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西方美术欣赏 古希腊美术
古希腊美术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人掀起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潮,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创造了众多精美之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术遗产。 他们最先创造了美术的概念,形成了美的理想,超越了历史时空,影响了西方后世数千年得美术发展。
古希腊美术形成繁荣的原因 一、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民主自由的环境,其所提倡的强健体魄与完美心灵像结合的公民素质标准,成为美术创造的理想形象。 二、商贸与航海的发达使希腊人得以接触与隔海相望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化,从中汲取营养。 三、希腊神话为希腊美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而且其“神人同形同性”的观点使美术家在人性的基础上表现神性,使艺术与生活脉络相通。 四、希腊温和宜人的气候使希腊人热衷于户外运动,运动员的裸体竞技使美术家较早领悟和表现人体之美。
在美术史上,通常把古希腊美术大致划分为四个分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艺术作品为几何纹风格的陶瓶,用于敬神和陪葬;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故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主要是瓶画和神庙建筑。瓶画有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建筑已确定下两种主要的柱式: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雕刻,受埃及艺术程式化的影响,其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称为“古风的微笑”。浮雕也很发达。 3、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繁荣期。建筑,雅典卫城。雕刻,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鼎盛。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希腊文化随亚历山大的扩张而向东方传播、交融。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来命名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1、 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来命名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荷马时期又称为几何风格时期,前后共计500余年。它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期,也是希腊神话的形成期。由于南下的多利安人没能够直接承继迈锡尼文化,因此这个阶段的美术作品显得十分贫乏,仅仅局限于一些小雕像和几何形风格陶器。在当时,陶器多被用作日常生活、祭祀、存放骨灰或随葬用具,造型朴素、雅拙,线条简洁、圆润。《迪比隆陶瓶》是几何纹样风格的典型代表,整座瓶子造型匀称,质地细腻,瓶上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还有简单的人形。不过,这些人物造型简单,像是剪影。 迪比隆陶瓶 荷马时期
《赫拉克勒斯与萨提洛斯》公元前750年,高 11.3cm,青铜 ,纽约 爱托玻利坦美术馆,荷马时期,雕塑
《赫拉克勒斯与萨提洛斯》荷马时期的雕刻主要是供祭祀和随葬用的赤陶和青铜小雕像。《赫拉克勒斯与萨提洛斯》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负盛名的英雄和大力士;萨提洛斯是神话中最低级的林神,专司丰收,在神话中把他描写成懒惰、淫荡的半人半兽的怪物。小雕像的造型单纯简练到几何化,形象裸体,有意突出性特征,可见是氏族社会性崇拜的延续。形象虽然简练但并不呆板,富有动态感和情绪传达。萨提洛斯双手拉着赫拉克勒斯好像在说些什么,很有人情意味。
2、 古风时期 古风时期是指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美术阶段。它是希腊美术的形成期。 2、 古风时期 古风时期是指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美术阶段。它是希腊美术的形成期。 此阶段的希腊美术虽然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仍留有古埃及美术的痕迹。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和瓶画。在古希腊的建筑中,神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除了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以外,有时还被作为社会活动和商业贸易的场所。这种功用决定了神庙的基本形制应当为围柱式,建筑四周均用柱廊环绕,以便于人流的疏散。 在雕塑中,人物往往表现为正面直立的僵硬姿态,而且无论男女都带有一种永恒的、千篇一律的微笑,人们把这种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 以后,自然形态开始渗透到雕塑和瓶画之中,古希腊人开始在视觉的基础上观察和表现对象,追求通过外在美去感染人的心灵。
古希腊的三种基本柱式 古风时期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古风后期,希腊人最终创造出较为完美的人物雕像。如在男性人像上,一般以健壮的人体为表达对象,强调肌肉的力度,希望达到圆雕的整体效应,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譬如《驮小牛者像》,刻画细腻,手法娴熟,极具生活情趣,较之以往已大大进步。
《驮小牛者像》这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雕的是一位体格壮健的青年牧人,肩驮一只可爱的小牛犊,大概是奉献给神灵的,也许是逗着玩的。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题材。人物发式还存有一点装饰性,眼睛是凹陷的洞,在光影下显得大而黑,很有神韵。小牛绕着青年的颈项,亲密地伏于肩上,他用双手紧握小牛的前后两条腿,小牛像孩子一般听话温顺。人物全裸体,露出强健的肌肉,大理石打磨得光滑而富有肌肉的弹性感。 驮小牛者像,公元前560年,高 165cm,大理石,雅典 阿克罗波利斯美术馆,古风时期,雕塑
《弓箭手》 公元前490年,420x1500cm,大理石,慕尼黑 州立古代雕刻馆,古风时期,雕塑
《弓箭手》这是阿淮亚神庙东面山墙群雕中的一件引弓射箭的战士跪射姿势,又名叫赫拉克勒斯。在这件雕像和前面奔跑的战士雕像中,姿式动作十分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临战时的动作姿势。人物的面部表情已与紧张的战斗相一致,原有的“古风式微笑”已经消失了,这个变化表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突破了程式化,更接近生活真实。这是一件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作品。
《濒死的战士》 公元前490年,长 185cm ,大理石,慕尼黑 州立古代雕刻馆 古风时期 雕塑
《濒死的战士》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筑装饰雕刻是埃癸那岛上的阿淮亚神庙的山墙雕刻。阿淮亚是神话中的女神,原称布里托玛耳提斯,她是猎人、渔夫和航海者的保护神。神庙的东西两面山墙呈三角形,都置于雕像装饰,山墙中间位置高,人物取立势;两边低,人物处理成跪卧姿势。整个画面是描写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中间站立的是雅典娜。两边人物组合向着中心,人物的动作都很真实地表现了临战姿态,自然生动,人体的解剖关系也比较正确。在西山墙的群雕中,仅有的古风式微笑尚残留在人物的面部,显得与战争气氛的不协调。 《濒死的战士》是东山墙中的一件,创作年代迟于西山墙,所以人物面部的“古风式微笑”几乎消失,雕像显得更为生动、真实。
《雅典神殿雕刻》 公元前520年,等身大小,大理石,雅典 阿克罗波利斯美术馆,古风时期,雕塑
《雅典神殿雕刻》在雅典卫城出土的多件女子雕像,她们都是着衣的。这一尊女子雕像被称之为《握着蛇的女子》。在这尊作品中看得出雕刻家对人体有进一步的认识,人体的比例正确,在身着爱奥尼亚式的紧身上衣外面,还有柔软而华丽的外套和披肩,繁复的衣褶处理成一条条很有韵律的波浪线,与雕像的头饰和垂在肩胸的发辫上下呼应,相映成趣,使整个雕像显得华丽而和谐。
《女子像》 公元前530年,高 117cm,大理石,雅典 阿克罗波利斯美术馆,古风时期 ,雕塑
《女子像》古风时期的女性雕像都是立像,姿势比较古拙,都着衣未见裸体。女性雕刻的探索除人体的结构外,着重于透过有质感的衣服去表现女性的人体美。这尊雕像正面站立,是一件风格优美的全身像,动态端庄,身穿多利亚式无袖上衣和长裙,形体简练概括,透过衣裙仍能隐见女性人体美,发式仍带有古埃及装饰程式化。面部刻画很出色,那动人的微笑不同于一般公式化的“古风式微笑”,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微笑之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头发梳成流畅的发辫,成对称式的垂于双乳两侧,不但自然优美还富有柔软质感,这使人物更加真实感人。
《阿波罗像》 公元前530年,高 192cm,,青铜,希腊 国立考古博物馆,古风时期,雕塑
《阿波罗像》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他目向下视,两臂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掷骰子 》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掷骰子 》是绘制在一件双耳陶瓶上的,陶瓶上标明绘制者叫欧克塞基。这是一件黑绘作品。作者欧克塞基是阿堤卡有名的瓶绘艺术家。 这幅画描绘的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两个英雄正在账中掷骰子的情景。虽然两个人仍是以严格的侧身像来表现,而且眼睛也呈正面状,但身体的姿态已脱离了埃及样式,手臂也更自然生动
3、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这一时期,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现存的作品和遗迹来看,雕塑和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这一时期的雕塑通过表现瞬间的永恒完美,表述了古希腊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各种真实的生活和美丽的梦想。并且在对这种理想状态的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他们还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同时,建筑艺术也于石质材料中找到了归宿,它们不仅补充了雕塑在充当美的范本时的不足,还进一步奠定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坚实基础。雕塑技法在古典时期发展得极为充分,其发展的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古典初期、古典盛期和古典后期。
古典初期,也就是从古风阶段向古典阶段过渡的时期,大体上相当于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 《海神波赛东》是为了纪念希腊人的一次胜利而制作的。 该像右手持三叉戟(已失),左手前伸,右脚略略抬起,重心前倾,落在左脚,作投掷状,甚为勇猛,直现无畏精神。至于比例结构,精确至极,整个人体显得自由、舒展、洒脱。同出土于德尔非阿波罗神庙的《驾车者》青铜像相比,这件作品在技法上已进入了成熟阶段。 《海神波赛东像》
雕像人体结构准确, 隆起的肌肉符合解剖学原理,这是“严谨风格”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品。它造型完美,动作矫健而富有变化,显示了希腊雕刻艺术的成熟。 《海神波赛东像》从古典时期表现“古风微笑”转变到表现运动,大约经历了30年,代表作是1928年在优卑亚岛北端阿尔提美西昂海角附近海域中发现的,被称为海神的《波赛东》青铜雕像。称这尊高2.09米的巨像为海神波赛东是有道理的。公元前480年,希腊海军曾在这个海域同波斯海军经过激战获得第一次胜利。当时执掌海上大权的正是海神波赛东,所以这一雕像很明显是希腊人为敬奉海神而作的。希腊人敬畏神祗,尤其是在战事频繁的非常时期,他们出征前必定祭祀,祈求神灵的保护。希腊是个多神教的国家,每个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但是希腊人决没有埃及人那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他们在给神灵筑起神圣祭坛的同时,又一块一块地抽掉它的基石,使神与人合而为一。 雕像人体结构准确, 隆起的肌肉符合解剖学原理,这是“严谨风格”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品。它造型完美,动作矫健而富有变化,显示了希腊雕刻艺术的成熟。 海神波赛东像,公元前460年,高 209cm,青铜,雅典 国立考古博物馆,过渡时期,雕塑
德尔斐的驾车人,公元前478年,高 180cm ,青铜 ,德尔斐考古美术馆 ,过渡时期,雕塑 《德尔斐的驾车人》 1896年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废墟中出土了这件驾车人雕塑。这是一组四马战车青铜像的一部分,原是皮西昂竞技会上一个优胜者奉现给阿波罗神庙的。 驾车人的雕像与真人相等(高1.8米),这是一位充满生活真实的年轻人形象,身着短袖长衫,束一腰带,右手拉着缰绳,出神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庄严肃穆的表情和稳重有力的形体,表现了这时期雕刻的“严谨风格”。人物形象接近真实,长衫柔软褶纹垂挂自然、疏密相间有变化,只是姿态有点呆板,全身像个圆柱体。从这尊雕像的雕刻和青铜铸造的技术上看,已有很高水平。 德尔斐的驾车人,公元前478年,高 180cm ,青铜 ,德尔斐考古美术馆 ,过渡时期,雕塑
刺杀者群像,公元前475年,高 195cm,大理石,拿波里 国立考古博物馆,过渡时期 ,雕塑 《刺杀者群像》又名《诛戮暴君哈莫狄奥斯与阿里斯托吉顿》。 哈莫狄奥斯和阿里斯托吉顿是公元前514年诛戮暴君希巴克斯的两位英雄。为表彰他们的业绩,在雅典广场上为他们建立纪念性雕像,据传这是雕刻家克里蒂乌斯和内西奥特斯所作。这是一件由两人组成的具有强烈动势的作品。特别是哈莫狄奥斯的右臂高举过头,构图很有气势。虽然人物的脸部表情与所表现的情节似乎还不太协调,但在表现自由而又激烈的动作上又向前发展一步。 刺杀者群像,公元前475年,高 195cm,大理石,拿波里 国立考古博物馆,过渡时期 ,雕塑
《里切亚青铜雕像》 公元前460 - 450年,高 198cm,青铜,国立博物馆,过渡时期,雕塑
《里切亚青铜雕像》这尊被西方学者称为“近五百年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的青铜雕像。 因为是在意大利南部里切亚市附近海域发现,因此而得名。经研究确认这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的雕刻作品。根据古希腊的运动员不留胡须也不戴头盔的习俗判断,确认它是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有人称之为“青铜武士”。铜像的牙齿和眼圈是用银镶的,嘴唇、头发等是用铜镶贴,眼球是象牙制成,铸造工艺十分高明。人体雕塑精美,技巧娴熟,不仅表现在雕像的整体形象,而且表现在每一个局部。关于雕像出自哪一位大师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菲狄亚斯,有人说是毕达哥拉斯。
维纳斯诞生,公元前460年,高 104cm ,大理石,罗马 国立博物馆,雕塑。《路得维希宝座浮雕》又名《维纳斯诞生》是宝座背面的装饰浮雕,描述了阿芙罗狄德从海中出来时的情景,两边为水泽女神。构图平衡,人物动作舒缓,衣纹刻画在技巧上达到了极致,观者似乎能感受到肌肤的柔软以及水质的细腻。
哀伤的雅典娜 公元前470年,高 48cm ,大理石,雅典 阿克罗波利斯美术馆,雕塑 《哀伤的雅典娜》这是1888年在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发掘的一块浮雕板,上面雕刻着头戴战盔,手持长矛而立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形象。因为雅典娜姿式是倚矛而立,故称《倚矛的雅典娜》,她表情哀伤,也有人称《哀伤的雅典娜》。 这块不大的浮雕,雕刻技巧相当高明,不仅人体比例表现准确,而且还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雅典娜的姿态自由舒展而优美,实在就是生活中一位高贵少女的情态。它预示着古典盛期雕刻艺术的到来。
《赫格索墓碑》赫格索墓碑是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许多墓碑中最杰出的一块。希腊贵族和平民死后都有建墓碑的习俗,碑上雕刻的大多是向死者告别的场面。在这块碑上雕的是死者的形象。死者赫格索是普勒库赛斯的女儿,科罗依博斯的妻子。她坐在椅子上,仆人打开首饰箱让她挑选手饰。这件浮雕并没有使人想到死亡,已故女子尚在人间,和人们一起生活,只不过显得柔弱一些,好像支持不住,只好坐着。在主仆之间表现了一种若即若离、委婉动人的表情,令人感动。它体现了希腊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很理智和冷静的。 赫格索墓碑,公元前410年,高 158cm,大理石,雅典 国立考古博物馆,古典时期,雕塑
《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作者姓名不详,这是神庙山墙上的高浮雕的一部分,类似圆雕。尼俄柏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王后,她为生有7个儿子和7个女儿而自豪,因此嘲笑神后勒托只生一男阿波罗、一女戴安娜(日神和月神),结果遭到报复,太阳神和月神射杀死她全部儿女,这是她最后一个女儿中箭时的残景,成了痛苦和悲伤的化身。雕像表现中箭时的痛苦神态,几乎全裸身体的动势足以表明痛苦,但面部却很平静,这正是古希腊美学特征:不表明因痛苦而扭曲的面容,只表现美,体现出静穆的伟大。裸体造型表现了匀称、和谐和丰满的人体美,与繁密的布单褶纹形成单纯与复杂变化的对比美。 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公元前430年,高 149cm,大理石,罗马 国立博物馆,古典时期,雕塑
《阿瑞斯》阿尔卡美纳斯 公元前430年,高 212cm大理石,巴黎 卢浮宫,希腊,古典时期,雕塑
《阿芙洛狄德》 公元前370年,高 182cm,大理石,拿波里 国立考古博物馆,古典时期,雕塑
《掷铁饼者》 古典时期 米隆 米隆生活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他不仅精通人体解剖知识,还在创作过程中为冰冷的雕塑注入了活力。《掷铁饼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堪称构图上的典范。人物的动作有力、舒展而又稳定,像一张拉满弦的弓,体现了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丰富了雕塑艺术语言及意念。 掷铁饼者,公元前450年,高 155cm,大理石,罗马 国立博物馆,雕塑。
古典盛期,菲狄亚斯被誉为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他不仅崇尚写实而且技法全面,在风格上追求古典理想美。一生中虽创作大量作品,但传世的并不多。 菲狄亚斯还是帕特侬神庙装饰雕刻的总设计者。这项历时15年的巨大工程包括三个部分:东西三角楣的高浮雕,九十二块间板雕刻以及可以环绕整个神庙的饰带雕刻。其中九十二块间板浮雕完成得最早,但艺术水准普遍不高。相较而言,人物设置,写实技巧均不如东西山墙的雕刻。
《命运三女神》 公元前430年 高 186cm 大理石 雅典 国立考古博物馆 菲狄亚斯 公元前5世纪初至431年 希腊 古典时期 雕塑
《命运三女神》这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顺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 《命运三女神》其视觉效果就让人惊叹。头部虽然已被毁坏,但优美、恬静的姿态,丰满、结实的躯体,纤细、繁复的衣褶,以及简约的轮廓却完整地表达了人生的智慧和理性,并展示了作者对人体结构的精确理解。让人强烈感受到冰冷大理石所包蕴的活力。
《酒神狄奥尼索斯》 菲狄亚斯 希腊 古典时期 雕塑
古典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波利克里托斯在雕塑艺术中开始尝试新的形式语言并拓展了更大的表达空间。变以往平面式的审美角度为多视点的美的追求,充分发挥了圆雕作为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对人的视觉感官刺激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就必然要求雕刻家按比例塑造人体,协调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因此他写了艺术理论《法则》一书,首次提出1:7的人体比例标准,即头部为整个人体的七分之一。 为此,他专门创作了《持矛者》作为他的法则的标本。
《持矛者》或《范本》波利克里托斯 约公元前450-440年 出土于庞贝的罗马复制品 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 在这尊雕像上,古埃及雕像的那种僵持、呆板已荡然无存,而且由于雕像家注意了人体相对肢体和肌肉的紧张与松弛关系而显得轻松自然,富有节奏变化。
《束发的运动员》 波利克里托斯 古典盛期
古典后期,雕塑家利西普斯承继了波利克里托斯的艺术理论,认为头部与人体的最理想的比例为1:8,而且利西普斯还依据这样的尺度制作出大批修长、健壮的人像,彻底改变了1:7时的短而粗的结构。 他偏爱高、瘦、窄臀人物。他的人物除了体魄健壮外,内心世界似乎也更为丰富,性格更为突出。他创作的《挂汗污的运动员》给我们正是这种印象。
《刮汗污的运动员》利西普斯 雕像表现的是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正在用刮板刮去手臂上的汗污,似乎刚刚进行完激烈的比赛。他身材修长,态度从容,造型优美而又具有鲜明的体积感,从任何角度去欣赏都让人觉得十分完美。尽管雕像是静止的,但仍显示出一种似乎有点疲惫的神情,他脸上劳累的表情和全身肌肉的紧张状态,构成了这种疲惫感的鲜明特征。在这尊雕像中,艺术家发挥了特有的雕塑语言,使冷冰冰的雕像在性格上显得十分丰满,表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
《休息的赫拉克勒斯》公元前320年,高 42.5cm ,青铜 ,巴黎 卢浮宫,利西普斯 ,希腊,古典时期,雕塑 《休息的赫拉克勒斯》雕刻家塑造了一位强健的大力士形象,巨人作休息沉思状,全身肌肉坚实有力,人体轮廓鲜明,是一尊占有三度空间的圆雕像。
古典时期雕塑家最大的希冀就是把希腊人的理想完全倾注于写实性的创作之中,并将这种结合视之为一种原动力从而推动艺术的发展,超越现实,最后达到最为和谐的境地。 到了古典后期,即公元前4世纪,这种美学观念在雕塑领域中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倾向: 其一,通过更加成熟的艺术技巧使人体在形式上达到至臻至美的效果,抒发出人性中细腻柔和的感情。 其二,注重面部的刻画,利用人物细微的神情变化表现激情,反映当时社会状态下希腊人复杂的情绪。
《克尼多斯维纳斯》克尼多斯维纳斯,公元前350 - 前340年 ,高 158cm,大理石,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古典时期。 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是抒情风格的代表,他的作品给人以一种沉思冥想而娴雅的女性美。线条含蓄,轮廓模糊,动作舒缓,表情愉悦,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德》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体现,曲线式的动态,标准的身材,端庄的面孔,丰润的肌肤,洋溢着一种地中海气候下特有的自然秀美之气。同时,据记载,这件全裸女人体在古希腊雕刻艺术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后世的影响强烈。
《赫耳墨斯和小酒神狄俄尼索斯》普拉克西特列斯 《赫耳墨斯与小酒神》属大理石原作,表现了赫耳墨斯与狄奥尼索斯之间一种亲密的关系。信使者赫耳墨斯表情隽秀,肌肤柔和,动态呈S形,十分接近女性人体各种特点,全无男性肌骨中应有的力量和刚劲。显然,前期雕塑艺术中所包蕴的雄健有力的艺术风格正逐渐被温柔秀美的艺术样式所取代。
古典时期,希腊艺术家在建筑形式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建树颇多,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和比例以及熠熠生辉的建筑思想。而且这种智慧还突出表现在希腊人对雅典卫城的重建上所展现的那些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兼收并蓄,大胆创新,把艺术和技法巧妙地融于一体。 雅典卫城耸立于海拔128米的山顶上,由帕特侬神庙、伊瑞克特神庙、卫城山门、胜利女神庙等几个部分组成,布局讲究,但并不规整,而是依据地形作相应的处理,显现了希腊人追求自由的民族天性。
雅典卫城之《帕特侬神庙》古典时期
《雅典卫城》之《卫城山门》古典时期
《雅典卫城》之《胜利女神庙》古典时期
4.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是从公元前4世纪末开始至公元1世纪结束,前后共计500多年。 随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不断征讨与扩张,希腊文化向东方蔓延,并与之交流,形成了新的特色,从而撩开了被称为“希腊化时期”的帷幕。这一时期的美术虽然仍保持着希腊的古典传统,但技巧却更为园熟,美术家更注意营造戏剧性效果,追求个性和情绪的表达。 希腊本土地区,古典时期艺术的形象原则与美的观念获得了新的阐释。技巧上的发达使新的自然主义原则应运而生,人的姿态更加自由、随意且合乎情理,同时题材也被拓展,人类表情和活动的全音阶在雕刻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雅典娜》这是一座青铜立像原作,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吞食了自己刚怀孕不久的妻子就患了严重的头痛病,连懂得医道的阿波罗也治不好,于是就叫冶炼神瓦尔刚用斧子劈开他的脑袋看看,突然从中跳出一位全副戎装、手持长矛的女神,这就是雅典娜。她是普罗米修斯用泥塑造了人之后,给人以生命和智慧的女神,她也是古希腊人民最敬爱的女神。在她身上集中了智慧、勇敢和贞洁的美德;还是主宰纺织和手工艺的勤劳女神。她是昌盛繁荣古希腊的象征,也是最大城邦雅典的守护神。 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雅典娜》 ,公元前4世纪,高 235cm,青铜,希腊化时期,,雕塑
《自杀的高卢人》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自杀的高卢人》公元前200年,高 211cm,大理石,罗马 国立博物馆,希腊化时期,雕塑
《垂死的高卢人》大理石复制品, 高约93厘米,现收藏于罗马卡庇托利美术馆,原作为青铜,约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化时期。
约公元前241年, 阿塔罗斯一世打败了中欧游牧民族高卢人的进攻。为此,大批的希腊雕刻家被请来制作青铜雕像以纪念战功,但现在都荡然无存了,只发掘到一些罗马时期的复制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这尊《垂死的高卢人》。 作品表现的是高卢人失败的场面:一个受伤的高卢战士坐在地上,他垂着头,神情中有伤痛带来的痛苦和不屈的坚毅。他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手支撑着地面,左膝弯曲,似乎仍想挣扎地站起来。虽然雕像的原意是炫耀帕加马的战功,但作品中的高卢战士形象却被表达成了一个不甘屈服的英雄,他的表情是激愤的,人们似乎能看到他身上流出的鲜血。雕像深刻地揭示出了一个处于垂危时刻的英雄的复杂情绪,表现出高卢人的勇敢好胜与强悍不屈的精神。在这件作品中,希腊的雕刻家以一种反向的心理刻划敌人的勇猛和顽强,很可能是用以说明战胜这样的敌人是何等困难,从而达到宣扬统治者战功的目的。
《胜利女神像》 公元前190年,大理石,希腊化时期,,雕塑
《胜利女神像》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有活力,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抱鹅的少年 》 公元前3世纪,高 81cm ,大理石,慕尼黑 国立古代雕刻馆 ,波厄多斯 ,希腊化时期 ,雕塑
《抱鹅的少年》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的情景上,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及雕刻技艺的完美高超。
《老妇》 公元前250年,高 92cm ,大理石,慕尼黑 国立古代雕刻馆,希腊化时期,雕塑
《拳击者像》 公元前100年,高 128cm,青铜,罗马 国立博物馆 ,阿波罗尼奥斯,希腊,希腊化时期,雕塑
《拳击者像》这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原作,出自雅典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之手。雕像表现一个在激烈的拳击比赛中间坐下来休息片刻的拳击手,他是位久经拳击比赛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拳击手,形象显得疲劳,从动势和表情上看,他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似乎缺乏信心,但显得仍十分关注赛事,他裸露全身坚实的肌肉,虽然强健,但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在这件作品上显示了高度的写实技巧,人体的动势,隆起的肌肉都符合人体的解剖,不仅外在形体真实,内在精神状态也极其生动,富有人性和生命。他不是完美的神,而是有血肉、有情感的人。
《弄发维纳斯》 公元前100年,高 49cm ,大理石,Rhodes美术馆,希腊化时期,雕塑
《弄发维纳斯》 在希腊化时期,奴隶主阶级及权贵们贪图享乐和感官的审美享受,为迎合这一世俗需要,雕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以维纳斯命名的裸体女性形象,目前留存下来这类裸女雕像很多,统称维纳斯。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的《美第奇的维纳斯》和罗马卡皮托利博物 馆藏的《卡皮托利的维纳斯》两尊雕像的基本造型相似,总体上是模仿《克尼多斯维纳斯》的,只是头部转向左侧,右手抬举护乳,面部流露出高雅的贵族气质。那不勒斯博物馆的《美臀的维纳斯》、罗马国立美术馆藏的《睡着的维纳斯》、巴黎卢佛宫藏的《蹲着的维纳斯》、罗得岛美术馆藏的《弄发维纳斯》,都可以看作是世俗的美女雕像,毫无神性而充满人性和人爱之情的魅力。此外还有《沐浴维纳斯》、《叙拉古的维纳斯》、《昔兰尼的维纳斯》、《巴特列的维纳斯》等。那些女神维纳斯的雕像,无论是站是蹲、是卧是伏、是动是静,雕刻家都尽量追求和突出人体美,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需要。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 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巴黎 卢浮宫,希腊化时期 ,雕塑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 1820年春天,希腊米罗岛上的农民波托尼斯在耕作时发现一座维纳斯雕像,后为法国驻土耳其大使以8000银币购得,献给国王路易十八。国王将雕像转交卢浮宫保管直至今。一百多年来,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 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限:端庄的身材,丰艳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雕刻家罗丹在卢浮宫见到这尊雕像时,惊讶地叫道,神奇中的神奇!她上身赤裸,起伏变化的玉肌似丘如谷,臂部富有肉感的曲线与腰际的浅涡令人消魂,这真实得似有体温的胴体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但仍不失端庄典雅与崇高优美。整个形象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亲切感,雕刻家确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想起菲狄亚斯在巴特农神庙所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到普拉克西特列斯所创造的优美而抒情的人体美。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身长比例接近利西普斯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头与身之比为8∶1。由于8为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1∶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数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希腊化时期曾创造许多维纳斯雕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尊,具有代表性的维纳斯雕像现存还很多。
《拉奥孔》 公元50年,高 184cm,大理石,梵蒂冈美术馆 ,希腊化时期,,雕塑
《拉奥孔》 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座群雕像,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拉奥孔》。 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从美学的高度专论过它的美学价值。莱辛说,拉奥孔的面孔所表现的痛苦并不如人们根据这种痛苦的强度而期待的那么激烈,在拉奥孔的形象上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在于: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时显示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为的是不影响美。莱辛认为,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极度苦痛情况下的扭曲变形同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雕刻家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变丑。希腊雕刻在形式表现上力求化丑为美,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希腊化时期的美术是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古代罗马美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