在敘利亞,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已經整修了阿勒頗80座供水設施,並且把每一處都添加到了線上的應急供水網路地圖上。一名兒童正在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修復的供水點飲水。 CC BY-NC-ND / ICRC / P. Krzysiek (2015)
南蘇丹,朱巴,孩子們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設立的一個供水點接水。CC BY-NC-ND / ICRC / Yamila Castro / ss-e-00743 (2015)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每天為中非共和國班基附近的流離失所者營地提供約30萬升水。據估計,超過10萬人為逃避暴力局勢而在那裡避難。各家各戶帶著黃色水桶在烈日下排著隊,每個家庭可以帶兩到三個水桶,並由社區中的婦女負責組織分發活動。© ICRC / Jean-Yves Clémenzo / cf-e-00801 (2012)
在哥倫比亞太平洋沿岸的塔馬赫(Tamaje)村,十分之七的人因飲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為各家各戶、學校和當地診所的室外安裝了儲存雨水的水箱,解決了這個問題。 CC BY-SA 2.0 (2014)
阿富汗,賈拉拉巴德,蘇爾克赫魯德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用作修復原有井眼、另打四口井、在全村安裝手動泵。孩子們圍在手動泵周圍,往塑膠桶中灌水。© ICRC / Jessica Barry (2014)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也門的許多農村地區修復整個供水網路,並提供可持續的水供應。在阿姆蘭省哈爾夫蘇菲安縣的主要鄉鎮哈爾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修建了一個容積為100立方米的水塔。CC BY-SA 2.0 (2014)
剛果民主共和國,戈馬,“火山”區。一個男孩在新鋪設的水管間走來走去。該地區在2002年尼亞穆拉吉拉火山爆發後完全被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國際美慈組織(Mercy Corps)合作,修繕戈馬的供水系統,修建和改造水泵站,在全市鋪設新的供水管道。© ICRC / P. Moore / v-p-cd-e-01390 (2012)
緊急食物及救濟品恢復經濟生產
索馬裡。在遭遇旱災的索勒地區,婦女們在派發站領取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食物援助。 CC BY-NC-ND / ICRC / Ahmed Abdulkadir Said (2016)
奈及利亞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給博爾諾州邁杜古里的國內流離失所家庭派發食物。CC BY-NC-ND / ICRC / Jesus Serrano Redondo (2015)
南蘇丹,圖什(Toch),男子們拖著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空投的食物。袋子上的綠色標誌表示袋內裝的是豆子。每袋重40公斤。CC BY-NC-ND / ICRC / Yamila Castro / ss-e-00725 (2015)
馬德萊娜(Madeleine)把種子和農具扛回家。現在她不僅可以種花生,還可以種玉米、黑眼豌豆、芝麻、莧菜、南瓜、酢漿草和秋葵。CC BY-NC-ND / ICRC / Ananie Kulimushi Kashironge (2016)
斯里蘭卡羅哈納·阿圖拉(Rohana Athula)在淪為流離失所者之前是一個農民。衝突結束後,他回到了家鄉,在“基於社區的生計支持專案”支持下,他恢復了耕種。ICRC/Kamil (2016)
蘇丹,庫圖姆地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工作人員為山羊接種疫苗來幫助保護牧群。 © ICRC / B. Heger /V-P-SD-E-01658 (2008)
醫療及護理 社區衛生保健 身體康復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南蘇丹代表處在協助前線雙方傷患的疏散,並為他們提供應急醫護和手術服務。 © ICRC / Jacob Zocherman (2015)
南蘇丹,大尼羅河地區,瓦特。由於缺少設備精良的醫療設施或設施遭到損壞,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外科手術團隊只能在基礎醫療設施中開展工作,或是在一些空置的建築物中把簡單的房間改造成手術室。 © Jacob Zocherman / ICRC (2016)
南蘇丹,邁裡迪,發生油罐車爆炸事故,造成至少200人死亡,近200人受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合作夥伴南蘇丹紅十字會最先出現在救援現場。在邁裡迪醫院,急救小組夜以繼日地實施手術和物理治療,燒傷病人生還機會大增。CC BY-NC-ND / ICRC / Greg Mueller (2015)
魯達(Roda)是在南蘇丹邁武特縣衛生部工作的一名助產士,她正教授助產士培訓課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為該醫療機構針對孕婦和初產婦的項目提供支持以幫助改善新生兒的健康狀況。CC BY-NC-ND/ICRC/Antonia Lise Stokes (2016)
蘇丹,朱萊達,國內流離失所者營地。一名蘇丹醫生正在為孕婦作檢查。 © ICRC/B. Heger/V-P-SD-E-00866 (2009)
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鄉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醫務人員在評估和檢查兒童的營養不良情況。 CC-BY-NC-ND / ICRC / S 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鄉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醫務人員在評估和檢查兒童的營養不良情況。 CC-BY-NC-ND / ICRC / S. Rezk。(2016)
艾哈邁德是在在敘利亞的伊德利蔔受的傷,一枚迫擊炮彈落在他家外面,當時他正在那兒玩耍。幾個月來,艾哈邁德一直在黎巴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武器創傷培訓中心接受治療 CC BY-NC-ND / ICRC / Hussein Baydoun (2015)
阿富汗 納傑姆丁·希拉勒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設於喀布爾的假肢中心。CC BY-NC-ND / ICRC (2015)
戰爭也有規限 國際人道法是一系列規則用來在武裝衝突時,保護沒有參與或已退出敵對戰鬥的人士,及限制戰爭所用的方法及手段 國際人道法旨在武裝衝突時保護人的生命和人類尊嚴
國際人道法的主體四條日內瓦公約 第一條:保護陸上武裝部隊的傷病者 第二條:保護海上武裝部隊的傷病和遇船難者 第三條:保護戰俘 第四條:保護戰時的平民、傷病者及被敵方拘禁的平民
保護平民 保護平民是人道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未參與戰鬥的平民決不能受到攻擊而且必須免受傷害並得到保護。 民用物體(房屋、 醫院、 學校、 禮拜場所、 歷史文化建築等)不應成爲攻擊對象。 禁止攻擊平民賴以生存的物體 (如糧食、農業區、飲用水供應和灌溉工程)。
保護平民 禁止對任何人施以肉體或精神上的折磨、懲罰、虐待、羞辱或性暴力。 禁止強迫居民遷移。特別所謂“種族隔離”的做法應被制止。 有權與家人互通信息,並可以接受人道援助(食品、醫療、心理援助等) 應給予易受損人群,例如: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孤兒、老人等以特別保護。
受戰爭和災難影響的人,往往最傷痛和困苦,紅十字會努力防止及減輕這些困苦,彰顯人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