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教研组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选购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辅助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语言处理软件 操作系统 工具软件
1.1.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外部存储器 输入设备 内部存储器 输出设备 输出信息 程序、数据 指令 运算器 控制器 控制信号线 数据信号线
1.1.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开发应用软件。它包括4个方面的软件: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系统支持和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 为解决计算机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系统,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用软件是由系统软件开发的,可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两类。
1.2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字长 字长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精度就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也越快。 主频 主频也称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PU的速度就越快。 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能力的一个指标,它包括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内存容量的大小决定了可运行的程序大小和程序运行效率,内存容量越大,可运行的软件就越丰富。外存容量是指磁盘和光盘等容量,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配置。
1.2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存取周期 存取周期是指存储器连续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单位为纳秒。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 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用来衡量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或信息处理的快慢程度,单位为MIPS(百万条指令/秒)。 外设扩展能力 外设扩展能力主要指计算机系统连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软件配置
1.3 计算机选购指南 够用 够用是指商家为方便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软、硬件条件。 适用 适用是根据对电脑特定使用需求而定。 好用 1.3 计算机选购指南 够用 够用是指商家为方便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软、硬件条件。 适用 适用是根据对电脑特定使用需求而定。 好用 好用是指电脑的易用性,主要表现在对电脑理解的易用性、操作的易用性、解决问题的易用性等方面。 耐用 耐用一方面指电脑的可扩展性和更新换代。 受用 耐用指电脑的可扩展性和更新换代,以及电脑的环保设计。
第2章 主板与中央处理器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主板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功能 主板的作用和分类 CPU的种类、性能指标 CPU的接口标准 第2章 主板与中央处理器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主板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功能 主板的作用和分类 CPU的种类、性能指标 CPU的接口标准 主板和CPU的选购及注意事项
2.1 计算机主板 主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其英文名为“Mainboard”、“Motherboard”或 “SystemBoard”,简称M/B。主板上布满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等。它为CPU、内存和各种功能(声、图、通信、网络、TV、SCSI等)卡提供安装插座(槽);为各种磁、光存储设备、打印和扫描等I/O设备以及数码相机、摄像头、“猫”(Modem)等多媒体和通讯设备提供接口,实际上电脑通过主板将CPU等各种器件和外部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电脑在正常运行时对系统内存、存储设备和其它I/O设备的操控都必须通过主板来完成,因此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板的性能。
2.1.1 计算机主板分类 1. 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 386主板、486主板、奔腾(Pentium)主板、高能奔腾(Pentium Pro)主板等。 2. 按主板上使用的芯片组分: Intel有:810,815,845,848,865,875 845 848 910 915 925这些型号,AMD的有:K8N,TForce 6100,EP-8NPAI等。 3. 按主板结构分 ·AT 标准尺寸主板 ·Baby AT 袖珍尺寸主板 ·ATX 改进型的AT主板 ·Micro ATX主板 ·NLX 主板
2.1.2 主板的结构 1. AT结构主板 2. Baby AT结构主板 3. ATX结构主板 ATX结构主板
4. Micro ATX结构主板 Micro ATX结构主板
2.1.3 主板的主要部件 CPU插座 主板上安装CPU的插座类型可划分为Slot架构和Socket架构。其中Slot架构又分为Slot 1、Slot 2和Slot A 3种,Slot 1、Slot 2用于Intel的CPU,Slot A用于AMD公司的K7(Athlon)CPIJ。其中Socket架构有用于AMD处理器的Socket 462、Socket 939、Socket 754和用于Intel处理器的LGA 775、Socket 478插座。Socket与LGA后面的数字表示与CPU对应的针脚数量。只有两者匹配的时候才能够搭配使用。图所示的是一个LGA 775插座,与之对应的是775针脚的Intel P4和Celeron处理器。在CPU插槽的中间位置有一个黑色的元件,那是一个感温器件,用于检测CPU的内核温度。
LGA 775插座
内存插槽 目前主要应用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有以下几种。 (1) 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单内联内存模块) 168针SIMM插槽
(2) DIMM 184针DIMM插槽 240针DDR2 DIMM插槽
(3) RIMM RIMM是Rambus公司生产的RDRAM内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RIMM内存与DIMM的外型尺寸差不多,金手指同样也是双面的。RIMM也有184 Pin的针脚,在金手指的中间部分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卡口。RIMM非ECC版有16位数据宽度,ECC版则都是18位宽。由于RDRAM内存较高的价格,此类内存在市场上很少见到,RIMM接口也就难得一见了。 RIMM 插槽
目前的主流内存主要是DDR DIMM和DDR2 DIMM。这两种内存条的针脚、工作电压、性能都不相同,所以与之配套的内存插槽也不尽相同。对于支持双通道内存架构的主板,内存插槽通常均有颜色标识,相同颜色的两条内存插槽,用来组成双通道内存构架。 支持双通道的内存插槽
总线扩展槽是用于扩展计算机功能的插槽,一般主板都有1~8个扩展槽。扩展槽是总线的延伸,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标准选件,如显卡、声卡、网卡等。 3. 总线扩展槽 总线扩展槽是用于扩展计算机功能的插槽,一般主板都有1~8个扩展槽。扩展槽是总线的延伸,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标准选件,如显卡、声卡、网卡等。 主板中的总线扩展槽主要有:ISA、PCI、AGP、PCI Express(PCI-E)等。 (1) ISA (2)PCI PCI插槽
(3)AGP AGP图形加速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专供3D加速卡(3D显卡)使用的接口。它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该接口让视频处理器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经过窄带宽的PCI总线而形成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而且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AGP接口主要可分为AGP1X/2X/PRO/4X/8X等类型。 AGP插槽
(4) PCI Express(PCI-E) 插槽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很明显英特尔的意思是它代表着下一代I/O接口标准。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PCI Express 插槽
4. 芯片组 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和核心,是衡量主板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主要由南桥芯片(south bridge)和北桥芯片(north bridge)组成。其中北桥芯片是CPU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的桥梁,被称为主桥。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种类、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而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66(100)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电源管理)等的支持。在Pentium 4级别的主板中,由于北桥芯片的集成度较高,工作量较大,而且速度也较快,故多数主板的北桥芯片上都安装了散热风扇以改善其工作环境。 目前常见的芯片组厂商有Intel公司、VIA(威盛)公司、AMD公司、ALI(扬智)公司、SIS(矽统)公司、nVIDIA公司、ATI公司,其中Intel公司和VIAI(威盛)公司处在芯片组厂商中的前列,nVIDIA公司为后来者居上。下图主板中间,紧靠着CPU插槽,上面覆盖着银白色散热片的芯片就是主板的北桥芯片。
软驱接口共有34根针脚,顾名思义它是用来连接软盘驱动器的,它的外形比IDE接口要短一些。 5. 软、硬盘接口 软驱接口共有34根针脚,顾名思义它是用来连接软盘驱动器的,它的外形比IDE接口要短一些。 软驱接口
主板中用来连接硬盘的接口主要有IDE接口、Serial ATA接口、USB接口、SCSI接口、Fibre Channel 接口和IEEE 1394接口等几类。现在用的最多的应该是IDE接口和Serial ATA接口及USB接口。 (1) IDE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电子集成驱动器的简称,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IDE接口是目前硬盘应用较多的一种接口,一般主板上都有两个IDE接口,通常主板中标注为IDE1和IDE2,IDE接口用于连接IDE设备,主要是硬盘和光驱,此接口有40根针 .
IDE1和IDE2接口有主从之分,如果在两个接口上分别接一个硬盘,那么在IDE1口上的硬盘为主盘,接在IDE2口上的硬盘为从盘,一般计算机启动都是从主盘系统启动。如果在一个IDE口上接两个硬盘,必须用硬盘跳线设置一个硬盘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这样才能同时识别这两个硬盘。 IDE接口
(2) Serial ATA 接口 Serial ATA 即串行ATA,它是目前硬盘中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接口类型。Serial ATA接口主要采用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这样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少接口的针脚数目,用四个针脚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针脚发出、第2针脚接收、第3针脚供电、第4针脚地线)。 Serial ATA 接口
(3) USB接口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即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它是一种性能非常好的接口。它可以连接127个USB设备,传输率可达12Mbps,USB2.0标准可以达到480Mbps,USB不需要单独的供电系统,而且还支持热插拔,不需要麻烦地开、关机,设备的人工切换因此变得省时省力。 USB接口
(4) IEEE 1394接口 IEEE 1394接口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00Mbps,利用IEEE 1394技术可以轻易地把计算机和如摄象机、高速硬盘、音响设备等多中多媒体设备连接。IEEE 1394接口支持多于63个设备,实时数据传输(Real-Time data Transfer)、支持热插拔,驱动程序安装简易、数据传输速度快。新版的IEEE 1394标准传输速度可以达到800Mbps。下图为1394扩展卡挡板,提供两个6针接口以及一个较小的4针接口。 IEEE 1394接口
6. 外设接口 ATX主板一般将接口集成在主板上,包括PS/2键盘口、PS/2鼠标口、并口、串口、USB口等.如下图所示.
7. 电源接口 目前主板电源接口插座主要采用ATX电源接口,ATX电源接口为2排20根插针,主要提供±5V、±12V、3.3V电压,支持软件关机功能,现在P4主板上的电源插座一般为三个,提供强大的功率。 8. BIOS芯片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为计算机中的硬件提供服务的。BIOS属于只读存储器,它包含了系统启动程序、系统启动时必须的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基本的硬件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目前主板中的BIOS芯片主要由Award和AMI两个公司提供。
2.1.4 主要品牌主板介绍 华硕(ASUS):做工追求实而不华,高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频能力很强;另外中低端的某些型号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 2.1.4 主要品牌主板介绍 华硕(ASUS):做工追求实而不华,高端主板尤其出色,超频能力很强;另外中低端的某些型号也有相对较差的产品 华硕(ASUS)主板
微星(MSI):主要特点是附件齐全而且豪华。
技嘉(GIGABYTE):一贯以华丽的做工而闻名,但绝非华而不实,超频方面同样不甚出众。
升技(ABIT):历来都是把超频作为第一要务,做工用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品牌,所以受到诸多DIYER的青睐。在国外知名媒体的调查中,升技都是位列华硕之后而居于次席。由于升技只做DIY市场,主板出货量不算大,在国内名气还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暂居准一线这个位置了。 磐正(EPO):原名磐英,因为在国内被抢注而更名磐正。与升技的风格类似,超频能力同样有口皆碑,而且附件更加齐全,价格相对也更为低廉,因此同样拥有众多的fans
精英(ECS):出货量曾经一度超过华硕而坐上了头把交椅,但是近两年不幸被赶超,现在位列世界第三。与其它大厂不同的是,精英一向只走低价路线,主板做工用料平庸,超频能力几乎等于零,附件也都是最基本的。不过仅两年精英也力图改变,推出了高端的“ETREME”系列主板,我们期待着精英更好的表现。 精英(ECS)主板
2.1.5 主板的选用 观察主板电池 观察芯片的生产日期 3. 观察扩展槽插卡 4. 查其外表,掂其分量
2.2 CPU(中央处理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称“中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又称“微处理器”。CPU作为PC的核心,负责整个PC系统的协调、控制以及程序运行,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革命,处理器核心已经集成了上百万个晶体管,是非常精密的系统。通常我们对PC发出的指令,包括外部设备输入的模拟信号,经过数模转换装置变为数字信号送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分配,经过运算单元进行运算处理,其中包括和寄存单元数据的存储和交换,最后生成的数据交回应用程序,最终我们就会在输出设备中看到结果了
2.2.1 CPU性能指标 1. 主频、外频和倍频 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2. 制造工艺 3. 内存总线速度 4. 工作电压 5. 数据总线宽度
2.2.2 主流CPU产品 1. Pentium D和Pentium EE Pentium D和Pentium EE目前具有以下产品: Pentium D 8X0系列: 目前有820(2.8GHz)、830(3.0GHz)和840(3.2GHz)三款产品,都基于Smithfield核心,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Prescott核心封装在一起。这三款产品都采用800MHz FSB、90nm制造工艺、每核心1MB二级缓存、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除了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8X5系列: 目前只有805(2.66GHz)一款产品,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只不过前端总线降低到533MHz FSB,采用Socket 775接口、每核心1MB二级缓存、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D 805 Pentium D 820
Pentium EE 8XX系列: 目前只有840(3.2GHz)一款产品,同样基于90nm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采用800MHz FSB、每核心1MB二级缓存、Socket 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和节能省电技术EIST。 Pentium EE
Pentium D 9X0系列: 目前有920(2.8GHz)、930(3.0GHz)、940(3.2GHz)和950(3.4GHz)四款产品,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实际上就是将两个Pentium 4处理器所采用的Cedar Mill核心封装在一起。采用800MHz FSB、每核心2MB二级缓存、Socket 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Pentium EE 9XX系列: 目前有955(3.46GHz)和965(3.73GHz)两款产品,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前端总线频率提升到1066MHz FSB,每核心2MB二级缓存、Socket 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目前有955(3.46GHz)和965(3.73GHz)两款产品,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前端总线频率提升到1066MHz FSB,每核心2MB二级缓存、Socket 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 按照Intel的产品路线图,即将推出Pentium D 915(2.8GHz)和925(3.0GHz),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Presler核心,与Pentium D 9X0系列相比,除了都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以及Pentium D 915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2. Core Duo 与Pentium D和Pentium EE所采用的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完全不同的是,2006年初发布的Core Duo采用的是基于共享缓存的紧密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抛弃了两个核心分别具有独立的二极缓存的方案,改为采用与IBM的多核心处理器类似的两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方案。与独立的二级缓存相比,共享的二级缓存 Intel Core 2 Duo
3.AMD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分别是双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 64 X2系列处理器。其中Athlon 64 X2是用以抗衡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系列。 AMD Opteron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是由两个Athlon 64处理器上采用的Venice核心组合而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512KB(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除了多出一个核芯之外,从架构上相对于目前Athlon 64在架构上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改变。 双核心Athlon 64 X2的大部分规格、功能与我们熟悉的Athlon 64架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新推出的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仍然支持1GHz规格的HyperTransport总线,并且内建了支持双通道设置的DDR内存控制器。 AMD Athlon64 X2
2.2.3 CPU接口技术与标准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Socket 478 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目前这种CPU已经逐步退出市场。
Intel于2006年初推出了一种全新的Socket 478接口,这种接口是目前Intel公司采用Core架构的处理器Core Duo和Core Solo的专用接口,与早期桌面版Pentium 4系列的Socket 478接口相比,虽然针脚数同为478根,但是其针脚定义以及电压等重要参数完全不相同,所以二者之间并不能互相兼容。随着Intel公司的处理器全面向Core架构转移,今后采用新Socket 478接口的处理器将会越来越多,例如即将推出的Core架构的Celeron M也会采用此接口。 Socket 478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 Socket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 Socket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Socket 478的逐渐淡出,Socket 775已经成为Intel桌面CPU的标准接口。
Socket 775 Socket 754
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具有754根CPU针脚,只支持单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桌面平台的Athlon 64的低端型号和Sempron的高端型号,以及面向移动平台的Mobile Sempron、Mobile Athlon 64以及Turion 64。随着AMD从2006年开始全面转向支持DDR2内存,桌面平台的Socket 754将逐渐被Socket AM2所取代从而使AMD的桌面处理器接口走向统一,而与此同时移动平台的Socket 754也将逐渐被具有638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的Socket S1所取代。Socket 754在2007年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其寿命反而要比一度号称要取代自己的Socket 939要长得多。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具有939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站市场的Opteron 1XX系列以及面向桌面市场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和Athlon 64 X2,除此之外部分专供OEM厂商的Sempron也采用了Socket 939接口。Socket 939处理器和与过去的Socket 940插槽是不能混插的,但是Socket 939仍然使用了相同的CPU风扇系统模式。随着AMD从2006年开始全面转向支持DDR2内存,Socket 939被Socket AM2所取代,在2007年初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从推出到被淘汰其寿命还不到3年。
Socket 940 Socket 940是最早发布的AMD64位CPU的接口标准,具有940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ECC 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服务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随着新出的Athlon 64 FX以及部分Opteron 1XX系列改用Socket 939接口,所以Socket 940已经成为了Opteron 2XX全系列和Opteron 8XX全系列以及部分Opteron 1XX系列的专用接口。随着AMD从2006年开始全面转向支持DDR2内存,Socket 940也会逐渐被Socket F所取代,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
Socket 603 Socket 603的用途比较专业,应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采用此接口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具有603根CPU针脚。Socket 603接口的CPU可以兼容于Socket 604插槽。 Socket 939 Socket 603
Socket A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处理器的插座接口。Socket A接口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频。 Socket 423 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几种Socket类的插槽类似,对应的CPU针脚数为423。随着DDR内存的流行,英特尔开发了支持SDRAM及DDR内存的i845芯片组,CPU插槽也改成了Socket 478,Socket 423接口也就销声匿迹了。
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构是英特尔开发出来代替SLOT架构,外观上与Socket 7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CPU是370针脚。英特尔公司著名的“铜矿”和”图拉丁”系列CPU就是采用此接口。 SLOT 1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取代Socket 7而开发的CPU接口,并申请的专利。这样其它厂商就无法生产SLOT 1接口的产品。SLOT1接口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样子,而是变成了扁平的长方体,而且接口也变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针形式。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Pentium Ⅱ系列CPU设计的插槽,其将Pentium Ⅱ CPU及其相关控制电路、二级缓存都做在一块子卡上,目前此种接口已经被淘汰。
SLOT 1 SLOT A
SLOT 2 SLOT 2用途比较专业,都采用于高端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的系统。所用的CPU也是很昂贵的Xeon(至强)系列。Slot 2插槽比SLOT 1更长,有了Slot 2设计后,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中同时采用 8个处理器。而且采用Slot 2接口的Pentium Ⅱ CPU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0.25微米制造工艺。支持SLOT 2接口的主板芯片组有440GX和450NX。 SLOT A SLOT A接口类似于英特尔公司的SLOT 1接口,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在技术和性能上,SLOT A主板可完全兼容原有的各种外设扩展卡设备。它使用的并不是Intel的P6 GTL+ 总线协议,而是Digital公司的Alpha总线协议EV6。EV6架构是种较先进的架构,它采用多线程处理的点到点拓扑结构,支持200MHz的总线频率。
2.2.4 CPU的选购 目前,市场上台式机的CPU主要是Intel和AMD两家公司的产品。现在CPU的主频越来越高,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高端有P4,实用有Athlon XP,而且在每一个档次上都有不同的选择,如何为自己选择一款合适的CPU呢,这就要看使用者的需要了,对于不同的使用需求来说,选购的产品性能也应有所区别。 首先要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追求主频。目前主流的CPU工作频率已经是很高了,虽然Intel的P4 3.06GHz已经发售。但是在Intel没有推出采用800MHz外频作为前端总线的P4以前,AMD的Athlon XP系列在评测中比同频P4性能要高出一截,因此证明了主频低不等于性能差。所以在选购CPU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划分用户群是合理选购CPU的前提.
1.初级用户 初级用户通常是学生和电脑初学者。他们买电脑的主要用途就是学习、处理基本文档、上网和听音乐、看电影等。因此对CPU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没有必要购买价格很高的CPU。 一块赛扬2GHz的CPU就能满足这类用户的需要,写文章、编程、做网页、学软件、玩一般的游戏等等都很不错。没有必要去买P4 3.06GHz那么高端的。就算你买最好的CPU,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价格也降到了原来的几分之一,而在这样高配置下你只是处理文档、编程或者是看电影,这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Duron 1600也是不错的选择,价格极低且超频性能良好。
2.中级用户 中级用户一般是对电脑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电脑的操作、使用相当熟悉的用户,也是最大的用户群体。高校中对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或者对电脑游戏特别痴迷的朋友,或者在工作中需要处理一些较为复杂,要求较高的工作,如视频采集、媒体影音图像的处理等的白领阶层都应该属于这一群体。 下面就介绍几款适合中级用户的CPU: Pentium4 1.8GHz是最早的Northwood核心的CPU,一般新核心的最低频率的处理器,在频率提升潜力上都是很大的。所以Pentium4 1.8GHz的超频能力很好,绝大部分可以不加电压直接上到FSB 533Mhz,立刻摇身一变成为2400MHz的频率,可以满足中档用户的大部分使用需要了。 Barton 2500+采用Barton核心,并第一次在AMD的处理器中使用了512K二级缓存和333MHz的FSB。大容量的二级缓存对性能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它虽然只有1833MHz实际运行频率,但是极高的实际执行效能却并不输给Intel的更高频率的处理器。并且,这款Barton 2500+的超频能力也不错,很多都能轻松上到3200+,这对于玩家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3.高级用户 专业图形处理工作者、超级游戏玩家和超级DIY爱好者都应该属于这一用户群,但是并不是说这类用户都应该使用最新、最快、最贵的CPU。一般来说,这类用户选用Intel的P4 2.4GHz左右Northwood核心也就可以了,并且性能很好。不过如果你手头宽裕的话,那也可以不用考虑太多,买上一款P4 3.06GHz,享受一下速度提升带来的快感也未尝不可。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大家选购CPU提供一点参考。并不是CPU最快的电脑就是最快的,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花钱买够用的电脑才是正确的消费观。
第3章 存储器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存储器的分类、性能指标 内存储器的选购技巧 硬盘的性能指标、接口类型 第3章 存储器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存储器的分类、性能指标 内存储器的选购技巧 硬盘的性能指标、接口类型 硬盘的主要品牌和选购注意事项 软驱、光存储设备、移动存储设备的概念
3.1 内存储器 3.1.1 内存概述 内存也叫内存储器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3.1.2 内存的性能指标 1、存储速度 2、存储容量 3、内存的奇偶校验。 4、内存电压 5、数据宽度和带宽。 6、内存的线数 3.1.2 内存的性能指标 1、存储速度 2、存储容量 3、内存的奇偶校验。 4、内存电压 5、数据宽度和带宽。 6、内存的线数 内存的线数是指内存条与主板接触时接触点的个数,这些接触点就是金手指,有 72线、168线、184线、240线等。DDR应用184线,而SDRAM则应用168线,DDR II 内存应用240线。
3.1.3 内存的分类 根据内存的可读写性,内存可分为"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两种。 EEPROM EPROM
一、ROM 目前使用的ROM又分普通ROM、EPROM、EEPROM和Flash Memory四种。 早期的主板上的BIOS使用的是普通ROM,只能一次性写入,其中的内容不可改变。主板如果想升级就必须换一块。 后来BIOS使用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这种ROM可以用紫外线扫描的方法擦除和改写其中的信息。 而后又使用的EEPROM(Electronic 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这种ROM可以用电子扫描的方法来改变存储器中的内容。以上这两种可擦写存储器的升级仍然比较麻烦。目前主板上的BIOS大多使用Flash Memory制造,翻译成中文就是"闪动的存储器",简称"闪存"。这种存储器可以直接通过调节主板上的电压来对BIOS进行升级操作。
二、RAM RAM的特点是:电脑开机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所有正在运行的数据和程序都会放置其中,并且随时可以对存放在里面的数据进行修改和存取。它的工作需要由持续的电力提供,一旦系统断电,存放在里面的所有数据和程序都会自动清空掉,并且再也无法恢复。 根据组成元件的不同,RAM内存常用的又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DRAM(Dynamic 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一种是SRAM (Static RAM,静态随机存储器)。所谓"动态",是指它在通电情况下不能长时间保持电量,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重新加电过程,否则会因为电量自然放尽而丢失数据。但它的制作成本较低,容量可以做得较大。所谓"静态",是指它在通电情况下可以长时间保持电量,因此无须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加电。所以一般说来,SRAM 比DRAM 的数据传输速度要快,但因为制造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所以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在1M以下。
DRAM的种类又分普通DRAM、EDO RAM和SDRAM,下面就将目前市常上常见的几种DRAM介绍给大家: 该内存用在486及早期的Pentium计算机上,数据带32位,速度40ns。由于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的数据总线带宽为64位,因此EDO RAM要成对使用。 Edo ram
2、SDRAM(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是前几年普遍使用的内存形式。SDRAM采用3.3v工作电压,带宽64位,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RAM和CPU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与 EDO内存相比速度能提高50%。SDRAM基于双存储体结构,内含两个交错的存储阵列,当CPU从一个存储体或阵列访问数据时,另一个就已为读写数据做好了准备,通过这两个存储阵列的紧密切换,读取效率就能得到成倍的提高。SDRAM不仅可用作主存,在显示卡上的显存方面也有广泛应用。SDRAM曾经是长时间使用的主流内存。但随着DDR SDRAM的普及,SDRAM也正在慢慢退出主流市场。
SDRAM内存又分为PC66、PC100、PC133等不同规格,而规格后面的数字就代表着该内存最大所能正常工作系统总线速度,比如PC100,那就说明此内存可以在系统总线为100MHz的电脑中同步工作。 PC100 SDRAM内存 PC66 SDRAM内存 PC133 SDRAM
3、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DR是一种继SDRAM后产生的内存技术,DDR,英文原意为“DoubleDataRate”,顾名思义,就是双数据传输模式。之所以称其为“双”,也就意味着有“单”,我们日常所使用的SDRAM都是“单数据传输模式”,这种内存的特性是在一个内存时钟周期中,在一个方波上升沿时进行一次操作(读或写),而DDR则引用了一种新的设计,其在一个内存时钟周期中,在方波上升沿时进行一次操作,在方波的下降沿时也做一次操作,之所以在一个时钟周期中,DDR则可以完成SDRAM两个周期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理论上同速率的DDR内存与SDR内存相比,性能要超出一倍,可以简单理解为100MHZ DDR=200MHZ SDR。
DDR 266内存 DDR 400 DDR 333内存
4、DDRII (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RAM,第二代同步双倍速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DR2是由电子元件工业联合会(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简称JEDEC)为生产厂商们制定的国际性协议,其是用来替代DDR的全新的下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已经在Intel的i915P芯片组和i925X芯片组及945/955X芯片组中被完整支持。 DDR2可以看作是DDR技术标准的一种升级和扩展:DDR的核心频率与时钟频率相等,但数据频率为时钟频率的两倍,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必须传输两次数据。而DDR2采用“4 bit Prefetch(4位预取)”机制,核心频率仅为时钟频率的一半、时钟频率再为数据频率的一半,这样即使核心频率还在200MHz,DDR2内存的数据频率也能达到800MHz,也就是所谓的DDR2 800。
目前,已有的标准DDR2内存分为DDR2 400和DDR2 533、DDR2 667和DDR2 800,其核心频率分别为100MHz、133MHz、166MHz和200MHz,其总线频率(时钟频率)分别为200MHz、266MHz、333MHz和400MHz,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分别为400MHz、533MHz、667MHz和800MHz,其对应的内存传输带宽分别为3.2GB/sec、4.3GB/sec、5.3GB/sec和6.4GB/sec,按照其内存传输带宽分别标注为PC2 3200、PC2 4300、PC2 5300和PC2 6400。 DDR2 400内存 DDR2 533 内存
3.1.4 内存条的选购 看品牌:和其他产品一样,内存芯片也有品牌的区别,不同品牌的芯片质量自然也是不同。一般来说,一些久负盛名的内存芯片在出厂的时候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而且在对一些内存标准的解释上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一些名牌厂商的产品通常会给最大时钟频率留有一定的宽裕空间,所以有的人说超频是检验内存好坏的一种方法也不无道理。 看类型:现时的DDR内存已经不像当初的SDRAM那样可以将EDO RAM内存芯片REMARK成DSRAM,基本上分清楚有184pins的内存条就不会买错了,而且DDR比SDRAM在PCB板上是多了一个缺口的,也就是他有两个缺口而SDRAM只有一个。
看PCB(印刷电路板):刚才已经说过,内存条由内存芯片和PCB组成。顺理成章PCB对内存性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决定PCB好坏有几个因素,首先就是板材,一般来说,如果内存条使用四层板,这样内存条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信号干扰所产生的杂波就会很大,有时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而使用六层板设计的内存条相应的干扰就会小得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肉眼能观察到的,比如内部布线等只能通过试用才能发觉其好坏,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好的内存条表面有比较强的金属光洁度,色泽也比较均匀,部件焊接也比较整齐划一,没有错位;金手指部分也比较光亮,没有发白或者发黑的现象。
3.2 外部存储设备 3.2.1 硬盘 硬盘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存储器,它好比是数据的外部仓库一样。电脑除了要有“工作间”,还要有专门存储东西的仓库。硬盘又叫固定盘,由金属材料涂上磁性物质的盘片与盘片读写装置组成。这些盘片与读写装置(驱动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盘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类硬盘还可以通过并行口连接,作为一种方便移动的硬盘。硬盘的存储速度比起内存来说要慢,但存储量要大得多,存储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来表示。目前,家用电脑的硬盘的大小有80GB、120GB、250GB、320GB等。
一、硬盘的性能指标解析: 1.硬盘的转速(Spindle Speed) 硬盘转速就是指硬盘主轴电机的转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RPM),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硬盘的转速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转速的提高也带来了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噪声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两种,7200rpm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72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
5400转硬盘 7200转硬盘
2.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数据传输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数据传输率(又称突发传输速率)和内部数据传输率两种,我们常常说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着这块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值100MB/s,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而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块硬盘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 3.硬盘缓存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读数据的过程是将要读取的资料存入缓存,等缓存中填充满数据或者要读取的数据全部读完后再从缓存中以外部传输率传向硬盘外的数据总线。可以说它起到了内部和外部数据传输的平衡作用。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8MB和2MB两种。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现在的多数硬盘都是采用的回写式。
4.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从硬盘接到相应指令开始到磁头移到指定磁道为止所用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这是硬盘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和后面要谈到的平均访问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硬盘接口类型 1、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硬盘
2、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SCSI 硬盘
3、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Cheetah 10K.7 光纤通道 146-GB 硬盘
4、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 Sata硬盘
三、主要硬盘品牌 1.Maxtor硬盘 Maxtor硬盘
2.Seagate Seagate硬盘
3.昆腾 Quantum
4.WD Western Digital硬盘
四、选购硬盘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看容量 2、看转速 3、看硬盘接口 4、看速度 5、看硬盘的稳定性 6、看缓存容量 7、看售后服务
8、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发热问题: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随着转速的提升,硬盘的发热量也是节节攀升。以酷鱼等高发热量的硬盘为例,若硬盘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的传导出去,硬盘就会急剧的升温,一方面会使硬盘的电路工作在不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硬盘的盘片与磁头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盘片出现读写错误和坏道,而且对硬盘使用寿命也会有一定影响。所以选购时,你一定要在发热量和转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如果实在是要追求高速度的话,也可以尝试在硬盘上装一个硬盘散热风扇,这样在散热上就会好很多。 假货问题: 这几年来,假货问题是愈演愈烈了,几乎已经蔓延到了全线的电脑配件产品。好在硬盘产品只存在进货渠道的问题,而不存在假货的问题。只要消费者认清硬盘上的标识,学会识别,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在选购中出现被奸商所骗的情况。除了假货,很多厂商拿一些老一代的硬盘冒充新一代的卖给你,这时候,你就一定要注意让商家把硬盘的商标和型号都写清楚,如果他给了你上一代或是较老的产品,你回来更换时也能有充足的依据。
3.2.2 软驱 FDD接口:这是内置软驱接口,是传统的软驱接口,直接与电脑主板上的软驱接口相连,价格低廉。 3.2.2 软驱 FDD接口:这是内置软驱接口,是传统的软驱接口,直接与电脑主板上的软驱接口相连,价格低廉。 USB接口:这是外置软驱接口,通过电脑的USB接口与主机相连,可移动,但价格较高,多用于笔记本电脑。 FDD软驱 USB软驱
3.2.3 光存储设备 一、CD-ROM CD-ROM可以说是光存储设备的鼻祖。早在80年代初Philips和索尼公司便共同为数字音乐光盘片制订标准,随后,由于信息产业对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的需求,这项技术又进一步应用到电脑上,于是这两家公司又在1983年正式为CD-ROM制定了标准,从此CD-ROM在电脑的信息存储上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从最初音频CD标准,50KB/s(一倍速),发展到现在的52倍速,平均寻道时间从400ms以上降低到100ms以下,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支持碟片类型从刚开始的CD-DA,到支持所有符合ISO9660格式的碟片,包括:CD-ROM、CD-I、VideoCD、CD-DA、Photo-CD、Kodak-CD、CD-R、CD-RW等;接口类型由ATAPI-IDE发展到SCSI、Enhanced-IDE,而且支持Ultra-DMA33接口。CD-ROM在诞生二十多年后,技术上仍有一些发展的余地。
二、CD--R/CD--RW 尽管CD-ROM驱动器的价位低,并在电脑的存储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其不能写入的致命弱点,已逐步成为其发展的障碍,CD-R是英文CDRecordable的简称,意为小型可写光盘。它的特点是只写一次,写完后的CD-R光盘无法被改写,但可以在CD-ROM驱动器和CD-R刻录机上被多次读取。CD-R光盘的最大优点是其记录成本在各种光盘存储介质中最低,而且使用寿命很长,因此CD-R正逐渐成为数据存储的主流产品,在数据备份、数据交换、数据库分发、档案存储和多媒体软件出版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另外一种相关的成功技术:CD-RW是CD-ReWritable的缩写,代表一种“重复写入”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在特殊光盘上的相同位置重复写入数据。事实上,CD-R/CD-RW已经成为价廉通用的桌面系统文件交换的工具,今后将在以下方面得以发展:
三、DVD与PD 1.DVD-ROM DVD是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c)和数字万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缩写,它是一种容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的新一代光存储技术。虽然DVD盘片的外观和尺寸与现在广泛使用的CD盘片没有什么区别,但二者的结构有较大不同,DVD盘片的容量是CD盘片的7-20倍。为进一步提高DVD盘片的存储容量,还采取了提高盘面利用率、减少纠错码位数、修改信号调制方式以及减少每个扇区字节数等措施,这使得DVD盘片的单面容量高达4.7GB,是CD盘片容量的7倍多。
2.DVD-R/DVD-RW 与CD-R/CD-RW类似, DVD-R可记录一次数据,而DVD-RW可重写数千次。DVD-R介质像CD-R一样,采用有机染料聚合物技术,可与几乎所有的DVD光驱兼容。初期时的容量为3.95GB,到1999年中期扩大到4.7GB。 DVD-RW是相变可擦写格式,由Pioneer公司开发的基于DVD-R技术的DVD-RW将可以在大部分的DVD光驱和DVD机上播放,初始容量为4.7GB。
3.DVD-RAM DVD-RAM的全称为DVD- Random Access Memory(DVD随机存储器),是由在DVD标准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的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它们是松下、日立与东芝(简称MHT)。业界对其定义为可重写式DVD。第一台可读写的VD-RAM驱动器于1998年9月由Panasonic公司发布。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容量、可擦写的DVD-RAM驱动器正成为信息存储领域的热点。
4.PD光驱 PD是“相变式可重复擦写光盘驱动器(Phase ChangeRewritable Optical Disk Drive)”英文缩写的简称。既具有CD-ROM的ROM(Readonlymemory)功能,又具有可自由拆装搬送数据的功能,这两点将是新时代计算机标准装置的必要条件。而PD光盘系统正是符合这两点条件的产物。 PD光盘采用相变光方式,其数据再生原理与CD光盘一样,是根据反射光量的差以1和0来判别信号。PD光盘与CD光盘形状一样,为了保护盘面数据而装在盒内使用。
四、MO MO(Magnetic Optical:磁光盘)在80年代初研制开发,从1989年开始投入使用,它是传统的磁盘技术与现代的光学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PC机硬件设备的迅速换代升级,用户对移动存储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因此进入市场。MO驱动器采用光磁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重复写入,MO盘片大小类似三寸软盘,可重复读写一千万次以上。同时MO盘片还带有保护壳,因此MO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要强于CD-R/RW。另外,操作MO驱动器可以像操作一个普通的硬盘那样随时存取,软件甚至可以直接在MO上运行。虽然目前MO的速度还比不上硬盘,但是使用效果已经令人相当满意了,而且磁光盘的价格也不算太贵,保存寿命也延长至50年以上,因而获得了“永久性”光盘之赞誉。
五、光存储设备的未来发展 除DVD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外,目前日本的先锋、理光等厂商正在共同开发下世纪的大容量光盘。称为“新世纪光盘”,由只读光盘(CD-ROM)、可读写光盘(MO)以及专用的驱动装置所构成。采用纳米(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1)控制光盘系统,只读光盘将储存媒体的读取光源从激光改为电子束,储存资料的最小单位微缩化,可同时读取多笔资料,同时以分离检测讯号技术的读取方式提高储存密度。磁光型光盘的资料记录层有3层,利用3种不同波长的光,可同时读取各层储存的资料。盘片直径与DVD相同,但其储存容量能达到以100G以上。
3.2.4 移动存储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交流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文件,各类移动存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台式PC、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PDA、移动通信系统等领域,成为IT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有:软驱/软盘、ZIP盘、CD-RW、MO、活动硬盘、移动硬盘、U盘、存储卡、记忆棒等。 MO
ZIP和MO是传统的老牌移动存储器,在存档时间,可重写次数,位存储价格等方面都比较让让人满意,使用范围也较广泛。家庭用户可用来转载音乐,图表,图象等文件。专业型用户能够使用ZIP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归档或分类存储,也能用ZIP在PC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转移。 ZIP
优盘:USB接口无需驱动器的"小家伙",体积非常小,详细介绍请参见《拇指般大小的存储盘》一文。优盘携带使用极其简单方便,放在衬衣口袋里就能轻松的带走,但相对来说位存储价格较昂贵(MB/元),是经济条件良好,追求办公效率的白领级人士的最佳选择。 U盘
活动硬盘:活动硬盘也使用"驱动器+盘片"的传统存储方式,其盘片可以从驱动器中取出,更换。它的平均寻道时间为12毫秒,数据传输速率为12。2MB/S,存储量为230MB-4。7GB,因为活动硬盘是移动存储设备中唯一真正的硬盘驱动器,无论存储速度,可靠性,还是储存容量等都远远领先于其他。接口方式多样,常用于CAD/CAM设计,出版及多媒体演示等超大量数据的存储转移。 活动硬盘
第4章 输入输出设备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CRT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4章 输入输出设备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CRT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显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键盘的分类和选购 鼠标的分类和选购
4.1 显示器 4.1.1 显示器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 4.1.1 显示器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 真空荧光显示器(VFD)
4.1 显示器 4.1.1 显示器的分类 按屏幕大小分: 14英寸、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0英寸以上 4.1.1 显示器的分类 按屏幕大小分: 14英寸、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20英寸以上 按显示色彩分: 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 按显示器屏幕表面曲度分: 球面、平面直角、柱面、纯平面
4.1.2 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由红、绿、蓝三个基色的阴极发射出是三色电子束,在高压作用下,射向荧光屏,屏幕上的荧光粉被激励出相应的红、绿、蓝色的彩色点,从而产生绚丽多彩的画面。 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的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投射或屏蔽功能。
4.1.3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尺寸 显示器最基本的指标,用英寸表示 点距 是指屏幕上两个相邻同色荧光点的距离 4.1.3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尺寸 显示器最基本的指标,用英寸表示 点距 是指屏幕上两个相邻同色荧光点的距离 分辨率 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数 刷新频率 分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频率。 调节方式 分为模拟式调节和数码式调节 安全认证 显示器的认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MPR-II,另一个是TCO(瑞典专业雇员联盟)
4.1.4 显示器的选购 CRT显示器的选择 1、显像管的选择 2、刷新频率的选择 3、注意显示器有无损坏,注意观察显示器上是否带有环保标志 4.1.4 显示器的选购 CRT显示器的选择 1、显像管的选择 2、刷新频率的选择 3、注意显示器有无损坏,注意观察显示器上是否带有环保标志 4、开机时注意观察文本和图像是否清晰 LCD显示器的选择 1、可视角度 2、全程响应时间 3、对比度及亮度
4.2 显示卡 4.2.1 显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显卡的结构 显卡的主要部件包括:显示芯片、RAMDAC、显示内存、显卡BIOS、总线接口、其它外围元件等 工作原理 显卡接收到CPU发来的显示指令后,显示芯片开始按照指令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处理后的图形数据信息传送到显存中,随后RAMDAC从显存中读取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再通过显卡上的VGA插座输出到显示器屏幕上。
4.2.2 显卡的主要技术指标 分辨率 显卡分辨率是指视频图像所能达到的清晰度,由每幅图像在显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来表示。 4.2.2 显卡的主要技术指标 分辨率 显卡分辨率是指视频图像所能达到的清晰度,由每幅图像在显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来表示。 色彩数 显卡色彩数是指为所显图像营造的内部调色板所能调制的颜色数量。 刷新频率 刷新频率是指屏幕每秒钟重新绘制所显示图像的次数,单位为Hz 。 显存位数 显存位数是指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 显存容量
4.2.3 显卡的选购 尽量选购有研发能力的公司的产品,其线路布局和用料比较合理,性能比较稳定 4.2.3 显卡的选购 尽量选购有研发能力的公司的产品,其线路布局和用料比较合理,性能比较稳定 尽量选购主机板厂商生产的显卡。这些厂商一般都有很好的条件来测试主板和显卡的兼容性,这样的显卡兼容性问题比较少 尽量选择做工比较精细的显卡,如使用风扇散热的显卡,其中间填充导热胶要比用双面胶好 注意显卡的金手指部分,从侧面看,好的显卡金手指镀得厚,有明显突起,反复插拔不易驳落
4. 3 键盘和鼠标 4.3.1 键盘 键盘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键盘可以分为台式机键盘,笔记本键盘和工控机键盘。 (2)按键数分类 键盘可以分为104键和107键,目前家用计算机的标准键盘是107键,又称为Win98键盘。 (3)按接口分类 键盘可以分为AT接口键盘,PS/2接口键盘,USB接口键盘和无线键盘。 键盘的选购 (1)键盘布局 (2)操作手感 (3)接口类型
4.3.2 鼠标 鼠标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分类: 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 (2)按鼠标的键数分类: 二键鼠标,三键鼠标和四键鼠标。 (3)按使用的接口类型分类: 串口鼠标、PS/2鼠标、USB鼠标和无线鼠标。键盘的选购 鼠标的选购 (1)功能 (2)造型 (3)接口 (4)手感 (5)价格和品牌
第5章 其他设备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机箱和电源的分类及选购方式 各类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各类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第5章 其他设备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机箱和电源的分类及选购方式 各类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各类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 常见数码设备的结构及选购方式
5. 1 机箱和电源 5.1.1 机箱的分类及选购 机箱的类型 常见的机箱从结构上分为AT结构和ATX结构 机箱的选购 (1)机箱的外观 5. 1 机箱和电源 5.1.1 机箱的分类及选购 机箱的类型 常见的机箱从结构上分为AT结构和ATX结构 机箱的选购 (1)机箱的外观 (2)机箱的质量 (3)制造工艺 (4)机箱的可扩展性 (5)机箱的散热 (6)机箱的防静电
5.1.2 电源的分类及选购 电源的类型 电源的类型和机箱的类型一样,主要分为AT电源和ATX电源 电源的选购 (1)安全认证 5.1.2 电源的分类及选购 电源的类型 电源的类型和机箱的类型一样,主要分为AT电源和ATX电源 电源的选购 (1)安全认证 (2)外观检查 (3)变压器检查 (4)风扇选择
5.1.3 不间断电源(UPS) UPS系统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中断电源,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UPS可以分为“后备式”、“在线式”和“在线互动”式。 后备式(OFF LINE)UPS的含义是指:在外电电网电压正常时,UPS的任务主要对自身蓄电池进行充电,其输出电压基本就是输入电网的电压。 在线式(ON LINE)UPS的含义是指,即使在电网电压正常供电时,UPS的输出,也是将外来电压经过本身的加工转换后再供给负载。 在线互动(Line-Interactive)UPS则是指,在输入市电正常时,UPS的逆变器处于反向工作给电池组充电,在市电异常时逆变器立刻投入逆变工作,将电池组电压转换为交流电输 出,因此在线互动式UPS也有转换时间。
5.2 打印机 5.2.1 打印机的分类及特点 打印机的分类 (1)按打印的原理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热敏式打印机。 5.2 打印机 5.2.1 打印机的分类及特点 打印机的分类 (1)按打印的原理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热敏式打印机。 (2)按打印的颜色分为:单色打印机和彩色打印机。 (3)按打印的幅面分为:窄幅打印机和宽幅打印机。打印A4及A4以下幅面纸张的打印机为窄幅打印机,打印A3幅面纸张的打印机为宽幅打印机。
打印机的特点 (1)针式打印机的特点:针式打印机是最早出现的打印机。它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耗材便宜,可以打多层复写纸,在票据打印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针式打印机速度慢,噪声大,不能实现彩色打印。 (2)喷墨打印机的特点:喷墨打印机价格便宜,噪声低,用途广泛,产品丰富,容易实现彩色打印。是当前的主流打印机。但喷墨打印机速度较慢,耗材昂贵,图像打印精度并不完美。 (3)激光打印机的特点:激光打印机是所有打印机中打印效果最好的,它的打印速度快,噪声低。但是激光打印机的价格昂贵,打印成本较高,对纸张的要求高,不易实现彩色打印。
5.2.2 打印机的原理和选购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针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5.2.2 打印机的原理和选购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针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针式打印机是利用机械和电路驱动原理,使打印机撞击色带和打印介质,进而打印出点阵,再由点阵组成字符或图形来完成打印任务的。打印机在联机状态下,通过接口接收计算机发送的打印控制命令、字符打印或图形打印命令,再通过打印机的CPU处理后,从字库中寻找与该字符或图形相对应的图像编码首列地址(正向打印时)或末列地址(反向打印时),如此一列一列地找出编码并送往打印头驱动电路,驱动打印头打印。
(2)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目前市场上的喷墨打印机的喷墨方式分为两种,其一为压电式喷墨原理,其二为热气泡式喷墨原理。 1)压电式喷墨原理:此工作原理是EPSON的专利,目市场上采用此原理的喷墨打印机主要是EPSON公司的产品。其原理是:喷头内装有墨水,在喷头上、下两侧各装有一块压电晶体,压电晶体受打印信号的控制,产生变形,挤压喷头中的墨水,从而控制墨水的喷射。不打印时,墨水由盒体内的海棉吸附,以保证墨水不会从打印头漏出。 2)热气泡式喷墨原理:目前市场上采用此原理的喷墨打印机主要是HP、LEXMARK、CANON公司的产品。其原理是:喷墨头的内壁上设置了加热电极,加上电脉冲进行加热,墨水加热至260度左右的高温,产生气泡而造成压力,将墨滴喷射到纸上。
(3)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激光打印机一般分成6大系统:供电系统 、直流控制系统、接口系统、激光扫描系统、成像系统、搓纸系统。
打印机的选购 (1)针式打印机的选购 首先要了解需要应用的领域,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选购不同的针式打印机。 其次,要考虑它的可靠性。 第三,考虑打印速度、拷贝能力、适应纸宽纸厚等具体的性能指标。 第四,经济性。 第五,功能优异。 最后,服务至上。
(2)喷墨打印机的选购 1)分辨率 2)打印速度 3)纸张适应 4)耗材成本 (3)激光打印机的选购 2)汉字打印质量 3)打印速度 除了硬件的操作、扩充、维护工作外,软件的搭配也十分重要。
5. 3 扫描仪 5.3.1 扫描仪的原理及分类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5. 3 扫描仪 5.3.1 扫描仪的原理及分类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是图像信号输入设备。它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然后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光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为数字电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接口送至计算机中。 扫描仪的分类 (1)按接口方式:目前扫描仪常见的接口方式有SCSI、EPP、USB三种 (2)按工作原理:有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和CIS扫描仪。
5.3.2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扫描精度 色彩位数 灰度级 扫描幅面 兼容性 系统环境
5.3.3 扫描仪的选购 检测感光元件 检测传动机构 检测分辨率 检测灰度级 检测色彩 OCR文字识别输入检测
5.4 网络连接设备 5.4.1 MODOM Modem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5.4 网络连接设备 5.4.1 MODOM Modem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工作原理 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时,先由Modem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调制”。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电话载波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之前,也要经由接收方的Modem负责把模拟信号还原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这个过程我们称“解调”。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调制”与“解调”的数模转换过程,从而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讯。 Modem的分类 :外置式Modem、内置式Modem、PCMCIA插卡式Modem、机架式Modem
Modem的主要技术指标 (1)Modem的传输数率 (2)Modem的传输模式 (3)Modem的传输协议
5.4.2 网卡 网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网卡的工作原理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并通过网线(对无线网络来说就是电磁波)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二是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帧,并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发送到所在的计算机中。 (2)网卡的分类 按总线分:可以将网卡分为有ISA网卡、PCI网卡及专门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网卡。 按端口类型分:有RJ-45端口(双绞线)网卡、AUI端口(粗缆)网卡、BNC端口(细缆)网卡和光纤端口网卡。 按带宽分:10Mbps网卡、100Mbps自适应网卡、10/100Mbps自适应网卡、1000Mbps网卡。 按应用领域分: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网卡。
网卡的选购 (1)网卡的材质和制作工艺 (2)选择恰当的品牌 (3)根据网络类型选择网卡 (4)根据计算机插槽总线类型选购网卡
5.4.3 集线器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在OSI的7层模型中处于物理层,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正因为集线器只是一个信号放大和中转的设备,所以它不具备交换功能。 集线器的分类 (1)按尺寸分类 有机架式和桌面式两种 (2)按带宽分类 有10M bps集线器、100M bps集线器、10/100 Mbps自适应集线器3种 (3)按管理方式分类 有哑集线器(Damp Hub)和智能集线器(Intelligent Hub)两种 (4)按扩展方式分类 有堆叠式集线器和级联式集线器两种
5.4.4 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 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 (1)存储转发 (2)切入法 交换机的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 (2)按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G位)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10G位)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 (3)按交换机的端口结构划分: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5.4.5 路由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路由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内存、接口、控制端口等物理硬件和电路组成;软件主要由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组成。 路由器的分类 (1)按性能档次分:高、中、低档路由器。 (2)按结构分:模块化路由器、非模块化路由器。 (3)按功能分:骨干级路由器、企业级路由器、接入级路由器。 (4)按所处网络位置分:边界路由器,中间节点路由器。 (5)按性能分:线速路由器,非线速路由器。
5.5 数码设备 5.5.1 数码相机的结构和原理 数码相机是由镜头、CCD(电荷耦合器件)、A/D(模/数转换器)、MPU(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LCD(液晶显示器)、PC卡(可移动存储器)和接口等部分组成 。 数码相机中的镜头作用与普通相机相同,它将光线会聚到感光器件CCD上, CCD是半导体器件,它代替了普通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功能是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ADC(模数转换器)器件按照计算机的要求进行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接下来MPU(微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格式,例如JPEG格式。最后,图像文件被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
5.5.2 数码相机的选购及日常维护 数码相机的选购 (1)分辨率 (2)数码变焦 (3)存储卡 (4)服务 5.5.2 数码相机的选购及日常维护 数码相机的选购 (1)分辨率 (2)数码变焦 (3)存储卡 (4)服务 数码相机的日常维护 (1)数码相机的存放 (2)数码相机的镜头 (3)数码相机的电池 (4)数码相机的存储卡 (5)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
5.5.3 数码摄像头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摄像头主要由镜头、图像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电源组成。景物通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然后转为电信号,经过A/D(模数转换)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再送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加工处理,再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电脑中处理,通过显示器就可以看到图像了。 摄像头的分类 摄像头分为数字摄像头和模拟摄像头两大类
摄像头的技术指标 (1)分辨率 (2)图像格式 (3)自动白平衡调整 (4)图像压缩方式 (5)彩色深度 (6)图像噪音 (7)视角 (8)输出/输入接口
第6章 计算机的组装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组装过程 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
6.1 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常用工具 :带磁性的十字螺丝刀、尖嘴钳子 市场调查: 6.1 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常用工具 :带磁性的十字螺丝刀、尖嘴钳子 市场调查: 现在计算机市场鱼目混杂,假货、次品也很多。再加上计算机硬件市场变化非常快,所以在购买计算机的时候,一定要作市场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购买计算机时一定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位、比服务,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6.2 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 防静电 计算机配件要轻拿轻放,尽量拿板卡边 缘,不要用手触摸金手指和芯片。 6.2 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 防静电 计算机配件要轻拿轻放,尽量拿板卡边 缘,不要用手触摸金手指和芯片。 固定螺丝时,不要拧得太紧,防止螺丝 滑丝或板卡变形,用力要适度,只要无松动即可。 禁止带电拔插,以免造成配件或整机的损坏
6.3 计算机组装步骤及要点 6.3.1 设置主板跳线 了解跳线的类型 :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设置跳线 6.3 计算机组装步骤及要点 6.3.1 设置主板跳线 了解跳线的类型 :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设置跳线 主板跳线主要包括CPU设置跳线、BIOS清除跳线、BIOS禁止跳线。 CPU设置跳线最为复杂,它主要有CPU的倍频、外频、电压这三种跳线。 当我们忘记BIOS密码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开机箱,找到BIOS清除跳线(它一般在主板电池旁边)进行清除。
6.3.2 CPU和CPU风扇的安装 1、了解CPU接口 : 主流接口:Socket 370、Socket A和Socket 478 (1)要先打开插座 (2)在安装处理器 ,要注意标记对齐 (3)将CPU安放到位,盖好扣盖,扣下处理器的压杆 3、安装CPU散热器
6.3.3 内存的安装 在主板上找到内存插槽 ,将槽两边的卡子向外掰开,将内存条的引脚上的缺口对准内存插槽内的凸起插入,内存插槽两头的卡子就会自动卡住内存条两侧的缺口。
6.3.4 安装主板与电源 固定主板 : 第一步,选择大小合适的螺丝钉 ;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定位孔; 第三步,在机箱底板上,安装金属螺柱 ; 第四步,在机箱底板上安装塑料定位卡 ; 第五步,固定主板 。 安装电源 : 第一步:用四个螺丝将电源固定在机箱的后面板上。第二步:连接主板电源线。注意连接方法。
6.3.5 安装硬盘 一、硬盘的主从设置 二、安装硬盘 第一步,将硬盘装进机箱中 第二步 ,正确连接主板和硬盘之间的数据线。 6.3.5 安装硬盘 一、硬盘的主从设置 二、安装硬盘 第一步,将硬盘装进机箱中 第二步 ,正确连接主板和硬盘之间的数据线。 第三步,连接电源线。
6.3.6 光驱和软驱的安装 一、安装光驱 第一步,将光驱装进机箱。 第二步,接上光驱的电源的插头,该插头有防插错功能。 第三步,接信号线。 6.3.6 光驱和软驱的安装 一、安装光驱 第一步,将光驱装进机箱。 第二步,接上光驱的电源的插头,该插头有防插错功能。 第三步,接信号线。 二、安装软驱 第一步, 将软驱装进机箱。 第二步,插上软驱专用的小电源插头,该插头有防插错功能。 第三步 ,正确接入数据线。
6.3.7 安装其他板卡 如果主板上集成了显卡、声卡和网卡,那么就可以省去这一步骤。如果使用的是独立板卡,那么就需要对这些进行安装。 6.3.7 安装其他板卡 如果主板上集成了显卡、声卡和网卡,那么就可以省去这一步骤。如果使用的是独立板卡,那么就需要对这些进行安装。 安装显卡 在主板上,找到显卡插槽,插入显卡,固定螺丝 声卡、网卡的安装与显卡类似 各板卡之间的距离最好远点,便于散热。
6.3.8 外设的连接 1、显示器的连接 2、键盘和鼠标的连接 一般来说鼠标接口是绿色的,而键盘接口是紫色的
6.3.9 主机内部、外部电线的连接 1、机箱内部的连线 ,如开关、指示灯、PC喇叭的连线 。 记住三条原则: 6.3.9 主机内部、外部电线的连接 1、机箱内部的连线 ,如开关、指示灯、PC喇叭的连线 。 记住三条原则: 颜色一致原则:插头颜色对应插孔颜色; 大小一致原则:插上去能紧密接触就是; 防呆措施原则:一般都有防插错措施,位置不对就会插不进! 2、外部电线的连接 :最简单的连接方法就是:只要将颜色相同的接口线和接口相连就可以了。
6.3.10 通电测试 通电前先仔细检查 ,接通显示器的电源,再接通主机的电源 ,密切注意机器通电后是否有异常的现象发生 。如果一切正常,进入BIOS设置窗口,按照系统参数对BIOS进行一些设置和优化即可完成系统的初步调试。
第7章 BIOS设置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BIOS和CMOS的基本概念 AWORDBIOS主要设置 AMIBIOS设置简介
7.1 初识BIOS和CMOS 7.1.1 初识BIOS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程序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主板上的RO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
7.1.2 初识CMOS 所谓CMOS,本来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在电脑系统中是指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可写的RAM芯片,其重要功能是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参数的设定 。
7.1.3 BIOS和CMOS的区别和联系 BIOS和CMOS的区别 : ①采用的存储材料不同 ; ②存储的内容不同。 ①采用的存储材料不同 ; ②存储的内容不同。 BIOS和CMOS的联系 : 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7.1.4 BIOS设置程序的基本功能 (1)自检及初始化 (2)程序服务 (3)中断设定
7.1.5 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方法 Award BIOS:按Del键进入。 AMI BIOS:按Del键或ESC键进入。 Phoenix BIOS:按F2键进入。
7.2 Award BIOS主要设置 7.2.1 Award BIOS设置程序主界面 1、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设定 2、Advanced Bios Feature:高级CMOS设置 3、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特性设定 4、Integrated Peripherals:综合周遍设置 5、Power Management Setup:能源管理设置 6、Pnp/Pci 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设备与PCI组态设定
7、Pc Health Status:Pc健康状况设 8、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 9、Load Fail-Safe Defaults:加载安全默认设置 10、Load Optimized Defaults:加载优化默认设置 11、Set Password:设置密码 12、Save & Exit Setup:保存并退出设置 13、Exit Without Save:沿用原有设置并退出BIOS设置
7.2.2 标准CMOS设定 这个项目中可以设置系统日期、时间、IDE设备、软驱A与B、显示系统的类型、错误处理方法等
7.2.3 高级BIOS设置 该菜单可以对系统的高级特性进行设置,一般包括调整系统启动速度、开机顺序、内存和密码等一些功能特性
7.2.4 高级芯片组特征设置 该选项主要用于修改芯片组寄存器的数值,优化系统的性能。一般来说,除非是用户发现参数设置有误,或者有特殊的目的,不建议更改该菜单内的设置参数,否则,很容易因为设置错误导致系统无法开机或发生其他问题。
7.2.5 整合周边设定 7.2.6 电源管理模式设置 7.2.7 PNP/PCI组态设定 该选单为系统为系统外围功能设定及开机模式设定等。 7.2.5 整合周边设定 该选单为系统为系统外围功能设定及开机模式设定等。 7.2.6 电源管理模式设置 用来设置系统电源管理 7.2.7 PNP/PCI组态设定 用于PCI总线的系统设置。
7.2.8 系统健康状态 7.2.9 频率/电压控制 7.2.10 加载安全默认设置 这个项目是设置和察看电源与系统温度状态 7.2.8 系统健康状态 这个项目是设置和察看电源与系统温度状态 7.2.9 频率/电压控制 该项主要用于频率/电压的特殊设置 7.2.10 加载安全默认设置 该项主要是询问是否载入BIOS的安全预设值,如果系统出现了问题后,可以先试试该选项,看载入系统提供的最稳定状态模式之后能否恢复
7.2.11 加载系统默认优化设置 7.2.12 设置开机密码 7.2.13 保存设置并退出 7.2.14 退出但不保存刚才的设置
7.3 AMI BIOS设置简介 AMI BIOS的设置与AWORD BIOS的设置大同小异 ,学习了AWORD BIOS的设置后,可以类推AMI BIO的设置。
7.4 BIOS的升级 7.4.1 升级BIOS的原因 7.4.2 升级BIOS的准备工作 对主板的BIOS进行升级可以提升计算机性能 确定主板是否可以升级 查看主板类型 备份好老版本的BIOS文件 下载最新版本的BIOS新文件 下载合适的BIOS刷新工具 更改BIOS中的相关设定
步骤如下: 进入“安全DOS模式” 复制刷新程序和BIOS文件 升级BIOS 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升级。
第8章 软件安装和系统优化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硬盘分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Windows 2000/XP/Vista操作系统的安装 第8章 软件安装和系统优化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硬盘分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Windows 2000/XP/Vista操作系统的安装 安装硬件驱动程序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 Windows注册表的使用及维护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8.1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主分区: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 8.1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主分区: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 扩展分区:是除主分区外的分区,扩充分区一般用来存放数据和应用程序. 逻辑分区:是我们平常在操作系统中所看到的D、E、F等盘。 分区格式:目前Windows所用的分区格式主要有FAT16、FAT32、NTFS这三种,其中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FAT16。
分区原则: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如图所示
用FDISK进行分区
用Disk Manager 分区
Partition Magic的使用
8.2 中文Windows 2000的安装 在2000年3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 2000中文版。Windows 2000采用Windows NT内核技术,比以前的版本更加稳定,而且它继承了以往Windows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特征。
8.3 中文Windows XP的安装 操作系统为用户能够简单的使用计算机提供了一个平台,而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提供的最新的针对个人用户性能稳定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其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图形界面美观,功能实用等特点,迅速占领了个人用操作系统市场,成为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
8.4 Windows Vista的安装 2006年的下半年,MicroSoft公司正式推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它实现了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在安全可靠、简单清晰、互联互通,以及多媒体方面体现出了全新的构想,并传递出3C的特性,努力的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Windows Vista提供了五个版本 : 1.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这个版本的Vista所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功能。 2.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这个版本有几分跨越Windows XP Home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之间的意味。 3. Windows Vista Business 这个版本提供标准的商务功能,因此将牢牢占据公司的桌面。 4.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这个Vista Enterprise版本提供了一些更高级的功能. Windows Vista Ultimate Vista Ultimate版本将家庭版与企业版的结合。
8.5 硬件驱动程序安装 1.驱动程序的定义 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全称为“设备驱动程序”, 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常工作,如果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那么该设备便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驱动程序有“硬件的灵魂”、“硬件的主宰”、和“硬件和系统之间的桥梁”之称。
可执行文件安装驱动程序 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界面 自动弹出的安装界面
自动发现新硬件的安装 新硬件安装完成界面 发现新硬件界面
手动安装 驱动程序选项卡 设备管理器界面
手动安装 进入搜索和安装选项界面 文件复制界面
手动安装 完成驱动更新
8.6 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一台计算机安装完硬件和软件后,就能正常使用了。但是这台计算机的性能不一定达到最佳状态。因为操作系统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硬件和软件能保持良好的兼容,对它们的管理都采用默认方式,这样不能让计算机发挥最好状态。这时就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硬件和软件的性能,使计算机能以尽可能好的状态运行。
操作系统自带系统维护程序的使用 1.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主界面
2.磁盘清理工具 选择清理内容
第三方系统维护和优化工具的使用 1.Windows优化大师 优化大师的主界面
缓存优化 磁盘缓存优化
桌面菜单优化 桌面菜单优化
系统安全优化 系统安全优化
8.7 Windows注册表使用及维护 注册表的定义
注册表的特点 1.注册表允许对硬件、系统参数、应用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进行跟踪配置,这使得修改某些设置后不用重新启动成为可能。 2.注册表中登录的硬件部分数据可以支持高版本Windows的即插即用特性。当Windows检测到机器上的新设备时,就把有关数据保存到注册表中,另外,还可以避免新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的资源冲突。 3.管理人员和用户通过注册表可以在网络上检查系统的配置和设置,使得远程管理得以实现。
注册表结构由根键(配置单元)、主键(项)、子键、分支、值项和缺省值几部分组成。 注册表的基本结构 注册表结构由根键(配置单元)、主键(项)、子键、分支、值项和缺省值几部分组成。 注册表编辑器的打开 运行对话框
8.8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es)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可执行性——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当病毒运行时,便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往往会造成系统崩溃,导致计算机瘫痪。 传染性——他通过各种渠道(磁盘、共享目录、邮件等)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其他机器上,在某种情况下导致计算机工作失常。 潜伏性——一些编制精巧的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不马上发作,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秘密感染,一旦时机成熟,就四处繁殖、扩散。有的则执行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密等使系统死锁的操作。 可触发性——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一旦满足触发条件,便启动感染或破坏工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不满足,继续潜伏。 针对性——有些病毒针对特定的操作系统或特定的计算机。 隐蔽性——大部分病毒代码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蔽。一般都夹在正常程序之中,难以发现,一旦发作,则已经给计算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 创造期:当计算机骇客们花了数天或数周努力的研究出一些可以广为散布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就这样诞生了。 孕育期:这些计算机骇客们会将这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档案放在一些容易散播的地方。 潜伏期:在潜伏期中,计算机病毒会不断地繁殖与传染。 发病期:当一切条件形成之后,病毒于是就开始破坏的动作。 根除期:如果有够多的防毒软件能够侦测及控制这些病毒,并且有够多的使用者购买了防毒软件,那么这些病毒就有机会被连根扑灭。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传染方式分类 (1)引导区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2. 按连接方式分类 (1)源码型病毒 (2)入侵型病毒 (3) 操作系统型病毒 (4) 外壳型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有时候中毒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下面跟大家介绍计算机中毒后的一般处理方法: 1.停止使用机子,用干净启动软盘启动机子,将所有资料备份; 2.正版杀毒软件进行查杀毒,常见的杀毒软件有:瑞星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熊猫卫士、诺顿杀毒软件、安全之星软件等,最好能将杀毒软件升级到最新版; 3.如果一个杀毒软件不能杀除,可到网上找一些专业性的杀病毒网站下载一些病毒的专杀软件。再进行查杀。 4.如果一个杀毒软件不能杀除,可到网上找一些专业性的杀病毒网站下载最新版的其它杀病毒软件,进行查杀; 5.如果多个杀毒软件均不能杀除,可将此病毒发作情况发布到网上,或到专门的BBS论坛留下贴子; 6.可用此染毒文件上报杀病毒网站,让专业性的网站或杀毒软件公司帮你解决
第9章 计算机硬件性能测试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计算机硬件测试的内容与指标 观察硬件信息的方法 硬件单项测试软件的使用 第9章 计算机硬件性能测试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计算机硬件测试的内容与指标 观察硬件信息的方法 硬件单项测试软件的使用 硬件综合项目测试软件的使用
9.1 计算机硬件测试的内容与指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9.1 计算机硬件测试的内容与指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CPU类型:一般指明CPU的生产厂商和型号,主要反映了CPU的核心与制造工艺。现在主要的CPU的生产厂商有Intel和AMD。 ②CPU的频率:一般决定了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主要指的是CPU的工作频率,它由主频,外频,倍频三个方面的信息构成。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主频是外频与倍频之积。 ③CPU的高速缓存:一般指明CPU的高速缓存的相关信息,主要由L1 Cache和L2 Cache组成。 ④CPU工作电压:指的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⑤CPU的指令集:指明了CPU对各种多媒体指令集的支持情况。
CPU性能测试内容 ①CPU的运算处理能力:测试CPU的整数和浮点运算能力,单位为MIPS(每秒种百万条指令)。 ②CPU的多媒体处理能力:针对具体CPU对其内含的多媒体指令测试,如对SSE,MMX,3Dnow等指令集合进行测试。
主板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主板类型:主要是主板的生产厂商和型号说明。 ②主板芯片组:主要是主板采用的芯片组类型,一般包括南桥芯片组和北桥芯片组,这是反映主板性能的主要指标。 ③主板的总线速度:主要说明主板能支持的外频。 ④支持CPU类型:主要说明主板能支持的CPU类型。 ⑤主板新技术:主要说明主板能够运用的新技术。
主板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计算机整体性能测试:主板一般需要连接多个设备,可以用整机性能测试来衡量主板的好坏。 ②子系统性能:对主板连接的各个设备进行专门测试,根据设备的性能反映主板和这些连接设备的搭配性能好坏。
内存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内存容量:说明内存的容量大小。 ②数据带宽:主要指一次通过内存输入/输出的数据量,主要有32/64位等。 ③存取时间:主要指从CPU读取到内存送出的时间,时间越短,存取越快。 ④工作频率:主要反映内存的传输速度,对同类内存来说,工作频率越高,数据传输越快。
内存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带宽测试:测试内存每秒种输入/输出数据量的大小。 ②存储测试:测试内存存取数据的速度的快慢。
显卡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显示芯片:是显卡的核心部件,反映了显卡的性能优劣和处理能力。 ②接口类型:目前显卡的接口类型主要有PCI,AGP,等,不同接口类型的数据传输能力也不一样。 ③显存:存储处理图像的区域,一般越大越好。
显卡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显示分辨率:指组成一幅图像的水平像素和垂直像素的乘积。显示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像素越多,则图像显示也就越清晰。显示分辨率通常以“横向点数×纵向点数”表示,如1024×768。 ②刷新频率:指图像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即屏幕上每秒钟显示全画面的次数,其单位是Hz。 ③色彩位数:图形中每一个像素的颜色是用一组二进制树来描述的,这组描述颜色信息的二进制数长度(位数)就称为色彩位数。色彩位数越高,显示图形的色彩越丰富。 ④色深:用来描述显示卡能够显示的色彩数,一般以多少色或多少bit色来表示.
显示器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显像管尺寸:是指显像管的对角线长度,这个指标决定了显示器的可视面积。 ②点距:点距就是指同一象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体之间的距离。一般点距越小,显示的图像越清晰,画面越细腻。 ③分辨率: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点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点数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④带宽:带宽的全称叫“视频放大器频带宽度”,代表的就是显示器的电子枪每秒钟内能够扫描的像素个数。带宽的计算公式为:带宽=水平分辨率×行频。 ⑤行频:行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是指显示器电子枪每秒钟所扫描的水平行数,也叫水平扫描频率,单位是KHz,行频与分辨率、刷新率之间的关系是:行频 = 刷新率×垂直分辨率。 ⑥场频: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也就是屏幕的刷新频率。
显示器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分辩率:辨率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指屏幕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显示的点数。分辨率越高,图象也就越清晰,且能增加屏幕上的信息容量。 ②刷新频率:指图像在屏幕上更新的速度,即屏幕上每秒钟显示全画面的次数,其单位是Hz。 ③色深:用来描述显示卡能够显示的色彩数,一般以多少色或多少bit色来表示. 色深的位数越高,所能看见的颜色就越多,屏幕上画面的质量就越好。 ④失真:一般指几何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⑤文本显示效果:指显示文本的字体的锐利程度和整体的清晰程度。 ⑥图像显示效果:指显示图像时的色彩饱和度,色彩柔和度,图像层次感和清晰度。
硬盘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容量:指硬盘总的容量大小,反映硬盘存储数据的能力。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 ②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档次高低。 ③转速: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④平均寻道时间: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 ⑤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⑥缓存: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⑦外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
硬盘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硬盘数据传输平均速度:一般的硬盘测试软件通过测试硬盘数据平均速率来体现硬盘的实际性能。 ②平均寻道时间和访问时间: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测试来体现硬盘在速度方面的实际能力。
光驱的基本性能指标 ①读取速度:指光驱的标称速度,每个光驱上都标有多少倍速,这个数值越大,光驱读取数据的速度就越快,一般的光驱在50倍速左右。 ②平均寻道时间:指光驱激光头从定位到开始读取盘片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是衡量光驱读取速度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小,表明光驱读取速度越快。 ③缓存容量:其容量大小直接影响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目前主流光驱的缓存容量一般为256KB。
光驱主要性能测试内容 ①CPU资源占有率:指光驱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占用CPU资源的百分比,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②数据传输率:指光驱实际传输数据的速率,可以反映光驱的数据传输性能。
9.2 计算机硬件信息的观察 观察CPU和内存的信息 CPU和内存基本信息
观察显卡和显示器信息 显卡信息
观察其他硬件信息 设备管理器的信息
9.3 计算机硬件的单项测试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可以通过测试软件来了解自己计算机的性能,可以检测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是否真实,稳定可靠。用于硬件测试的软件很多,有专门针对一个项目进行测试的,也有将所有项目整合到一起进行测试的。
9.4 计算机硬件的综合项目测试 为了得到计算机硬件的综合性能,需要对整台计算机计算机进行测试,FutureMark公司的PCMark系列是进行硬件评测最常用的测试软件,它主要测试计算机的CPU,图像,硬盘等设备性能。SiSoft Sandra Standard也提供了对整机性能测试的功能,
用PCMark05进行综合测试 PCMark05测试主界面
用SiSoft Sandra Standard进行综合测试
第10章 计算机维修基础知识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维修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10章 计算机维修基础知识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维修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10.1 维修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在组装一台电脑之前,除了要了解电脑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之外,还要有一些基本技能和必备的安装工具。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顺手的工具,装机也会变得麻烦起来,那么哪些工具是装机之前需要准备的呢? 1. 十字解刀:十字解刀又称螺丝刀、螺丝起子或改锥,用于拆卸和安装螺钉的工具。 2. 平口解刀:平口解刀又称一字型解刀。
3. 尖嘴钳子: 尖嘴钳子可以用来折断一些材质较硬的机箱后面的挡板,也可以用来夹一些细小的螺丝、螺帽、跳线帽等小零件。 4. 钳子: 用于镊取手指够不到的地方的螺丝,或者在那些不方便用手的地方使用它。 5.测电笔: 用于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检测机箱或者设备上是否带电、漏电。 6.万用表: 用于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检测排除故障。
7.防静电护腕: 建议在组装电脑过程中最好使用它,将夹子夹在接地的金属物体上,在组装电脑过程中,它可以将人身上的静电释放到大地中,从而防止静电击穿主板上的芯片。 8.散热硅胶: 在安装高频率CPU时散热膏(硅脂)必不可少,大家可购买优质散硅胶备用。
10.2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2.1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 10.2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2.1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 1、维修判断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指观察,另一方面是指简捷的环境。 观察包括: 电脑周围的环境情况 电脑所表现的现象、显示的内容,及它们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电脑内部的环境情况 电脑的软硬件配置
简捷的环境包括: 最小系统 在判断的环境中,仅包括基本的运行硬件/软件,和被怀疑有故障的硬件/软件 在一个干净的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应用(硬件、软件)来进行分析判断
2.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维修。 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维修。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
3. 在大多数的电脑维修判断中,必须“先软后硬” 即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可判软件环境是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4. 在维修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发现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看到一台故障机不止有一个故障现象,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障现象,这时,应该先判断、维修主要的故障现象,当修复后,再维修次要故障现象,有时可能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修了。
10.2.2 电脑维修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周围的环境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电脑使用人员的操作习惯和过程 2. 最小系统法 3. 逐步添加/去除法 4. 隔离法
5. 替换法 6. 比较法 7. 敲打法
10.2.3 电脑的清洁 1、 注意风道的清洁 2、 注意风扇的清洁 3、 注意接插头、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洁 4、 注意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 5、 注意使用的清洁工具 6、 对于比较潮湿的情况,应想办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电风扇、电吹风等,也可让其自然风干。
10.3 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一、电脑维修步骤 了解情况 复现故障 判断、维修 检验 二、电脑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 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硬件相关的其它硬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 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三、微机故障处理基本原则 先静后动 先外后内 先辅后主 先源后载 从简到繁 一般后特殊 先共用后专用
第11章 常用故障及解决方法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主板、CPU故障的排除 内存、硬盘故障的排除 显卡、显示器故障的排除 第11章 常用故障及解决方法 目标 在这一课里,你将学习: 主板、CPU故障的排除 内存、硬盘故障的排除 显卡、显示器故障的排除 其他外设故障的排除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的排除 安装、操作及应用类故障的排除 局域网与INTERNET类故障的排除
11.1 主板故障 11.1.1 主板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 1.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 11.1 主板故障 11.1.1 主板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 1.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 2.根据影响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3.根据故障现象是否固定可分为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4.根据故障产生源可分为电源故障、总线故障、元件故障等
二、故障现象 1. 开机无显示 2. 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损坏 3. CMOS设置不能保存 4. 在windows下载入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5. 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6. 电脑频繁死机,即使在CMOS设置里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三、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环境不良: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四、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 1.清洁法 2.观察法 3.电阻、电压测量法 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 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4.拔插交换法 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7.软件诊断法
11.1.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某电脑主要配置是:815EP主板、赛扬633 CPU、20G硬盘、HY 128Mb Pc-133内存。开机后看看系统属性,发现属性的性能状态栏显示:内存:64MB的RAM,与系统配置有误 ,且系统启动速度较慢。 个案二: 故障描述:某计算机,出现了一插电源线就开机,但无法关机的情况。
11.2 CPU故障 11.2.1 CPU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安装过程需要注意到的事项: 检查CPU处理器是否安装到位 是否因为超频使用引起的种种故障 线的设置是否正确 烧毁、压坏的检查方法
二、故障现象及处理 频繁死机 开机自检显示的工作频率不正常 超频过度造成的无法开机 系统加电没有反应
11.2.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某计算机CPU超频使用了几天后,一次开机时,显示器黑屏,重启后无效。 个案二: 11.2.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某计算机CPU超频使用了几天后,一次开机时,显示器黑屏,重启后无效。 个案二: 故障描述:故某电脑启动后运行半个小时死机或启动后运行较大的游戏软件死机。
11.3 内存故障 11.3.1 内存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开机内存报警 引起此类故障的几种原因: 内存的金手指表面氧化导致内存自检错误 11.3 内存故障 11.3.1 内存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开机内存报警 引起此类故障的几种原因: 内存的金手指表面氧化导致内存自检错误 内存与主板兼容性不好 主板的内存插槽质量低劣 内存某芯片故障 其他故障造成的内存报警
二、内存损坏导致系统经常报注册表错误 三、内存损坏导致安装系统时提示“解压缩文件时出错,无法正确解开某一文件” 四、内存短路导致主机无法加电 五、内存损坏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出现蓝屏或无法正常顺利安装系统,总无规律的提示文件读取或解压错误 六、内存损坏,导致计算机频繁重启,无法正常运行 七、内存损坏导致系统启动后不能正常运行,快进入桌面时就自动关机
八、内存损坏导致光驱狂读 九、内存损坏但加电后主机不报警,也不能正常启动 十、内存有问题,但开机后却是连续的八声短“嘀”报警
11.3.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给电脑添加一条PC133内存以后(原内存为PC100内存),运行时频繁死机和热启。 个案二: 11.3.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给电脑添加一条PC133内存以后(原内存为PC100内存),运行时频繁死机和热启。 个案二: 故障描述:HY 128MB内存,运行Win98正常,但是升级安装Win2000之后,经常发生中断,退回DOS状态,有时能完成安装,但运行不稳定。
11.4 显卡故障 11.4.1 显卡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接触不良 二、供电问题 三、CMOS设置不合理 四、VGA插头上的隐患 11.4 显卡故障 11.4.1 显卡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接触不良 二、供电问题 三、CMOS设置不合理 四、VGA插头上的隐患 五、刷新BIOS和更改驱动程序引起的故障
11.4.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启动电脑时,显示器出现黑屏现象。 个案二: 11.4.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启动电脑时,显示器出现黑屏现象。 个案二: 故障描述:在Windows中,显示器所显示的颜色不正常。
11.5 显示器故障 11.5.1 显示器故障分析与解决 常见故障 屏幕偏色故障 开机图像模糊故障 使用中图象模糊故障 屏幕闪烁故障 11.5 显示器故障 11.5.1 显示器故障分析与解决 常见故障 屏幕偏色故障 开机图像模糊故障 使用中图象模糊故障 屏幕闪烁故障 屏幕上有水波纹 屏幕上存在干扰故障 显示器亮度过亮且无法调暗 显示颜色异常故障
图像扭曲变形 对比度偏低故障 黑屏故障 无法开机故障 系统无法识别显示器
11.5.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一台三星750S 显示器,以前一直很正常,可最近发现刚打开显示器时屏幕上的字符比较模糊,过一段时间后才渐渐清楚。将显示器换到别的主机上,故障依旧。 个案二: 故障描述:一台美格796FD 显示器,开机后,突然变为全屏的蓝色。
11.6 硬盘类故障 11.6.1 硬盘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硬盘故障的分类 1.硬盘的物理故障 2.硬盘的软故障 二.硬盘故障分析与处理步骤 11.6 硬盘类故障 11.6.1 硬盘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硬盘故障的分类 1.硬盘的物理故障 2.硬盘的软故障 二.硬盘故障分析与处理步骤 1.下面仅简要介绍物理故障的分析与一般的处理步骤: 1)首先检查CMOS SETUP是否丢失了硬盘配置信息。 2)通过加电自测,若屏幕显示错误信息“1701”或“Hard Disk Error”,说明硬盘确实有故障。 3)关机,拆开机盖,测+5V、+12V电源是否正常,电源盒风机是否转动。
4)检查信号电缆线,插头与硬盘适配卡是否插好,有无插反或接触不良。 5)采用“替代法”来确定故障部件。 6)观察步进电机端止档销是否卡死,如卡死,用手拨回起始位置。 2.硬盘子系统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 替换法 测电阻法 测电压法 测电流法 信号寻迹法
三.硬盘软故障的处理方法 1.若加电自检到硬盘子系统时,立即出“1701”或“HDD Controller Error”且硬盘批示灯闪烁及软硬盘适配卡无接触问题时:用DM(Disk Mananger)软件执行:DM/M,看是否能批示出该硬盘的磁道数、磁头数和每道扇区数。若有,则招待低级格式化并做fdisk和format处理。在做fdisk的过程中,可以试着检查分区情况,看有无挽救盘中数据的希望。若系统根本不承认硬盘的存在,则挽救盘中的数据可能性很小。可以基本得出结论:硬盘适配卡坏或硬盘损坏,不属软故障范畴,无软件修复的可能。
2.若提示“c:driver error”或明确指出“CMOS Configuration Check Error”。这时故障原因多是CMOS中SETUP的硬盘参数设置错误,这时可按硬盘的正确参数,重新设置CMOS相关参数。 3.系统自检后显示BASIC(ROM BASIC)或“死机”。若用光盘启动DOS后再转C盘,此时若提示“Invalid driver pecification”,执行FDISK,若显示“Disk error reading”则意味着硬盘INT 19H引导模块执行出错,这时盘中数据已无法挽救了。只能进行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1)指示“No partition table exit” 2)所列出的分区表混乱,主分区属性为“Non DOS” 4.系统自检后进行系统自举时,若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或“Missing operation system”,光盘启动后使用FDISK查看分区表,此时有两种可能: 1)指示“No partition table exit” 2)所列出的分区表混乱,主分区属性为“Non DOS” 5.在恢复了分区后,如果硬盘仍然不能自举和读写,可再按以下步骤检查: 1)首先用FDISK查看第一分区是否是活动分区。若不是,则可用FDISK的(Change active partition)功能激活。
2)若仍不能引导则仍然可用Norton6.0-8.0的工具软件NDD(磁盘医生)或PCTools6.0-9.0中的DiskFix进行修复。 6.若屏幕显示“Disk boot failure”或“Non system disk”后死机。 此时用FDSIK查看分区情况应正常,可用PCTools之类的工具软件查看DOS的三个主引导文件是否存在,是否正常,是否有这三个文件的版本不一致的情况。经处理好硬盘分区和三个DOS系统文件后,故障仍未消除(不能自举),则只能从低级格式化重新做起。当然,用户应先将盘中的文件备份(此时硬盘是可以读写的)。
7.若上述方法仍不能从硬盘上引导系统,则说明硬盘存在着磁介质损坏。对于0磁道上的硬盘主引导扇区(MBR)物理性操作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的做法是:执行FDISK建立DOS分区时,不是将整个磁盘划归DOS使用,而是硬盘的总柱面数减1,相应的起始柱面号设置为1(或5),激活活动分区后再进行格式化即可。此法简单而有效,其代价仅是牺牲一个柱面的磁盘空间而已。
11.6.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硬盘既无法启动,又没有任何错误信息。 个案二: 11.6.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硬盘既无法启动,又没有任何错误信息。 个案二: 故障描述:某电脑经常出现不能开机或开机后提示找不到硬盘的情况,通过仔细检查,在开机后能够听到硬盘盘片的转动声音,系统检测启动设备时提示无法找到硬盘。重新启动机器时或者进入CMOS重新设置一下就一切正常,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重新启动,重新启动后则又无法找到硬盘。
11.7 其他外设故障 11.7.1 其他外设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打印机故障分析与解决 1. 打印机输出空白纸 2. 打印纸输出变黑 11.7 其他外设故障 11.7.1 其他外设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打印机故障分析与解决 1. 打印机输出空白纸 2. 打印纸输出变黑 3. 打印字符不全或字符不清晰 4. 打印字迹偏淡 5. 打印时字迹一边清晰而另一边不清晰 6. 打印纸上重复出现污迹 7. 打印头移动受阻,停下长鸣或在原处震动 8. 打印机不打印 9. 打印机卡纸或不能走纸 10. 打印出现乱字符
二、光驱故障分析与维修 1.光驱连接不当 2.内部接触问题 3.CMOS设置的问题 4.激光头老化
11.7.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系统自检时能够检测到光驱,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却没有发现光驱盘符 。 11.7.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系统自检时能够检测到光驱,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却没有发现光驱盘符 。 个案二 故障描述:“墨尽灯”亮,在更换新墨盒后,开机面板上的“彩色墨尽”灯仍然点亮。
11.8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 11.8.1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故障现象 1.启动过程中死机、报错、黑屏、反复重启等 11.8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 11.8.1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故障现象 1.启动过程中死机、报错、黑屏、反复重启等 2.启动过程中报某个文件错误 3.启动过程中,总是执行一些不应该的操作(如总是磁盘扫描、启动一个不正常的应用程序等) 4.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启动 5.登录时失败、报错或死机 6.关闭操作系统时死机或报错
二、涉及的部件 BIOS设置、启动文件、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配置文件;电源、磁盘及磁盘驱动器、主板、信号线、CPU、内存、可能的其它板卡。 三、处理方法 1.准备相关工具,主要有磁盘数据线、万用表、查毒软件和启动盘等。 2.连接检查。 3.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BIOS设置 检查磁盘 操作系统配置 硬件部件检查 对于不能正常关机的现象,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检查 : 1)在命令提示符下查看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录下) 2)升级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设置(特别是APM、USB、IRQ等) 3)检查是否有一些系统的文件损坏或未安装 4)应用程序引起的问题,关闭启动组中的应用程序 5)检查是否有某个设备引起无法正常关机 6)通过安装补丁程序或升级操作系统进行检查
11.8.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机器被运行一段恶意程序,导致每次启动后均出现一个对话框,且该对话框无法关闭,只能强制结束,机器有重要程序,不愿意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个案二: 故障描述:机器正常关机后电脑重新启动显示器黑屏,重起几次都是如此,排除了显示器本身没有故障,仔细检查后发现也不是系统故障,推测应该是硬件故障。
11.9 安装、操作及应用类故障 11.9.1安装、操作及应用类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安装类故障 11.9 安装、操作及应用类故障 11.9.1安装、操作及应用类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安装类故障 这类故障主要是反映在安装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时出现的故障。 1. 故障现象 1)安装操作系统时,在进行文件复制过程中死机或报错;在进行系统配置时死机或报错 2)安装应用软件时报错、重启、死机等(包括复制和配置过程) 3)硬件设备安装后系统异常(如黑屏、不启动等) 4)应用软件卸载后安装不上,或卸载不了等
2. 可能涉及的部件 磁盘驱动器、主板、CPU、内存,及其它可能的部件、软件。 3. 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1)准备相关工具,主要有磁盘数据线、相适应的最新版设备驱动程序等。 2)处理方法
二、操作与应用类故障 这类故障主要是指启动完毕后到关机前所发生的应用方面及系统方面的故障。 1. 故障现象 休眠后无法正常唤醒 系统运行中出现蓝屏、死机、非法操作等故障现象 系统运行速度慢 运行某应用程序,导致硬件功能失效 游戏无法正常运行 应用程序不能正常使用
2.可能涉及的部件 主板、CPU、内存、电源、磁盘、键盘、接插的板卡等 3.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1)准备相关工具,主要有干净的可用硬盘、磁盘数据线、查毒软件和启动盘等。 2)处理方法 检查是否由于误操作引起 检查是否由于病毒或防病毒程序引起故障 检查是否由于操作系统问题引起故障 检查是否由软件冲突、兼容引起故障
检查硬件设置是否不正确 检查是否为兼容问题 检查是否由于网络故障引起 检查是否由于硬件性能不佳或损坏引起
11.9.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某机器,在安装98过程中,提示剩余三分钟时。系统报错,无法正常安装。 个案二: 11.9.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某机器,在安装98过程中,提示剩余三分钟时。系统报错,无法正常安装。 个案二: 故障描述:某机器不能重装系统,每次重装都死机。
11.10 局域网与Internet类故障 11.10.1局域网与Internet类故障分析与解决 一、局域网类故障 这类故障主要涉及局域网宽带网等网络环境中的故障 1. 故障现象 1)网卡不工作,指示灯状态不正确; 2)网络连不通或只有几台机器不能上网、能Ping通但不能连网、网络传输速度慢; 3)数据传输错误、网络应用出错或死机等; 4)网络工作正常,但某一应用下不能使用网络; 5)只能看见自己或个别计算机; 6)无盘站不能上网或启动报错; 7)网络设备安装异常。 8)网络时通时不通。
2. 可能涉及的部件 网卡、交换机(包括HUB、路由器等)、网线、主板、硬盘、电源等相关部件。 3. 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1)准备相关工具,主要有可用的网线、网线连接检查器等。 2)处理方法 网络环境检查 网络适配器驱动与属性检查 网络协议检查 系统设置与应用检查 硬件检查
对于无盘站,注意检查以下几点: A. BIOS中是否允许了从网络启动,BIOS中最好禁用软驱,将"Report No FDD For Win 95",由Yes更改为No(或反之。这与软驱的设置有关) B. 对于ISA网卡,其BIOS的设置,应使BOOT ROM默认的起始地址为D800H 或C800H,I/O为300H(如有些网卡的默认设置为C800H容易与AGP显卡等部件占用的地址资源冲突导致安装失败)。; C. 在以上操作无效时,对有些主板,屏蔽板载声卡,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D. 工作站的协议必须与服务器协议一致; E. 有多台服务器时,必须指定第一响应服务器。
对于无线网络,特别要注意: A. 检查两台终端间的有效距离是否过大,中间是否有隔离物 B. 对等网络下,所使用的频率通道是否一致 C. 在用AP的环境下,终端的网络ESSID必须与AP一致 D. 检查网卡和AP的密钥的密钥是否相符
11.10.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网卡不工作,指示灯状态不正确 个案二: 11.10.2 个案处理 个案一: 故障描述:网卡不工作,指示灯状态不正确 个案二: 故障描述:局域网内,只有几台机器能连网,大部分不能互访。网卡灯亮,HUB灯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