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歌 行(并序) 高 适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和思考本诗所表达的思想; 2.了解本诗对战争的表现手法 ; 3.对唐代边塞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 2.了解本诗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法。
三、唐代边塞诗 1.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歌颂进取,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不满现实的情绪以及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描绘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1.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3.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王之涣、崔颢、王翰等。
5.唐代边塞诗举例 王昌龄 《从军行》
王翰 《凉州词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四、高适及其边塞诗 1.高适的生平
2.高适的边塞诗 高适诗中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边塞诗作,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高适曾多次出塞,既目睹了士卒们保卫国家疆土的艰辛,又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既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
高适的边塞诗音响嘹亮、语句整饬,贯注着雄迈奔放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精神。唐代人对高适诗的评价是“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他的七言古诗尤其写得气势奔放,情感激荡,音韵铿锵。今存《高常侍集》十卷,收诗240余首。
五、《燕歌行》题解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创于曹丕。
六、《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诗歌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1.背景 这是一首和诗,诗前序中所说的张公,是指张守珪。他从开元二十一年(733)出任幽州节度使,主持东北边事。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出关攻击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先胜后败,但张守珪却隐匿败状伪称获胜。一位跟随张守珪出塞回来的朋友,写了一首《燕歌行》给高适。高适曾在蓟州(今北京一带)漫游,对边塞的具体情况,有着透彻的切身体验,他在这首和诗中,对边塞战争做出全像描述,又融入了作者的感慨。
2.通读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赞颂戍边将士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表现他们因战争失利而长期戍边的艰苦和苦闷,抨击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朗读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八句):写边关告急,唐军奉命出师增援; 第二部分(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第三部分(八句):写战斗结束后战场的凄凉和唐军 士兵的思乡怀亲之情,幽怨凄楚; 第四部分(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是作者吊古伤今的评论。这两句重提李广,至 少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是对时下指挥者的无能和残忍的讽刺; 第二,是对朝廷给予建立军功的人奖酬太薄的批 评,也是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 叹; 第三,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要效仿李广,以战 止战。追求武功的结果,使战争连年不断,何时才是 个尽头?这是对战争的质疑!
3.主旨 本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反映,揭露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
4.艺术特色 ⑴词句鲜明,意韵深远; ⑵对比强烈,深化主题,敌我对比; ⑶围绕“燕”字选材、构思和铺排。
七、相关评论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