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流感—一個人樂活 主講人:陳靜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概念 一、经济周期概念 一、 二、经济周期理论 二、经济周期理论 二、 三、经济周期的预测 三、经济周期的预测 三、 四、本章回顾 四、本章回顾 四、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文案法. 第一节 文案法的特点和原则 一、文案法的特点和功能 1. 文案法的含义 文案法 (文案调查法)又称间接 调查法,是指通过收集各种历史和 现实的动态统计资料,从中摘取与 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数据信息,在 办公室内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方法 文案调查的对象是各种历史和现实 的统计资料.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系统解剖 进入课件 末页 耳() 耳( ear ) 耳的组成: 耳的组成: 外耳: 外耳: 耳廓: 耳廓: 外耳道: 外耳道: 鼓膜: 鼓膜: 中耳: 中耳: 鼓室: 鼓室: 咽鼓管:乳突小房和乳突窦: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声波的传导: 内 容 提 要内 容 提.
急救醫學概論 呼吸醫學 新光醫院急診科 林秋梅. 學習目標 呼吸解剖和生理 呼吸系統之致病機轉 呼吸系統的診斷工具 常見之呼吸系統疾病處理.
中医养生和肿瘤预防 金文君 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电话: 地点: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周一全天门诊.
授課老師:楊泰和 組長: 4990L072 陳韋伶 組長: 4990L072 陳韋伶 組員: 4990L002 洪乃家 組員: 4990L002 洪乃家 4990L044 莊穎潔 4990L044 莊穎潔 4990L052 蔡政樺 4990L052 蔡政樺 4001L002 葉芳妤 4001L002.
台北凱薩大飯店 班級:飯店管理一 C 學號: B 、 B 姓名:張簡玲盈、鄧郁諠.
歷史簡介 米開朗基羅 精研肌膚、血管紋路及關節與 肌肉組織構造 第一時期:西元前 → 文藝復興 ( 十七世紀 ) 觀察描述的階段.
科目: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指導:林海清教授 學生:林乾文 日期: 91 年 5 月 4 日 兩性平等與校園空間規劃 單元: 兩性平等與校園空間規劃.
隔离病人住院的护理.
結婚前 結婚後 成長與改變 任兆璋 著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TEL: —0703
教育評量與心理衡鑑專題研究 試題分析報告.
霍乱知识讲座 (Cholera)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知識增益系列(11):必修部分 – 社區健康 (新辦) 2011年6月23日
懷孕到分娩的徵象 女性的生殖器官可以分為外生殖器官與內生殖器官: 1. 外生殖器官(external genitalia)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知識增益系列(11):必修部分 – 社區健康 (新辦) 2011年6月23日
走掉烦恼 走出快乐 心理科 章永川.
第二篇 零售組合 第10章 服務流程 授課教師:Scott 零售管理:行銷觀點.許英傑、黃淑姿著.前程文化 出版.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___学校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 干预过程、干预技巧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周红五
基礎光學簡介 佰鸿:林世輝.
POWERPOINT模板 适用于职业规划及相关类别演示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Picture area 海外留学财务难题 Kevin Shan INTERNAL.
Winnicott的 客體關係發展觀 報告同學:陳靜如 蔡順良教授 指導/ 採用黃昕寧、許晨韋、林詩敏、雷爾伶 之報告.
健康促進學校口腔衛生計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教系 胡益進
第五节 隔离技术. 第五节 隔离技术 学习目标 熟悉:隔离区域的设置和隔离消毒的原则。 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的种类及措施,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纳税服务理论与实务 纳税服务处.
人員招募、甄試、與面談 1001.
结 膜 病.
第一节 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二节 污染食品引起的常见疫病 第三节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IB 语言A课程简介.
個人資料保護法與統計資料運用 報告人︰法制局科長 白瑞龍.
德國電子監控法治之演繹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 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吳俊毅
第 9 章 隔离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网络隔离发展历程 掌握网络隔离的技术原理 了解网络隔离的技术分类及发展方向 掌握网闸的基本原理.
一、问题的提出 1. 计算圆的面积 正六边形的面积 正十二边形的面积 正 形的面积.
肺结核.
能及其应用 初三物理 主讲教师:胡展翅.
第二章.网络经济下的产品与需求 第一节 网络经济下的产品及其特征 第二节 网络经济下的需求.
體育非專長教師增能研習 石榴國小 吳承典.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构成、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与职责、质量成本的归集问题,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核算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框架建议。 重点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构成以及质量成本的归集问题。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主编 杨玉红 陈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美國法上的隱私權(Right to Privacy)與公開權(Right of Publicity):百年發展舉世影響
第九专题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 (Bio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科 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溺水與潛水急症之處置 主講人:重陽專責救護隊     隊員 李憲賓.
人際吸引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2/17.
第六章   展覽的籌劃.
Chapter 15 資訊搜尋.
The Art of Being Well Dr. Dráuzio Varella.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愛情心理學.
货 币 银 行 学 第十四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 学习要点:
儿童肘部损伤X线诊断 涂占海.
儿童肘关节骨折的诊断 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刘桐希.
賴禎秀 教授 編著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班
台北市南港高中(國中部) 97學年度上學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學研究會
兒童福利 (補充資料) 通識教育中心 邱子恒 2011/4/6.
Chapter 17 商店選擇與購買.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報告人:蕭韻文、洪怡菁、陳湘芸、廖子慧 ppt資料參考來源:申慧君、簡秀芳、吳艾霓、呂筱薇
蔡順良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退休/兼任副教授
国 际 法 第 十 五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會前禱 全能永生的阿爸父,袮造我肉身,賦予我靈魂。袮造了萬物,以養育我;派遣聖子降生人世受苦受難,以救贖我。我有罪過,袮赦免我。我受如此大的恩惠,時時不忘,感謝難言。然而我竟軟弱無能,常做魔鬼的奴隸,未能絲毫報答主恩。求袮自今以後,開導我,扶持我,使我棄絕世俗,以奔向天堂的道路。我的一切所有-智慧,意志,勇氣,毅力全獻给袮,並且遵守袮的命令「愛人如己」,絕不願再辜負生養且救贖我們的大恩主天主,阿們!
雲端架構對企業外部管理與內部管理的改變.
田秀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职位评估—解决内部薪酬的公平性 薪酬设计地图.
幸福心理学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曹高举 1.
資料結構 老師:李崇明 助教:楊斯竣.
國立空中大學 108上學期開設課程.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参观东区水质净化厂 汇报人:鲍欣怡 环境工程基础 微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寂寞流感—一個人樂活 主講人:陳靜怡

你比較像哪一種人? 你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嗎? 萬一身邊什麼人也沒有,不是忙著四處打電話找人,就是急著想盡辦法打發時間;「哦!你也一個人,那好,我來找你。」總而言之,不要自己一個人,落單。

在過度強調人際關係的「教化」下,獨處使人聯想到一些不愉快的狀態 。 獨處時常遭到社會的懷疑,甚至責備 … 人們認為單獨一個人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也違反社會追求的價值觀。 獨處必須經歷令人恐懼的寂寞感,而寂寞是種痛苦的情緒,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社會關係貧乏…,需要極力避免 。 寂寞感通常和精神疾病扯上關係。

但,在實際生活裡… 許多情愛糾葛,都與過度的黏附依賴有關 … 有許多人在逃避面對自己。一但有時間或機會獨處,便開始電視一台轉過一台,不然就四處找人…,或者事情來忙碌。 許多新的領悟、創造是在獨處時完成的。 Fromm在『愛的藝術』:只有能夠獨立自處的人,才擁有愛人的能力。 →獨處與人際關係這兩種需求對我們的快樂與生存都非常重要,都有同等的存在權力。

獨處是人類必要的需求嗎? 心理分析家 Winnicott最早將病人的獨處能力視為心理情感成熟發展的重要指標。 心理學家Meares從臨床觀察得出每個人無論在哪個生命時期都有獨處的需求。 人際互動需要保持警覺,長時間下來會使我們精神耗嵑。而獨處的自由自在 ,可脫離社會的束縛 ,並獲得放鬆與休息。 睡眠,亦是一種獨處狀態。 我們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上 。

何謂獨處? 獨處多半是一個人的時候,但縱然有他人的存在,只要沒有社會互動或主觀意識中不認為有他人的存在,也是獨處。(現代心理學家定義) 例:一個人在家看電視(獨處) 一個人獨自在公園中散步(獨處) 一個人在家與他人通電話(非獨處,因為 有訊息的交換 )

易與「獨處」混淆的字詞或概念 獨處與寂寞( solitude & loneliness ) 獨處與隱私( solitude & privacy ) 獨處與孤立( solitude & isolation) →獨處可以說是一種開放的意識狀態,它既可以是正向情緒的,也可以是負面情緒的。

獨處的功能 第一,獨處具有療效。 Winnicott在他的精神分析治療所用的技術,就是鼓勵一個人在分析師面前獨處。 Storr提到獨處能使哀喪者獲得適當的宣洩,而達到療傷的作用。他認為節哀順變是一種困難、痛苦,而且多半是孤獨的過程 。 Koch認為獨處最為人頌揚的價值是它可以為那些在社會中備受折騰蹂躪的人提供一個療傷止痛之所。

獨處的功能 第二,獨處有整合作用。 睡眠是一種獨處,整合過程發生在睡眠當中。 1.身心整合:睡眠可以舒緩壓力、調節生理、維持體溫、保存能量。嬰兒期及生病時,是個體最依賴並承受巨大壓力的時期,但此時他們也最需要睡眠。 2.腦神經整合:夢境,將過去和現在的經驗連在一起。夢裡似乎發生一種掃描或重新規劃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一般精神功能有益。

獨處的功能 第三、獨處是自由的。 1.消極的自由—是指遠離束縛。獨處時,可以脫離社會的束縛;人際互動時,無論對方多麼友善,都難免對我們有所要求。 2.積極的自由—是指自主地從事所喜愛的活動與思考。人們會尋求積極的獨處,使自己能盡情地自由聯想與活動,而不僅僅只是遠離人群而已。 →藉由獨處所提供的機會,個人應將目前消極自由的狀態轉換為更有生產力的積極自由。

獨處的功能 第四、獨處有助提昇創造力。 獨處所提供的自由有助於創造力的發揮。研究發現青少年無法忍受孤獨者通常無法發展其創造力潛能,因此創造力的發展有賴獨處活動。 例如:一個人玩樂器或在日誌上寫詩等。Storr(1988)提到具有天賦而且因某種原因而渡過極孤獨的童年的人,想像力常特別發達。

獨處的功能 第五,獨處產生親密感。 獨處時常有和他人連結的感覺。可能是好友、愛人、已故的親人等。 Winnicott:為避免往後的寂寞與焦慮,個體必須在照顧者所建立的支持性環境活動並向內心投射這個好客體。藉此投射作用,這個依戀對象變成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Modell:個體藉由投射真實或假想的人而感到被支持著,對事物的興趣亦能成為被投射的部分。所以個體藉著依賴內射客體--不論是支持者或興趣等,都能避免寂寞與焦慮。 Koch :獨處時,睹物思人,心中會生起親密感 ;而將週遭的事物象徵化,能使自己契入自然與外界融合。

獨處的功能 第六、獨處有助於自我了解。 獨處是通往內在自我的路徑,在獨處時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去欣賞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並思索我們要的答案。即將關注焦點由外在(external)轉為內在(internal),重視個人自我潛能,相信個人在沉澱之後能釐清個人處境,尋求問題解決之道。

獨處的功能 第七、獨處有助於自我更新。 研究發現,青少年與成人經過獨處後再回到人群時的心情會比與他人相處時還要來得更振奮、更機敏。 這個發現為實驗室研究--社會孤立後可增加與他人相處的愉快感,提供了生態效度。也為每天獨處有助於自我更新提供了證據。研究亦證實,有時候選擇遠離他人,釋放負向情緒並更清楚地自我思考,有助於短期的情緒更新 。

獨處的功能 第八、獨處有助靈性領悟。 幾個的宗教領袖都了解獨處可以助長領悟,促進變化。他們經常要遁離這個世界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到人群,與人分享遁離期間所得到的啟示。如釋迦牟尼、耶穌基督。 幾千年來,各式宗教的修道者都持續地以集體獻身於獨處的方式退隱於人群,而這種獨處式冥想更是許多心靈養生法(spiritual regimens)的一部分。 當我們獨處時,可能會和自己、環境或上帝交會,而產生精神上的親密感。

獨處可能的傷害 1.從人群退縮到獨處狀態,造成寂寞與社會瓦解,被視為是現代問題的核心。獨處能解除社會互動所帶來的壓力,但是這種從不愉快的情境撤退下來,若是肇因於社會焦慮或憂鬱反而是一種功能不良行為的惡性循環,這樣的獨處可能就是危險的。

獨處可能的傷害 2.花太多時間獨處的人和心理疾病有關。他們通常比較容易害羞以及社會焦慮,且花大量時間獨處的人比較寂寞,這些人通常有較差的社交技巧,並以負向觀點看待自己與他人。在臨床上,花大量時間獨處的人確實和憂鬱症與暴食症有關。

獨處可能的傷害 3.獨處若非出於自願,而是被強制的,則會帶來傷害,也和極端的寂寞與痛苦有關。 如單獨拘禁是一種精神上的酷刑,長期單獨囚禁者,被釋放後,需要相當的社會復健才能重新適應社會生活,有的甚至留下終生無法復原的創傷。然而,在被單獨囚禁者當中,愈能自主地發揮想像並用腦思考的人,愈能降低傷害程度。

綜觀獨處之利弊 ~~在這個群居的社會裡,獨處或許不像親密共處那麼根本的需求,卻在整個人類發展上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它所帶來的益處與功效或許是遠大於我們所能想像的。同時,研究者認同Storr的看法,雖然不同的人在獨處的需求上有所不同,然而一個成熟的人,既能與人建立平等的成熟關係,也能獨處~~

獨處能力 意指個體是否能在獨處時感到舒適自在,進而運用獨處時光調適情緒、增進個人能量。 Winnicott用正面觀點去看待獨處,並將獨處能力作為情感成熟發展的重要指標。他認為這樣的能力發展源自於嬰兒時期在「母親面前的」獨處經驗,即嬰兒已經吃飽、穿好、肢體碰觸也已足夠等,而不須再向母親需索什麼。他假定這種經驗如果不夠充分,就無法培養獨處能力。 先在母親面前的獨處,然後是她不在時的獨處-他才確實能不顧別人對他的期望或強求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或願望。

獨處能力 Storr認為,獨處的能力,取決於依戀關係中,有安全感的依戀。而有安全感的依戀就是,孩子能在母親面前平靜地自處,既不擔心她可能會離開,也不擔心她是否會要他做什麼。 有安全感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就不再需要母親或其他依戀對象經常出現在身邊,而能放心地獨處較長的時間。根據Storr的說法,獨處能力是個重要的資源,它使我們能接觸內心世界,觸摸我們的情感、平撫失落以及改變我們的態度。

獨處能力 實證研究裡,獨處時能感到舒適自在者(即獨處舒適能力高)有較高的幸福感(well-being),即報告較少憂鬱及身體症狀,並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 國內針對國中生所做獨處能力的研究,發現國中生獨處因應能力愈高、舒適能力愈高,身心健康狀況愈好。且獨處能力對於主觀生活壓力、身心健康有微調作用。

青少年獨處的重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轉換的階段。這些轉換包括人際關係的轉移,即有更多的時間和同儕接觸,而不是和家人膩在一起。而另一個需求就是尋求獨處。→有人際矛盾的現象。 此時期”同儕”與”家庭”的影響力亦是無可取代的--別人怎麼看我,而我又是怎麼想的,與家人的期待是否相符,這些對青少年而言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青少年的寂寞與同儕最有關係。 公開的與個人私底下的經驗。

研究者的研究發現 獨處時間的多寡與身心健康呈曲線關係,即大專生獨處時間太長或太少者,其身心健康狀況較差;相對地,適時地獨處,身心狀況是最佳的。 大專生獨處時的心情愈正向,其身心愈健康,但若為了逃避人際互動才選擇獨處,則身心狀況愈差。 →這不意味著獨處時一定要快樂舒適,才代表自己健康。因獨處時的負向情緒經驗,如自我反省的獨處所帶來的負向經驗或許是成長蛻變所需要經歷的歷程—可說是獨處的好處之一,因此瞭解獨處的好處而非有負向情緒經驗就心生排斥之意,而造成日後不能夠獨自地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與問題。

建議 一、認識獨處所能帶來的好處及可能的傷害 研究結果:大專生在上課、打工、睡覺以外的時間裡,平均一半的時間在獨處。卻鮮少有人提倡獨處對人的重要性,現在人憂鬱或自殺的比例攀升,這些問題通常是獨處時發生的… 獨處時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有其必要去認識它所可能帶來的好處與傷害。 了解獨處時的內心感受是很重要的,獨處雖有其重要性及好處,但若淪為逃避人際壓力或是社會責任,其負面影響對於個人及社會都是沉重的負擔。

建議 二、適時的獨處有助於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獨處時間多寡與身心健康之間是曲線相關。→獨處與人際互動同等重要。 很少獨處的大專生,過度忙碌或把焦點放在與他人的關係上,不是身體非常勞累就是養成依賴關係的習慣,他們可能很少聽到自己心底真正的聲音,看似充實但可能內心寂寞,因為他們連最親的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那些花太多時間獨處的大專生也很令人擔心,特別是那些逃避式獨處的學生,正確的說他們可能不是真的想獨處,獨處的真正用意是在逃避焦慮。

1.每天挪出15分鐘的休息時間給自己,最好安排在相同一時段。 2.在住所製造一個可以獨處的空間,讓自己在那裡沉靜下來、放鬆下來。 3.發展個人化的獨處儀式,例如:花很長的時間洗澡,在公園漫步;祈禱或沉思。 4.花半天、一天、或一星期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遠離日常例行事物,把焦點放在自我而非活動上。 5.六分鐘謢一生活動。每天花六分鐘時間獨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6.想像獨處。(冥想)

建議 三、增加獨處時正向的情緒經驗(獨處能力) 父母的過度溺愛、保護、或太過專斷,而剝奪了孩子自主的空間,也阻礙了獨處能力的養成。 →表達負向情緒、思考行為的後果、給他們自由想像的個人時間、質疑的權利,以發展真正自我,能在獨處時感到內心豐富而平靜。 社會的某些干涉也會阻礙個體獨立生存的能力。如學校過度的安排、控制 。 →生涯抉擇,需要更多自我發現的獨處時間,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增加獨處能力,走出對獨處的寂寞與恐懼感,相信能因此增加自信,減少對同儕的過度依賴,維持親密而獨立的人際關係。

建議 享受「安身立命的獨處」 ,面對「非自願的獨處」 安身立命的獨處,是主動追求獨處的好處,享受獨處的樂趣與功能,這當然是一種健康的獨處。然而,若是過度沉溺而少了人際互動,反而是不健康的獨處,造成慢性社會退縮。 非自願的獨處,是被動地接受不想獨處的狀態,以致在不甘願的情況下產生負面的情緒 。但若在此狀態下,找出自己寂寞的源頭,這種自我覺察的心神領悟也算是健康的獨處,因獨立自省是步向成熟不可避免的過程。 →超越寂寞,享受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