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訓練之介紹 林莊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2章第2章 第 1 节 生物与非生物. [ 猜谜语 ] 名字叫做牛, 不会拉犁头; 说我力气小, 背着房子走。 ( 打一动 物)
Advertisements

健康體適能. 1. 認識健康體適能 – 認識健康體適能的定義和要素 – 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的分別 2. 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 飲食習慣和健康 – 體型和健康.
健康體能運動處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卓俊辰. WHY WHAT HOW 坐式生活型態 植物性 動 物 性.
大學生的體適能教學 ─ 如何培養健身運動習慣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卓俊辰
醫用氧氣及活力氧氣百 點之介紹 藥師 邱建強. 慢性肺阻塞張先生的故事 常來藥局領藥住台中的COPD患者張先生,日前接到 在台北 30 年老朋友的娶媳婦喜帖,非常想去參加,可是 十分猶豫,害怕外出時間過長造成血氧過低有危險。後 來藥局幫他準備小容量氧氣,讓他順利出遠門完成心事! 之後張先生便常帶著小型氧氣與家人出門旅遊,大大的.
昆明机场. 目录  机场历史 机场历史  建设状况 建设状况  运行状况 运行状况  航线 航线.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医学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公共卫生学院.
五專醫護類科介紹 樹人醫專 職業教育組 李天豪 組長.
腔室症候群.
我的家乡 南通 ….
統合分析臨床試驗實之文獻品質評分:以針灸療法之統合分析為例
健康休閒概論(第三章) 體適能的健身理論 第二節 體適能的要素 第三節 心肺適能 第四節 身體組成 第五節 肌肉適能 第六節 柔軟度
玄華元通識課程 談運動傷害 元培科技大學講師 彭郁芬.
法學緒論第三單元:立法程序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法學緒論-3.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讲评活动.
第2章 给水排水管网 工程规划 土木工程学院 刘宇红.
可爱的蜗牛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The Nervous System: Motor Neurophysiology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老人憂鬱症-- 診斷、治療與自殺防治 台中榮民總醫院 助理教授 莊凱迪.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山东齐河县第一中学 乔向军
走路禪 Walking Meditation
夜二技行流四甲 指導:鍾明志 教授 6A2D0011 施明枝
朝鲜.
健康檢查簡介 新湖國小健康中心 王淑華護理師 99/11/17.
運動傷害防護實務 運動傷害防護的基本原則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301——隆重登场.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授课人:姚晓霞.
課程:諮商概論 指導老師:李秀玉老師 閱讀書籍:傷癒—低估自我的醫治(一) (P.60~69)
六年級上學期 體育常識課 健康體適能.
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郑晓鸿 博士 教授 首都体育学院 2011年.
認識體適能,健康 及身心健康 By Mei-Yao Huang Ph.D.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张召锋
香港紅十字會 青年及義工事務部 耆英健康檢查証書課程.
评价是为了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我班最喜愛的零食 黃行杰.
体适能概念 Concept of Physical Fitness 江峰 MEd 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
高中地理(一) 第十六章 產業(二)林、漁、礦業.
視覺藝術的媒材與技巧 蘇虹融 湯詩婷 指導老師:李建緯老師.
五、学习方法及应考对策 (一)学习方法 1.保证复习时间,吃透教材:上课之前应该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考试之前务必把课本看3遍以上,第一遍一定要精读,最好能做笔记,边读边记,不要快,要记牢。第二、三遍可以查缺补漏型的看,通过做题目看书,加深课本印象。 2.加强概念、理论性内容的重复记忆:概念、理论性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重复记忆,在接受辅导之后,再加以重点记忆,以便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切忌走马观花似的复习,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
基因改造或回歸生態- 從演化與生態變遷談現代人的健康議題 台灣運動健康學會 理事長 陳俊忠.
时代发展趋势: 科学人文交融 华中科技大学 杨叔子 2010年2月修改.
宗教故事 Back >> 【被逐出樂園】米開朗基羅1508~12年.壁畫
幹細胞激活素 100% 天然藍綠藻萃取,有機認證 2004年獲得美國專利.
健康體適能,健康, 及身心健康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and Wellness
身边的噪音 ——六(1)班班队活动 李瑷蔚 符蓉.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物理因素与健康 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
神经系统对运动和姿势的调节.
日本 班級:六年四班 座號: 八號 姓名:楊維綱.
周適偉醫師 臺灣復健醫學會 醫療安全暨品質研討會 第96場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 全國聯合會 106年7月29日 臺大醫院第七講堂
[健康生活] 運動模擬器: Wii 遊戲背後的生物+物理.
應用財政支出價值於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研究
貨幣需求與貨幣市場的均衡.
天線工程期中報告 “Low-SAR Hexa-Band Antenna for Mobile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I Mech E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使用指南 王茜,iGroup中国 2009年2月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全文电子期刊 iGroup亚太资讯(中国)有限公司.
商業行為成立的要件 動動腦 Q 請試著判斷下列何者為商業行為? 請試著判斷下列何者為商業行為?.
2011年教學觀摩會 教學心得報告 共同學科軍訓室馬毓君 2011年4月28日.
風水 東北亞 亞洲大陸 南亞 東南亞 位置 地形 氣候 宜蘭縣文化國中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听觉媒体技术.
力学实验复习 杨昌彪 月.
106年免試入學第一次模擬 選填重要日程表說明 1.106年1月10日中午12時~106年1月16日中午12時完成第一次模擬
物理治療原理、技術與實作/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第八章投資組合風險衡量 第一節 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流程與步驟 第二節 債券投資組合的利率風險衡量 第三節 債券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衡量.
声音的特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振動訓練之介紹 林莊強

前言 振動訓練法主要是針對肌肉的肌力與爆發力進行強化的手段之一。 全身性振動訓練(WBV)是一項新的運動方式,近年來的研究探討發現除了是一項新的訓練方式外,還兼具有復健之功效。

生理反應是依據振幅、頻率、時間及運動方式 振動訓練的生理反應 1. 有效增強神經肌之表現 2. 短期間內增進肌力、爆發力、柔軟度之表現,有如同進行重量訓練(RTS)之相同效果 3. 對於復健方面;例如改善下半背疼痛、骨質疏鬆症、風濕關節炎、延遲老化… 生理反應是依據振幅、頻率、時間及運動方式

振動於人體的功效 預防骨質疏鬆 促進血液循環 刺激細胞再生 增進內分泌之平衡 加強新陳代謝功能 改善下半背疼痛 改善關節疾病—風濕關節炎 恢復退化的器官機能 增加肌肉功能--柔軟度、肌耐力、爆發力 提昇攝氧量、增強心肺功能

以中醫經絡、氣功及外丹功來解釋振動 外丹功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研究所教授毛齊武在國科會資助下,與成大資訊研究所教授張永年、博士班研究生劉育寰、衛祖賞等進行研究。 研究小組成員研究發現,人體在彈動時,身體各部位都做週期性的往返彈動,在最新科技數位處理分析後,發現該彈功乃是「進行波」,而一般所謂的「駐波」。彈抖到穩態時,「進行波」的頻率為每分鐘三百三十六次,這時心臟的脈動頻率為每分鐘八十四次,故彈抖頻率約為心臟跳動頻率的四倍。

續上頁 外丹功的彈抖反應動作是屬於全身性的振動,這種由所謂先天氣帶動的彈抖所需的能量最小,卻能達到最大的運動效果,其理由是在此細微的彈抖作用下,全身的每處細微部份都在抖動,血管易於擴張,血液自然加速運行,而微循環(microcirculation)隨之增強。

經絡 氣波理論 在人體内部,器官、组織、细胞都處於振動狀態。 波是某種微粒的有序振動,從全局看,雖有某種東西在傳播,但從局部看,每個粒子都只在原地附近做微小的往返振动。 能量與信息流,其作用是刺激經絡處細胞使其新陳代謝與生長分裂旺盛,以及刺激經絡所絡屬的腑臟,使其活動加强。 1.振動波:經络處细胞受刺激而活躍起來時,成為一個有一定能量的振源 。 2.小分子物質流:當經络處细胞活躍起來時,它進行的能量代謝等活動的產物沿细胞間液擴散到周圍细胞,從而影響周圍細胞使其活躍起來,成為一個新的“振源” 。

氣功 現任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在1994年歷史月刊發表之--氣功的科學觀 指出練氣功時身體的的生理變化。 〝從文獻上我們早就知道,氣功師父練氣時,身體穴位會產生十赫茲附近的低頻震波,發放的外氣中含有大量約十赫茲的聲波,練功時腦波振幅大幅增加,而α波之頻率是在八到十三赫茲……等等事實〝。

續上頁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王唯工教授--基本的原理是認為人體有一心臟跳動的基本頻率(約每秒一‧二次)在刺激全身,而振動狀態並非弦波,所以一‧二赫茲的所有倍頻均會出現在脈搏中,不同的倍頻會刺激不同的經絡系統,形成一共振的動脈樹。 練習氣功可以影響到大腦中自主神經的總樞紐下視丘,因而可以控制血管通透性及末稍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循環。

振動對人體的危害 心血管功能 呼吸功能 –胸部疼痛、肺傷害 內分泌及代謝功能 中央神經系統 運動神經 感覺神經

在高振幅之振動下之危害--動物實驗 肺部傷害 腸胃出血 心臟出血,導致死亡 有報告文獻指出個體在大量的振動負載(10-25Hz +-3g -- +- 10g)下會產生嚴重的胸痛及腸胃出血。此時振對會引起肌肉血脈變化導致小動脈縮小,骨頭及關節危害,神經失調。

上海衛生局 全身振動頻率範圍 1~20Hz ( 3 ~ 14 Hz最強) 局部振動頻率範圍20~1000Hz 振動的危害 全身性: 導致器官位移, 子宮下垂, 流產, 頭暈噁心, 腰椎損傷, 周圍神經血管改變 局部性: 末梢神經感覺障礙, 血管張力增高, 心率下降, 食慾不振, 胃痛, 關節疼痛

適當之訓練Hz 肌肉做功最好之振動頻率在30~50Hz(都柏林市大學—運動科學與健康學院、Issurin,2005) 文獻報告較適於平台上之振動頻率是在25 ~ 44Hz,振幅2-10mm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5) 20 ~ 45Hz,時間介於30秒至1分鐘(Issurin,2005)

振動訓練的頻率與時間 低頻 --- 15-50Hz 運動時間在20 - 30分鐘 增進攝氧量、血液及肌肉氧化、血液循環、肌肉酵素活化、減少緊張及產生鎮靜 低頻的頻波會使肌肉產生收縮或是伸展 高頻 --- 100-170Hz 運動時間短 – 3 ~ 5分鐘 增進對中央神經系統的刺激和提升血壓 高頻率振動可能是會引起骨骼與肌肉方面的疾病 高頻振動的頻波會被柔軟的身體組織所吸收

續上頁 振動在10-20秒之間會引起增進肌電的反應,增加運動單元發射頻率及增加提升最大肌力。 建議一週3次

文獻整理之振幅、頻率、時間及膝蓋彎曲角度

續上頁

續上頁

不同震動刺激型態對等長收縮時肌肉活化程度之影響 震動刺激激勵訓練是有助於增進爆發力 對等長收縮時給予震動刺激可以增加肌肉活化程度

振動訓練對男性賀爾蒙的反應 引發快速賀爾蒙反應 --振動誘發賀爾蒙改變對於(神經肌功能)疼痛有所改善 增加血漿濃度的睪固酮,生長激素及減少皮質醇/可體松 運動選手有較高之爆發力和衝刺能力是因為血漿濃度的睪固酮較高的因素,這並也是長期訓練的效果。

大部分賀爾蒙扮演多重之生理角色 ─ 調解生殖、體內環保、製造能量、儲存、利用及賀爾蒙之間以複雜方式進行交互作用。 肌肉:調節阻力訓練對肌肉新陳代謝和細胞作用所引起之反應;肌肉重塑 → 合成新蛋白質→新的肌節。 睪固酮:促進腦下垂體中生長激素之反應,影響肌肉蛋白質的合成,與其他賀爾蒙的潛在交互作用,顯示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交互影響肌力與骨骼肌質量。 成長激素之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細胞功能、增加膠原的合成、刺激軟骨生長、增加蛋白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 皮質醇: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主要訊號賀爾蒙,其主要作用:1. 使胺肌酸轉換為碳水化合物 2. 增加蛋白質分解酵素的水準 3. 意志蛋白質的合成。

振動訓練與下半背疼痛 慢性下半背疼痛是德國提早退休之重要因素之一 實驗顯示在初次最大6mm(振幅)與18Hz(頻率)7分鐘之運動訓練對於下半背疼痛能有效減輕其疼痛

振動訓練與骨質疏鬆症 低振幅高頻率有效將機械功傳至身體四肢,對骨質疏鬆的預防可能有效。 研究證據顯示15-90Hz是有其效果在對於增進與合成骨頭礦物質密度及骨骼承受重量的寬度。 35Hz是可安全應用到身體軀幹及四肢而不用考慮到本身身體所產生之共振問題。

文獻報告及市面上可見之振動訓練機 科正

陳氏肌力增強器

陳氏肌力增強器 是以馬達帶動凸輪 活動踏板上下0 ~ 22 公分

陳氏肌力增強器 往上調整高度 ---- 脛前肌 往下調整主要在於 --- 腓腸肌和股4頭肌

振動頻率之研究

振動頻率之研究 以廣義的循環體系來巨觀身體器官組織,提出的共振理論可以說明器官組織擁有不同的自然頻率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震動安全範圍 全身振動:立姿時振動由腳傳到整個人體(坐姿時由臀部、臥姿時經由支持的物體),振動頻率範圍在1 ~ 80 Hz。 手臂振動:又稱為局部振動,主要的振動頻率範圍在8 ~ 1000 Hz。

都卜勒超音波系統在微小振動頻率及生物體器官微共振模擬系統量 共振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由器官血管叢共振理論可以得知人體的器官也會隨著脈搏有共振的現象 器官共振頻率的特徵是以心臟的基頻及其諧波所組成(目前已知到第十諧波),因此量測頻率的範圍約從1.2Hz到12Hz左右。

共振 人體是一個彈性體,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當外來振動的频率與人體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時,會引起共振,因而對那個器官的影响也最大。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為3Hz~14Hz,在該種條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 頻率在5-15Hz會與脊柱產生共振

台中體育學院~實驗測試 肌梭是傳遞肌肉長度及肌肉長度變化速率等訊息至中樞,亦可以精密地感受小振幅震動,其頻率範圍為50至150HZ 。

牙齒(硬組織且尺寸小)的共振頻率約為1000HZ左右 。

牽張/伸展-縮短循環機制 /增強式訓練

牽張/伸展-縮短循環機制 /增強式訓練 肌肉先做離心收縮,然後跟著快速向心收縮,此種先離心再快速結合向心工作的收縮方式稱之為牽張/伸展-縮短循環。 舉例說明:彈橡皮筋

骨骼肌的肌肉收縮方式 2. 離心收縮 等張收縮 向心收縮 等長收縮是肌肉產生與外力相同的力量來抵抗外力,但肌肉的長度不變,等長收縮的功能是提供關節的穩定性和維持姿勢 2. 離心收縮 離心收縮是肌肉(肌腱)在被外來的負荷拉長的狀態下仍維持用力的一種收縮的方式。 向心收縮 向心收縮就是在肌肉產生張力期間肌肉長度會縮短,也就是說肌肉產生的張力會大於外力,肌肉會持續縮短,才會使關節移動。所以,向心收縮的功能為加速肢體的活動

增強式訓練之理論基礎 增強式訓練是肌肉在快速、動性負荷或伸展後的一種瞬發性收縮運動,也是一種發展瞬發力/爆發力(動力)的肌肉鍛鍊法

增強式訓練之理論基礎 一、肌肉彈性能之利用 二、牽張反射原理 三、神經肌肉協調性 任何運動的動作中,先利用主要作用肌群離心收 縮,然後再瞬發性的向心收縮動作,即可稱為 增強式訓練。

肌肉彈性能之利用 在實施增強式訓練時,肌肉首先呈現離心收縮,造成肌肉的拉長伸展;而離心末期力量除了意味向心收縮的起始力量,也代表著彈性能儲存能力;隨後肌肉的向心收縮,便會使得儲存的彈性能與向心收縮力量獲得釋放,進而增加了肌肉力量的表現。不過,肌肉彈性能的大小也會因為負荷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若是當肌肉由離心階段轉換至向心階段的過渡時期持續之時間過長,或是關節動作過大時,彈性能會轉變成熱能,無法有效地增強向心收縮的力量。

牽張反射原理 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是牽張縮短循環的重要機制,此一機制能快速連接離心神經與向心神經,利用本體感受器的刺激,在最短時間內增加運動單位的徵召。肌肉產生牽張縮短循環動作的主要本體感受器為肌梭(muscle spindle)和高爾肌腱器(Golgi tendon organ);肌梭與高爾肌腱器在功能上最大不同處,在於肌梭偵測肌肉的相對長度,而高爾肌腱器偵測肌肉的張力。牽張反射主要發生在肌肉被用力快速伸展,肌梭為了保護肌肉所引發的反射性收縮動作;然而肌肉的張力極強時,高爾肌腱器會發出抑制效應,使肌肉放鬆。因此,如何加速神經和減低神經的抑制,便是增進牽張反射原理相當重要的機制。

神經肌肉的協調 在實施增強式訓練時,因為不管肌肉多麼強壯,身體仍只能於神經系統所控制的速度範圍內動作,動作的速度會受到神經肌肉協調的影響。為了能夠發揮最大的離心和向心收縮機制,首先需要強而有力的肌肉和合適的快慢肌纖維組合;其次,因為肌肉、肌腱、韌帶具有彈性,可以在離心收縮階段儲存彈性能,並在向心收縮階段增加力量速度,藉以增加神經肌肉的表現;最後增強式訓練會造成神經肌肉支配系統的改變,使之更有效控制活動的肌肉,達到神經肌肉協調性

文獻參考 上海衛生局監督所訊息 -- http://www.hs.sh.cn/wjs/outer/kpzs/zyws/userobject1ai4987.html 吳振福(1993) – 外丹功確有科學根據 --聯合報  全省生活圈  八十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勞工衛生研究所(1998) ---職業性手臂振動症候群預防手冊--http://www.iosh.gov.tw/netbook/vibra/vibraf1.htm 李嗣涔(1994) --氣功的科學觀 --歷史月刊1994年5月號 溫怡英(2000) – 比較陳氏肌力增強器不同運動型態之下之活動 --- 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盧英治(2001) – 不同速度之下肢被動反覆衝擊式訓練肌電活動分析 –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顥照—(2002) -增強式訓練之理論基礎 --健身個人教練-網站問題集錦 http://www.sportol.idv.tw/haochao/article/q4.htm 陳賢玲(2003) – 不同負荷與牽張幅度的肌肉收縮轉換運動之運動表現與神經肌肉表現關係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婉菁(2003)--不同振動刺激型態對等長收縮時肌肉活化程度之影響 -- 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人豪 (2003) --都卜勒超音波系統在微小振動頻率及生物體器官微共振模擬系統量 –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正常總校閱(2004) – 肌力與體能訓練 - 第6章神經內分泌對阻力運動的反應 – 藝軒圖書出版社 魏保友、张炳南、昝晓惠、魏保民(2004) – 再論經絡 -- http://salon.muzi.com/view.shtml?p=PS20040317053231&l=chinese 鄭景峰(2005) --振動訓練法的理論與應用 --- 運動生理週訓第199期 --- 運動生理學網站

• JÖrn Rittweger, MD, Karsten Just, MD, Katja Kautzsch, MsPsych , Peter Reeg, MD , and Dieter Felsenberg, PhD (2002) –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er Back Pain with Lumbar Extrension and Whole –Body Vibration Exercise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SPINE Volime27,NO.17,pp1829-1834 -- Li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nc. • Clinton Rubin,PhD, Malcolm Pope, Dr.MedSci, J.Chris Fritton, PhD, Marianne Magnusson, Dr.MedSci, Tommy Hansson, MD, PhD and kenneth McLeod, PhD(2003) – Transmissibility of 15-Hertz to 35 Hertz Vibrations to the Human Hip and Lumbar Spine: Determining the Physiologic Feasibility of Delivering Low-Level Anabolic Mechanical Stimuli to Skeletal Regions at Greatest Risk of Fracture Because of Osteoporosis – SPINE Volume 28, Number 23,pp2621-2627.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nc. • Christophe Delecluse, Machteld Roelants, and Sabine Verschueren(2003) – Strength Increase after Whole-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 ACSM

• Jin Luo,Brian McNamara and Kieran Moran (2005) – The Use of Vibration Training to Enhance Muscle Strength and Power – Sports Med 2005;35(1):23-41 • Matthew J. Jordan, Stephen R. Norris, David J. Smith, and Walter Herzog(2005)– Vibration Training: An Overview of the Area, Training Consequence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5, 19(2), 459-166 • V.B. Issurin (2005)– Vibr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port – A review –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September 2005 ;45:324-326

• Human Responses to Vibration Therapy -- www.powerplateusa.com Marco Cardinale (2002) ---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 on Human Performance and Hormonal profile --- www.powerplateusa.com Adaptive Responses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to Vibration Exposure -- www.powerplateusa.com New Trends in Training Science: The use of Vibration for Enhancing Performance – www.powerplateusa.com • Human Postural Responses to Different Frequency Vibrations of Lower Leg Muscles -- www.powerplateusa.com • Human Responses to Vibration Therapy -- www.powerplateus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