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 信息技术基础
4.1 Excel 2003 概述 4.1.1 Excel 2003的窗口 名称框 编辑栏 活动单元格 工作表标签
4.1.2 Excel 2003的基本概念 1.工作簿 工作簿就是Excel处理和存储数据的文件,扩展名为.xls。 2.工作表 工作表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空间,默认情况下,一个工作簿文件包含3个工作表,分别以Sheet1、Sheet2、Sheet3来命名。每个工作表由65536行和256列构成。正在使用的工作表称为活动工作表或当前工作表。一个工作簿内最多只能容纳255个工作表。
3.单元格 单元格是指工作表中行与列交叉的部分,是数据的基本编辑单位。单元格按所在的行列位置来命名,如单元格地址“B5”指的是“B”列与第“5”行交叉位置单元格。 在Excel中为了区分不同工作表的单元格,要在单元格地址前面加上工作表名和一个英文感叹号“!”,例如Sheet2!A6指的是Sheet2工作表中的“A6”单元格。 正在编辑的单元格称为“当前单元格”或“活动单元格”。
4.2 项目1:建立职工基本信息表
4.2.1 工作表的操作 本项目中,用Excel做一个员工档案表。启动Excel 2003,自动建立一个新的空白工作簿 。 1.更改工作表名称 把Sheet1工作表改名为“员工档案”。 2. 删除工作表 除Sheet2和Sheet3工作表。 右击工作表标签,弹出快捷菜单,通过这个菜单,可以进行工作表的相关操作。
4.2.2 基本数据的输入 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必须先选定单元格。单击单元格,该单元格被黑粗边框包围表示已被选定,然后在单元格或者编辑栏中输入数据,输入完毕按回车键或者单击编辑栏左边的“√”按钮即可 。 1.输入标题 在“员工档案”工作表中,在 A1单元格中输入文字“职工基本信息表”,在A2:F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部门”等文本内容。
2.输入编号 单击A3单元格,输入“ ‘0301 ” ,然后使用 “自动填充”功能,快捷地输入该列数据。 方法一 拖动填充柄填充数据 : 选定A3单元格,鼠标指向选定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按住左键拖动到A22单元格。 使用填充柄填充数据时,初值决定以后的填充项,分以下几种情况: ⑴ 初值为汉字、字母、数值型数据时,直接拖动填充柄为数据复制填充。对于数值型数字需要填充步长为1的等差序列时,按住【Ctrl】键拖动填充柄即可。
⑵ 初值为字符型数字时,直接左键拖动生成步长为1的等差序列,需要复制原数据时应按住【Ctrl】键拖动填充柄。 拖动填充柄还可填充步长任意的等差序列。方法为:输入初值后,按步长在相临的单元格输入第二个数据,然后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区域,拖动该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至目标单元格即可。
方法二 使用“序列”对话框填充数据 : 选定A3:A22单元格,依次从菜单中选择【编辑】|【填充】|【序列】命令,在“序列”对话框的“序列产生在”区中选择列;在“类型”框中选择序列类型,本案例中选择“自动填充”。 对于步长任意的等差序列、等比序列以及日期序列,均可以使用“序列”对话框,来实现数据的自动填充。
3.输入姓名和性别 在“姓名”和“性别”所在的列中依次输入员工的姓名、性别。 4.输入出生日期 日期型数据中年、月、日的分隔符应该使用英文半角的“/”或。单击D3单元格,直接输入“1965-1-3”或“1965/1/3”,再依次输入每个人的出生日期。 5.输入部门和职务 这两列的数据有很多是重复的,也可使用拖动填充柄的方法快速填入数据。 6.保存工作簿 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
4.2.3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1.选定操作 ⑴ 选定一个单元格 用鼠标单击某单元格即选定该单元格。 ⑵ 选定整行或整列 单击行号可以选定对应行,单击列号可以选定对应列。 ⑶ 选定一个矩形区域 鼠标单击矩形区域左上角单元格,按住【Shift】键,再单击该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也可以拖动鼠标至该区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⑷ 选定多个不连续的区域 先选定第一个区域,然后按住【Ctrl】键,用鼠标依次选定其它区域。 ⑸选定整个工作表 单击工作表左上角的行列标题交叉处即可。 2.插入整列 在“编号”前面插入一空白列。选定A列,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列】命令 。
3.调整行高和列宽。 方法一:使用鼠标调整 若要改变某行的高度,则可将鼠标指针指向行号间的分隔线,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 。 若要改变列宽,则拖曳列号间的分隔线即可。 方法二:精确调整 选定要调整的区域,本例中选定第1行,依次选择【格式】| 【行】|【行高】命令,打开“行高”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要设置的行高值,本例中设置为30,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列宽的设置方法与行高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只需选择【格式】| 【列】| 【列宽】命令,打开“列宽”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列宽值。 方法三:根据内容自动调整 选定要调整的列,选择【格式】|【列】|【最合适的列宽)】,这样,列宽就会自动调整。 行高的自动调整方法类似。
4.合并单元格 首先选定B1:G1单元格,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所选区域被合并, “职工基本信息表”位于表格上方居中的位置。 5.设置字体格式 方法一:使用格式工具栏 本例中将标题设置为黑体、18号。选定B1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按钮,选择“黑体”,再单击“字号”下拉按钮,选择“18” 。
方法二: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选定B1单元格,右击,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字体”标签,选择字体、字号。 对其他单元格的字体进行设置。本例中B2:G2单元格设置为黑体、14号,其他数据区设置为宋体、11号。
6.设置对齐方式 在Excel中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的对齐方式是居左对齐,数字默认为居右对齐。本例中要将所有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为水平居中对齐,垂直居中对齐。 选定B1:G22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再单击“对齐”标签,从“水平对齐”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居中”,从“垂直对齐”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居中”,单击“确定”按钮。
7.设置数据格式 本例中要将“出生日期”列的数据格式改为使用年月日作为分隔符。 选定E3:E22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数字”标签,在“分类”列表选择“日期”,在对话框的右侧选择显示格式 “2001年3月14日”。
8.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⑴ 设置单元格的边框 本例中要将表格的边框设置为外粗内细的黑色实线边框。选定B2:G22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边框”标签,在“线条”区中的样式列表框选择第2列第5种样式,单击“外边框”按钮;再选择第1列最后一种线条样式,单击“内部”按钮。
⑵ 设置单元格的底纹 本例中要将工作表的列标题区域设置为浅绿色。 方法一:选定B2:G2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填充颜色”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浅绿”。 方法二:选定B2:G2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图案”标签,选择“浅绿”。
项目总结 创建工作簿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输入基本数据 编辑工作表 工作表的格式设置 保存工作簿
4.3项目2:学生成绩表的统计 启动Excel 2003,分别将Sheet1和Sheet2重命名为“学生成绩”和“成绩统计”,切换到“学生成绩”工作表,输入如图所示的学生成绩 。
4.3.1 输入公式 1. 输入公式 在Excel中,公式总是以英文半角的等号“=”打头,其后面是一个表达式,该表达式由常量、单元格引用、运算符、函数等组成。 Excel 2003的公式可以使用下列运算符: ⑴ 算术运算符: +、—、*、/、^ 、%等。 ⑵ 关系运算符:=、<、>、>=、<=、<>。 ⑶ 文本运算符:& 。 ⑷ 引用运算符:引用运算符包括“:”和“,”,引用运算符可以对工作表中的一个或一组单元格进行标识,例如“A3:A7”表示A3到A7的矩形区域,“A3,A7”则表示A3、A7这两个单元格。
本例中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先计算第一个学生的总成绩。单击F3单元格,输入“= C3+D3+E3”,按回车键或者单击编辑栏上的“√”按钮确认。此时单元格F3中显示计算结果。 2. 公式的复制 选定F3单元格,按住左键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至F20单元格,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4.3.2使用函数 函数是一个预先定义好的内置公式,利用函数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函数由函数名和圆括号内的参数组成,参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引用和区域,甚至可以嵌套函数。 本例中学生总成绩的计算也可以使用函数来完成。选定F3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在F3单元格中自动插入求和公式,核对公式的参数即引用区域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按回车键。再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完成其他学生各科成绩的求和计算。
4.3.3各科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切换到“成绩统计”工作表,设置如图所示的表结构。
1.计算考生总人数 选定E2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的下拉按钮,选择“计数”命令,在E2单元格中自动插入公式“=COUNT()”,且光标定位在括号中,等待输入参数。单击“学生成绩”工作表标签,选定C3:C20单元格区域,编辑栏显示公式“=COUNT(学生成绩!C3:C20)”,按回车键确认。 使用COUNT 函数计数时,只有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才被计数。
2.计算各科的平均分 选定C4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的下拉按钮,选择“平均值”命令,在C3单元格中自动插入公式“=AVERAGE ( )”,且光标定位在括号中,等待输入参数。单击“学生成绩”工作表标签,选定C3:C20单元格区域,编辑栏显示“=AVERAGE(学生成绩!C3:C20)”,按回车键确认。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4单元格,即可计算出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所以选定C4:E4单元格,右击,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在“数字”标签中选择“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单击“确定”按钮。 平均分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使用ROUND函数实现,在C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ROUND(AVERAGE(学生成绩!C3:C20),1) 3.计算各科的最高分与最低分 使用与计算平均分类似的方法,利用MAX函数和MIN 函数可以计算各科成绩的最高分及最低分。
4.计算各分数段人数 ⑴ 90分以上人数 选定C7单元格,单击 “插入|函数”命令,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统计”类别中的COUNTIF函数,单击“确定”按钮后,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单击“range”文本框,选定“学生成绩”工作表中的C3:C20单元格区域,在“Criteria”文本框中输入“>=90”,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至E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各科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
⑵ 80分~89分人数 选定C8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 ">=80") -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 ">=90") 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⑶ 70分~79分人数 选定C9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70") -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80")
⑷ 60分~69分人数 选定C10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60") -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70") 拖动填充柄向右填充。 ⑸ 60分以下人数 选定C11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学生成绩!C3:C20,"<60")
4.计算各科优秀率和不及格率 优秀率指90分以上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在C1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C7/E2”,单元格中的结果以小数形式显示,要将它显示为百分比,可以选定该单元格,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标签中选择“百分比”类别,小数位数设置为0,单击“确定”按钮。 计算出英语成绩的优秀率后,向右拖动填充柄,会发现其他两门课的优秀率计算出现了错误,D12和E12单元格显示“#DIV/0!”,该错误标识表示的意思是公式中用0作了除数。选定D12或 E12单元格,可以看到位于分母上的参数引用了空单元格,造成错误的原因在于公式中单元格位置的引用方式。
Excel公式中,单元格的引用方式有三种: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引用。
⑶ 混合地址的表示形式为列绝对而行相对,或者列相对行绝对,如$C6、C$6。若某公式中含有混合地址,则在公式的复制过程中,地址中的相对部分根据相对地址的变化规则自动调整,地址中的绝对部分将不发生如何变化。 对C12单元格中的公式进行修改,改为“=C7/$E$2”, 向右拖动填充柄,计算出其他两门课的优秀率。 小技巧:选定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按【F4】键可在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间快速切换。 不及格率的计算方法与此类似 。
4.3.4 数据排序 Excel 不仅可以方便地创建工作表,而且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例如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等处理,这些功能是以数据清单为基础的。 数据清单是一张二维数据表,由若干行和列组成,具有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⑴ 数据清单中的列称为字段,描述的是对象的某一种属性。每列有一个列标题,称为字段名,每一列数据必须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⑵ 数据清单中的行称为记录,描述了一个个体对象。 ⑶ 数据清单中不允许有空行和空列。 ⑷ 同一工作表中可以有多个数据清单,但它们至少要间隔一列或一行。
排序是数据清单常用的操作之一。例如在统计成绩时,经常会根据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给所需数据排序。 1.快速排序 最常用、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使用工具栏中的排序按钮。本例要对英语成绩进行排序,在英语这列中单击任一单元格,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降序”按钮,即可实现按英语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2.多条件排序 如果需要按英语、高数、程序设计排序,即首先按英语成绩排序,英语相同的再按高数成绩排序,高数再相同,按程序设计成绩分先后,可以这样操作: 单击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打开“排序”对话框。在“主要关键字”列表中选择 “英语”,同时选择“降序”排序方式,再选择次要关键字“高数” 和第三关键字“程序设计”,单击“确定”按钮。
4.3.5筛选 有时老师会根据需要查找某些学生的成绩,例如查找三门课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这时可以利用筛选功能来完成。Excel 2003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种筛选方式。 1.自动筛选 单击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依次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在数据清单中每个字段名右侧将增加一个按钮。单击“英语”右侧的按钮,显示一个下拉列表,选择“自定义”,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筛选条件 。
在结果中继续筛选,单击“高数”右侧的按钮,选择“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筛选条件同上,工作表中显示的是英语和高数两门课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同样的方法再对“程序设计”列设置筛选条件,即可得到需要的数据。 提示:筛选只是暂时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隐藏起来,在筛选条件列表中选择“全部”,可以取消该列的筛选条件。如果想取消整个自动筛选状态,可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恢复所有记录显示。
2.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的使用比较灵活,筛选条件完全有用户自己定义,即在使用高级筛选命令前,必须先定义高级筛选条件。 高级筛选条件输入在一个单元格区域内,该区域称为“条件区”。它可以是当前工作表中数据清单之外的任意空白区域,但必须与数据清单至少间隔一行或一列。高级筛选条件的应遵循如下规则: 条件所涉及的字段名复制到条件区的第一行,每个条件的字段名和条件值都应写在同一列中;多个条件之间的构成“与”关系时,条件值应写在同一行;构成“或”关系时,条件值应写在不同行;条件区内不能包含空行。
本例中的三个条件是“与”的关系,所以条件值应写在同一行。 条件输入完成后,单击数据清单任意一个单元格或选中整个数据清单,依次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命令,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 ,“列表区域”为整个数据清单,单击“列表区域”文本框,选定条件区;在“方式”选区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单选按钮,单击“复制到”文本框,选择起始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得到筛选结果。
4.3.6 打印成绩统计表 1.打印预览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进入“打印预览”窗口。单击“设置”按钮,可以打开 “页面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页面、页边距、页眉/页脚和工作表标题行进行设置。 2.打印 单击预览窗口中的“打印”按钮,打开“打印内容”对话框,在“打印范围”区域中,选中“全部”可以打印整个工作表,也可以设定页码范围;在“打印内容”区域可以选择要打印的内容;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金额可打印。
项目总结 输入公式 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ROUND、COUNTIF) 数据排序 利用筛选功能查找所需数据(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打印预览和打印
4.4项目3:职工情况表的分析 4.4.1 工作表的制作 根据“职工情况表”中的内容,利用函数和填充完成剩余部分。
1.自动填充“参加工作时间”列 假设所有职工都是24岁那年的7月1号参加工作,那么参加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出来,于是要想完成“参加工作时间”列的填充,就要引用“出生年月”列的数值,date函数恰能完成这一功能。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使用DATE函数: (1)直接输入函数公式。 选定存放结果的F2单元格; 输入公式:=DATE(YEAR(E2)+24,7,1)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他人的“参加工作时间”。
(2)使用“插入函数”的操作 选定F2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 命令,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日期和时间”函数类中的“DATE”函数,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 。
2.自动填充“工龄”列 分析这个工作表,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工龄为工作年限,如果没有退休,则工龄为当前时间减去参加工作时间;而退休人员(假设所有职工都是60退休)的工龄则为36。这一列的填充要用到条件判断和TODAY函数。同样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这个操作: (1)直接输入函数公式 选定G2单元格, 输入公式: =IF((TODAY()-E2)/365<60,(TODAY()-F2)/365,36)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他人的“参加工作时间”。
(2)使用“插入函数” 选定G2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 命令,选择“逻辑”函数中的“IF”函数,在“IF函数参数”窗口的参数位置输入如下图的内容 。
3.自动填充“工作情况”列 工作情况分为三种:一种在职,可以根据工龄是否大于60来判断;一种退休,如果工龄大于60就是退休;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返聘,即个别老师还要返聘,这可以根据姓名来判断,假设返聘的是杨柳青老师。操作步骤如下: 选定 H2单元格,输入公式: =IF((TODAY()-E2)/365<=60,“在职”,IF(B2=“杨柳青”,“返聘”,“退休”)) 拖动H2单元格的填充柄,填充其他人的“工作情况”。
4.4.2 查找和替换 本例要求使用查找替换把职工情况表中的“职称”列中内容进行替换:正高→教授,副高→副教授,中职→讲师,初职→助教。 选定工作表任一单元格,单击【编辑】|【替换】命令,打开对话框。单击“选项”按钮,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正高”,在“替换为”框中,输入“教授”,选择范围“工作表”,单击“查找全部”按钮,查找到的结果就显示出来。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则工作表中“职称”列的“正高”全部替换为“教授”。 副高→副教授,中职→讲师,初职→助教的操作步骤类似。
4.4.3 分类汇总 本例中,对于“职工情况表”,要统计不同“职称”的人数。 (1)选定“职称”列任一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上的对“职称”列进行排序。 (2)选中工作表数据区域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 (3)设置“分类字段”为“职称”,“汇总方式”为“计数”,“选定汇总项”为“姓名” 。 想一想: 1、分类汇总如何取消呢? 2、如果要汇总不同职称职工的工龄平均值如何操作?
数据透视表 分类汇总只能按一个字段分类,在“职工情况表”中,若统计不同性别的各类职称的人数、工龄平均值,即需要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则可采用数据透视表。 (1)数据透视表的创建 单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菜单项,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步骤之一”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表向导——3步骤之2”对话框 。 核对“选定区域”栏预选的区域,可以重新输入或通过“切换”按钮到工作表中重新选择。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3”对话框。 选择数据透视表的显示位置,单击“布局”按钮,“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表向导——布局”对话框。
对话框的右侧显示了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将分类字段拖入“行、列”区,汇总字段拖入“数据区”。此例中,将“性别”字段拖到“行”区中,将“职称”字段拖到“列”区中;再分别将“姓名”和“工龄”拖到“数据”区中,双击“工龄”字段,打开“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在“汇总方式”列表中选择“平均值” 。
(2)数据透视表的修改 数据透视表的修改可借助于“数据透视表”工具栏,单击【视图】|【工具栏】|【数据透视表】菜单项,可调出“数据透视表”工具栏,通过该工具栏中的各按钮可对数据透视表进行修改。
4.4.4 图表 1、图表的创建步骤 (1)选择图表类型; (2)选择数据源; (3)设置图表选项; (4)选择图表的位置。
2、“职称比例”饼图制作 对于“职工情况表”的数据,要求用饼图表示出职工中的职称比例情况。 ① 选择图表类型。 选中工作表中任一单元格,单击工具栏的图标或者单击【插入】|【图表】命令,打开“图表类型”对话框,选择“饼图”。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表源数据”对话框。 ② 选择数据源 首先在“数据区域”标签下设置。“系列产生在”选择“列”;“数据区域”的选择通过单击切换按钮,返回工作表窗口,在工作表中选定职称及对应的人数。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表选项”对话框。
③ 设置图表选项 分别设置“标题”、“图例”、“数据标志”。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表位置”对话框。
④ 设置图表位置 选中“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选按钮,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存放图表的工作表,生成嵌入式图表。 提示:图表可以有两种存放方式:嵌入式图表;图表工作表。嵌入式图表示将图表和数据表放在同一个工作表中,可以进行移动、缩放等操作。图表工作表是图表自身占用一个工作表,其大小是不可以改变的。
2、“职称比例”饼图的编辑及格式设置 (1)把嵌入式的饼图移到数据表的下方 鼠标单击图表区的空白区域,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到数据区域下方即可。 (2)把嵌入式的图表复制一份,将复制的嵌入式图表改为图表工作表,并命名为“职称比例图表”;把图表工作表的标题“职称比例”改为“某单位职称比例”;将图例放到图表的底部。 ① 右击图表空白区,选择 “复制”,然后选中图表区以外的任意一个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粘贴,完成图表的复制。 ② 右击复制的图表的图表区,选择“位置”,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在文本框中输入“职称比例图表”。
③ 右击复制的图表的图表区,选择“图表选项 ”,打开“图表选项”对话框,分别进行标题及图例的设置。 (3)将绘图区图案设为浅黄色;图表标题格式设为楷体、加粗、18号字;图例设为楷体、加粗、12号字;数据系列的数据标志项设为“数据类型”、“百分数”。 这些操作主要涉及到图表中元素的具体格式设置,可以使用图表工具栏完成相应的设置。
项目总结 使用函数(DATE、IF) 查找替换 分类汇总 数据透视表 图表中的制作及格式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