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金融资源配置 与金融战略 臧日宏.
Advertisements

关于汇率计算.
第二章 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
第十七章 国际金融 学习目的 掌握有关外汇和汇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汇率的决定机制和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
第12章 外汇与汇率.
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汇率学说 第二节:汇率制度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外汇管制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二十一章 繁荣与滞胀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 第二节 滞胀与变革 第三节 新经济的挑战.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9 国际货币体系 9.1 概述 9.2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9.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9.4 牙买加体系.
第 十 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纲: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纲解读】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 2011年朱民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第7章 国际货币体系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当今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金融自由化 2017/3/1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与启示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六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多元化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四节 我国国际储备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英才网.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香山中学晏飞.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外汇管理内涵 第二节 国际外汇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影响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郑琳娟.
第五章 金融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对特殊金融制度的了解,通过讨论金融管制与自由化,帮助学生们加深对金融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原则及金融深化方向的了解。
必修②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郑州八中历史教研组.
早会直通车 总848期 总公司个险业务部 2015年1月1日.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第十八章 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
第九章 国际商业借贷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八章 国际货币金融法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一)国际货币制度含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关于国际货币选择的国际规则和惯例。
第二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赵志峰.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国际清算银行.
学习目标 1、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世界银行集团 4、国际清算银行 5、亚洲开发银行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融学 主讲教师:安辉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二章 货币制度 w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w 第二节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w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九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体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PPT模板下载: 会计 牙买加 货币体系.
第三章  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概述 二、国际储备总量管理 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 2.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金融基础 第七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武汉东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课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本科生适用)
学习目标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与欧洲货币体系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金融.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二、国际复本位制 一、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第6章 国际金融市场3.
国际财务 International Finance
第一章 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国际金融学科基础与市场全貌
教学要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类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和崩溃的原因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國立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榮譽顧問暨亞洲金融季報總編輯 李勝彥 2012年3月18日
19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IS—LM模型的拓展 2019/5/7 hjianchun.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汇率制度的确定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储备货币的确定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牙买加体系 1976年~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1973年 国际金本位制 1880年~1933年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演变及崩溃 金币本位制( 1880~1914;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一战以后;金本位制的瓦解) 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一战以后;金本位制的瓦解) 金汇兑本位制 崩溃(1929~1933经济危机)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自由铸造 自由兑换 自由输出、输入 金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 价值符号价值稳定 汇率固定; BOP自动调节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 有利于各国经济政策协调 弊端与缺陷 经济增长受黄金供应量的影响 政府的干预将破坏金本位制的纪律约束 返回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1944年7月,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背景: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美国——“怀特计划”;英国——“凯恩斯计划”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 “双挂钩” 其他货币—美元—黄金 1盎司黄金=35美元 “美元——黄金”本位制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1盎司黄金=35美元 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可调整) 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为±1% “双挂钩” 其他货币—美元—黄金

其他内容 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 IMF给成员国提供辅助性的储备供应来源 取消外汇管制 制定稀缺条款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为满足国际清偿力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表:美元输出的增加和黄金储备的下降(单位:亿美元) 美元悬突额 1962 160.0 115.3 45.3 1963 156.0 131.6 24.4 1964 154.7 160.8 -6.1 1965 140.7 172.7 -32.0 1966 132.4 209.6 -77.2 1967 120.7 233.2 -112.5 1968 108.9 264.5 -155.6 1969 118.6 376.6 -258.0 1970 110.7 321.7 -202.0 1971 102.1 269.1 -167.0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 以美元危机为线索,爆发—拯救—再爆发—崩溃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 1960年,欧洲金融市场,抛美元、抢黄金 拯救措施: 互惠信贷协议(美国与14国签订) 借款总安排(IMF与十国签订) 黄金总库(8国共同签订)

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 侵越战争,财政金融恶化,通账,贬值 拯救措施: 黄金双价制(官价与市场价) 创设SDR(1969) 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变动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35.12 35.19 35.20 41.90 37.37 43.63 64.90 112.25 186.5

第三次美元危机(1971年) 拯救措施: “新经济政策” 史密斯协议 1973年2月,再次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稳定了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弊端与缺陷 “双挂钩”的缺陷 国际收支调节的缺陷 储备货币的缺陷(“特里芬”难题) 返回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976年1月,IMF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牙买加协议 浮动汇率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 提高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

(二)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特点 多元化、分散化、有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安排 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积极作用 储备多元化——缓解国际清偿力不足 浮动汇率为主——适应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 多种BOP调节方式——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弊端 黄金非货币化,使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的约束完全消失 美元仍享受“铸币税”的特权 IMF无法对国际清偿力进行全面控制 浮动汇率制加剧国际金融动荡 返回

参考书目 陈彪如著:《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戴金平著:《国际金融前沿发展:理论与实证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马君潞著:《国际货币制度研究》,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