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仁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R.O.C.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活技能教育 Life Skills Education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朱广荣
Advertisements

高一七班 研究性学习小组 当我们正为寻找什么课 题而烦恼时,忽见一 精光从我面前闪过。 艾玛,原来是我同桌 眼镜反射,自此 “ 眼镜 ” 这课题被我付诸行动。 我们为此进行了研究 讨论学习 下图为组员在查阅资料.
S.1 封面 S.2 目錄 S.3 個案一 S.4 個案二 S.5 感想 S.6 社會的行動 S.7 政府的行動 S.8 活到老 學到老 S.9 總結 S.10 老?!
首师大数学专业 教改调研与建言 1. 师范大学的教学理念 2. 师范大学的教学定位 3. 教学计划的三点建议.
公司為社團法人 股東之人數 林宜慧 陳冠蓉. 公司之意義  根據公司法第一條規定 : 「本法所 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 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 人。」
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需要经历由雌雄 生殖细胞(即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 个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人的生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现象。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開設通識教育科的理念是甚麼? 聯繫 各科的知識 多角度 建構 現今 世界直接相關個 人知識 本科旨在幫助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聯繫 各科的知識,能從 多角度研習不同的 課題,從而建構與 他們所身處的現今 世界直接相關的個 人知識。
五年制精神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刘哲宁 教授. 专业简介 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人 类精神活动的规律、防治精神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  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一)辦桌文化起始略說: 1. 祭祀宗教 2. 生命禮儀 3. 外燴 --- 老師、師公、師傅、總鋪師 4. 搬桌搬椅時代 (二) 食物食材 1. 靠山考海 2. 基本:炒米粉、糍、檳榔 3. 小吃搬上桌 (三) 變變變 1. 調味不同 2. 師承不同 3. 地點也變.
正确的选择 《希伯来书 3:7 - 4:13》.
Chapter 13 瞭解個人行為.
服務品質 主講人: 明道大學餐旅管理學系 林栢章.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4章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学习目标
后勤保卫竞聘讲演报告 竞聘岗位: 后勤保卫副科长 竞聘人: XX 2014年5月2日.
自殺危機處理 張介信 署立草屯療養院
專利申請實務 王淑靜
(4F01) 陳可兒 (4F03) 張令宜 (4F05) 何秀欣 (4F14) 潘美玲
「全人發展」的性別平等教育----採「統整」策略達成融入各學習領域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遇見「過動兒」,請轉個彎.
如何写论文.
憂鬱症:簡介、篩檢與治療 楊玉婉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
自閉症-家人-醫療體系三者關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兒童精神科 劉黛玲主治醫師.
校長支援網絡 「SEN支援特工計劃」 教育局 校本專業支援組 凌劉月芬 2008.
儿 科 学 宜春学院医学院 儿科教研室 周伟 tcl: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措施 第二節.
如何讓心情飛而不灰— 認識壓力的身心效應與情緒紓解
小学《人•自然•社会》 五年级教材解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李 荆 -
華人國際出版100(上)教學研習 LOGO.
輕歌妙舞送黃昏 組員名單 組長:程鵬飛 組員:黎達華 劉展鵬 邱迦欣.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健康教育課程精神與理念 與 「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活技能教學法 劉 潔 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教授
期考議題 單元一:資訊科技(eg上網活動)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青少年社政參與(80後) 單元二:郊野公園與房屋政策/問題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財務金融二 王詩茹.
校長支援網絡 「SEN支援特工計劃」 教育局 校本專業支援組 凌劉月芬 二零零八年一月廿九日.
精彩绝“轮” 2009 ROC世界车王争霸赛 暨首届北京国际赛车节车展 展会时间: 2009年10月30日—11月4日
Q1:何謂網路成癮(沉迷)? 網 路成癮為網路使用普及後新興的名詞,所謂的網路成癮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一)強迫性:理 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 (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
人地關係 ── 熱帶雨林 人文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第七章 追尋彩雲.
ADHD 國立嘉義大學特教系 唐榮昌.
講者:洪有義教授 時間: 地點:國立馬公高中崇正堂
兒童認知發展與學習.
從2013年台南市市長盃 國民中學數學能力競賽 決賽試題分析談起
焦 虑 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蔣立德醫師
伯裘書院 環保廣告能否有效 地推動環保意識.
4H (1)歐宛曈 (9)李熹漩 (12)吳紀芙 (14)唐曉筠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 果陀劇場 2015.
數學思維與 數學教學 黃德華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講師 © 時信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1.
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IV) 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
災害性天氣之探究─ 颱風 文賢國小 李同立老師.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順德與香港為空氣污染 而制定政策 組長:曾惠敏 組員:溫琪華 葉子賢 許焯琛 溫煜彬 曾偉南 帶組老師:甘建基老師
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中程個案計畫造 艦 計 畫
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介紹 班級: 四企二B 組別: 第八組 組員: 林佩蓉 4970L032 黃鈺津 4970L031
遊戲與文化介入 (PLAY & CULTURE INTERVENTION, PCI)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情緒障礙學生的鑑定.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概述.
送給你 六個生活的啟示.
领导结构 含义 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
设岗申请 审核发布 岗位申请 助教培训 津贴发放 工作考核 授课教师 岗位要求 工作内容 开课单位 确定课程、岗位 发布需求 研究生
美容美髮造型設計系 品牌.時尚.美學 Brand.Fashion.Aesthetics
人類訊息處理系統.
遊戲本位介入 (Play-Based Intervention, PBI)
創造力的定義 創造力的重要性 (價值) 創造力與幼兒發展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如何使用 『問題行為篩選量表』 軍功國小 吳佳穎.
聖經的獨特.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楊宗仁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R.O.C. 自閉症兒童的介入 楊宗仁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R.O.C.

緒論 前言:自閉症讓我更加了解了自己與他人 概論:出現率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 自閉症兒童需要廣泛性介入方案 介入策略: 最佳實務導向:不管白貓黑貓會抓老鼠的就會好貓

自閉症兒童的特性 自閉症的出現率增加情形 DSV-IV的診斷標準 自閉症兒童前三年發展,異於常人之處 眼睛注視異於常人 科學人雜誌:感同身受-解析自閉症 十個月大嬰兒的叫名與抱起反應 三歲半大兒童與六個月大兒童的反應

自閉症兒童介入上的挑戰(DSM-IV) 未能發展出同儕關係要與其發展水準相當 不會主動與人分享喜悅與興趣 缺乏社會性/情緒上的雙向互動 聯合注意力/自發性的模仿 缺乏與其發展年齡相稱的自發性假扮及社會性模仿遊戲 行為,興趣及活動數量有限,且常以重覆與固定的型態出 現 溝通與語用上有困難 自閉症是廣泛性發展障礙

感同身受與相關的圖片

感同身受與系統化的理論 (Baron-Cohen et al., 2005) 感同身受:社交困難/溝通困難/難以想像他人心智 系統化:窄化的興趣/零碎的能力/重複的行為 例如:1機器(科技系統)2天氣(氣象)3山脈的形成(地理)4. 星球運轉(天文)4蜥蜴的分類

感同身受(Empathizing)二元素 (含早期的theory of mind,mind reading,taking the intentional stance,Dennet,1987) 有能力去歸因自己或他人的心智狀態 對他人的心智狀態有適切的情緒反應

第一個元素 心智狀態 有意圖和沒有意圖的(Brentano,1970) Agents被自身的慾望目標而驅動 Nonagents除非另一個物體碰撞否則不會自己移動, eg:(nonagents)石頭vs(agents)老鼠 心智狀態包含信念、慾望、意圖、想法、知識、概念、注意力狀態及所有的情緒 (Griffin&Baron-Cohen,2002)

很接近英文字中的同理心(empathy) 我們不只歸因一個Agents的心智狀態,我們也參予他的情緒狀態,也會對他情緒狀態做適度的反應 第二個元素感同身受 很接近英文字中的同理心(empathy) 我們不只歸因一個Agents的心智狀態,我們也參予他的情緒狀態,也會對他情緒狀態做適度的反應 同理讓我們理解他人的行為,及預測接下來他人會做什麼,或有什們感覺,這些允許我們的對他人的經驗有情感上的連結,也能對他人做出適當的反應

一般嬰兒情感上的發展 有能力判斷什麼物體是有意圖的 有能力判斷是否另一個行動者是在注視你 有能力去判斷行動者是表達哪一種情緒   一般嬰兒情感上的發展 有能力判斷什麼物體是有意圖的 有能力判斷是否另一個行動者是在注視你 有能力去判斷行動者是表達哪一種情緒 可以分享注意力(eg:追尋眼神及手勢 可以表達簡單的同理心,或適當回應另一些 人簡單的情緒 有能力去判斷行動者的目標與意圖

後續情感上的發展 (1) 對他人與自我的心智狀態的歸因,包括假裝、 欺騙和信念 對複雜情緒的再認和反應   後續情感上的發展 (1) 對他人與自我的心智狀態的歸因,包括假裝、 欺騙和信念 對複雜情緒的再認和反應 連結心智到行動,包含使用適當的語言及語用 了解他人的行動,預測甚至操弄他 判斷在不同的場合要有不同的表現,包含他人 如何看待我們 能用一種同理及了解他人心理的溝通方式

後續情感上的發展 (2) 3歲 「看到才知道」 4歲 人們擁有錯誤信念 (J. Flavell) 5-6歲 了解人在自己腦裡可以有別人的信念   後續情感上的發展 (2) 3歲 「看到才知道」 4歲 人們擁有錯誤信念 (J. Flavell) 5-6歲 了解人在自己腦裡可以有別人的信念 7歲 避免說冒犯別人的話

自閉症者在情感上的缺陷實驗 分享式注意力 在語言上使用心智狀態的用語 對假裝的使用與了解 了解「看到才知道」 從肢體能區分出心理   自閉症者在情感上的缺陷實驗 分享式注意力 在語言上使用心智狀態的用語 對假裝的使用與了解 了解「看到才知道」 從肢體能區分出心理 做表面的了解 了解錯誤信念 了解beliefs about beliefs 了解複雜的情緒 對他人的痛苦展現關心

廣泛性介入方案的特色與重點 廣泛性介入方案的三大取向 尋找廣泛性介入案的異同 介入重點: 建立自己的廣泛性介入方案的特色 行為取向/發展取向/實務取向 尋找廣泛性介入案的異同 介入重點: 人際關係 溝通 模仿 建立自己的廣泛性介入方案的特色

遊戲教育取向最佳實務模式實驗 介入的架構:五年的旅程 教師:從新開始 場地:國北師遊戲教育室 時距:93年4月至94年2月 學生:學前自閉症兒童 同儕:每班一至三位 參與模式開發者

參與開發與實驗者 楊宗仁 李惠藺 張桂槙 蕭興蘭 葉婷婷 吳淑琴 胡珮筠 羅素如 張赦若 張雯婷 許秀馨 姜美琪 楊麗娟 林儀婷 陳志良 陳幸君 葉琬婷 林欣怡 小星星王子及其家長們 後續的參與者:國北師早期療育碩士班研究生 朱芳誼,劉雅如,張雯晴,施佳慧

遊戲教育最佳實務模式內容 遊戲 + 最佳實務 = 廣泛性介入 遊戲是一種廣泛性介入的有效策略 遊戲製造了一個真實自然的介入情境 廣泛性介入包括:目標 時數 人員 地點 策略 介入架構與內容 介入策略內容說明 課程舉例

遊戲的本質 愉快的 主動參與的 自發的,自願的,內在動機的 重視過程而非目的 有彈性的,可改變的,假裝的 遊戲是一種核心能力: 動機/多重線索反應/自我管理/主動

遊戲可發展兒童下列能力   社會互動 遊戲 溝  通 想像力 五官知覺的適應 心智理論 專注與動機 情 緒  彈性

ASD的核心缺陷 Gutstein的看法 經驗分享(Experience Sharing) 動態分析(Dynamic Analysis) 情節式記憶(Episodic Memory) 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 創造-彈性思考/問題解決(Creative-Flexible Thinking / Problem-solving)

ASD的核心缺陷 楊宗仁 對於人的興趣與對人的同理 模仿 遊戲(象徵性與合作性遊戲) 社會參照 分享式注意力

自閉症光譜(ASD)之理論 心智理論 執行功能理論 情緒障礙理論 中樞統合理論 感同身受理論(inactive theory) 社會參照/分享式注意力/初級與次級錯誤信念/人心各異 執行功能理論 設定目標/擬定與執行計劃/監控過程/評估 情緒障礙理論 情緒察覺/情緒辨認/情緒表達/情緒的運用 中樞統合理論 各種訊息的整合與運用 感同身受理論(inactive theory) 感官與知覺缺陷論(次要的) 視/聽/嗅/味/觸覺/本體覺/前庭覺

一般兒童如何學會下列能力? 社會參照 共同調控 情節式記憶 經驗分享式的溝通 彈性的/動態的思考 一般兒童如何學會下列能力? 社會參照 共同調控 情節式記憶 經驗分享式的溝通 彈性的/動態的思考

兒童以學徒的身份 參與動態系統的文化 向師父學習

引導式參與 家長成為兒童在 評估與詮釋新的或者困惑情境中 的主要參照點 家長逐漸地要求兒童對於共同調控負起更多的責 任,變成初階的伙伴,以與其逐漸提昇的能力相稱 家長學習修正他們的教學風格,以兒童獨特的需求 來決定步調與要求,所以兒童又有成功,又有挑戰的 經驗與感覺

師徒關係 導引與步調的平衡 導引 你是兒童注意力的焦點 選擇性的反應 時常加入正向且有挑戰性的不確定性活動 限制可以吸引其注意力的事物 選擇相關的目標 要限制兒童自發的變化,直到他已就緒為止

師徒關係 導引與步調的平衡 強調發現而不是教學 步調 簡化環境 對於兒童獨特的障礙,進行修正補強 當參與每日活動時,放慢步調 限制每日的壓力 協助兒童精熟事物(註:勝任感與能力感) 逐步要求兒童對於調控負起更多責任 逐步地再度引進注意力競爭物與複雜度 強調發現而不是教學

調控-失調-調控 建立起始的共同調控的狀態: 家長與兒童建立一個簡單的調控系統(生理上的與行為上的),這個系統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越廣泛越好 。此一型態並不是完全的重覆,也不是可以完全預測的,而是生理與行為規律的部分同步,且有限度地要求快速表現。 經驗同中有異: 一旦建立規律型態後,家長慢慢地,小心地增加變異與變化,所以兒童可以將這些變異同化到既有的型態中,同時又可以在家長主導的共同調控中維持其主動參與的角色。

引進類似但不同的活動: 在兒童達到一個最佳的覺醒狀態與能力表現時,家長引進有認知性挑戰的活動(更加精緻與特定)此一挑戰需要有意義,剛開始時可能被認為是基本型態的精緻版本。但它應不應該用已有的知識與策略即可同化。 有生產力的不確定性:在引進挑戰後,我們希望看到其生理的反應與有生產力的不確性是一致的。 挑戰性可以被感受到。無需急著反應。這相當於“趨向”的反應,包括降低心跳,減少動作,增加內在資源的分配。

1搖, 搖, 停: 搖兩下就停下來, 再搖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搖晃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搖晃, 看看孩子的背會不會試著往後壓或是往前搖,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搖. 2.滾, 滾, 停: 讓小孩趴在花生球, 大龍球或是大一點的充汽球上, 往前滾, 往後滾, 停止, 嘴裡說著’滾, 滾, 停止.’餘依前例。 3.走, 走, 走, 停: 大人牽著小孩的手, 走幾步路, 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走路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餘依前例。

社會參照的定義與成份 此一能力為嬰兒在9至14個月所發展出來的溝通能 力。社會參照是一種溝通的過程,藉由人們主動 尋找,並使用他人對模糊狀況的解釋,作為自己 對這些狀況的認識。社會參照可分為三:(1). 參照物:影響訊息的主題。(2).參照者:被影 響的個體。(3).被參照者:影響個體的人(張雯 晴整理)

視覺懸崖

社會性參照的功能 使用他人的反應為參照點,以解決不確定性 決定不熟悉之人或者的情緒意義 確認你的反應是伙伴要的 決定你的行為對於他人的影響 看穿表面情緒底下的意義

社會參照的介入 當不確定時,參照別人的情緒反應 情緒表情的改變是重要的訊息 建立一個問題情境,當伙伴的情緒反應是惟一可以 用來解決困惑,並進行決策 建立一個問題情境,讓伙伴的情緒反應提供訊息,以 決定模糊或者困惑訊息的意義 創造許多簡單的“決策點”,只有停下來參照伙伴 的情緒反應才能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走 確認雙方都會是情緒訊息的“表達者”與”接受 者“ 觀察兒童對於不確定性的反應來測試他

分享式注意力 分享注意力(joint attention):分享注意力是指 兩人之間或與一事件或物品之間,在分享注意或 是確認對方訊息時,所使用的能力,也就是兒童 能夠注意他人正在注意的事物,或是透過行為可 以分享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給他人 (林儀婷整理)

分享式注意力與要求之間的不同 相互注意力行為之主要目的為:社會性的 經驗與情緒的分享,而要求行為則以取得 物品為目的,雖然行為類似,相互注意力 與要求能力最大的區別在於與對方分享自 己所注意到的事件、或物品,而兩種能力 背後蘊含的目的以及行為後產生的互動效 果也不同 (林儀婷整理)

分享注意力分類表 (林儀婷整理) 分類 行為說明 主動層次 (IJA) 1.視覺相互注意 2.視線交替 3.手指指示 4.分享 5.給  行為說明 主動層次 (IJA) 1.視覺相互注意 2.視線交替 3.手指指示 4.分享 5.給 6.評論 7.合作性的相互注意 回應層次 (RJA) (林儀婷整理)

相互注意力的發展順序 林儀婷整理 年齡 相互注意力分類 呈現形式 0-6個月 回應性相互注意力 眼神接觸、視覺相互注意力 6-12(18)個月 維持前期已出現能力、視線追隨、理解他人的指-點 12-14個月 回應性及主動性相互注意力 維持前期已出現能力、視線交替、並出現主動指-點與呈現行為 12-24個月 回應性與主動性相互注意力 維持前期已出現能力、結合口語、非口語能力,出現慣用手勢與評論、合作性的相互注意力

分享式注意力介入原則 提供環境,包括日常生活的融入 教學者示範 輪流 呈現物品與教學者臉部的位置接近 非口語提示 製造活動的樂趣 動靜態活動交替 挑選幼兒有興趣的玩具或遊戲,尤其是社會性體能 活動 兒童的興趣一旦減弱,就要換活動或者玩具 建立固定作息, 等待(延宕),至少5-10秒 適時撤除教學策略 (林儀婷/楊宗仁整理)

分享式注意力中 十個層次能力表現 伸手取物的要求(reach to request) 給物的要求(give to request) 手指指示的要求(point to request) 跟隨近距離與遠距離的指示要求 手指指示的分享(point to share) 跟隨近距離與遠距離的指示分享 展示(show) 給予(give) 給予的回應(respond to give) 眼神追視(follow gaze for joint attention) 來源: Kasari et a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