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生態環評爭議 陸平才 2009年6月
龍尾擬發展泳灘進展 日 期 事 件 1998-2001年 前臨時區域市政局建議在大埔龍尾發展泳灘,並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2年5月 日 期 事 件 1998-2001年 前臨時區域市政局建議在大埔龍尾發展泳灘,並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2年5月 大埔區議會提出發展龍尾人造沙灘的理由 2004年4月 大埔區議會在立法會個案會議上要求政府優先發展龍尾泳灘工程。 2005年12月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表《發展大埔龍尾泳灘工程簡介》,預計工程將於2008年12月開始,兩年內完成。 2007年7月 特首曾蔭權巡視大美督一帶,表示龍尾人工泳灘是政府25項優先的社區設施之一。 2007年11月 政府公開龍尾人工泳灘環評報告,諮詢市民意見。該份報告把龍尾評成為「低」生態價值。 2007年12月 城規會屬下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批准把龍尾泳灘納入汀角分區計劃大綱圖。
日 期 事 件 2007年12月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版友自發到龍尾潮間帶進行生態調查,只消兩晚便找到106種豐富多樣的動物,比環評報告的紀錄多四倍。聖誕日下午,四十多名版友齊集龍尾泥灘,向傳媒發表《反對填海建臭灘》聲明,並進行倒錢落海儀式,象徵工程浪費公帑。論壇又給環保署長發信,反對環評報告低估當地的生態價值,令環評報告要經環諮會在2008年1月開會討論後才能決定是否通過。 2008年3月 有版友發現環評顧問公司員工在進行調查時粗暴對待生物,將一隻瀕危的大螻蛄蝦用膠袋包住遺留在地上。 2008年6月 論壇版友繼續到龍尾調查,仍陸續找到新物種,截至2008年11月底為止,共錄得216種潮間帶動物。版友自行集資編印《小泥灘 大發現-龍尾潮間生物圖鑑》小冊,向公眾介紹在龍尾生活的各種潮間生物,並作為永久記錄。 2008年10月 項目倡議人提交由原來的環評顧問公司做的生態調查補充資料,但是很可能出於利益衝突,報告選擇性地將龍尾和其他三個高生態地點比較,不少論壇成員質懷報告的中立性,合力編寫了這一份報告,讓大眾更清楚了解事件的始末。 2008年11月 環境諮詢委員會舉行長達4小時的會議後,以投票方式表決,第一次結果為5:5和局,最後由會議主席黃玉山投下額外的決定票,讓議案以6:5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009年1-2月 協助港台拍攝《山水傳奇- 海洋之窗龍尾灘》,專輯在2月28日播出
贊成人士與反對人士爭議點 反對: 從1964年高空鳥瞰照片,推斷龍尾不是沙灘。 贊成: 東區以前都有沙灘,現在一個都沒有,選擇一處不適當的地方興建人造沙灘是荒謬的。 興建潮捧生態公園,取代人造沙灘,亦可舉辦親子活動,也可作教育用途。 強迫龍尾灘原居民的生物遷徙,是野蠻的行為。何況龍尾灘主要為穩定的泥石灘,配以不規則的碎石。後灘上層有少量沙灘。由兩條主要河流包圍。龍尾一段生境極其多樣化,而且同時擁有兩個河流出口,令其擁有甚高的生物多樣性,附近並未發現相同或近似的生境。換言之,龍尾生物可以「遷移到附近海岸繼續生存」之說,令人非常懷疑。 龍尾生態,應配合附近地理及生態,視作一整體,不應割裂單看龍尾,包括汀角紅樹林、盧慈河生態、自然保育區。 贊成: 龍尾本是沙灘,由於70年代興建船灣淡水湖,把龍尾海沙作建壩材料。現在只是要修復龍尾為原來的沙灘。 大埔、北區、沙田都沒有沙灘,因此市民對沙灘海浴要求甚殷。 汀角分區計劃大綱圖把龍尾列作休憩用地,發展沙灘符合城市規劃。 沙灘可作為家庭親子及消遣的好去處。 沙灘兩旁是自然保育區及高科學價值紅樹林,在消遣之同時,也可作環境教育,一舉兩得。 創造就業,增強本土經濟發展。 龍尾灘海岸線長9.2公里,有保育價值只有200米,佔約2%,找到約200種生物,是很低的百分率。 現棲息在龍尾灘的生物可由於興建人造沙灘後遷移到洋洲、馬屎洲、汀角紅樹林繼續生存。
自然保育中心 大尾督 汀角SSSI 龍尾 船灣淡水湖 蘆慈田 水上活動中心 三門仔及鹽田仔養魚區 馬屎洲特別地區 吐露港 龍尾的地理位置
龍尾灘的現況 龍尾現為一泥石灘。
龍尾灘的水質 環保署的泳灘水質報告指龍尾灘水質一年比一年差,近幾年的水質都是欠佳及至極差邊緣。大腸桿菌含量達至每百毫升1000。環評報告亦指出,2007年3月至9月,龍尾水質有38%的時間屬極差,43%屬欠佳,9%屬一般。 環保署在最新的泳灘水質評級(修訂日期:2008年10月31日)中,就「擬建公眾泳灘,暫不予評級」一句,拒絕公開龍尾灘的水質報告。
龍尾灘的物種 直至2008年11 月16日,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有在龍尾調查而有紀錄的日子共35日,包括: 2007-12-18 2008-2-20 2008-5-9 2008-7-3 2008-8-3 2007-12-22 2008-2-23 2008-5-10 2008-7-4 2008-8-28 2007-12-29 2008-3-8 2008-6-3 2008-7-5 2008-8-29 2008-1-12 2008-3-16 2008-6-8 2008-7-7 2008-8-31 2008-1-20 2008-3-21 2008-6-21 2008-7-17 2008-10-17 2008-1-23 2008-4-6 2008-7-1 2008-7-18 2008-11-1 2008-2-11 2008-5-4 2008-7-2 2008-7-19 2008-11-16 調查發現龍尾潮間帶生物共171種。當中包括魚類45種,其他潮間帶生物126種。 http://www.hkwildlife.net/lungmei/?page_id=17
擬把龍尾灘改為人造沙灘工程 面積佔地1.9公頃。 沙灘長約200米。 挖走海床沙泥,舖上47,000多立方米沙粒。 沙灘兩邊建長130米護沙堤。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生態價值 2007年10月,土木工程署(CEDD)向環保署提交的環評報告,在2008年1月獲環諮會有條件接納,環諮會要求該署提供額外資料,以確定龍尾的生態價值。就此,土木工程署於2008年11月,提交了該份報告的補充資料。(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a Bathing Beach at Lung Mei, Tai P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Ecological Surveys) ,該份報告仍然指大埔龍尾灘屬「低」生態價值。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細閱了報告內容,發現了報告中存有很多謬誤,有些更是專業錯誤,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謊言,種種謬誤加起來,便成為一個不盡不實,誤導性很強的報告。因此,他們在2008年11月,發表《大埔龍尾地理生態調查報告》,提出理據駁斥CEDD的環評報告,並認為龍尾灘起碼屬「中」生態價值。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兩次環評都是同一公司 工程倡議者土木工程署委託顧問公司程署委託ERM第一次的環評調查報告中,只錄得6種潮間生物。加上24種潮下生物種,也只有30種。 連原本準備通過環評報告的環諮會,也不得不只作出『有條件通過』的決議,要求倡議者(土木工程署)針對潮間生物再做一次『補充調查』,土木工程署再次委託第一次環評調查的同一顧問公司進行。 態論壇成員只花了兩天,單是潮間生物已紀錄了百種生物。此結果和顧問公司相差甚遠。 環諮會是要求工程倡議(土木工程署)者再作補充調查,土木工程署有責任找再招標,找另一顧問公司,以第三者身份作一個較中立,較少涉嫌利益衝突的補充調查。當局卻完全沒有交代為何沒有找另一顧問公司去做,以令報告較為中立。 由於有『利益衝突』的嫌疑,補充調查報告的中立性存疑。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調查方法 這次顧問公司做的龍尾實地調查,也只是做了EIAO指引中最低要求的乾、濕兩季各一次,每次包括報告中所謂 Active Search 和 Quantitative search (定量調查),符合 EIAO 指引,。 Active search 在2008年3月6日和2008年5月22日進行,兩次調查只相差兩個半月,明顯未能全面反映一年之中乾、濕兩季的生態變化。這只是走『法例罅』的做法,兩季調查相距太接近,還是有爭議性。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各地點的生態比較 補充調查中,顧問公司用了新方法,將龍尾的生態和其他5個地點的生態作比較,而依據這作出比較性的生態評估。 報告解釋說4個地點地質環境差不多,包括附近有河流,灘上散佈碎石頭。 4個地點中,以龍尾的生態價值最低,因此龍尾的生態價值為低。 首先,一般的生態調查,都是以一個地點的定性調查 (Qualitative Survey) 和定量調查(Quantitative Survey) 作生態評估,這次突然多出了5個不同地點作生態比較,似乎不合乎EIAO 指引的常規。選取比較的地點,也缺乏準則。龍尾在6個地點中,初步生態狀況排名第4。顧問公司選擇性地將頭4位的地點再作比較,刻意造成龍尾排名最後的結果。 是巧合地,其他3個地點都是已知生態價值很高的地點(包括荔枝莊、榕樹澳、及汀角),十分不合理。 這3個地點都有高生態價值,而龍尾只是相比之下顯得較低而已。這只是相對性地低,並不能推論為絕對性的低。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例子數據比較 環評報告說:『In both seasons, the most dominant taxonomic group was the Mollusca, followed by Annelida and Crustacea (Tables C7 & C8). YSON(榕樹澳)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species of molluscs while LCC (荔枝莊)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species of nnelids. For crustaceans,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the highest in LCC in the dry season and YSON in the wet season.』 最後評論荔枝莊生態最高,龍尾最低。 Quantitative Survey 中,最dominant taxanomic group 是軟體生物(Mollusca) 而 benthic core sampling 中, 龍尾的軟體生物平均數量(mean abundance) 排名第二(25), 乾季時比榕樹澳(18)高出1.4倍,更是荔枝莊(2.5)的10倍。濕季時龍尾同樣勝兩地一籌。 文中說榕樹澳的軟體物種數目最高, 但是據figure C7 & C8 所示,榕樹澳的軟體生物平均數量值只是排第2及第3!文中又說荔枝莊的甲殼類數量最高, 但是據figure C7 所示,荔枝莊甲殼類平均數量卻只是排名第3(濕季)及第4(乾季),總排名應該是最尾!龍尾甲殼類平均數量值名第2 第3 排名中級,比荔枝莊優勝。 在不同數據中只是各有高低,顧問公司卻選擇性比較數據,造成誤導。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龍尾有沒有獨特生物 在 Active Search 之中,報告說:『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ll species found in Lung Mei during the additional active search have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reference sites. 』(p.5) 據顧問公司的報告,至少有3個在龍尾找到的物種沒有在其他三個參考地點發現!這分別是列於報告中 Table B7 的兩種海參和一種蟹: 編號24 Parasesarma plicata (摺痕相手蟹) 編號130 海參 Holothuroidea sp. A 編號131 海參 Holothuroidea sp. B 兩種海參的在香港紀錄更是不明。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龍尾有沒有獨特生物 關於 Quantitative Survey 的評論, 報告說:『DISCUSSION: All species encountered at Lung Mei during the additional quantitative surveys were also present in the three reference sites, thus the intertidal and shallow subtidal fauna at Lung Mei are considered to be common in coastal soft shore abitats of Hong Kong.』 顧問報告中,至少有10個物種只有在龍尾發現,而沒有在其他三個參考地點發現。這些物種包括Table C3 中列明的: 編號60 櫻蛤科的 Arcopagia inflata 編號83 明帽貝 Unidentified juvenile limpet 編號87 紅樹擬蟹守螺 Cerithidea rhizophorarum 與及 Table C6 中列明的: 編號7 多毛綱的稚鱈 Dorvillea sp. 編號33 寧波泥蟹 Ilyoplax ningpoensis 編號40 白氏文昌魚 Branchiostoma belcheri 編號52 尼可巴馬珂蛤 Meropesta nicobarica 編號57 櫻蛤科的 Tellina sp. 編號65 雜色蛤 Tapes variegates 還有 Table C13 列明的 編號4 印度梳蘿 Apogon niger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三種具重要保育價值的魚的看法 報告重點提及龍尾發現三種具重要保育價值 (SPECIES OF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的魚,分別為: 雙斑舌鰕虎魚 (Psammogobius biocellatus) 乳突鰕虎魚 (Favonigobius reichei) 星點多紀魨 (Takifugu niphobles) 原因是這三種魚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保育名單中。但是,顧問報告卻說:“It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Two-spot Goby, Tropical Sand Goby, and particularly the pelagic Grass Puffer, are highly mobile marine organisms which can move freely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hen disturbed, these three mobile fish species are able to respond quickly by fleeing. Since similar habitats are available all around Plover Cove and those species could readily shift to such nearby habitats, they would remain largely unharmed even if the habitat at Lung Mei is disturbed or lost.”(P.7) 又說:“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mobile marine fauna can move freely in and out of a site and the record of presence of a marine specie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ite is important for the species concerned, i.e. the species may not utilise the site as a feeding, spawning or nursery ground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pecies is only passing through.”(Appendix B1) 顧問公司要在龍尾做了兩次補充 Survey 才錄得這些魚類,明顯沒有經過長期觀察。 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一年期間,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曾到過龍尾進行生態調查不下30次,經常發現雙斑舌鰕虎魚和乳突鰕虎魚,包括成魚及幼魚,在龍尾灘潮間帶上出現,顯示龍尾是這兩種具保育價值魚類的棲息和育幼場地。 鰕虎魚習慣躲進沙礫、沙洞、礁石隙中藏身避險,在遇險時,牠們首先會尋找最近的庇護之處,而不一定是逃逸。當龍尾泥灘被人整幅刮起,再填上沙粒建造人工泳灘的時候,當地所有沙礫、礁石都會變成藏身其中的生物的墳墓。 報告說『三種魚都會快速逃命』,只可能是指逃離即時危險,游到幾米外的砂石暫時藏身,並不等於牠們會明白棲地將被毀滅而自動遷移他處。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龍尾是否為物種的孕育場所 報告說龍尾:“No significant nursery or breeding ground recorded.”(p.18) 以經常見到海星在龍尾上交配,還有各種輕而易見的幼海星、幼蟹,幼魚,很明顯,牠們都是在龍尾成長。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照片辨認法 『Members of the public reported that there is a total of 165 marine faunal species recorded in Lung Mei from December 2007 to October 2008. The list has been reviewed by the consultant but has not been independently verified for accuracy in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a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onfirm species identification through photographs). 』(p.6) 隨著攝影器材的不斷改進,照片辨認法已被很多生態調查認可。香港漁護署過去多年所做的哺乳動物基線調查,基本上大部份依靠紅外線自動照相機 Camera Trapping 拍攝,然後以照片辨認法作物種辨認。不少世界的權威生態網站如 fishbase, seaslug.com 都是由世界各地志願人士提供物照片,來搜集有關物種的分佈資料,當中亦是用照片辨認法。研究鯨豚的專家更加可以憑照片辨認法辨認出個體身份。 在顧問報告中所知,其調查員也有和香港自然生態論調查員一樣,用拍照作調查:『The intertidal fish surveys involved field observation, photographic survey and droptrapping during low tide (tidal level < 1.5 mCD) to examine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fish species in the sites. Whilst field observation and photographic surveys provided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drop-trapping allows quantitative data to be collected (1) and is particularly useful when the target fish species are highly mobile.』(p.54)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提及香港紀錄新魚種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在龍尾發現的豹鰨(Pardachirus pavoninus) 至今未曾找到在香港水域發現此魚的文獻紀錄。而且是幼魚,顯示龍尾很可能是此魚孕育場之一。 CEDD環評中沒有提及。
CEDD環評與論壇環評的爭議點:水質 報告指出現時龍尾水質大部份時間(86%)屬於二級至三級,泳灘處於可開放狀態。 『In case the Lung Mei Beach water quality tends to be deteriorated and becomes not desirable for swimming,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LCSD) will close the beach temporarily until the beach water quality becomes suitable for swimming.』(p.9) 有14%機會是不宜游泳的封閉狀態,即平均一星期中,不包括打風、大浪等日子,已有有一日因水質差而要被封閉。 報告指改善當地水質要依靠渠務改善工程,但未能保證水質有多大改善,只說需要監察水質,必要時可封閉泳灘。 補充報告依然沒有交代船灣水質差和天然地理的關係。
討論問題 CEDD的環評與論壇的環評是否有過寬或過緊之處? 答:CEDD的環評在一年中只做過兩次實地考察(2008年3月6日和2008年5月22日),且相隔兩個半月,難以確定所找到的物種是否與事實有很大差距;論壇的環評做了35天,所找到的物種一定較CEDD的為多。另外,CEDD的環評指雖然發現有保育價值的物種,但這些物種或以遷移;論壇的環評認為龍尾附近的環境不可能可供這些物種生存。然而,附近的環境是否適合,已非這個環評所考慮。 因此,雖然CEDD的環評私合指引,但仍過寬得不能接受,因為仍有不少物種沒有找到;而論壇的環評,如果每份環評都如此,則投入的時間及資源必大,這題非持續發展之要求。
討論問題(續) 你認為CEDD環評需否考慮龍尾附近的生態?為什麼? 答:由於汀角海岸線多為自然生態保護區,龍尾的發展,應配合這方面因素考慮。雖然CEDD的環評沒有違反指引,但應作個別考慮。因此,現時的EIAO應作修改,容許署長因應發展地點的特殊性,環評中雖考慮其附近的生態情況,以免出現整體發展格格不入,甚至出現因發展該地點,破壞了附近的生態。如因發展龍尾為人造沙灘,與附近的高科學價值的紅樹林及自然保護區格格不入,甚至出現污染。
討論問題(續) 3. 如果你是局長,你會否簽批環境許可證,動工興建人造沙灘?為什麼? 答:不會。無論是CEDD的環評或是論壇的環評,說明了龍尾有不少物種,且部分屬瀕危底臨危,應受保護。不能以物種可遷移或在香港其他水域都有,作為藉口,發展一個與當地格格不入的人造沙灘。 雖然可能面對訴訟,但期望可透過富爭議性的龍尾發展,喚起市民對保育的重視。所以可能敗了訴訟,卻可嬴了教育。
討論問題(續) 龍尾應如何發展以符合可持續發展及符合市民期望? 答:選擇龍尾作人造沙灘,爭議很大。可以考慮配合汀角海岸線的生態特色,把汀角打造成合水上活動、郊遊及和生態旅遊的熱點,同樣可以吸引市民,有助汀角的經濟發展。 因此,把龍尾建設成小型生態公園,即可符合環保、經濟及社會要求。至於沙灘,康文署可於大埔興建陸上人造沙灘,或暖水泳池,也可興建其他文康設施,作為補償。
討論問題(續) EIAO是否可以促使發展之同時,也可以顧及環境保護? 然而,立法之本義,本非旨在懲罰違法者,而在於防範於未然。如能配合公民教育,則已達到環保的初始目的。在龍尾個案中,從來沒有任何人會對龍尾的物種說過要不借任何代價,都要興建人造沙灘。因此,無論何方,對保育是持肯定態度的,分歧只在於龍尾的發展方向。 在龍尾這個案中,也看出了條例本身的漏洞:1)實地視察的要求,欠因應地域不同性質而作出調整,致使CEDD的環評報告有走“法律罅”之嫌;2) 只單獨處理龍尾而忽視汀角的整體特性。因此,指引及法例實有需要作出改善,堵塞漏洞,使更符合公眾利益。
完 多謝!
沙灘 龍尾 泥灘 1964年鳥瞰照片
龍尾泳灘發展計劃圖
Pardachirus pavoninus Redigobius sp. Takifugu niphobles 45種魚類當中,至少有8種是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當中包括是被列為國際物種保育名單、香港文獻列為罕見、少見或是香港新錄。再加上環評報告補充資料中所紀錄到另外兩條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白氏文昌魚及星點多紀魨,換言之,在龍尾,至少是有10種魚類是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的。 學 名 中文名 生態狀態 Branchiostoma belcher 白氏文昌魚 Endangered EN A2abc中國物種紅色名單 Cryptocentrus leptocephalus 小頭絲鰕虎魚 Rare 14 First record in HK in 2001 Dactylopus dactylopus 指腳沙鰍 Not clear1; Apparently rare14 Favonigobius reichei 乳突鰕虎魚 listed as Lower Risk NearThreatened under IUCN Red List Lactoria cornuta 牛角 Not clear1 , Rare14 Luciogobius guttatus 竿鰕虎魚 Not clear1 , Uncommon14 Psammogobius biocellatus 雙斑舌鰕虎魚 under IUCN Red List, Uncommon2 Rare14 Pardachirus pavoninus 豹鰨 New record to Hong Kong 2008; recorded only at Lung Mei,Tai Po Redigobius sp. 雷鰕虎魚 Uncommon 2 Takifugu niphobles 星點多紀魨 DD under IUCN Red List
調查結果最少發現126種潮間帶生物 腹足綱 Gastropoda 28種 其他節肢動物 3種 雙殼綱 Bivalvia 13種 多毛綱 Polychaeta 4種 頭足綱 Cephalopoda 4種 海星 Starfish 5種 蟹 Crab 33種 海葵 Sea Anemones 3種 蝦 Shrimps 12種 海膽 Sea Urchins 2種 寄居蟹 Hermit Crabs 4種 海參 Sea Cucumbers 3種 瓷蟹 Petrolisthes 3種 其他 9種
4地生物數量比較 figure C8 P.66 figure C7 P.66
交配 產卵 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