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蓮娜與厄爾尼諾現象 El Niño & La Niña
厄爾尼諾 (El Niño )
厄爾尼諾 (El Niño ) 厄爾尼諾是熱帶大氣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種異常增溫,現在其定義在於全球範圍內,海氣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 (El Niño )的成因 東太平洋暖流的不正常移動 從美洲吹向太平洋西岸的信風減弱 暖水在太平洋中部和東岸積聚
厄爾尼諾形成的前兆 印度洋、印尼與澳洲氣壓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東面的海面氣壓下降; 南太平洋的貿易風減弱或往東面吹; 秘魯附近的暖空氣上升,令當地沙漠下雨; 暖空氣由太平洋西岸擴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東面。同時它令東面較乾燥和有乾旱的地方降雨。
厄爾尼諾 (El Niño )的影響 事實上,厄爾尼諾現象所引起的短期氣候改變其實不單會影響到太平洋沿岸國家,全球很多地方也會間接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在厄爾尼諾影響下的大氣循環會擾亂全球正常的大氣循環,使地球很多地方出現異常氣候。例如正常多雨的地方會發生乾旱,本來寒冷的地方會變得異常寒冷……等等,並繼而影響經濟及糧食生產、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秘魯及哥倫比亞一帶 位於南美洲西岸一帶的國家是受厄爾尼諾影響最顯著的地區。每逢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當地多會發生水災及山洪暴發。同時,水災亦會引致霍亂、瘧疾或登革熱等疾病的病例增加。另外,暖水會使南美的漁獲量大減,影響以漁業為生的人的生計。這是因為原有的食物鏈、生物習性遭到破壞之故。
印尼及澳洲 厄爾尼諾會引致此兩地發生乾旱,令農作物失收。同時,乾旱亦會引致山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其中1997年的印尼山林大火,更令東南亞一帶的空氣受到嚴重污染。這次山林大火共使15000人因呼吸系統或眼部不適而要前往求診。長遠而言,雨林面積的減少更會對全球氣候構成不利的影響。
非洲 同樣,厄爾尼諾亦會引致東非發生乾旱。而在1982-83的厄爾尼諾年,因乾旱所引起的農作物失收更引致埃塞俄比亞及中非的薩赫勒地帶(Sahel)發生大饑荒。但另一方面,它卻又會使非洲中部發生水災,而在1997-98年,厄爾尼諾便為蘇丹及肯亞帶來大雨,令農作物失收。
拉尼娜 (La Niña )
拉尼娜 (La Niña )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拉尼娜 (La Niña )的形成 赤道偏東信風比正常增強 中、東太平洋水溫偏低 東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 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 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 (La Niña )的影響 拉尼娜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 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 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 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 在西北太平洋區,熱帶氣旋影響的區域會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2008年中國雪災 中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專家指出,這次大範圍的雨雪過程應歸因於與拉尼娜現象有關的大氣環流異常:環流自1月起長期經向分佈使冷空氣活動頻繁,同時副熱帶高壓偏強、南支槽活躍,源自南方的暖濕空氣與北方的冷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交匯,形成強烈降水。大氣環流的穩定使雨雪天氣持續,最終釀成這次雪災。
2008年中國雪災 氣象專家表示,華南地區持續低溫,與拉尼娜現象及異常大氣環流有密切相關。專家指,處於中高緯度的歐亞地區,高空近幾個月來形成了一個阻塞高氣壓,大氣環流停留不動,導致北方冷空氣連續不斷入侵中國。在冷空氣來襲的同時,來自南亞、東南亞的暖濕空氣又源源不斷向華南地區輸送,冷暖氣流在華南、江南一帶交匯,導致罕見的長時間、兼大範圍低溫雨雪。
拉蓮娜與厄爾尼諾現象的預測 南方濤動指數量度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的強度。 負數代表厄爾尼諾,正數則代表拉尼娜,數值越大,現象越強。 當拉尼娜發生時,南方濤動指數通常會取正值,這與厄爾尼諾發生時的情 況相反。 南方濤動指數的資料: http://www.bom.gov.au/climate/current/soihtm1.shtml
南方濤動指數
拉蓮娜與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消息 http://topex-www.jpl.nasa.gov/elnin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