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及教育 教材撰稿者:張子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林郁捷助理教授級.  壹、導言  貳、違法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類型  參、法律責任  肆、結語.
Advertisements

論語述而篇第一章,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1 廣達文教基金會的使命 孕育文化森林的五大功法,從 藝術文化 出發…… 古今中外文化橋樑、教育創新促進者 啟發孩子的創意 裝備孩子「獨立判斷思考」、「主動學習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老師、父母創意教育的新思維 建置創意數位學習平台.
環境衛生學的範疇 1-1 環境的定義 1-2 定義環境衛生及其相關問題 1-3 癌症與個人環境 1-4 不同年齡族群的特定問題
第四章 当代世界经济 战后世界经济的格局与演变 战后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客体及运行机制 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性特点
教師晨會分享 ---環境教育 報告人:黃仲佑
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之探討 澎湖縣國教輔導團 輔導員 林 宜 君.
建築之旅.
第5讲:城市发展战略.
『環境教育關鍵四小時:人類永續發展的危機與挑戰』
智阅卷—阅卷指南 全通教育-售前支持工程师 黄荣波.
联合国推进性别平等的 主要文献和中国的执行情况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第28课时 写作(二)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6-10 ·新课标.
舊石器時代 位置: 亞洲大陸東緣,西太平洋弧狀列島一部份 背景 形成: 兩千多萬年前逐漸隆起,形成島嶼 生物: 大角鹿、猛瑪象、亞洲大陸原始人 臺東 長濱文化 苗栗 網形文化 臺南 左鎮人目前臺灣發現最早人類化石 代表 文化 1.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小型隊群 2.以採集、狩獵為生 3.使用礫石砍伐器、片器、尖器.
一起探寻Wiley Online Library 为你的学习研究提供动力
歷史科專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國幼托整合政策 發展趨勢 教育部國教司 郭科長淑芳 97年4月10日.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園藝科主任 鍾敏君
從經濟角度看永續發展 主 講 : 林 維 正 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長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技正.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法國印象派大師 雷諾瓦 914 第2組 視覺藝術報告 鄭令婕 鄭淵庭 羅阡芷 王星叡 周毅哲.
當代西方思潮課程綱要--氣候變遷:進入暖化的世界
环境法学 王社坤
永續發展的理念、原則 與任務 張子超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 2015年09月20日(週日) 11:00 –12 : 日(週三) 1:30- 3:30│國立台南大學 榮譽校區│
信 息 素 养 主讲:谢硕研.
台灣創造力教育發展現況與後續發展 國立中山大學 郭志文教授 通訊工程研究所 所長 創意與創新研發中心 副主任
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國際理解教育與移民的 社會參與 日本川崎市女性民族文化講師
性別主流化 報告人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人事室 蔡佩怡.
環境教育課程發展及設計 教材撰寫者:王懋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副教授 楊懿如/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公眾演說 Public Speech 授課教師:陳欣欣 博士 Dr. Cindy Chen.
从数铁轨的男孩到帆船运动员 —— 从一个业内外行的视角看产险精算师的发展定位
中小学班主任应着力提升的专业素质 大埔县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 廖耀良
單槍投影片上課 期中筆試 期末分組口頭報告 教科書:環境衛生學 4th. 扣除期中考共上課16週
星期四 散文阅读之鉴赏表达特色.
第五章 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
 建立學習社會      提昇生活品質 主講人:楊國賜.

文化資產保存VS 民族音樂學方法論 教師:宋秀娟 教授.
知识引领的绿色转型- 智库的作用 Knowledge driv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role of think tanks 梅森纳 国合会委员,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Mr. Dirk Messner Member of the Council, Director.
做一个清醒、睿智、稳健、        有为的领导者 军队管理教研室 蒋少散.
天 地 会.
內湖國小104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徐語潔.
內湖國小105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蔡美萍.
第22课 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 學習型矯正機構 報告同學:楊菁菁 指導老師:李建興.
2007教育高峰論壇 Education Forum (大億麗緻,天下雜誌與微軟) Year Topic : Educating Global Citizens.
SAGE High Ranking Journals:
INNOVATION FOR CHINA’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为推动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而创新
Library Associations Together We are Stronger图书馆的组织 携起手来我们更强大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綠色環保 製商整合概論.
洪雯柔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Construction Safety Week
朝陽科技大學99-2法政與社會課群通識課程 社會發展與全球變遷 專題名稱:國際志工服務
2011年教學觀摩會 教學心得報告 共同學科軍訓室馬毓君 2011年4月28日.
第十三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宏观经济.
第九章 未來機會與挑戰.
Sustainable Action & Rejuvenation of Society
法律與生活 教材大綱 蔡月芳 編著.
授課進度 Course Progress Outline
based on book edited by Czippán, Varga and Faye 2010:
台灣未來學校 學校發展中心 (SDC) /主持人計劃.
■ 宗旨 ■ 課程專業核心能力 ■ 學分規定 ■ 課程科目 ■ 課程大綱
『禁漏原則』 的 科學本質 與 doing環境倫理
第八章 永續發展教育.
教師檔案系統資料如何填寫? 如何對應教師評鑑共同基準?.
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 南華大學 休閒環境管理研究所 趙家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永續發展及教育 教材撰稿者:張子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永續發展的意涵 1980年「世界自然保育方略」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 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的宣言。 1992年聯合國召開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通過了舉世矚目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2002年聯合國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約翰尼斯堡高峰會,檢討人類社會落實永續發展的成果。

永續發展的意涵 經濟性的目標:永續發展概念是「滿足當代需求的發展,但不損害後代需求的能力」〈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所下的定義〉。

永續發展的意涵 社會性的目標:永續發展的定義是:「生存於不超越維生系統的負荷力之情況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1991年IUCN、UNEP和WWF聯合出版關懷地球—一個永續生存的策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所提出的定義。

永續發展的意涵 環境性的目標:永續發展的定義是:「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1991年國際生態學聯合會(INTECOL)和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聯合召開永續發展討論會,對永續發展的定義。

永續發展願景:永續海島台灣 (一)永續環境 台灣幅員雖不大,但生物資源及種類卻相當豐富,在追求滿足基本生活物質需求過程中,應充分體認與其他生物共存、共榮的倫理,使台灣能維持生物多樣性,終能恢復「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面貌,人人皆可因而享受到大地生生不息的哺育。

永續發展願景:永續海島台灣 (二)永續社會 「安全無懼」、「生活無虞」、「福利無缺」、「健康無憂」、「文化無際」應是安全和諧社會的寫照。當就業安全制度建立後只要勤勞,人人皆有所用;當福利制度完備後,鰥、寡、孤、獨、廢、疾者,人人皆有所養。當醫療體系健全,文化措施豐富,那麼全體國民之心理健康皆將精進,進而全民能凝聚共識,珍惜所有,並共同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寧,享有無慮無懼的日常生活。

永續發展願景:永續海島台灣 (三)永續經濟 在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的經濟發展更應追求產業之開放良性競爭;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建立綠色生產技術,形成高科技製造業產業體系,成為東亞的智慧型科技島。另一方面,市場交易應力求公平,政府和民間企業皆能提供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消費者權益得以受到充分保障。此外,網際網路因無遠弗屆,金融、保險、電信、運輸、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等事業均當全面國際化,從而提昇效率,增進國家競爭力。 永續發展的經濟觀點是在達到經濟活動之淨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同時,維持產生這些效益的資本,包括人造資本、自然資本與人力資本等之存量,與確保人民生活需求。

台灣永續發展原則 環境承載、平衡考量原則 社會及經濟之發展應不超過環境承載力;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平衡考量。 成本內化、優先預防原則 以「污染者有責解決污染問題」、「受益者付費」為基礎,使用經濟工具,透過市場機能,實現企業與社會其外部成本內部化,合理反應生產成本的目的。並推動環境影響評估及採取有效之預防措施,對避免對環境造成重大的破壞,或使破壞減至最低。 社會公平與世代正義原則 當代國人有責任維護、確保足夠的資源,供未來世代子孫享用, 以求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環境資源、社會及經濟分配應符合

台灣永續發展原則 科技創新與制度改革 國際參與與公眾參與原則 以科學精神和方法為基礎,擬定永續發展的相關對策並評估政策風險;透過科技創新,增強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重目標的動力。調整決策機制,並建立落實永續發展之相關制度。 國際參與與公眾參與原則 善盡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以先進國家的經驗為借鏡;有關環保法規之制定,應依循國際規範,對其他開發中國家提供外援,永續發展應列入重點項目。永續發展的決策,應彙集社會各層面之期望和意見,經過充分的溝通,在透明化的原則之下,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制定。推動永續發展政策,也要整合政府及民間部門,使各盡其責、克竟全功。

永續教育的涵義 永續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經由教育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續發展,教學內涵除了環境保護之外,必須納入人類發展、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的概念,教學目標是希望能培養具備問題解決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願意承諾參與負責任行動的世界公民。

永續教育的價值觀念 尊重全世界所有人的尊嚴和人權,承諾對所有人的社會和經濟公正; 尊重後代人的人權,承諾代際間的責任; 尊重和關心大社區生活的多樣性,包括保護與恢復地球生態系統; 尊重文化多樣性,承諾在地方和全球建設寬容、非暴力、和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永續教育的核心領域 社會文化觀點:關注人權、和平與人類安全、性別平等、文化多樣性與跨文化理解、衛生、愛滋病、政府管理等問題。 環境觀點:關注自然資源(水、能量、農業,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農村發展、永續城市化、防災減災等問題。 經濟觀點:關注消除貧困、企業的責任、市場經濟等問題。

永續教育的關鍵特徵 永續發展教育具有跨學科性和整體性、價值驅動、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多種方式參與決策、應用性和與地方相關等特點。

永續教育的學習空間 永續發展的概念的形成既是教育的,也是學習的。根據永續發展的原則和價值觀念調整教育方向,不僅要做到在教室內學習,而且更要在人們不自覺的普遍的生活和聯繫方式中學習。

永續教育的合作夥伴 實施永續發展教育的職責和責任落在不同層次上的一些機構和團體,即地方(國家以下)的、國家的、地區的和國際的不同機構和團體。在每一個層次上,相關單位如政府機構(或者地區和國際上的政府間組織)、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或者私營部門,每個層次上的相關單位的職能和作用互為協助。

永續教育的推進策略 傳播理念,宣導永續發展教育 形成磋商機制,提高公眾自覺參與度 建立夥伴聯繫網路,協同發展永續發展教育 建立互學、培訓的機制,加強能力培養 研究與創新 通訊資訊技術運用 監督與評估

永續教育的挑戰 在世界高峰會議中提出的永續發展概念,包括水、能源、健康、農業、生物多樣性等議題,面向廣,缺乏澄清溝通永續發展教育的意義。 教育每人成為全球公民,實需雄心壯志。 雖有正規教育體系強調永續發展,然而社會、組織機構的因素往往限制了改善。 較少強調社會及經濟層面的永續,造成普遍認為永續即是在討論環境保育議題。 永續發展帶來的新的學習及知識管理方式引發社會上的爭論。

聯合國永續教育十年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因應永續發展之危機與轉機,宣示自2005年起於全世界各國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十年(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 永續發展教育是指經由教育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續發展。 其提出永續發展教育之十大主題內容為:(1)消除貧窮(2)性別平等(3)健康促進(4)環境保育及保護(5)鄉村轉型:提供鄉村人口教育(6)人權(7)不同文化間的瞭解與和平(8)永續生產及永續消費(9)文化多樣性(10)訊息與溝通的科技

聯合國永續教育十年的『願景』 永續永續教育十年的願景在於:「使得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受教育及學習,在價值觀、行為、及生活型態上都能邁向永續性的未來,並促使社會正向的改變」

聯合國永續教育十年的『目標』 1.建置網絡作為永續發展教育資源人士的互動及分享平臺。 2.提升永續發展教育及學習的整體品質。 3.幫助各國藉由永續發展教育邁向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4.提供各國機會合作促使永續教育發展(UNESCO, 2007, Highlights on DESD Progress to date)。

我國永續教育推動的基本理念: (一)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 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啟始了人類與自然環境良性互動的新紀元。 1983 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關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個議題,象徵環保的內涵由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擴充到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懷。 1987年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呼籲全球對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懷。 1992年聯合國召開的地球高峰會,更通過了「二十一世紀議程」,把永續發展的理念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強調對未來世代的關懷與對自然環境資源有限性的認知,及對弱勢族群的扶助。

我國永續教育推動的基本理念: (二)涵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 的豐富內涵 我國永續教育推動的基本理念: (二)涵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 的豐富內涵 環境教育藉由個人對環境問題所應負責任的覺知,積極正面環境態度的養成,然後主動的參與環境行動,以瞭解並促進自我的發展。 環境教育不僅侷限在自然生態保育,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也屬於環境教育的範疇,尤其是最近國際所關切的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的議題,更將環境教育的目標導向社會層面。 至於人與自然的層面,自然環境的資源保育、污染防制與維護管理更是環境教育根本的關切。

我國永續教育推動的基本理念: (三)符合教育改革理念 就教學的內涵而言,環境保護議題是國內外所關注的焦點。 就學生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除了具獨特的概念架構,更具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 就學生的情意學習而言,藉由對環境的關心,關懷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種,進而關懷整個地球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操。 就學生的行為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或問題,經由生活中議題的探討與解決,達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 最後對學校與教師而言,環境教育為新興的領域,其內涵概念仍持續發展,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關切與合作學習,因而藉由科際整合與教學自主,提升教育體制內的活力。

結語:永續發展需要環境典範的轉移 重新定位人與自然關係:肯定自然本質的價值,釐清人類中心、生命中心與生態中心的環境價值觀。 重新認定環境正義的範圍:除了自然保育外,更要思考弱勢族群與未來世代的關懷。 重新定義現代文明的內涵: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及科技與人文本質的相互依存關係。

參考文獻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 (2004)。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 (2002)。台灣永續發展行動計畫。 Huckle, J. & Sterling, S.(1996).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Earthscan. Sterling, S. (2001). Sustainable Education – Re-Visioning Learning and Change, Schumacher Society Briefing no 6. Dartington: Green Books. UNCED (2002). Agenda 21. Geneva: United Nations. UNCED (1992). Earth Summit ’92. London: The Regency Press. UNESCO (2009) . Review of Contexts and Structures fo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9.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 org/en/esd/

參考文獻 UNESCO (2002).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 From Rio to Johannesburg: Lessons learnt from a decade of commitment. Paris: UNESCO. UNESCO (1997). Educating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 Transdisciplinary Vision for Concerted A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for Sustainability”. UNESCO.

教材編撰人:張子超教授