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 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呀! ”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诗歌押韵的规律 作者:临川一小 杨联根.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活化石.
咬文咬报咬书,咬天下该咬文章 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文字.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描寫景物的方法.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主讲:吴静晖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年下学期. 主讲:吴静晖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年下学期.
余角、补角.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四年级数学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制作:奔马 QQ
双字符键和大写锁定键.
识字四.
地灵人杰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安徽桐城 姚鼐 刘大櫆 方苞. 地灵人杰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安徽桐城 姚鼐 刘大櫆 方苞.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咬文嚼字 ——朱光潜.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制作:河南省濮阳县一中 张盼姣.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面积.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第4课时 绝对值.
Period 1 Unit 1 My school bag Luoyang Primary School Zhu Yiqian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找 因 数.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一分(二).
H a S = a h.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第二单元: Unit 2 第五课: Lesson 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 回答是,“放狗屁”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 <<谈美书简>>等

元代杂剧《劝夫杀狗》,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即来源词。那么这一成语在平时的语言运用又是什么意思呢?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强词夺理。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中心论点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 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 中心论点

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阐述了咬文嚼字是什么。那么第一部分各个自然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思路: 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 具体阐述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并以《史记》为例,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提出中心论点。(3、4、) 举“推敲”的例子进一步阐述。(5)

第一部分列举的三个例子。它们在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比较以下语言: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明确: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的文字表达的感情不同。

阅读课文中对李广射虎这一情景的三种不同的描述,体会其表达效果的差异。 明确: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字数不同 字眼不同 意味不同 思想感情 意境不同

这是1990年高考中两位考生对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段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 讨论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活现,非常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同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虽然也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套板反应”。

⑥⑦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惠山烹小龙团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龙团,亦称团茶,是宋代专供宫廷饮用的一种茶饼。茶饼上面印有龙凤花纹,印为盘龙型的称龙团,很是名贵。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始于丁晋公(丁谓),成于蔡君谟(蔡襄)。始造小片龙茶,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枢、枢密院备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其上,其贵重如此。”这段文字,告诉我们,“龙团”茶的制造者是丁谓和蔡君谟,茶之稀有,只有宫中大臣才能拥有一点,且价格昂贵,人得而宝之。

《宋稗类钞》也有如下的记载:“丁晋公为福建转运史,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以上供。虽近臣之家未尝见也。天圣中,又为小团,其品迥加于大团。”这段文字,不仅告诉我们“龙团”的最初制作者是丁晋公(丁谓),而且还告诉我们“龙团”有“大龙团”、“小龙团”之分,并且“小龙团”的品质远远高于“大龙团”。苏轼诗《惠山烹小龙团》中的“小龙团”即指名贵的“小龙团”茶。“大龙团”与“小龙团”茶品的高下,从下面一个故事中即可以得知:一次,蔡叶丞召蔡君谟到其家品茶,坐了一会,忽然又有一位客人到来。童仆将茶端了上来,蔡君谟“啜而味之”,说:“非独小团,兼有大团杂之”,蔡叶丞赶紧召童仆询问,童仆说:“本来只碾造了两个人的茶,可是忽然又多了一名客人,来不及碾造,只好搀上大团茶。”蔡君谟一品竞能品出“兼有大团杂之”,不仅说明蔡君谟善于品茶,也说明“大团”与“小团”在品质上,却有很大差别。

由于“龙团”茶的名贵,所以有宋一代,“龙团”竞然成为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文化意象,不少文人在诗歌中都写到它。如,辛弃疾《满江红》:“宝马嘶归红旆动,龙团试水铜瓶泣。”李清照《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毛滂《山茶子》:“谁做素涛翻玉手,小团龙。”苏轼的诗词中更是多次写到,除上面的《惠山烹小龙团》外,还有如,《兴龙节侍晏前一日微雪》:“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盘龙,也就是团龙,因龙身曲折盘绕成圆形而称之。再如《西江月》(送茶饼、谷廉与王胜之):“龙焙今年绝品,谷廉自古珍泉。”龙焙即龙团茶。

第二部分以“字的联想意义”作为阐述重点,它与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何关系? 字的联想意义具有游离、偏于个性的特点,用的恰当它就可以使意蕴丰富,如苏轼的诗,就体现出明月照清泉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种清沁肺腑的韵味。但如果用的过滥,就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因此,这部分看似大谈特谈字的联想意义,其实还是强调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结构全解 思想感情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分析思路: 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 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便(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 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说明咬文嚼字的原则。(6、7)

1、作者认为咬文嚼字的原则是什么? 2、什么叫套板反应?作者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 3、作者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4、你的文章是“作”出来的,这个“作”是什么含义?

⑧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论述写作时咬文嚼字的目的。 文学是艰苦的事,作者必须具有谨严精神,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如何达到艺术的完美呢?

你能用图表表示出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出的达到艺术完美的一般过程吗?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随处留心思索 刻 苦自 励 推 陈 出 新 时求精炼吻合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感悟古诗炼字练习 1、江碧鸟愈百,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燃:不仅写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一种动态美。 2、前村深雪里,昨夜开一枝。--齐已《早梅》 一:说明梅花之少,突出一个早字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含:用拟人手法说明诗人是在屋内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象,“西岭千秋雪”尽收眼底。

4、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老:为使动用法,突出了在阵阵秋风中梧桐因绿叶凋零萧索的样子。 5、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老:照应了后句的“白发多‘(即风掀起的层层白浪),以一个老字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翻滚的样子。 6、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点:不仅把湛蓝的天底下排成一字大雁形象地描绘出来,而且突出了这个一字不是一条连续的线,而是又一只只大雁点成的,这样就准确而传神地把特定意境表达出来了。

咬文嚼字示例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山色蒙蒙( )画轴, 白鸥飞处( )诗来。 扶 失 横 带

长江万里白如( ), 淮山数点青如( ), 江帆几片疾如( ), 山泉千尺飞如( )。 咬文嚼字示例 长江万里白如(  ), 淮山数点青如(  ), 江帆几片疾如(  ), 山泉千尺飞如(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 塞鸿一字来如(  )。 ——元·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练 淀 箭 电 扇 线

评价作者的观点 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 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 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 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 道理深刻,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