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主 讲: 柳 应 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星 星 变 奏 曲 江 河.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变奏曲》,去感受诗人对光明渴望的情感。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生命 组员:2013汉语言文学 蒋凤至 何毓.
第三十八章 朦胧诗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写作成为新时期朦胧诗运动的先声。新时期文学中在价值论与形式论上第一次引起极为尖锐评论的,是朦胧诗。“三个崛起”的讨论、争论甚至是批判,是集中的体现。朦胧诗的人道主义思潮与诗歌重现朦胧美,诗重新与1949年以前的诗歌接轨。 回目录.
Words(CET4) 1.acknowledge vt. 承认;对…表示感谢 2. artificial a. 人工的;人造的;假的
朦胧诗.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植物和我们.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舒 婷.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色彩 · 对比.
第 3 章 基本概念.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电子软件互联网 扁平化创意手绘模板 专业PPT定制 封面和内页的所有素材均可自由配色分层编辑.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基因信息的传递.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当代文学 主 讲: 柳 应 明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主要诗群、诗派的理论主张、创作倾向及代表诗人。掌握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与代表诗人诗作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上的创新。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80年代诗歌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第一节 概述 首先,呼唤诗歌直面现实的人生,努力恢复“真诚”这一诗歌的内在生命。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第一节 概述 80年代诗歌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首先,呼唤诗歌直面现实的人生,努力恢复“真诚”这一诗歌的内在生命。 其次,诗人的个体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诗人们争取自身独立的文化存在的价值。 再次,在对人所生活的世界和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上,在诗歌的审美追求上,呈示了多元发展的艺术指向。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一、“归来者”诗群  也称作 “复出的诗人”,指的是50年代中期以后因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一些原因而被迫中止创作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到70年代末即粉碎“四人帮”后才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在承受苦难蒙受冤屈后,其灵魂的深度和人格的力度。 艾青《归来的歌》 流沙河《归来》 梁南《归来的时刻》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归来者”诗群的共同点是: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归来者”诗群的共同点是: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内容上:歌咏“归来”,诉说冤情,袒露心志 艺术上:形象性、抒情性、哲理性融为一体 风格上:深沉、凝重、雄健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艾青(1910—1996) 宏观抒情诗: 《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面向海洋》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艾青(1910—1996) 宏观抒情诗: 《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面向海洋》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从纵深的历史时间和开阔的空间范围上, 来把握民族、以至人类的历史过程, 提出由生命过程所感悟的历史哲学。 客观象征的形象表现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干预生活诗群 他们一开始被当作“群体”看待,是由于之间的某种共同性,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疑虑或厌烦,而重新面对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世界的意向。 对于现实“干预”功能的理解,也是有较多相通的方面:他们既程度不同地怀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程度不同地具有超越传统观念、独立思考生活、自我判断现实的精神。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张志新)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新边塞诗群 是相对于古典的边塞诗而言的,它反映了80年代新的边塞生活和边塞风物,表现出边塞人的新情感和新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新的审美倾向。 它形成于80年代初,以昌耀为代表,以对大西北神奇、丰饶的荒原为描写对象。 总主题:与自然相对立的人以强者身份张扬原始生命强力,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激发奋发向上的时代豪情。 艺术上:想象奇特、丰富、博大。内涵不够深厚。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四、东海诗群 形成于1985年初,以王彪、戴中平为代表,以浙闽沿海水域为主要抒情对象,具有追求生命宇宙化的现代主义色彩,让人与大海在力的搏斗中作生命的交融,从中张扬人的原始生命强力。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五、女性诗人群 是一批生命本体觉醒者的聚合,她们以黑夜意识传来的神秘意象激发生命活力,藉无所顾忌的自我表现来显示生命自立,展现个性主义的深化追求。 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翟永明为代表,在唯欲的自我宣泄中显示着焦躁; 一类以张烨为代表,在纯情的自我拷问中表达着迷惘。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特点: 1.拒绝社会长期派定的某种“角色”,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同时确立女性的“性别意识”。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特点: 1.拒绝社会长期派定的某种“角色”,在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同时确立女性的“性别意识”。 2.重视女性世界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诗的手段创造出女性诗歌意象和语言。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六、朦胧诗群 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以长达十年的“文革”动乱为背景,它的诗情凝聚着对于当代社会灾难的严峻反思和批判精神。 而作为艺术潮流,它更是对于中国新诗自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艺术一体化的反动,它的出现宣告了受限定的艺术规范从此被冲破。 朦胧诗的崛起,揭开了多元的个人化抒情的序曲。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七、第三代诗人群 以“解构”为核心,消解理想,反对崇高,诉求心灵自由,反对话语霸权和专制,呈现出与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精神面貌。 提倡“非文化”,“回到本身”,也即从表达文化、历史或政治理念而回到诗,回到生命或事物本身。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两大分支: 第一个分支:生活流诗群,以宋琳、柯平等为代表,强 调面向社会人生的现实抒情。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两大分支: 第一个分支:生活流诗群,以宋琳、柯平等为代表,强 调面向社会人生的现实抒情。 第二个分支:追求人的本体的抒情,又有两个诗群: 他们派:“他们”文学社 非非派:非非主义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第三代诗人群具有以下特点: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第三代诗人群具有以下特点:   1.作者的艺术追求更加多样,任何想简单地概括其统一的思想艺术特征的努力都不免会捉襟见肘。从诗人自我意识上说,每个人郡想独立地选择、确立其与众不同的位置。  2.作为诗歌运动的“新生代”,相当一部分人十分重视理论的探索与建设。  3.对传统诗歌方式的消解。消解文化、消解英雄、消解崇高、消解典雅。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一、朦胧诗的崛起与论争 第二节 朦胧诗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第二节 朦胧诗 一、朦胧诗的崛起与论争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朦胧诗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其特征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一)朦胧诗的崛起 1978年12月,《今天》创刊号出版,标志着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一)朦胧诗的崛起 1978年12月,《今天》创刊号出版,标志着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 文学主张:“‘五四’运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时代必将确立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由精神的理解;我们文明古国的现代更新,也必将重新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我们的文学艺术,则必须反映出这一深刻的本质来。”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1.否定者:认为是反现实主义,是诗歌创作的“逆流”;是数典忘祖,是不正之风,是食洋不化的表现。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1.否定者:认为是反现实主义,是诗歌创作的“逆流”;是数典忘祖,是不正之风,是食洋不化的表现。 2.肯定者:认为推动了当代诗歌自由的艺术创造,多元并立的艺术创新局面的出现,是代表诗坛的希望,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是诗美理想的实现。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3.中立者:认为可以存在,但不宜捧得太高,要正确引导。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争鸣的结果: 促进了诗歌新的审美理论的建构。对“朦胧诗潮”的文学史意义、美学原则及其特征、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朦胧诗的发展概况 1.萌芽阶段:60年代末——1978年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朦胧诗的发展概况 1.萌芽阶段:60年代末——1978年 特点: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各自探索趋向风格一致;由艺术上的幼稚逐渐达到创作上的成熟。 2.高潮阶段:1979——1984年 朦胧诗在各处发表,形成一股崛起势头,并作为一种新诗体得到了社会的全面承认。 3.变异阶段:1984年以后 现代史诗 后期朦胧诗 第三代诗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一)内容上的特征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一)内容上的特征 1.核心精神是对人的反思,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 2. 将自我抒情与社会抒情统一在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上。 其中对人性价值追求意识体现在创作中有三类: (详见教材P204)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审美艺术特征 1.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2.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 3.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象征、通感,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巧妙搭配和超现实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意象叠合,富于暗示性。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代表诗人的创作 (一)北岛 创作特点: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代表诗人的创作 (一)北岛 创作特点: 往往以十年动乱这段历史作为凝聚点,进行反思,充满深沉的哲学意识,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深藏着一代人曾经备尝的迷惘和痛苦,但还洋溢着对时代、祖国和人民命运最为关切的感情。 诗的旨意隐藏较深,风格冷峻,凝重,深沉。 代表作《回答》 理性批判精神和英雄救赎意识的交织 象征和隐喻的灵活运用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二)舒婷 创作特点: 1.很少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2.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其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3.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4.将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与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融合,善于寻找生动的意象,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主观直觉体验。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代表作: 1.《致橡树》 是一首爱情宣言,同时也从女性角度出发,确认标榜自我独立的人格;诗中否定了依附的爱情、从属的爱情、陪衬的爱情,歌颂了追求独立的个性、平等自主的爱情,表达了坚定的“现代反抗意识”。 (1)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2)采用拟物—拟人双层叠印的手法 (3)意象的概括性和生动性 (4)语气递进,对偶句、转折、假设句等的多种手法的调动和运用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2.《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3.《双桅船》: 表达了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2.《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厚真挚的热爱以及渴望祖国富强起来的殷切心意。 诗人的感情从为祖国苦难的过去而悲伤,为祖国的希望未能实现而遗憾,到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最后表示要为祖国而献身;逐层演进,由冷到热,由抑到扬,最后达到了高潮。 3.《双桅船》: 表达了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1)象征 : 诗题;“船”与“岸”的关系;“风”、“风暴”、“灯”等 。 (2)意象 :清新,组合自然

舒 婷 诗 朗 诵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MjYwNzI2MDg=.html(《致橡树》)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857&msg_id=46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http://www.xikls.cn/k(1)/lsalin3.htm (《双桅船》)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顾城 创作特点: 1.蕴涵着强烈的“远离尘世”的倾向, 在诗中创造一个与世俗社会对立的“彼岸”世界;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三)顾城 创作特点: 1.蕴涵着强烈的“远离尘世”的倾向, 在诗中创造一个与世俗社会对立的“彼岸”世界; 2.表现“纯净的美” ; 3.注重意象营造。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代表作 1.《一代人》: 三个意象: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 2.《远和近》: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代表作 1.《一代人》: 三个意象: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 2.《远和近》: 三种理解: ①表现了少男少女初恋时的敏感和忧郁。 ②表现大劫之后人际的隔漠疏远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远和近的人生哲理。 艺术分析: ①象征手法的运用。 ②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对比反差带来了节奏的美感。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四)海子 创作特点: 深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和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影响, 对于不可言说的神秘之物有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四)海子 创作特点: 深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 和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影响, 对于不可言说的神秘之物有 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因此 其诗追求一种神言与人言相 融合的精神体验,而他所理解的神和人类所劳作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以“麦地”和“村庄”作为精神家园理想的基地。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代表作: 1.《麦地》(1985): 表现了诗人对于淳朴的自然劳作的深深眷念,以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感恩之情。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代表作: 1.《麦地》(1985): 表现了诗人对于淳朴的自然劳作的深深眷念,以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感恩之情。 艺术上: ①用朴素的速写式的视觉意象造成特定的氛围并暗示某种不可见的东西。 ②风格清新朴素。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 写于死前2个月。诗中表达的“在尘世中获得幸福”的憧憬,反映了海子面临生命中两难的心境。 第1节:表明向往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 ——返朴归真的简单生活 第2节:表明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透露出内心的动向 第3节:是对世界万物以至陌生人的告别 ——最后一句“我只愿……”显示出矛盾的心境,对 世俗生活既憧憬又不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朗诵 http://pjhxb.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1020171548.html

思 考 题 1.朦胧诗的美学特征怎样?你如何评价朦胧诗? 2.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的创作个性各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