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亮叔我跟你讲几句: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爸留下的保镖还很忠心啊,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的份上,现在想报答罢了。叔现在就希望你放机灵点,完成你爹的遗愿,让兄弟们也扬眉吐气,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不值钱的葱,把弟兄们的心给憋屈了。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 甫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 游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 迅 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论事精辟,感情真挚。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三顾茅庐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奠定天下三分基业。因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出师前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表文《出师表》,向后主陈说了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曹丕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年五十四。谥忠武。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建兴8年。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这副对联提到了诸葛亮哪些事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你知道《出师表》的背景吗? 诸葛亮(公元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21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刘备病逝,刘备 的大儿子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 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 事。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始终是联吴抗 曹。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 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于公元227 年决定北上伐魏。出师时,刘禅才20 岁。 诸葛亮(公元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21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刘备病逝,刘备的大儿子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始终是联吴抗曹。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出师时,刘禅才20岁。
你知道写《出师表》的背景吗?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诸葛亮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这就是《出师表》。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 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 方,使他“北上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他在表中恳切劝谏刘禅,要刘禅继承 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 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 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诸葛亮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诸葛亮死后,刘禅宠信宦官黄皓 ,把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后人作诗叹息道: 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 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pī)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白帝城 定军山 五丈原
解题: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 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 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 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本文以议论为主, 兼用记叙和抒情。
攸( yōu ) 咨( zī ) 崩殂( ) Cú 妄( )自 菲( )薄 wàng fěi 阕( quē ) 陟( zhì )罚 臧( zāng ) 否( pǐ ) 忠谏( jiàn ) 裨补( bì ) 遗( wèi )陛下
行(háng)阵 倾颓( tuí ) 攘(rǎng)除 苟( gǒu)全 诹(zōu) 猥( wěi )自 斟(zhēn) 夙( sù)夜 酌(zhuó) 驽( nú)钝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 cú bì bì hóng fěi bó sè nú zhì zāng pǐ bì quē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yōu yī háng zhǎng wěi sù 攘( )除 rǎng jiù zōu wèi zhēn zhuó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 薄纸(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 堵塞( ) ⒊行 行阵( ) 性行淑均( ) ⒋否 陟罚臧否( ) 是否( ) ⒌遗 以遗陛下( ) 遗失( ) bó báo sè sāi háng xìng pǐ fǒu wèi yí
文章翻译与分析
第一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 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指刘备。因刘备此时 已死,故称先帝。 指皇帝死亡. 殂,cú 指没完成帝业。 半路 的确。 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 时 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 连词,表推断原因 不顾自身安危 光大 发扬扩大 扩大圣明的听闻。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广开言路) 留下的美德。 随意看轻自己 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先帝创立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然而侍卫的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向的将士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优待,想报效给陛下。(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势,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劝谏的道路。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联系课文注释,口译第一自然段 。 三、思考: 诸葛亮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此段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蜀国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形势: 先帝崩殂、创业未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危急存亡 条件: 侍臣不懈、志士忘身(原因:追殊遇、报陛下)——内外有利 建议: 开张圣听(目的:光遗德、弘士气)
第一段分析 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先帝崩殂 不利 危急存亡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诚宜…… 不宜…… 不懈于内 (正反) 追殊遇 报陛下 有利 忘身于外 返回
第二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pǐ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pǐ 提拔 表扬 批评 惩罚 触犯 干坏事 偏义复合词,不同 条令 显示 公平 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论,判定。 严明 治 偏袒,有私心 刑赏之法不同
宫里的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第二段分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严明赏罚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返回
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yī weì 忠诚无二 志向 思想 选拔 我 给予 因此 提升 挑选 全部 Zī,咨询 bǐ,补 同“缺”,缺点 一定能 疏漏 增益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他们,然后再去实行,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四段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 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 睦,优劣得所。 明达,通晓。 建议,推举 行,háng,军队 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以前试用过他,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拿来问他,一定能让将士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第五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疏远 西汉,东汉 亲近 兴盛 倾覆,灭亡,衰败。 忠贞 没有不 为国而死的气节 ,(以死报国) 优秀 数着日子,(为时不远) 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叹息,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诸葛亮又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如何具体实行?为什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内外异法”的原因是什么?
在第3、4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举荐他们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如何使用这些人?分别会有什么效果?
建议: 开张圣听(目的:光遗德、弘士气) 赏罚分明(原因:宫府一体,不宜异法。措施:付有司论,刑作奸犯科,赏为忠善者。) 亲贤远小(用人:郭费董,良实忠纯,先帝简拔——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向宠,淑均善战,先帝称能——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一建议?“此事”指的是什么?汉室兴盛指日可待的条件是什么?
建议: 开张圣听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原因: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
第三四五段关系 (亲贤远侫) 亲贤臣,远小人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荐贤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先汉兴隆 引教训 正反 历史教训 后汉倾颓 亲小人,远贤臣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返回
第六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名声远扬。 平民 亲自 耕种 苟且保全 地位、身份卑下,见识鄙野。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因此 有所感而激动 于是 答应 奔走效劳 恰逢 危难 “以当世之事咨臣”的倒装 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从那时以来。 “有” 同“又”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求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向我咨询当今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奉行使命,那时以来二十一年了。
在第6段,诸葛亮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是什么?在南阳时他的志趣是什么?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语句高度概括了他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第七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攘(ràng),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 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死 托付 白帝城托孤 早晚 没有成效 损伤 明察 泸水,即金沙江 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草 。 激励率领 全军 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希望 竭尽 攘(ràng),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职责 权衡 好坏 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舞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我愿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臣恶人,兴复汉室,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提出忠心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诸葛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语句表明北伐的时机成熟?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六七段逐句分析 第六段 第七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返回
第八、九段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 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 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功效 怠慢 发扬圣德的忠言 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征询。 深切地追念 彰:揭示。咎:罪过。 自行谋划 正确建议 考察采纳 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不知该说什么。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没有完成,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谋划国家大事,询问治理国家的好方法,体察采纳正确的意见。陛下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篇表文我流着泪,不知说了什么。
最后两段,在治理国家方面,诸葛亮希望刘禅自己做哪些事情?“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包含了哪些思想感情?
从全文看,诸葛亮主要给刘禅提了哪三条建议以及他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诸葛亮出师的目标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诸葛亮为什么回顾与先帝创业的历史?
第八、九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标点符号不能改 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 刘禅反感。 返回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课堂小结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1 一 2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侫 6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1 一 2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侫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二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三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分析课文: 出师表 议论叙事抒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帝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形势分析 论述透辟 句句在理 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提出建议 晓 之 以 理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 言词恳切字字有情 追述身世表明忠贞 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动 之 以 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说话不恰当。 不知道说些什么。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
成都武侯祠对联匾额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此诚:的确 2、开张:扩大 3、失义:恰当 4、痛恨:遗憾 5、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6、猥自: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7、感激:感动 8、奖率:鼓励 9、庶竭:但愿 10、涕零:眼泪
词类活用: 1、恢弘:发扬扩大(形容词作动词) 2、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名词) 3、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形容词作动词) 4、不毛:长草(名词作动词)。不毛:不长草的地方(动词作名词) 5、北定:向北(名词作状语) 6、奸凶:奸臣恶人(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 1、道:中道(道路),善道(道理)2、于:于内、于外、于昔日、于南阳、于乱世、于诸侯、于败军、于危难(在),于陛下(给),于桓灵(对),于草庐、于旧都(到) 3、以:以光、以昭、以遗、以彰、以咨诹(来),以塞、以伤(以致),是以、不以(因为),以咨之、以当世(拿),以大事、以讨贼(把)
4、遗:遗德(留),以遗(给予) 5、为:俱为(是),为忠善者(做),为督(当) 6、论:论其(判定),论此事(谈论) 7、行:施行(实行),性行(品行),行阵(行列) 8、益:广益(好处),损益(增加) 9、所以:所以兴隆、所以倾颓(……的原因),所以报(用来) 10、效:不效(有成效),之效(任务)11、言:忠言、之言、雅言(说的话),所言(说)
成语: 1、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贬义词) 2、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贬义词) 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贬义词) 4、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褒义词)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一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佞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二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一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佞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二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抒发感情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 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理解练习: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聪明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聪明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复习检查: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语句: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语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5.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课外拓展: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你知道吗?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东和:东和东吴 六出:六出祁山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文章学习拓展 一、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
表 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基本特征之一——以情动人
文言积累 一、一词多义: 1)道:① “中道崩殂” 道路 ② “咨诹善道” 道理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1)道:① “中道崩殂” 道路 ② “咨诹善道” 道理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3)为:① “俱为一体” 是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③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4)论: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 ②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二、古今异义词: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不论 6)行:① “然后施行” 实行 ② “性行淑均” 行为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 7)益:① “有所广益” 益处 ② “至于斟酌损益” 增加 二、古今异义词: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古:精通;今:流畅 3、晓畅军事:晓畅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非常恨 5、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见识短浅今:行为卑劣
6、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古:感动奋发今:感动感谢 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实在 今:诚实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表转折,却 ② “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中心语,表修饰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③ “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对 ④ “还于旧都”:到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从而 ③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至 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注释: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智慧化身 忠臣楷模 一代贤相 两袖清风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禀赋八斗雄才 虽九 死无悔 十里堂众生 评说 陨落 面楚歌 五丈原长星 智慧化身 忠臣楷模 一代贤相 两袖清风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禀赋八斗雄才 虽九 死无悔 十里堂众生 评说 陨落 面楚歌 五丈原长星 打造三分基业 终四
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三 顾 茅 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听徐庶 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 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 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 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 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 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 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 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 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 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于是后世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 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 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 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 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 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 著名的《隆中对》。 三 顾 茅 庐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 舌 战 群 儒 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 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 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 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 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 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 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 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 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 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 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 驳得有口难辩。 舌 战 群 儒
草 船 借 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 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 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 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 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 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 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 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 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 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草 船 借 箭
借 东 风 “群英会”蒋干盗书,中了周瑜借刀之计,曹操错斩了蔡瑁、张允。曹操悔恨之余,派蔡 瑁之弟蔡中、蔡和来诈降,周瑜已发现其诈,遂将计就计,把二人留下。瑜并与东吴老 将黄盖定下诈曹营的苦肉计。孔明借箭回营,周瑜设宴庆贺。席间谈论军事,黄盖故意 坚主降曹;周瑜佯装大怒,责打黄盖。黄盖被打后,请大夫阚泽去曹营下诈降书。曹操 发觉信中有诈,欲杀阚泽。但阚泽机智镇定,从容对答。这时,蔡中、蔡和将周瑜打黄 盖的消息密报与曹操。操遂允许黄盖投降,但仍不放心,故命蒋干再次过江,打听实信。 周瑜与孔明早已决定用火攻曹营,现闻蒋干又来,急召庞统定下连环计。蒋干一到周营, 便被周瑜发往西山茅庵。他夜间出门闲游,遇见庞统。统故意说周瑜不能容人,蒋干劝 说庞统归曹。二人连夜潜回江北。庞统劝曹操将满江战船,一列列地连锁起来,以便不 惯乘船的北军也能水战,操大喜。战船钉锁已毕,曹操以为此番顺流而下,必灭东吴。 在江中大宴诸将。时月上东山,将士云集,曹操顾盼自雄,横槊赋诗。周瑜见曹操中连 环计,江台观望,十分得意,也以为此番必可破曹了。不料一阵西北风将他惊醒,吴军 位于东南,曹军位于西北,这时候若用火攻,必烧自己而不能破敌,遂忧虑成疾。鲁肃 见主帅卧病,求计于孔明。孔明伪言自己会医病,写了一张“病源”给周瑜,“欲破曹兵, 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看,病体豁然而愈。孔明自言能把东风借来。 请周瑜为他在南屏山筑台祭风。至甲子日,东风果然大作。周瑜原已派将士埋伏山后, 单等东风一起,就将孔明杀死。可是孔明见东风一起,却悄悄地逃到江边,那里早有大 将赵子龙奉命备好船只,迎候孔明回转夏口。 借 东 风
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 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 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 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 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 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 , 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 , 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 告 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便 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 东 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 攻 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 “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三气周瑜
三气周瑜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 白 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 “孔 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 羽、张飞、 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 复裂,从马上坠 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 周瑜 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队上 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 截住水路。”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 军乘 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 已活不长 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 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孙权得知周瑜病故,放声大哭。按周瑜遗嘱,命鲁肃为都督。 三气周瑜
空 城 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 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 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二 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 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 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 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 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 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 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 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 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 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 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 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 城 计
七 擒 孟 获 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 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 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 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 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 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 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 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 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 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 七 擒 孟 获
七 擒 孟 获 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七 擒 孟 获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
七 擒 孟 获 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 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 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 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 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 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 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 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 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 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七 擒 孟 获
《出师表》 诸葛亮 * 听录音 整体感知课文 * 疏通字词 正音释义 * 给下列字注音 崩殂( )陟( )罚臧( ) 否( ) * 听录音 整体感知课文 * 疏通字词 正音释义 * 给下列字注音 崩殂( )陟( )罚臧( ) 否( ) 恢弘( )庶( )竭驽( )钝( ) * 解释下列成语 妄自菲薄——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 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出师表》 诸葛亮 hóng cú 诚心地再三地邀请 计算着日子来等待 随便 地看不起自己 shù zhì zāng nú dùn pǐ
分析 讨论 理解 判断 一、表文中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势? 二、据此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哪三条建议? 三、为什么亲贤远佞的建议最重要? 分析 讨论 理解 判断 一、表文中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势? 二、据此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哪三条建议? 三、为什么亲贤远佞的建议最重要? 四、诸葛亮向后主推荐哪些贤臣? 五、诸葛亮在表文中表达了什么政治愿望?
如何看待诸葛亮 ——郭沫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 千古贤相 智慧化身 忠义之士 悲剧英雄 ——郭沫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如何看待诸葛亮
诸葛亮故事新编 1、非典三国 (连梦心) 8、诸葛绝密日记 (李明) 2、由诸葛亮想到的 9、我看诸葛亮 (贾翠华) (马姣) 1、非典三国 (连梦心) 2、由诸葛亮想到的 (贾翠华) 3、穿越 时空的专访 (陈默) 4、诸葛亮的自白 (张俊芳) 5、致诸葛村夫之妻的信 (朱玲) 6、诸葛亮传 (朱梦燕) 7、《草船借箭》动画 8、诸葛绝密日记 (李明) 9、我看诸葛亮 (马姣) 10、话说“孔明灯” (张龙杰) 11、诸葛亮的过失 (胡睿) 12、《出师表》感悟 (聂作平) 13、诸葛丞相追悼词 (梁洁) 14、《吓退雄兵》动画 你想看吗? 你想看吗? 你想看吗? 你 想看吗? 你想看吗? 你想看吗? 你想看吗? 你想看吗?
非典三国——诸葛亮 大雪覆盖了一切,到处白茫茫的。刘备听说南阳卧龙冈有一位高人叫诸葛亮,很有才干,就决定亲自去拜见他。 一路上,关羽、张飞谁也不理大哥刘备。“喂,你俩有没有搞错?还说什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呢?我只不过忘了带口罩,你们就不理我。”刘备一脸不高兴地说。 到了诸葛亮住的地方,张飞像贼似的在周围东张西望了好一阵子,又吹了一声口哨,关羽、刘备走了过来。“大哥,依我判断这里没有非典疑似病人。”刘备和关羽长出一口气。“喂,你们是干嘛的?”门口的一名小童穿一身“太空服”头戴一顶防毒面具小心地问。张飞说:“小孩,通报你家主子,说刘皇叔要见他。”小童跑了进去。一会儿又出来说:“你先测体温,再申请一张健康证明就行了。”申请了两次没有成功,张飞、关羽满脸不悦。刘备从身上拿出一个红包递给小童。小童说:“嗨,都是自己人,别客气了。”说着把红包放进了口袋,第三次申请成功了。 刘备进去见诸葛亮躺在一张长椅上,身后一位艳丽的小姐正给他按摩,旁边桌上放着水果。诸葛亮眯着眼说:“刘先生,你坐。”刘备坐下问:“你可愿意为兴复汉室而效力?”诸葛亮说:“好啊,不过你得多找美眉陪我,不然我会想家的,另外,美元?”“好,一言为定,”刘备说道。后来他们谈了些政治内幕、军事情报、商业机密以及天下美女的事情,刘备就起身告辞了。 后来,诸葛亮助刘备渐渐兴起,惹得曹操、孙权看不下去,常常用美女引诱诸葛亮叛变。尤其是孙权,身边美女如云,就想设下美人计诱惑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答刘备非典时舍命“三顾”之恩,便劝刘备趁机和孙权联姻。孙权这边的大臣不同意,诸葛亮决定亲自出马舌战群儒。 在辩论会上,诸葛亮先谈了非典危害、潜伏情况,又谈了曹氏集团SARS计划,最后又讲了患者得病后的症状。把那孙权和众大臣吓得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紫,最后,诸葛亮一咳嗽,把他们吓得半死,当即签了约。“孙刘联盟”随即告成。 非典后期,司马懿带了十万人去活捉诸葛亮,偏偏诸葛亮已将大军派出,只留老弱残兵镇守。等诸葛亮得到消息,跑也来不及了,只好穿上他最值钱的鹤氅,带上他最珍贵的纶巾,抬着一张七星牌古琴,来到城楼上。他凭栏而座,焚香操琴,优美的旋律伴着《同一首歌》在非典肆虐后的大地上飞扬。司马懿先头部队来到城下,被琴声吸引凝神静听。司马主帅到后大吃一惊狠狠地说:“诸葛亮别装神弄鬼,今天我非活捉了你不可。少给我来这空城计,我都知道了。”说着拿出一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晃了晃。诸葛亮吓得满身是汗,手脚直抖。司马昭军旗一挥,要带兵杀进城去,只见诸葛亮“阿——嚏——”打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快跑。”司马二人一声令下,方圆百里无一人。司马懿回去后常常自慰地说:“那天要不是我跑得快,回来非被曹操给隔离了不可。” 这就是诸葛亮非典时期有名的三次传奇:“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和“空城计”。 返回
《出师表》感悟 然而,篇首的“臣亮言”三字,又无情地表明了 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恍然,错觉那是一个远行的父亲对留在家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然而,篇首的“臣亮言”三字,又无情地表明了 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从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危机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规劝,诸葛之心可谓人神共鉴。其一生擒孟获定南方,出祁山伐中原,的确做到了他所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自己一生苦心扶持的蜀汉王国,在他死后仅二十来年,就败在了自己曾给予了无限希望的君主刘禅手上, 刘禅的平庸无能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人所共知的,连先主刘备临终向诸葛托孤,也不得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的意思似乎是说,如他的儿子刘禅不能胜任的话,诸葛亮可自己做蜀国之君。不少人读书至此,都称赞刘备的宽宏与气度。实则大缪也!这一招正是刘备把诸葛亮推向死心塌地地为他的傻儿子卖命的一条毒计。以刘备一生之虚伪狡诈,安能不知诸葛亮知识分子气质中的那种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岂不知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备这一欲擒故纵的手法便使得诸葛亮决不敢动废主自立的心。这时,诸葛亮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言讫,叩头流血。 从此,以诸葛亮之智、之聪、之能,竟不得不听从与刘禅之蠢,之愚、之笨,从此,一代贤相为了君臣父子那套鬼花样,竟把自己卖给刘家王朝,把自己的命运绑在一个平庸王朝的战车之上。设若当初诸葛亮不为愚忠思想所有,则贤主而尽其能,甚或自立为蜀中之主,三分天下究竟归谁之手,亦未可知也。 返回
诸葛丞相追悼词 伴随着五丈原的萧萧秋风;伴随着无力统一汉室的绵绵长恨;伴随着对后主的悠悠牵挂,你不情愿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54个春秋,对于担负社稷之任的你,即使再延长一两倍,也不会是那么的充足。常年的南征北战,鞍马劳累;常年的焦虑,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常年的日夜操劳,耗尽了你的心血和智力。“志殃身歼军务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你的履历表上所填的充满感叹而又无不惋惜的一句话。 那是豪杰辈出的年代。而你,更是这些英雄豪杰中的佼佼者。 你很明智,没有选择当时已“谋臣如云,武将似雨”的一代奸雄曹操,也没有去寻择“雄踞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是把目光投向那位名播九州兵微将寡相对仁厚的刘备,因为着这更符合“良臣择主而事”的标准,更何况他的政治抱负与你的又是如此合拍,“相见便若平生”于是在长久的蛰伏中已熟谙韬略的你在被三顾之後终于出山了,其实你年方三九。 你的出山使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从此,漂泊四方行踪不定的刘备,终于可以微微地松一口气了。他的实力也逐渐列于那些实权在握的列强之中。 你总是以胜利者的形象出现。绝代的智慧是你的资本。博望用兵,初出茅庐的你使十万曹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舌战群儒,面对东吴群臣,你风流潇洒,应付自如;三气周瑜,面对劲敌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七擒孟获,为平定边患你深入险地,刚柔兼济。 伴随着刺骨寒风,就在这危难关头,就在这天下大乱,三分未定的形势下,您与世长辞。您的去世,令刘阿斗确实是扶不起来了,您的去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幸的梦。 智者的化身,忠臣的楷模——诸葛亮,愿你永远安息。
时尚辩论 “诸葛亮”式班主任、“刘备”式班主任、“刘禅”式班主任哪一个更好?
蜀相 (杜甫)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考文言文考点 1、能正确诵读文中的句子 2、能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和句段篇的大意 3、正确默写、翻译。
中考链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臣本布衣 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①臣本布衣 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④深入不毛 不毛: 2、解释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按要求填空: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 [1]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 [3]先帝遗诏中“ , [1]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 [3]先帝遗诏中“ , 。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危难之间 苟全性命于乱世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4、理解填空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反复陈说的一条,其内容可概括为 ________ 亲贤远佞
5、文中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句子是哪一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非常恨。 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布的衣服。
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扩大 开张 店铺开业 通晓、熟悉 晓畅 明白通达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眼泪 古义: 今义: 涕 鼻涕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重任。 实现、完成。 感动,激动。 感谢。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表余数。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介词,把。 介词,因。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以。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 薄纸(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 堵塞( ) ⒊行 行阵( ) 性行淑均( ) ⒋否 陟罚臧否( ) 是否( ) ⒌遗 以遗陛下( ) 遗失( ) bó báo sè sāi háng xìng pǐ fǒu wèi yí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⒍由是感激 贫困衰弱 特殊待遇 发扬光大 痛心遗憾 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感动激动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礻韦、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 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