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結構 1.以第一級產業人口為主,中國仍未進入工業化社會 2.工業發展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
※工業發展與工業區位 time 政策 工業類型 工業區分布 計 畫 經 濟 期 再分布工業 重工業 (鋼鐵機械) 內陸比例↑ 原料、交通 大躍進 (機械加工) 全國鄉村 重建經濟 輕重並重 沿海內陸並重
※工業發展與工業區位 time 政策 工業類型 工業區分布 改革開放 輕重工業 集中三大經濟圈 西部大開發 資訊科技計畫 原料開採 資訊工業 1980~ 改革開放 輕重工業 集中三大經濟圈 1990~ 西部大開發 資訊科技計畫 原料開採 資訊工業 西部內陸省分 北京、上海
※新發展的工業區之區位條件 一、經濟特區~以廈門為例: 深水良港、廉價勞工、政策優惠 僑鄉、鄰近台灣 二、沿海經濟開放地帶~以長△為例: 深水良港、廉價勞工、政策優惠 僑鄉、鄰近台灣 二、沿海經濟開放地帶~以長△為例: 市場廣大、交通便捷 高級優秀人才吸引、 外資技術大量流入
2006 年中國三大經濟圈生產值 地區 GDP(億元) 每人平均GDP(元) 長三角 47,754 33,290 珠三角 26,204 28,164 環渤海 55,218 23,869 資料來源:2006 年中國統計年鑑
歷年臺商在長三角投資的內需產業(食衣住行育樂) 2006 ●亞都麗緻飯店到蘇州開設飯店「Hotel One」 2005 ●永慶房屋進軍上海 ●彩唐(林莉婚紗進駐上海) ●夏姿上海外灘旗艦店開幕 ●英華達在上海開設第一家OK WAP 專賣店 2003 ●亞力山大到上海新天地開店 ●王品台塑牛排到上海開店 ●燦坤中國首家店在上海開幕 2002 ●全家便利商店進軍上海 ●臺南擔仔麵進軍上海 1998 ●潤泰集團投資的大潤發在上海開第一家店 ●真鍋咖啡到上海 1997 ●頂新集團投資的樂購在上海成立 ●南僑集團投資的寶萊納餐廳在上海開店 ●達芙妮在上海開第一家店 ●巴黎婚紗進駐上海 1995 ●嘉新水泥在鎮江設立京陽水泥廠 ●永和豆漿進軍上海 1993 ●太平洋百貨在上海開第一家店 ●捷安特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專賣店 ●信義房屋進駐上海 ●天仁茗茶進軍大陸 ●上海元祖成立 1992 ●龍鳳食品進軍上海 ●乾隆科技進軍上海 ●自然美科技集團進軍上海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06.1.18 歷年臺商在長三角投資的內需產業(食衣住行育樂)
三、保稅區: 1.背景:經濟特區面臨危機 ‧開放地區陸續↑ ‧加入WTO後,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須降低或取消 ‧勞動力成本增加 2.策略:外國貨物×關稅;本國貨物×出口關稅 企業間交易×貨物稅、×增值稅 3.產業:加工出口 轉口貿易 及物流倉儲
四、資訊科技工業的發展: 1.透過外資的技術轉移,自1988年起, 在某些都市建立高科技發展區, 當地研究機構也積極進行資訊科技研究 2.資訊產業核心:北京、上海
※中國工業搖籃:東北地區 ‧礦產豐富 ‧俄、日殖民建設 ‧鐵路密度C1:城市沿鐵路發展
※東北現象 一、定義 經濟改革開放後,相較於東南沿海地區快速發展 東北地區的工業產值成長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獲利相對減少,發展遲滯的現象 經濟改革開放後,相較於東南沿海地區快速發展 東北地區的工業產值成長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獲利相對減少,發展遲滯的現象 二、原因 ‧市場化進展速度慢:產業結構未能轉型 ‧工業區老化:設備老舊、公設不足、技術未↑ ‧國營企業比例高:生產效率低 ‧礦產資源枯竭:重工業三高
三、重新發展的契機: 1.國有企業改組:將國營企業轉成股份制 2.轉型發展 ex.撫順:煤都→油頁岩石化城 大連:日本資料處理、軟體產業外包 3.發展「新三角關係」 中、俄、韓於圖們間地區進行東北國際合作開發 俄、韓可成為農工產品的新市場; 俄的油氣及韓的金屬礦可補充東北工業需求
※東北現象與新東北現象 東北現象 (工 業) 新東北現象 (農業) 時間 1978年~ 2001年~ 關鍵事件 改革開放 加入WTO 現象 國營企業比重高 生產效率不彰 不適應市場經濟 嚴重滯銷
學習重點 現代工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的影響
※今日中國經濟發展特色 ※經濟起飛~ GDP成長率平均9.3%;工業產值年成長9.9% ※世界工廠 ‧充沛低廉的勞力 ‧運輸革新 ‧充沛低廉的勞力 ‧運輸革新 ※對外貿易激增 ‧W3貿易國 ‧W1外匯存底 ※新興資本市場 貿易和投資(FDI WII)雙順差
※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影響 一、全球勞動就業市場 →強化國際分工 二、全球原物料價格攀升 ‧w1鋼鐵消耗國 ‧w2石油消耗國 三、全球生態威脅 →強化國際分工 二、全球原物料價格攀升 ‧w1鋼鐵消耗國 ‧w2石油消耗國 三、全球生態威脅 酸雨、全球暖化、 沙塵暴、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