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 第六章 水文
第六章 水文 第一節 水循環和水平衡 第二節 地面水與地下水 第三節 海水與洋流 第四節 水資源與人生
第六章 水文 水循環:定義: 水循環 定義:透過蒸發和降水的過程,使地球上 的水分不斷在大氣圈、水圈、岩石 圈、生物圈流動的現象 第六章 水文 水循環:定義: 水循環 定義:透過蒸發和降水的過程,使地球上 的水分不斷在大氣圈、水圈、岩石 圈、生物圈流動的現象 因為不斷循環,水是一種可更新資源 具有取之不竭的特性 圖6-1
水平衡 水平衡 逕流量: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差額 全球海陸皆保持水平衡 但不同地區會因位置、日照差異而有變化 定義:地表上的水在一定時間內,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額 逕流量: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差額 全球海陸皆保持水平衡 但不同地區會因位置、日照差異而有變化 圖6-2
各緯度帶的水平衡 各緯度帶的水平衡 剩水最多區:赤道以北附近 缺水最多區:熱帶乾燥區 剩水氣候類型: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溫帶海洋 缺水氣候類型:熱帶莽原、地中海型、溫帶大陸、 乾燥氣候 降水最多區:赤道以北附近 蒸發最強區:熱帶莽原 最接近水平衡帶:兩極地區 圖6-3
水平衡 水平衡 全球水平衡: 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發量 臺灣水平衡: 年降水量=年蒸發量+年逕流量 (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 年降水量=年蒸發量+年逕流量 (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 全年:降水量>蒸發量→剩水區(澎湖例外)冬季:西南沿海降水量<蒸發量→缺水區 圖6-3
地面水:定義: 地面水定義 定義:暫存於陸地表面的水 包括:河川、湖泊、冰河 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僅占總水量0.02%
地面水:河川分類: 河川分類 河川分類:受降水量、地形、地質影響 外流河:注入海洋→溼潤地區降水充沛, 水量足 如:長江注入東海 如:長江注入東海 內流河:消失於內陸或注入鹹水湖→ 乾燥地區降水不足、蒸發旺盛 如:塔里木河注入羅布泊
地面水: 湖泊分類:依成因分 湖泊分類 (Ⅰ) 湖泊分類:依成因分 火山作用:火口湖、堰塞湖 冰河作用:冰斗湖、槽湖 斷層作用:構造湖 湖泊分類 (Ⅰ) 湖泊分類:依成因分 火山作用:火口湖、堰塞湖 冰河作用:冰斗湖、槽湖 斷層作用:構造湖 河流作用:牛軛湖 海水作用:潟湖
地面水:湖泊分類:依鹽度分 湖泊分類(Ⅱ) 湖泊分類:依鹽度分 鹹水湖:內陸湖無出口 淡水湖:湖水可以外流
地下水:定義: 地下水定義 定義:地面以下的水 廣義包括:不飽和帶土壤水 飽和帶地下水 狹義包括:飽和帶地下水 恆溫、水質良好、取用方便
地下水:地下水分帶: 地下水分帶 飽和帶:某一深度下的地層,孔隙被水分 子填滿 地下水面:飽和帶的上限 不飽和帶:地下水面與地面之間的地層, 孔隙不完全被水分子填滿 受壓地下水:飽和帶地下水位於不透水層 之下 圖6-5
地下水:地下水面的變動: 地下水面的變動 受地形起伏影響,但較緩 降水、人為取用(普通井、坎井、自流井) 地下水:地下水面的變動: 地下水面的變動 受地形起伏影響,但較緩 降水、人為取用(普通井、坎井、自流井) 地下水面與地面相交時,以泉水方式流出
海水與洋流 海水與洋流(Ⅰ) 海水量占水資源的96.5% 海:水域面積較小、形式較為封閉、 鹽度變化較大、無獨立洋流 海:水域面積較小、形式較為封閉、 鹽度變化較大、無獨立洋流 洋:水域面積廣大、鹽度大致一定 (約為3.5%)有獨立的潮汐或洋流
海水與洋流:洋流: 海水與洋流(Ⅱ) 洋流:海洋表層的海水所作定向的流動 依成因分類: 吹送流→由風力所吹送的洋流 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造成海水 流動 補償流→由大氣壓所引起,氣壓低的地方 海面升高;氣壓高的地方海面降 低,海水由高往低處流
海水與洋流:依溫度區分: 海水與洋流(Ⅲ) 依溫度區分: 暖流:水溫較所經過地區海水溫度高, 使沿海港口不結冰 寒流:由高緯流向中緯,水溫較所經過地 區海水溫度低,使沿海冷溼多霧 涼流:由中緯流向低緯,流經地區沿岸空 氣穩定,不利降水 圖6-6 圖6-7
海水與洋流:洋流的影響: 海水與洋流(Ⅳ) 洋流的影響: 影響流經地區的氣候 寒暖流交會,帶來豐富漁業資源 有利於船隻的航行 BOX 親潮
水資源與人生:水資源: 水資源 水資源:指河川、湖水、地下水 臺灣水資源 地下水 湖泊(水庫) 河川:受降水型態、降水時間分布、地形 陡峻影響,逕流量只有23%,可供 利用
水資源與人生:水資源不足: 水資源不足 水資源不足:空間與時間分布改變, 造成不足 水污染 濫砍森林 超抽地下水
水資源與人生:臺灣河川特性: 臺灣河川特性 因面積小、坡度陡→河短流急,不利航運 夏季:多颱風,且多暴雨→洪水宣洩不及, 造成水災 夏季:多颱風,且多暴雨→洪水宣洩不及, 造成水災 冬季:西南部為乾季,河水乾枯 岩層岩性脆弱,遇暴雨 →泥沙大量沖刷而下,河床積高,水庫淤積
水循環 BACK
地球各緯度帶的水平衡 BACK
課本圖6-3臺灣的水平衡 BACK
課本圖6-5地下水分帶 BACK
大洋洋流示意圖 BACK
課本圖6-7全球洋流系統 BACK
BOX親潮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