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變遷 – 看國際觀之重要性 文藻通識教育中心 萬政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我的 动 堂天 漫 制作人: 13312—22 青春 情感 悬疑推理 魔 法 系 列 动 漫系 列 动 漫 之.
Advertisements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 間坐在電腦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 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 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 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粮油贮藏特性 一、 粮油化学成分与贮藏的关系 1 、水分 自由水含量低:粮食贮存稳定性高; 自由水含量高:粮食呼吸旺盛,仓虫、仓螨、霉菌大量繁殖,从 而出现粮食霉变、虫害现象。 2 、淀粉:在存储粮食时,淀粉是比较稳定的。 3 、可溶性糖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受环境高温、微生物作用的影响,粮食中淀 粉、蔗糖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一些单糖、麦芽糖的含量不断.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郑州市骨科医院.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 些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1. 吸菸及會導致的傷害 : ※吸菸的短期立即傷害 : 一、 最大的影響在呼吸道的部分,吸菸會在 肺部、支氣管內積聚有毒物質,使肺部細胞破 壞、肺泡漲大、換氣障礙,導致咳嗽不停、呼 吸困難。 2.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 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 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 — 安妮 · 莎莉文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一课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癸巳年魯班先師寶誕賀誕金 各會員及商號樂助列
香港基督少年軍第188分隊 安全章一/二級課程 第八講 傳染病! 2011年7月16日.
東南科技大學 春暉社 簡 報.
时间与我们的世界 Pb 段心蕊.
短歌行.
C007 自然科學概論 第六版 Chapter 8 環境保與污染防治 編著:杜平泉、方 慧、杜鳳棋、吳鎰州    唐幼華、柴御清、蔡忠賢.
5A 陳幸瑜(1) 朱栢霖(9) 林彩兒(16) 岑樂謙(22) 温頌嫻(28) 溫鎔而(29)
從能力指標談寫作教學 (第一階段) 梁 財 妹.
初中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清 的学问
反思人类中心论 弱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地球現在面對甚麼環境問題? 觀察下圖,地球受到哪些環境問題困擾? 地球上的城市每年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居民每年 空氣污染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生物探究 臭氧層的損耗 班別:6B 李鑑濤 (2006年).
能源與經濟.
啟發活動 6.1 人類對環境有甚麼影響? 6.2 污染是甚麼?它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甚麼影響? 6.3 我們有哪些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6.4 過度開採天然資源會有甚麼惡果? 6.5 我們可以怎樣保護環境? STS 連繫 6.1 STS 連繫 STS 連繫 6.3 STS 連繫 6.4.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第11章 绿色运输和绿色物流 运输和大气质量的关系
新闻写作——通讯 主讲人:张萱
民眾心目中的理想牙科服務 報告人:鄭信忠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北醫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單 元 簡 報 生態系多樣性及其重要性.
洗手 感染科詹雅涵感管師.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和人都要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呢?
第七章 人与生物共生.
传染病.
第一章 疾病概论.
歷史知識與歷史考題 報告者 高師大 王文裕.
當代西方思潮課程綱要--氣候變遷:進入暖化的世界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三餐煮飯佬蕃薯、傍係鹹菜佬菜脯, 日子過得實在艱苦。 頭擺頭擺有一介細阿妹, 按到「梅英姐」,屋下當苦,
关于职教发展的几个理念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亚弟.
下雨了,快点跑啊~ 呼哧呼哧…… 体液调节 安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只有10几次,为什么奔跑时,呼吸会随之加快?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
第十三章 环 境 卫 生.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 息 价 值 的 判 断 宣汉县第二中学 彭长然 上课了.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诱因 二、临床表现:皮肤与粘膜的损害 三、治疗与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饮食
資源未來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第04章 全球變遷 (Global change) 楊棋明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全球警訊.
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我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第一波適法場域輔導設置管理計畫之進度與成效,及第二波預告適法場域與未來之規劃進程
第八章 环境 环境与健康 医疗环境 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科 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脊椎外傷病患之處置 主講人:重陽專責救護隊     隊員 李憲賓.
思考: 甲状腺激素产生的部位及生理作用?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什么?.
湖北武当山.
第2节 来 自 微 生 物 的 威 胁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要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 让地球更美丽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胡春英.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推動計畫 工作報告 工務室陳建德 102年6月27日.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和影响.
第五章 采油工程.
第十二章 資源、環境與永續發展 12-1 善用資源 12-2 減少環境破壞 12-3 永續發展的理念.
「以人為本,關懷生命」-弘光科技大學推動「友善校園」策略與成效
織物的認識 演示者:陳明玲 美容科:家政概論.
香港傳統的農村生活.
環境資源之保育.
學生:吳星龍 班級:資管二乙 指導老師:劉書彥
中國科技大學 科技與永續環境 優質通識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教授:方慧 教授 學生:廖雯玉 學號:
台灣與世界 南台科技大學 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與世界 課程編碼 01D11503 系所代碼/名稱 00 / 共同科 開課班級
人類與環境 自然科 林麗雪老師 2019/10/14 科技融入教學 自然科林麗雪老師.
保健脊椎 健康一生 按鍵換頁 紐西蘭新生命慈善基金會 報告人:陳閩雄 一共 89 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全球環境變遷 – 看國際觀之重要性 文藻通識教育中心 萬政康

請大家用30秒的時間 靜靜欣賞美麗的地球 並思考什麼是國際觀 ?

什麼是國際觀? 余玉照教授(現任國立嘉義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則認為:「國際觀就是我們對國際社會,對整個世界的一種態度、一種認知能力,或者說是一種眼界、視野或意識;如果對於國際事務、國際社會缺乏這種關心,缺乏應有的了解,缺乏思考或批判能力的話,在我的解說裡,就是缺乏國際觀。」 「國際觀」(global perspective)又有學者稱「國際視野」、「世界觀」或「全球視野」,均指一種藉由多重觀點來看待世界,以及面對全球事物變遷時所做出抉擇的知能與素養。 國際觀,可以說是「國際意識」,也就是對身為一位全球公民的認同。

國際觀? 國際觀? 國際觀? 時代的 演進

妳(你)的國際觀? 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全球環境變遷? 小行星衝擊 原始大氣 臭氧層形成 氧氣累積大量鐵礦形成 豪雨 海洋誕生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 大滅絕事件 地殼及地磁形成 生物登陸 恐龍出現 恐龍滅絕 人類出現 生命誕生 岩漿海

人-基因碼之旅

人口(億) 年代 Desertification Reduced species diversity Air pollution Water-borne disease Water pollution 人口(億) Salinisation Accelerated soil erosion Deforestation Fire 年代 人口成長及其造成之全球環境衝擊 (修改自Williams and Balling Jr., 1996)

全球人口突破65億 【聯合新聞網 新華社巴黎20日電】 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今天宣布,根據聯合國(新聞、網站)人口調查統計,世界人口已突破65億,且第65億人可能在亞洲某地出生。該研究所負責人吉勒.皮松對媒體表示,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全球每天約36.5萬人誕生,其中57%在亞洲,其次是非洲的26%。 該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扣除死亡人數後全球每天平均增長21萬人,而每年增加7500萬人,這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較大國家的人口水平。依此推估全球第70億人應該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出現。 941221

爭資源破壞環境 人類有浩劫 2002年05月20日陳文和/綜合報導 聯合國環境計畫執行主任托佛廿二日將在倫敦公佈「全球環境展望」報告,就地表生存環境遭破壞對於全世界的衝擊,發出聯合國歷來最引人側目的警訊。該報告預測,人類過度開發自然環境勢將牽動彼此競奪珍稀資源的爭戰、飢荒以及其他各式的毀滅性災禍。 聯合國的全球環境展望報告預測,在未來的卅年期間,中東各國爭奪稀有水資源的戰爭將導致該地區不穩定局勢進一步惡化,而非洲與亞洲地區則將因飢荒的衝擊而動盪不安。該報告並悲觀地指出,全球各地的珊瑚礁、雨林和漁場泰半將消失殆盡。 據聯合國全球環境展望報告推演,若人類不設法有效遏阻當前各項危害自然環境的發展趨勢,則將遭逢大自然反撲的嚴重衝擊。這項報告彙整了近千名科學家在全球各地的調查發現,證據堅實詳盡。

目前全球面臨之 主要環境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最關心的地球環境問題: 地球溫暖化(Global warming) 臭氧層破洞(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酸性沈降(Acid deposition) 森林消失(Deforestation)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海洋污染(Ocean pollution) 瀕臨絕種生物滅絕(Endangered species extinction) 水資源缺乏(Water resources depletion) 有害廢棄物越境擴散(Dispersion of hazardous wastes) 開發中國家污染嚴重(Poll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歐盟警告孕婦限制食用汞污染嚴重的旗魚和鮪魚 [路透布魯塞爾電]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周四表示,懷孕婦女應限制旗魚和鮪魚的食用量,因為這些魚類體內含汞量較高,可能對胎兒的大腦造成損害。 污染會導致毒性金屬汞在魚類和海鮮類體內,以甲基汞的型態聚積。EFSA表示,消費者對這種毒素的攝入量接近了安全上限水準。「EFSA建議,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食用魚類時選擇範圍要廣,不要特別偏愛旗魚和鮪魚等大型掠食性魚類,」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 「如果攝入量超過安全水準,甲基汞對神經系統和正在發育的大腦尤其具有毒性,」EFSA食物鏈污染物科學委員會主席施拉特(Josef Schlatter)說。 --翻譯 黃建松;審校 張若琪 (2004.03.19)

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似已經開始 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地球發展史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已經開始,這一次,完全是人類闖的禍。 英國的研究發現,英國境內的蝴蝶數量,在過去二十多年間,銳減了百分之54到百分之71,這項物種大調查,總共動員了兩萬名義工,歷時長達四十年,他們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計算小鳥、蝴蝶和土生植物的數目,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這項調查的結果分析,刊登在這個星期的科學雜誌上。 調查發現,被列入計算的物種,都在全面、大幅度的減少,有些種類甚至已經滅絕。以蝴蝶為例,被列入調查的58種蝴蝶,比1971到1982年,上一次調查的時候,數量都減少了一半以上,最嚴重的甚至達到百分之71,鳥類的數量也平均減少了百分之54。土生植物的數量,在過去四十年間,少了百分之28。 英國的研究呼應了許多科學家的看法,那就是我們的地球,正在朝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前進,英國的物種監測系統,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再加上這次研究做得非常徹底而仔細,它特別令人重視。地球發展史上,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其中最有名的是六千三百萬年前白堊紀的那一次,恐龍就是在那個時候滅絕。 2004.03.19 (夏明珠報導)

天災頻繁,聯合國預估每年損失 一千五百億美元 2002年10月09日報導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天災頻率愈來愈高,預估未來十年,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災,每年將造成一千五百億美元損失。 根據研究,天災造成全球經濟損失,正以每十年為週期的速度倍增。即便在環境專家的眼裡,京都議定書在減緩地球溫室效應上,做得還不夠,可是全球最大的廢氣排放國美國,就連京都議定書都不願意遵守,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工業國家在維護地球環境這個問題上,危機意識還是不夠。

全球暖化與沙漠是把雙刃劍 (法新社巴黎十五日電) 沙漠是個特殊字眼,反映了人們對那乾旱大地的敬畏與害怕,但在那個空曠世界裡,卻仍有著少數動、植物甚或人類生存著,而這種矛盾的心情,可在本週六聯合國反沙漠化的日子裡找到回響;今年同時也是聯合國國際沙漠年。 人為的全球暖化現象加劇了沙漠化──儘管若干專家認為沙漠化可能是早已存在的自然現象──但矛盾的是,沙漠化也威脅到沙漠本身,即若干獨一無二的野生生物和文化正逐漸消逝。 沙漠化的起源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農耕時代,但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裡,沙漠化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降雨量少而蒸發度高的旱地,主要位於沙漠邊緣,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百分之四十一,也佔地表耕地面積百分之四十三,孕育著二十多億人口,主要都是貧窮國家。 但至今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旱地已近乎沙漠,即生產作物的能力已經消失殆盡或嚴重斫喪。據聯合國環保計劃組織表示,土地退化造成每年作物損失約四百二十億美元。 法國發展研究中心沙漠化專家瑪赫表示,位於薩赫勒(Sahel:為非洲西部和中北部自塞內加爾向東延伸到蘇丹國的半乾旱地區)區域的國家,乾旱情形至今已延續了二十五到三十五年,降雨量較以前減少百分之十到二十,半沙漠地區已向南擴增了一百公里。 瑪赫表示,沙漠其實代表著地球上最後遺留下來的若干遠古的蠻荒地區,但這些地區的許多物種,都因為人類的入侵或發展而死亡,如今人為的全球暖化現象又加速了這些地區倖存生物和文化的徹底消逝。950616

美研究顯示北極圈冰層可能在本世紀內消失 2002年12月16日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特稿 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一項新研究,由於地球氣溫持續上升,長年漂浮在北極圈的廣大冰層正以比原先想像更快的速度溶解,甚至可能在本世紀內完全消失。 航太總署以衛星監測進行的此一研究指出,北極圈冰層目前是以每十年百分之九的速度溶解,如果此一速度再繼續維持幾十年,北極圈冰層也許會由於地球氣溫上升以及冰層、海洋與大氣層之間加速溶解過程的互動而在本世紀結束以前完全溶化。 航太總署指出,北極圈冰層溶解不會影響海平面,但是可能在夏季對海運線、浮游生物、洋流系統和全球氣溫造成重大的衝擊。

全球環境變遷 – 看國際觀之重要性 案例探討1 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全球暖化 CO2問題

環保組織:喜馬拉雅冰川後退將成生態環境大浩劫 【中廣新聞網 】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喜馬拉雅冰川」已經成為全球向後退縮最快最多的冰川,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印度和尼泊爾成千上萬以冰川供水維生的人,面臨巨大的災難。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冰川」正以每年平均十到十五公尺的速度向後退,這可能會導致附近河川水量急劇增加,進而引發大洪水;不過等冰川融盡之後,印度和尼泊爾附近河流的水位將會逐漸枯竭,也就是說,這附近地區會先遭受大洪水,再面臨大乾旱,環境的劇烈變化將使得這個地區面臨重大的經濟、生態與環境災難。 940316

氣候異常! 日本連下3個月大雪 4月氣溫飆到30度 【東森新聞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有專家預測,今年夏天,氣溫大幅攀升,恐怕會發生熱死人的情況,事實上,台灣在上個月還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三月雪,無獨有偶,鄰近的日本今年連下了3個月的大雪,不料才剛一進入4月,又出現攝氏30度的高溫,顯示全球氣候的異常狀況,已經不容忽視。 日本今年以來,從北海道到九州,各地大雪紛飛,積雪量打破近30年的新紀錄,而且大雪導致意外頻傳,造成6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的不幸。不料大雪才結束,一進入4月,氣溫竟然驟升到攝氏30度,彷彿是8月提前來到。 而在中國大陸,也面臨類似的情況,華南地區在立春後,氣溫不斷上升,海南島還出現攝氏37度的高溫,不過華北地區,卻是大雪紛飛,而且東北的哈爾濱竟然還有攝氏零下10度的低溫,南北氣溫落差,高達50度,相當驚人。大陸四川四川各地在8日突然降下一顆顆有如湯雞蛋般大小的冰雹。根據當地氣象局(新聞、網站)表示,這是由於四川上空出現強烈對流雲層,導致強風暴雨,並降下20年來罕見的大冰雹,不僅造成多棟房屋受損,還造成10位民眾死亡的不幸。 而在南半球,氣候一向穩定的澳洲,也出現暴風雨天災,南部的墨爾本更創下150年來最高的單日降雨量,河水暴漲,路空交通嚴重受害。 至於歐洲各國也好不到哪裡去,3月原本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不料今年春天遲遲未到,而且各國籠罩在大風雪中,居民苦不堪言。另外美國東西兩岸的氣候,不約而同都出現異常,東岸是暴風雪吹襲,西岸則是飽受豪雨侵襲,而且加州地區土石流意外頻傳,傷亡慘重,也是歷年來少見。 不過緯度比美國更高的加拿大,今年下雪的日子卻出奇的少,專家憂心今年夏天恐怕面臨旱災。而從全球各地的氣候異常強況來看,不禁令人要問,人類居住的這個地球,究竟是怎麼了。940411

暖化讓北極圈湖泊減少 生態面臨嚴重衝擊 【中廣新聞網 】 根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的報導,西伯利亞北極圈內的湖泊,在過去三十年間,有125個湖泊完全消失,另有不少湖泊明顯縮小,這都是全球暖化所造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根據1973年以來的衛星觀測數據,做出這項結論。 研究人員分析,這些湖泊的消失起源於全球變暖導致的北極凍土帶消退。凍土帶吸收熱量後產生熱融效應,使湖泊周圍的土層崩塌,同時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 科學家還發現,西伯利亞最北部地區湖泊的數量反而有所增加。他們認為,這是由於凍土層受熱後開始消融,但還沒有達到熱融效應的地步,這使地表淡水暫時有所增加。 他們認為,這一變化將產生嚴重後果。隨著北極地區淡水資源減少,候鳥等野生動物會更快滅絕。一度濕潤的北極地區,氣候可能會變得乾旱,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會更頻繁。940606

香港專家:豬菌 炭疽牛都是地球暖化所形成 (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八日電)全球各地近期傳出不少疫情,包括炭疽牛、豬鏈球菌、登革熱等不清的新疾病,使得人心惶惶。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氣溫上升,影響大自然生態,引起這些不尋常的病變,並對社會帶來更多間接影響。 經濟日報引述林超英的話表示,氣候變化使溫度上升,導致「熱夜」的數目增加。所謂「熱夜」是指夜晚的溫度高於攝氏二十八度。他指出,在五十年代,每年只有五至六天熱夜,但近幾年,平均有十四至十五天,相信二十一世紀末,一年將會有三十天熱夜。這並不是開冷氣可以解決,因用電更多只會增加煤及石油的消耗,使地球的暖化更嚴重。 林超英又指出,每年氣溫上升攝氏一度,全球糧食供應就下降百分之十,現時每年增加大概三至四度,可推想少了多少糧食。而香港的糧食大多從外地進口,到時不一定能購入足夠糧食。 他表示,氣候變化更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及帶病昆蟲的分佈,帶來新疾病,或使舊疾病在新地方出現。以登革熱來說,以前就不曾在香港發生。此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泥土中微生物及昆蟲的反應,導致豬鏈球菌及SARS(新聞、網站)等新疾病。940808

日本學者:全球變暖 缺水危機惡化 (中央社台北九日電)被稱為「溫室效應之父」的日本學者真鍋淑郎在北京表示,最新研究顯示,由於人類活動影響,中國東北部、非洲以及南美洲等地將遭遇缺水危機,全球變暖使得缺水危機進一步惡化,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正在北京參加第九屆「國際氣象學與大氣科學協會」(IAMAS)大會的真鍋淑郎表示,由於人類活動影響,中國東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農業地區,一百年內將變得愈來愈乾燥,並將遭遇缺水危機,而全球變暖會使土壤水份蒸發,大氣溫度相對降低,降雨量減少,進一步惡化缺水危機。 他說,供水灌溉系統在中國東北部只佔很小一部分,因此缺水將成為中國東北的重要問題。真鍋淑郎認為,目前集中力量研究解決缺水問題,要比研究全球變暖的問題更加急迫。 對於溫室效應問題,真鍋淑郎說,「京都議定書」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目前各國科學家正在尋找溫室效應的證據,例如,大片冰川已經消失,全球氣溫升高攝氏零點七度,相信今後還有更多證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說,「在某種程度上,全球變暖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自從美國表示要退出「京都議定書」以來,其中的政治問題正在不斷出現。「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在日本京都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上通過,具有約束效力,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減少排放氣體的責任。 七十四歲的真鍋淑郎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四十年,一九六零年代起開始研究溫室效應問題,一九六七年發表相關論文,一九六九年率先發表「大氣、海洋結合模型」,被美國媒體稱為「溫室效應之父」。真鍋淑郎一九九七年曾任日本地球新領域研究系統、地球溫暖化預測研究領域主任,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940809

地球暖化 北極冰棚面積連續第四年縮小 【中廣新聞網 】 受到地球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升高,北極冰棚融化面積持續擴大,目前北極冰棚的面積已經縮小到一個世紀以來最小。 美國太空總署國家冰雪資訊中心從1978年開始,就透過衛星觀察北極冰河的變化,九月測得的最新資料顯示,北極冰河的面積已經縮減到531萬平方公里;從1979到兩千年,北極冰河的平均面積,都維持在七百萬平方公里左右。 冰河面積不斷縮小,不但威脅到愛斯基摩人、也影響到北極熊和海豹等極地動物的生存。 科學家警告,如果這種暖化效應繼續下去,這個世紀結束以前,北極冰河說不定就會完全溶化。940929

氣候暖化海面升高 紐澤西百年內將縮水3% 【中廣新聞網 】 因為氣候暖化,海平面升高,美國的紐澤西未來一百年內將有百分之三的土地沒入海中。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發現,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正在加速顯現,以紐澤西而言,估計有多達百分之九的海邊低漥地區,突發性淹水的機率增加了,這對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環境生態都構成威脅。 紐澤西有六成的人口集中在濱海的行政區,儘管紐澤西也採取了很多強化防洪的措施,可是成效有限。 環境學家說,對抗海平面上升最好的辦法,就是限制濱海地區的開發;保護環境,當然也是需要堅持貫徹的工作,然而這方面的努力,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看到成效。 根據估計,從1990到2100的110年間,全球海平面估計將上升9到88公分。941117

研究推測北半球永凍層九成表土百年內將解凍 【中央社 記者禾楓云溫哥華二十六日專電】 科學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將使北半球永凍層大部份地區表土層三公尺在二一○○年之前解凍,從而釋出大量溫室氣體,致使氣候變化加劇。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所做的這項研究指出,永凍層一半地區表土層二○五○年前就會解凍,到二一○○年之前,這一比例更會高達百分之九十,影響加拿大、阿拉斯加和俄羅斯(新聞)等地的生態系統。 這項研究是利用美、日兩國超級電腦系統,把永凍帶土壤與大氣、海洋、陸地和海冰交互影響情形,並把土壤結冰、解凍模式,一併納入計算。研究主持人羅倫斯指出,過去也有人利用不同模式來研究永凍層變化,但這項研究則是第一次套用完整的氣候系統。 永凍層指的是溫度至少有兩年維持在零度以下的土壤,它在夏季解凍,但在冬季又恢復冰凍狀態。羅倫斯指出,永凍層較深層部份自一萬多年前上個冰河時期以來,即未曾解凍過,即使未來百年氣候暖化,基本上也還不致受影響。 不過,大氣研究中心也指出,近年來的氣候暖化已對阿拉斯加中部一帶多處永凍層帶來衝擊,在土壤含冰融化後,許多土塊整個塌陷。 羅倫斯指出,永凍層解凍後,土壤中原本所含溫室氣體大量釋出後,可能會讓氣候暖化問題更形加劇。 根據這項研究,永凍層蘊藏的碳氣約佔全球土壤的三成,在它加速解凍後,釋出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可能還會超過石化燃料所產生的廢氣總量。 但阿拉斯加費班克大學的永凍層專家羅曼夫斯克對這項推論仍有質疑,並指這項研究未把永凍層土壤能夠長久維持低溫的一些關鍵因素考慮入內。 羅曼夫斯克認為,未來一個世紀就算全球溫度升高攝氏一度至兩度,確實會有部份永凍層解凍,但還不致出現所謂近半、甚至九成表土解凍的情況。941226

極地國家集會研商因應全球暖化威脅 (法新社挪威哈士塔十日電) 包括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等位在白令海峽與北極海域相鄰的國家,今天在挪威集會,就如何超越京都議定書的現有內容,更進一步減少溫室效應擴散一事交換意見。 根據科學家探測,北極上空暖化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方的溫度升高的速度快兩倍。 專家警告,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北極冰山在本世紀末就會完全融化,不但會危害許多生物種類,還會影響到當地土著的生活型態。 聯合國的京都議定書,目的就在約束全世界三十九個工業國家和地區,在公元二零零八年到二零一二年間,削減六種和溫室效應有關的氣體排放量平均百分之五,特別是二氧化碳。但由於有許多國家拒絕簽署,包括全世界最大的污染國美國在內,因此議定書實施的效力也變得很有限。 芬蘭外長托米歐佳表示,京都議定書所訂的減少排放量的標準早已不合時宜,有些國家早就開始下一步的動作。 對那些到現在還舉棋不定的國家,如美國、中國、印度等,應該說服它們達到一定的標準。挪威希望各國都能尊重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和內容,並且儘早討論二零一二年後的因應方法。941111

英研究:全球暖化影響河川 波及農業灌慨 【中廣新聞網 】 英國一項科學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將使得地中海週邊、亞馬遜及美國中西部的河川水位大幅降低,進而對城市用水及農田灌溉造成衝擊。 英國氣象局一個研究機構指出,如果廢氣排放引起的暖化現象持續,那麼到了這個世紀末時,地球許多地區的河川都會有重大改變,例如,歐洲大部分河川、北非、美國中西部及南美北部的河川水位會降低,而西非及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的河川水位則會大漲。 這項研究報告是英國氣象研究單位使用超級電腦,輸入大批相關數據,預測未來全球河川水位改變的模式。英國科學家表示,屆時仰賴河水灌慨、運輸及用水的農人及城市都會大受影響。報告強調,如果廢氣排放量依舊,全球氣溫在這個世紀末平均會上升攝氏3.4,這個改變不只不只影響降雨,對樹木花草等植物生態也有重大影響。941208

氣象局:「明天過後」可能真實上演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泉錫/報導】 「明天過後」暴冰雪襲擊北美災難電影場景令人驚怵,北京出現50年來同期歷史最低溫紀錄,讓人們擔心電影情節會否出現在真實世界。事實上,多年來科學家一再警告,人類向大氣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升高,而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一系列自然災害的發生。 中央氣象局(新聞、網站)官員指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異劇烈,暴風雪、大颶風(新聞、網站)、大洪水、乾旱釀災事件頻傳,「明天過後」可能真實上演。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指出,全球變暖將會引發嚴重自然災害的報告,20世紀洪水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這一趨勢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由於全球溫度繼續升高,未來洪水發生的頻率還會更高。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資料,自1860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高溫的一年是發生在1998年,而2002年比1960~1990年高出0.5℃,是第二高溫年,由於2002年為聖嬰年,在當年年中時海洋表面溫度已經上升,雖然2002年聖嬰強度未如1997~1998年的超級聖嬰年猛烈,但仍改變全球多處天氣型態,並引發氣候災變。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熱帶海氣狀態並沒有達到聖嬰/反聖嬰現象的標準,不過近期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呈現偏冷趨勢,熱帶環流也配合有類似初期反聖嬰現象的配置型態,其未來發展及對台灣地區氣候的影響仍需觀察。941206

全球暖化嚴重 各國疾呼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法新社加拿大蒙特婁七日電) 聯合國氣候會議今天繼續召開,各國環保部長紛紛提出氣候變遷的警訊,希望擬定立場,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污染。 東道主加拿大總理馬丁宣佈,氣候變遷已嚴重影響加國極北部地區,對於那些漠視全球暖化的懷疑論者,馬丁也大加抨擊,他並告訴美國,應尊重此議題形成的「全球共識」。 馬丁召開記者會表示:「就在我國領土內高緯度北極區沿海一帶,我們所知的加拿大正產生改變。」 他說:「冬天氣候變得更溫暖,夏天變得更炎熱,更嚴重的是,以前寸草不生的地方,現在長出了植物,以前結冰的地方,現在已融化成水。我們的永凍層正在融化,釋放出甲烷氣體進入大氣層。」法國總統席哈克則透過錄影帶發表演說表示,氣候變遷是一項「殘酷且迫切的事實,更是攸關人類未來的最嚴重威脅」。 他說:「即便科學上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各項證據累積、環境明顯的變化,以及極端氣候次數的倍增,讓我們目睹一個現象,那就是再也沒有人能過質疑,地球氣候出現變化。」941208

Top Ten CO2 Producing Nations

京都議定書生效大國廢氣排放問題卻難解決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五日專電)規範全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不過,排放廢氣最多的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卻難以規範;其他廢氣排放量大的國家,例如加拿大和英國,則面臨如何履行對環境保護的承諾與不妨礙經濟發展的難題。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二零零二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中國大陸;如果以人口來平均,平均每個人排放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依序為加拿大、俄羅斯、德國、南韓(新聞)、日本、英國、義大利、中國和印度。 由於美國拒絕簽署這項議定書,所以它並沒有承諾將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則因為被視為開發中國家,所以未被嚴格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承諾在二零一二年以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低於一九九零年排放量百分之六水準的加拿大,難免感到不平。 加拿大石油生產業公會指出,加拿大近年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實年年增加,所以,如果要信守「京都議定書」的承諾,未來幾年要降低的排放量相當高。事實上,加拿大石油工業用電力和蒸氣提煉油泥沙礫中的石油的過程,是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原因,而這些提煉出來的石油多半是外銷到美國和中國。 不只是北美的加拿大,歐洲的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都希望能在不影響經濟政策之下符合環保的要求。歐洲國家的政府因為壓抑以燃煤為能源動力的產業發展,也承受來自業界相當大的壓力。 自一九九七年世界各國開始協商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來,許多國家雖有承諾,卻因為工業發展及消費者的積習難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增無減。94.02.15

妳(你)的國際觀? 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美國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變化受害者 (法新社華盛頓十六日電) 根據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因氣候變化引發災難,導致民眾大舉遷徒往外地的國家。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警告有關氣候變化的問題,最近提出警告,要政府趕緊採取行動。 研究所所長布朗指出,去年為躲避卡崔娜颶風災難而遷移到外地的二十五萬墨西哥灣沿岸居民,可算是美國境內第一批氣候難民。 諷刺的是,美國這個遭到嚴重颶風侵襲的國家,同時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現象的最主要國家。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但一直拒絕在京都協議書中簽字,承諾降低造成地球溫度上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布朗指出,許多在去年因卡崔娜颶風來襲,從紐奧爾良市和密西西比河沿岸、路易斯安那州等遷出的民眾,都不願再回到原居地,總數約有二十五萬人左右。許多設在當地的工廠,也因為強大颶風災難的威脅,加上保費及其他開銷上漲,也只好搬到其他地方去。 研究中警告,卡崔娜颶風只是一個開端,未來當地會有愈來愈多的強大暴風威脅。 布朗警告,現今因氣候變化原因遷移的民眾只是以千計,假如政府不快點想辦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總有一天外移人數是以百萬計。950817

全球環境變遷 – 看國際觀之重要性 案例探討2

南極臭氧洞

南極臭氧洞逐年增大

南極臭氧層破洞擴大的速度,20年來罕見 今年8月以來,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迅速形成和擴大,目前已危及到美洲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和阿根廷(聖克魯斯省)的南部地區。 (2003年9月10日報導 ) 據美國國家航太局以及歐洲航太局的最新探測數據,今年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正以近20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展,目前破洞面積超過2700萬平方公里,距2000年同時期歷史最高記錄的3000萬平方公里已不遠。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大氣研究專家透露,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仍有可能進一步擴展。 專家表示,臭氧層破洞的擴大將導致紫外線輻射加強,不僅會嚴重破壞地球表面生態環境,同時也會增加當地居民患皮膚癌的危險。但他還指出,因為目前南半球正值冬末春初,陰天較多,雲層也較厚,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的擴大目前還沒有對地表生態造成明顯影響。

維也納條約 國際間應互相協調、進行有關臭氧層如破壞臭氧層物質的研究。 各國應訂定出適當的政策。 為解決臭氧層的破壞問題,1985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邀集28個國家於維也納協商,達成簽定保護大氣臭氧層之「維也納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條約) 通過日期:1985年 主要內容: 國際間應互相協調、進行有關臭氧層如破壞臭氧層物質的研究。 各國應訂定出適當的政策。

赫爾辛基宣言 擴大條約加盟國。 氟氯碳化物在 2000 年前全部停用,儘可能迅速廢除海龍。 對破壞臭氧層之物質加以限制。 通過日期 : 1989年。 主要內容 : 擴大條約加盟國。 氟氯碳化物在 2000 年前全部停用,儘可能迅速廢除海龍。 對破壞臭氧層之物質加以限制。 整頓開發中國家的財務結構。 抑制氟氯碳化合物的排出。 擬定防止地球溫室效應惡化的必要措失。

蒙特婁議定書 從1987年始至1993年,共召開五次會議。 控制氟氯碳化物(CFCs)排氣量。 1994年l月全面禁止生產海龍。 主要內容: 從1987年始至1993年,共召開五次會議。 控制氟氯碳化物(CFCs)排氣量。 1994年l月全面禁止生產海龍。 1996年l月l日起,除了部份開發中國家,全面禁用CFCs。 成立「多邊信託基金」,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移。 有貿易報復條款。

再來2004年如何?

科學家:臭氧層破洞,正在迅速修補中 【中廣新聞網 〔張至璋報導〕 】 紐西蘭科學家為人類帶來好消息,地球臭氧層破洞面積正迅速縮減,最近一年,已經減小五百萬平方公里。 紐西蘭一直非常關切,地表臭氧層破洞的變化。國家水資源和大氣研究院發表報告,臭氧層破洞面積,比去年減小了 20% ,速度相當驚人。去年最高峰時的面積為,兩千九百萬平方公里,現在是兩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臭氧層在地表上空 15 至 30 公里處,過濾會傷害皮膚,影響大氣變化的紫外線。破壞臭氧層,造成破洞主要原因為,人類使用過多化學藥劑,包括家庭用電冰箱和噴霧劑。1987年的蒙特婁公約,180 國同意,限制使用約 100種化學藥劑,共同修補臭氧層。2002年開始,臭氧層破洞有縮小跡象。紐西蘭科學家現在計算出,這一年來成績最為驚人。 2004/10/04

南極臭氧層破洞估2050年左右消失 【中央日報 中央社.東京訊】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昨日發表報告,預測南極上空出現的臭氧層破洞將在二○五○年左右消失。 共同社引述由這個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秋吉英治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指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以目前的規模近乎最大,報告預測大規模的破洞將持續至二○一○年代中期。 但是,報告接著指出,邁入二○二○年代,臭氧層破洞的面積將縮小,到本世紀中期左右會減至一九八○年代的規模,相當於近乎消失的程度。 這個研究小組針對造成臭氧層破壞的原因、二氧化碳、水面溫差和大陽光照射的變化等對臭氧層的影響進行調查,並成功地重現一九八○年至一九九○年代後半所觀測過的臭氧層破洞擴大的情況,而獲得這項預測的結果。 大氣中的臭氧層可保護地球的生物免於受到有害紫外線照射的影響。研究小組將臭氧層破洞可望消失歸因於國際社會對管制氯氟碳化物排出等的保護對策發揮效果。950521

全球環境變遷研究 小行星衝擊 原始大氣 臭氧層形成 氧氣累積大量鐵礦形成 豪雨 海洋誕生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 大滅絕事件 地殼及地磁形成 生物登陸 恐龍出現 恐龍滅絕 人類出現 生命誕生 岩漿海

研究背景 古全球變遷研究

全球變遷研究最主要目標 描述並瞭解調節整個地球系統其中相牽涉的物理、化學與生物的過程,及系統中正在發生的變化,乃至人類活動如何影響這些變化

研究背景

我國全球變遷研究最主要目的 評估氣候變遷及其它環境變遷對台灣可能的衝擊,及規劃必要的因應措施; 其次是配合國際間的全球變遷研究,提供台灣地區的資料,也分享全球變遷的研究成果。

記錄型態 蘊含訊息 解析度 分布範圍 陸 域 樹輪 陸域 冰芯 百年 珊瑚 海洋 歷史文獻 天 / 小時 世界各地 季 / 年 年 花粉 陸 域 歷史文獻 天 / 小時 世界各地 溫度、濕度或雨量、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海水準變化、太陽活動 樹輪 季 / 年 除了沙漠和凍原區 以外的陸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大氣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太陽活動 湖泊沈積物 年 / 數十年 陸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水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 冰芯 年 極區和高山地區 溫度、濕度或雨量、大氣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運動、地磁場變化、太陽活動 花粉 數十年 / 數百年 溫度、濕度或雨量、植群型態 黃土、古土壤 百年 溫度或雨量、植群型態、地磁場變化、溫度、土壤中的化學成份、火山活動 海 域 珊瑚 熱帶海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水中的化學成份、海水準變化 海洋岩心 數百年 / 數千年 海洋 溫度、水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地磁場變化

GISP Drill Dome

過去22萬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之變化

過去一千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之變化 工業革命

記錄型態 蘊含訊息 解析度 分布範圍 陸 域 樹輪 陸域 冰芯 百年 珊瑚 海洋 歷史文獻 天 / 小時 世界各地 季 / 年 年 花粉 陸 域 歷史文獻 天 / 小時 世界各地 溫度、濕度或雨量、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海水準變化、太陽活動 樹輪 季 / 年 除了沙漠和凍原區 以外的陸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大氣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太陽活動 湖泊沈積物 年 / 數十年 陸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水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活動、地磁場變化 冰芯 年 極區和高山地區 溫度、濕度或雨量、大氣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火山運動、地磁場變化、太陽活動 花粉 數十年 / 數百年 溫度、濕度或雨量、植群型態 黃土、古土壤 百年 溫度或雨量、植群型態、地磁場變化、溫度、土壤中的化學成份、火山活動 海 域 珊瑚 熱帶海域 溫度、濕度或雨量、水中的化學成份、海水準變化 海洋岩心 數百年 / 數千年 海洋 溫度、水中的化學成份、植群型態、地磁場變化

大鬼湖古環境變遷研究

大鬼湖又名「他羅瑪稜池」位於北緯22O 52'N,東經120O 51'E,即高雄縣茂林鄉境內,緊鄰臺東縣延平鄉及屏東縣霧台鄉三縣交界的遙拜山北界。大鬼湖湖面標高為2150公尺,南側主湖東西長約650公尺,南北寬約300公尺,湖盆平均水深15.4公尺,最深處在雨季時可達40公尺 研究區域介紹

研究目的 氣候 地理位置 湖泊形態 水文狀況 地質背景 人為活動 生物擾動 外 部 營 力 控制湖泊沉 積物之因素 降 雨 日 照 風 降 雨 日 照 氣候 地理位置 風 風化作用 緯度/高度 生產力週期 季節循環 控制湖泊沉 積物之因素 水循環形態 湖側邊坡區 地體構造 湖盆形狀 湖泊形態 底部湖盆區 水文狀況 地質背景 圍 岩 離子物種平衡 營 養 鹽 人為活動 污染、水土保持、漁撈 生物擾動 圖1.2各種主要控制湖泊沉積物變化之因素,亦為間接影響沉積物中金屬元素含量 及分佈之因素(修改自Glenn and Kelts,1991)。

大鬼湖岩心A中之明暗層理、總碳(TC)、總氮(TN)、總硫(TS)、TC/TN比及含水率等變化。

大鬼湖沉積物中記錄之Pb含量變化

大鬼湖沉積物之古氣候記錄與比對 近四千多年來大鬼湖與其他古氣候記錄間之比較。其中A柱斜線區為大鬼湖岩心中主要之乾旱或湖水變動期,B為大鬼湖沉積物岩心F之灰階變化(gray),C柱之黑段區為大陸地區利用歷史資料歸納出之主要冷期(Chu, 1973;Feng et al., 1993),D柱為主要之歷史氣候分期,E柱之網格區為格陵蘭冰蕊中兩段海鹽與陸源粉塵明顯增加時期,以及F為冰蕊中80年滑動平均之δ18O分佈 ,G、H、I柱分別為發生於南半球、北美洲、歐洲與格陵蘭地區古氣候記錄之冷期,J柱為全球主要之冰川擴張期(G、H、I及J柱修改自O’Brien et al., 1995),以及最後K柱為扣除10,780年正弦變化趨勢之大氣中14C變化。

擁有正確的國際觀 盡一己之力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