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囚绿记
篇头寄语 永远的追寻太阳,永远的追求自由,永远的不屈于“囚系”,这是常春藤的执着,也是一切“绿”的信念,更是陆蠡们的情怀,更是我们民族的坚贞不屈。陆蠡,他生活在中国饱受日寇践踏的时代,他为争取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他在《黑夜》中“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着进取”;他有着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他有着不屈服于黑暗的中国人的骨气。他就是那常春藤,他就是“绿”的海洋中的一点耀眼的“绿”。“信念是命运的主宰”,我们要知道,命运之路有坎坷,青春之程多崎岖;我们要将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相融,我们要使我们的青春与民族共熠,坚守住我们的信念,做一点那永远囚不住的“绿”。
(学生用书P15)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词人漂泊在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归之情更是难以抑制。坐在船上行驶在江中,看到岸边酒楼的酒旗正迎风招展,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浇灭这浓浓的思归之情。船儿渡过了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地美满惬意。唉,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远远地将人抛在后面,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那红红的樱桃和绿绿的芭蕉,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深受后人喜爱。
(学生用书P15) 咏“绿”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6.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刘禹锡《杨柳枝词》 7.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心亭夏日》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
(学生用书P15) 1.正字音
(学生用书P16) 1.嫩草青青,杨柳( );溪水轻吟,鸟儿欢歌,北方的春天虽不及江南三月的“草长莺飞”,却也别有一番怡人的情调。(婆娑、翩跹) 辨析:婆娑:盘旋起舞的样子。翩跹:多形容舞步轻盈飘逸。
2.日本首相菅直人日前发表讲话认为,如果俄罗斯( )地在北方四岛(俄国称千岛群岛)上作引进外资、进行开发的文章,那将严重破坏日俄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固执、顽固) 辨析:固执:①顽固坚持;②顽固地认定某种道理或做法,不愿变通。顽固:①思想保守,不肯改变;②指某种状态难以改变。
3.一个人的美,美在天然,过分的( )往往会适得其反;真不知,那乌黑的眼圈、血红的口唇、浓霜覆盖的粉面会给人怎样的美感。(装饰、妆饰) 辨析: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以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妆饰:打扮,侧重人。
4.世博会虽已结束,但世博园的美景仍会让你( )忘返;世博会所彰显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会让你憧憬连篇。(留连、留恋) 辨析:留连:受吸引而不愿返回,对象限于景观。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忍舍弃,对象常指故乡、亲人等。
5.根据文化多元性原则,文化全球化固然有促进各民族、各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作用;但是,这种全球化包含的文化不平等,也会(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损害、妨害) 辨析:损害:伤害,使蒙受损失。妨害:有害于,侵害,妨碍。 答案:1.婆娑 2.固执 3.妆饰 4.留连 5.妨害
(学生用书P16) 1.涸辙之鱼:喻处在困境亟待救援的人。 2.急不暇择:形容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3.目不暇接:形容眼前事物又多又好,来不及观赏。 4.揠苗助长: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学生用书P16) 一、感知文本 1.作家作品
陆蠡(1908—1942)原名考源、圣泉。浙江天台人。作家。平素喜欢科学与文艺,精通英、法语,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语,业余致力翻译与写作。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靳以等共同负责编辑工作。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任主编。太平洋战事爆发,自告奋勇,留上海主持工作。后被日本宪兵拘留,受严刑折磨而牺牲。著有《海星》《竹刀》《陆蠡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希腊神话》《鲁宾逊漂流记》《寓言诗》等。
2.背景资料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常春藤。这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被“囚禁”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3.理顺结构 寻绿——喜悦 绿是生命、希望 象征民族性格 观绿——留恋 慰安、快乐 看到民族希望 囚绿——爱怜 追求光明的性格 赋予时代精神 放绿——祝福 永不屈服于黑暗 寄托美好祝愿 怀绿——怀念 赋物以情,托物言志 4.归纳主旨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二、重点探究 1.“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请各用一个词概括。课文既然划分为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提示:“寻绿”(1~4段)“观绿”(5~7段)“囚绿”(8~12段)“放绿”(13段)和“怀绿”(14段)。 选定“囚绿记”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提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的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关于“绿”,课文中先后出现了“绿色”“绿友”和“绿囚”,这代表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由爱而亲密,而私念则反而破坏这种情感状态。
5.“囚绿”之后到“放绿”,中间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作者尽管认识到了生命在于自由,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但仍恼怒它的固执。
6.为什么最后作者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提示:“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7.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提示:①物我互观,尽显性灵。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②叙事有波澜。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③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
8.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历来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你能看出几种观点? 提示: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者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里,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学生用书P17) 象征及象征的作用 象征是指作者以某事物代表另外的事物而原来事物的特色依然存在,或以某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种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构成了象征性形象,具有最大限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象征性的形象是表现思想、概念和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或心理和心灵状态的形象化。雪莱和拜伦笔下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象征着人对自由的追求,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象征着革命前驱者的心理和感情。
隐喻是构成象征性形象的基本条件。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具有象征意义;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炼狱”“天堂”具有整体象征意义。 象征性的句子或词经常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回答象征句子的含义,主要是分析出句子的象征意义。回答象征的作用应该考虑三个问题,一是点明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象征),然后分析其象征意义,最后说一下对主旨的表现或情感的抒发的作用。 注意:象征的含义有时候是具体的,有时候是抽象的。就是说你在理解一些事物的象征含义的时候,应既要考虑它的具体含义,又要考虑它的抽象意义。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雨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之中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他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乜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于心疼孩子,拼命想阻拦这场人与狗的雨中嬉戏,但他刚刚张开胳膊,那男娃和那条狗已然跑进了雨幕之中。老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对我说:“您看……”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地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去看,像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析] (1)细读第二段可发现第二段着重写了四季雨的各个特点,并与人的生命结合起来,要抓住四季雨的特点和人生各阶段的相似,便可得出答案。(2)解答这个问题,注意既要分析出“欢乐”的原因,又要阐述出“生悲”的缘由。 [答案] (1)①春雨象征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人生的壮年;④冬雨(雪)象征人生的晚年。 (2)①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②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
点击进入word
(学生用书P20) 《囚绿记》的“囚绿”
(学生用书P20) 不要和鼬鼠比赛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的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悟言: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的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或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