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重点: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3 、了解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3.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内 经 讲 义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保守魁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生命期与营养.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 经络养生.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内经》论睡眠障碍.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灵枢·本神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LOGO.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主讲人 王洪京.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中医基础理论 之 精气血津液 授课者:梅志刚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四章 气、血、津液.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血气精神介绍 血气精神是人体生命之根本, 《 灵枢 · 本藏 》 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培育。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血属阴,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精属阴,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因此,血气精神是 《 内经 》 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调养血气精神也就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主要论述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

《灵枢· 本神》 本篇是《内经》集中讨论“神”的篇赣。其主要内容有神的概念,神的生成及精神、魄、魂的相互关系,思维的过程,神志病的发生、证及转归,五脏的虚实病证。崐由全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即是“凡刺之法,先必于神”句,故以“本神”名篇。

【原文】 401 【提示】生命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 【名词】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任,担任、主管。 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分析】 人的生命源于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 天之在我者德也 父精 德流气薄----生 两精相搏-----神 地之在我者气也 母精

精神意思思维活动产生的过程 处物 物 心 意 志 思 虑 存变 智 远慕 忆 存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神是血脉营气精的外在表现,由五脏守藏,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功能状态,是医生决策治疗的依据,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对临床根据神气盛衰诊治疾病、判断预后、指导养生防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文】402 【提示】论述了过于激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可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的原理。 【名词】 破胭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胭,隆起的大肌肉块。

【分析】 “恐惧”, “喜乐者,情志过用可直接引起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如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神惮散而不藏”,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等”。 五脏藏精化气生神,情志过极而伤脏,脏伤则精气失守,而神气绝,故可能危及生命。

【分析】 1.气机紊乱。如本文所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举痛论》 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 “惊则气乱” , “思则气结”等。 2.直接损伤脏腑。如本篇所说的休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悲哀伤肝、喜乐伤肺、大怒伤肾。

【原文】 403 【提示】论述了五脏藏五精,五脏藏五神的原理。

五脏藏五精藏五神 肝藏血----血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脾肾二脏的重要性 脾肾之病均可以直接影响诸脏,出现“五藏不安”。这一理论观点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素问·调经论》。如李东垣在 《脾胃论》 中就提出过“治脾可以安五藏”的论述。

《灵枢·营卫生会》 【题解】生会,即生成与会合。本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的崐论述,阐明营气与卫气的生理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失常所出现的某些病证,所民篇崐名叫“营卫生会”。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章论营卫之生始会合,因以名篇”。《灵枢·营卫生会》

【原文】404 【提示】 主要讲营卫的生成和运行 【名词】 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日合阴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营卫之气的循行,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经复会于手太阴经,故日太阴主内。卫气行脉外,起于足太阳经复会于足太阳经,故日太阳主外。

【分析】 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 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 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

营气的运行道路

卫气的运行道路

【原文】405 【提示】主要讲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名词】 气道:营卫之气运行之道。 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

【分析】 卫气在人体“昼行阳,夜行阴”,“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了卫气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地人于阴分或出于阳分,就会出现睡眠不安、失眠,或多寐、嗜睡。老年和少壮之人生理机能不同,营卫之气盛衰有别,尚且影响睡眠。

【原文】 406 【提示】主要讲营卫与三焦关系 【名词】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营卫都是水谷精气化生的;血是水谷精微奉心神化生的,故营卫之气与血是异名同类。张志聪注:“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而同类焉。”

【分析】 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功能特点 : 上焦 中焦 下焦

上焦 上焦部位: 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上焦功能: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中焦 部位: 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 功能: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下焦 部位: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 功能: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人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人大肠排出体外。

三焦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读

《 灵枢 · 决气 》 决,分别、辨别之意。一气分而精气津液血脉六名,故名决气。正如《灵枢集注。卷四》所说“此篇论精气津液血脉,生于后天而本于先天页。本于先天,总属一气,成于后天,变为六名。故帝意以为分为六焉。决,分也。决而和,故名决气。谓气分判为六,而和合为一。”

【原文】407 【提示】论述了一气分六气、六气的生成及作用 【名词】两神相搏:即男女堆合。搏,交、合的意思。马前注:“男女堆精,万物化生,盖当男女相堆之时,两神相合而成人,生男女之形”

【分析】 六气皆源于先天,赖后天水谷精微不断充养。由于其性质、分布部位及作用不同,故分为精、气、津、液、血、脉六者。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能发育成新的生命体,源于先天,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气在上焦宣发作用下,输布全身,温养脏腑肌腠皮毛。津较清稀,能变为汗,滋润肌肤。液较稠浊,注于骨骼与脑,滑利关节,补益脑髓,润泽皮肤。血由水谷精微经复杂变化而成,具有营养、滋润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脉是血液运行的道路。六气同源而异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原文】408 【提示】论述六气耗脱得病理 【名词】 脱:夺失、耗散

【分析】 六气耗脱的证候特点 : 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 津脱者,膝理开,汗大泄;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

五谷与胃为大海 “五谷与胃为大海”的观点,体现了整体观思想及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精神。强调了胃与饮食水谷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六气亏损的病证从补益脾胃、资其化源角度着手提供了理论依据。

《灵枢·本藏》 【题解】本,即根源、根本,作动词为推求本原之一。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了依据体表的情况,可以推测内脏的坚脆、厚薄、位置及其多发病,从而阐发了人的体质及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等理论,所以命名为本脏。

【原文】409 【提示】阐述了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名词】 分肉:肌肉有分理,故又称分肉 志意: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

【分析】 经文阐述了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此四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和功能,具体而言,其各自功能有所不同: ( 1 )经脉: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脉是血气运行之道,通过经脉将血气敷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 2 )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揍理,司开合。卫气行于阳,具有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滕理,主司开合的作用,所以卫气可以抵御外邪的侵人。 ( 3 )志意: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志意在此概括了神气的作用。神气不仅可调节、控制精神魂魄的活动,还能调节机体对外界寒热变化的适应能力。

《灵枢·邪客》 【题解】邪客,即邪气侵犯人体的意思。本篇内容:①宗气、营气、卫气的循行及作用;卫气循行失常而不眠的机理与治疗。②人身与天地相应的比类。③“持针纵舍”的意义及操作方法。④手太阴、手厥阴经脉屈折出入的循行概况。⑤手少阴心经独无腧穴的道理。⑥人有八虚,分候五脏,以篇首“邪气之客人”之论而命名

【原文】 410 【提示】宗气、营气、卫气的循行及作用 【名词】 三隧:指水谷入胃后,其精微糟粕输布的三条途径。张介宾注:“隧,道也。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故分为三隧。”

【分析】 三者均源于水谷精微,由于各自性质不同,故其循行及作用亦异。宗气积于胸中,走息道,贯心肺,有司呼吸、助心肺行气血的作用。营气运行于脉中,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流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营养全身的作用。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有温煦肌肤分肉、调节汗孔启闭的作用。这些理论,对于临床治疗宗气下陷所致语声低微、气短懒言,营卫虚弱易感外邪、乏力自汗以及卫气运行失常导致失眠或多眠等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灵枢·痈疽》 【题解】痈、疽都是外科病名,属疮疡之类。一般来说,浅而大,表面红肿▲热者为痈,深而表面范围较小、肤色天而不泽、坚硬不热者为疽。本文是讨论外科痈疽的专篇。故篇名“痈疽”。 【 名词 】 阴阳已张,因息乃行:指人体脏腑经脉之气血充盛,随呼吸运动有规律地循行。张,充盈、旺盛之意

【分析】 本节指出卫气营血的生成及作用。卫气营血皆源于水谷精微。卫气由上焦宣散,布于全身,具有温煦分肉、温养筋骨关节、通达膜理的作用。营血如露,化于中焦,行于经脉之中,滋养周身,其运行速度不仅与呼吸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而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同步。关于卫气营血的生成、循行与作用,在 《 内经 》 中有多篇论及,当结合 《 灵枢 · 营卫生会 》 《 灵枢 · 决气 》 《 灵枢 · 本藏 》 《 灵枢 · 邪客 》 《 素问 · 痹论 》 等篇互参理解

单元小结 论述了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提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观点。指出神总统于心,分属于五脏。描述了情志过用则伤五脏,五脏病变则神异常的临床表现

单元小结 阐述了营卫二气的生成、循行、会合及其主要生理功能。其中营卫二气运行规律的理论,反映了人体生命的节律。根据“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了“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一重要治疗禁忌。指出睡眠与营卫关系密切,上中下三焦的功能。这些不仅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应用营卫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方面,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故一直被后世医家所遵循并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单元小结 3.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作用及病理变化,六气与水谷精气的关系及六气之间的密切关系。 4 .论述了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功能和表现,指出“人之常平”的标志是: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蕴含了健康的标准。 5 .阐述了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循行和作用

思考题 1 .什么是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其与五脏的关系如何? 2 .你对“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是如何理解的? 3 . 试述五脏虚实病证特点及病机? 4 .营卫二气的循行会合规律是怎样的?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