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Advertisements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第五章: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国近代史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事件简介 □历史资料 □视频点播.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侵华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侵华史 专题线索: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抗争史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政府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古战场,著名的黄海海战就发生于此。因此,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段耻辱而又悲壮的历史 。
知识探索版块:日本之路.
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 (五) 人文与社会学院.
中日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n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第6 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争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8 鸦片的背后. 8 鸦片的背后 鸦片,非禁不可! 中英《南京条约》 1.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4.改制。废除清政府原有的自主贸易制度。 5.丧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14课 书利华教育网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卖国贼? 淮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 东方的俾斯麦.
那段尘封的岁月 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屈辱 回首往事 有无数优秀中华儿女 为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长廊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台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埠
甲午中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中国近代史.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软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学习主题 第3课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西藏 Tibet.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刘延广.
C1U5.1 You are Who?!.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商学院: 班 主讲人: 杨涛 助讲人:顾泽阳 陈艺元 周洋 王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部分:战争的原因; 第二部分:战争的过程; 第三部分:结果与影响。

一. 原因: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1)根本原因 蓄谋已久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

满蒙 朝鲜 日本 中国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

一. 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朝鲜发生民众起义

日本不宣而战!!!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三、结果与影响: (1894年——1895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精神: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三、结果与影响: 战败求和,签订《马关条约》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也有很多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内 因 政治: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军事:武器落后、清政府避战求和 (根本原因) 外 因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

梦醒时分,国破山河在 《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 容 影 响 内 容 影 响 ① 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通商: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人民的负担。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开始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补充)

《马关条约》内容顺口溜记忆法 辽台澎, 两亿两, 沙重苏杭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列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北极熊--俄国 虎----英国 毒蛇----德国 青蛙----法国 小太阳----日本 秃鹰--美国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地区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还有威海卫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2.《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3.瓜分中国狂潮中租借“新界”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为挽救民族危亡,你该如何做?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戊戌变法 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

反思录 曾经亚洲第一,说明了什么? 它的覆灭,又说明了什么? 谁该为这次失败负责? 失败如何才能不再重演?

探 究: 兼中国近代化第一人、中国外交第一人的李鸿章,是爱国、误国还是卖国?你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

日本——敌人、朋友?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课堂小结 一、爆发的原因: 二、战争的过程: 邓世昌黄海海战 三、结果与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特权: 《马关条约》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四天四夜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猜猜看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日本 三国“干涉还辽” 3000万两赎辽费 (2)你知道这幅漫画代表甲午战后的哪一件事件? 辽 东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日本 (2)你知道这幅漫画代表甲午战后的哪一件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 (3)渔夫虽然丧失了鱼,但在中国仍获取了什么补偿? 3000万两赎辽费 猜猜看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往事”是指: 2、“去年今日”是指: 3、请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学考精炼P8 1、《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2、 3、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默许 纵容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日 本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默许 纵容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支持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支持 日 本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支持 不干涉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战争爆发的原因 甲午战争 帝国主义 日 本 清政府 (根本) (直接) 朝 鲜(东学党起义) 默许纵容 积极扩张 寄望“调停” 蓄谋已久 日 本 甲午战争 寄望“调停” 无心备战 清政府 (根本) 提供契机 (直接) 朝 鲜(东学党起义)

蓄谋已久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蹇蹇录》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密切相关的地区。”他公然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叫嚷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 大陆政策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 蓄谋已久 中国东北蒙古 世界 亚洲 中国 朝鲜 中国台湾 日本

主要战役 ★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 国难当头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李鸿章为保全自身实力和北洋地盘,采用“避敌自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